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教学绩效评估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08 15:22:2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将针对营利组织的绩效评估工具引入高校,以高校教学质量为主要评估对象,构建包括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的绩效评估体系,有利于从更加全面的角度了解高校教学工作,对教学工作质量作出更加客观、公正的评估,从而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对教职工实现有效的激励,不断提升其竞争力。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高校教学;绩效评价

本文引用格式:杨剑,等.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教学绩效评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43):131-133,142.

一引言

        随着2015年“双一流”高校和学科建设出台,我国教育制度也迎来了一次巨大的变革。高校的教学质量直接关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未来发展,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如何快速有效地评估高校教学工作的绩效水平就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平衡计分卡作为企业的绩效管理工具为构建高校教学绩效评价体系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罗波特·卡普兰(Robert Kaplan)和戴维·诺顿(David Norton)于20世纪90年代初共同开发出了平衡记分卡(Balanced Scorecard,BSC)这一创新的绩效评估体系。平衡计分卡超越了传统的单一财务指标,构建了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通过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更好地为组织的战略目标服务。自平衡计分卡问世以来,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在提升绩效管理水平的同时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将平衡计分卡应用于高校教学绩效评估,就是根据不同高校的发展目标,将教学工作的各个阶段和环节划分为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以及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的内容,并根据高校具体实际进一步优化和细化各个维度的内容,从而实现高校教学工作内部和外部、短期和长期、财务和非财务各个层面绩效水平的全面提高。

二 高校教学绩效评估的现存问题

(一)绩效考核方式单一,流于形式

 
         在针对高校教学质量的绩效考核方式上,多偏重于静态的考核,如述职报告等形式,针对一段时期内取得的教学成果进行评价,偏重结果导向,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学绩效改进这一动态的发展过程[1]。这种一次性集中考核的方式,简单地将教学绩效等同于评价的分数,使得评价指标体系僵化,流于形式。如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学生评教的考核方式,要求学生针对不同方面的内容对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打出相应的分数,旨在发现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但部分高校将学生评价工作作为管理手段,成为一项硬性要求,学生失去了在高校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局限于完成职责内的教学工作,缺少战略目标,两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机会较少[2]。

(二)功利性导向明显,忽视发展性评价

        从绩效评价的导向来看,当前高校教学绩效的评估过分关注评估的分数,考核分数成为教师奖金、职位变动的重要依据,这使得教学绩效评估的功能更加倾向于上级领导对于普通教师进行管理与问责的手段,反而在提升教学质量上收效甚微[3]。在这样的评估活动中,教师只能被动参与,只注重自己过去取得的进步与成就,而忽视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无法通过绩效考核发现与审视自身存在的真实问题,这种方式无异于与教学绩效评估的初衷背道而驰。

          从绩效评价的内容来看,教学质量评价偏向于学生对知识本身掌握能力的考察,并以此作为高校教学成果的重要依据。仅注重知识能力的考察方式忽略了情感、价值观等感性方面,缺少对学生未来发展潜力的开发与评价不利于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

 
(三)考核指标体系缺乏科学性,量化困难

        首先,我国目前对于高校教学绩效评估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缺乏专项研究,暂时没有形成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评价标准。[4]各个高校自行制定的教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于缺少统一的规范与指导,大多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性,这也导致评价指标量化困难,在考核过程中倾向于上级领导部门的定性评价。

        其次,在少量的可量化指标中,更多地只侧重于对教师科研能力的评价,如发表论文的数量、研究项目的数量等,而教师的教学及服务能力却总是处于被忽视的地位,从学生角度进行的评教活动也总是受到行政手段的影响,使结果失去参考价值。

         最后,高校教学内容和工作流程由于学科性质的不同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但是教学绩效评价指标中并没有体现出这种差异,而是采用一视同仁的标准,这在降低考核指标科学性的同时,也不利于高校教学工作的个性化发展。

三 平衡计分卡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一)高校与企业的组织形式具有同一性


          企业和高校的战略目标看似相去甚远,但在组织形式上却具有许多共性,这也为平衡计分卡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首先,两者都有自己的使命和目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而高校则着重提升科研能力、教学水平和学科建设水平等,以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两者都通过设立短期目标的形式不断向组织长远发展愿景前进[5]。其次,无论是何种形式的组织,良好的人事管理都是提高组织凝聚力的基础。企业的职员和高校的教职工都需要持续地沟通与激励,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有效地绩效管理工具,可以将组织员工的具体工作与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相结合,使员工更加有归属感。

(二)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适用于高校管理体系

           平衡计分卡主要是从四个不同维度进行绩效评估,高校的顾客是学生、家长以及相关用人单位等,其主要使命是为社会输送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6]。为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必须不断优化内部管理流程、学习与成长这两个维度的内容,即学校内部运营和管理方式,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与学习,提升师资力量。将平衡计分卡应用于高校,可以为教学绩效评估构建一个全面、完善的指标体系,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学评估工作的科学性与权威性。在四个维度的指标中,高校与企业不同的一点就是要将顾客维度而不是财务维度置于首位,不能因追求经济效益而损害学生利益。

(三)平衡计分卡有利于高校实现战略目标

        平衡计分卡的优势在于更加注重组织全面、平衡的发展,更注重组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要求组织在不断的学习与改进中实现战略目标[7]。高校教学绩效的提高不仅在于师资力量,需要全校从管理层到每一位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同时受内外部多重因素的影响。平衡计分卡正是将这些因素统筹起来,既考虑高校整体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公平与效率问题,也考虑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反馈情况,全方位提升教学绩效水平。

         此外,平衡计分卡使组织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相互联结、相互促进,形成动态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8]。我国高校在运行过程中正是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科研水平等方式,最终使学生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有利于他们进一步实现社会价值,这同时也满足了高校创造更多社会效益的战略目标。

四 平衡计分卡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高校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众多,需要构建一个全面、系统且科学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才能做出最有效的评价。要使平衡计分卡的评估结果真实反映高校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必须将原有理论中的四个维度根据高校教学工作实际情况进行转化,提高科学性。

(一)基于高校教学绩效的四维度内涵

1.财务维度


         经济效益并不是高校追求的主要目标,所以财务维度是相较于其他三个维度重要性较低的层面。但充足的资金是高校有效运行的基本保障,所以财务维度也被纳入评估高校教学绩效的重要指标[9]。平衡计分卡中的财务维度本来是衡量企业的获利能力、投资水平等,但在高校教学绩效评估中主要用于衡量高校财务对于本校教育事业以及教学质量提升的投入率[10]。高校虽不用追求利润最大化,但仍需要保证财政收支平衡,将资金更有效率地运用于教师培训、教学硬件设施、创新性研究等教学及科研领域,为高校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2.顾客维度

         高校教学工作的最主要受众就是学生,其次还包括家长、用人单位以及社会等隐性顾客,高校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只有满足这些顾客的需求,才能获得更加充足的社会资源,推动教学和科研活动进一步优化,为顾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成为提升高校教学绩效最直接的方式之一[11]。另外,在顾客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评价主体必须多元化,要将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等各方面的顾客纳入评价体系中。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存在一定差异,高校教学工作只有尽可能满足这些不同群体的需求才能取得持续性的发展。

3.内部业务流程维度

        高校教学工作中,不仅只包括教师教授课程这一活动过程,还包括学校战略的制定、科研成果转化、人才的输送等,涵盖行政领域到教学领域的众多工作[12]。高校的内部业务流程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资源利用效率,内部流程的优化既要求完善现有流程,也要求创造新的流程。组织内部高效的业务流程可以将其学习与成长、顾客需求的满足以及财务目标相结合,提高整个组织的效率。高校为了提升教学水平,首先就应该改进其内部流程,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学科建设,更好地整合教育资源。

4.学习与成长维度

         学习与成长维度要解决的是组织持续发展的能力,高校面临着不断变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只有提升所有员工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新要求,才能为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动力[13]。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其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教学态度等都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学校应该在不影响日常教学活动的前提下,定期组织教师参与培训学习,鼓励教师申请科研项目,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拓宽教师视野。此外,也应努力提高高校内各个管理部门中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加强管理部门横向和纵向和合作与交流[14]。

(二)评估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根据上述分析,结合我国高校教学工作实际,赋予了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全新的内涵,形成了针对高校教学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

 
五 结语

         平衡计分卡理论应用于高校的教学绩效评价中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以一种全面、系统、动态的眼光看待高校教学绩效的改进过程,强调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互为因果,共同促进高校战略目标的实现。顾客维度即学生、社会、用人单位等主要受众,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出发点,财务维度为教学质量改进活动提供最基本的资金保障,内部业务流程维度则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学习与成长维度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15]。四个维度相互作用,共同促进高校培养人才、创新科研和服务于社会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建波.平衡计分卡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探究[J].文教资料,2017(27):206-207.
[2]曹明平,毛光周.教师教学质量评价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6,36(2):317-319.
[3]胡昌送,高月勤,杜瑞军.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8):80-84.
[4]杜领军.基于BSC理论的高校绩效评价体系优化构想[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04):68-74.
[5]李国俊,王琮.BSC运用于学科建设绩效评价的可行性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8,5(23):176-178.
[6]付麟,高军伟.平衡计分卡在高校教师绩效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25(05):115-118.
[7]余雁.平衡计分卡视角下高校教师教学业绩评价研究[J].老区建设,2015(10):47-49.
[8]吕文静.浅谈高校绩效评估体系设计中平衡计分卡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2,31(05):277-278.
[9]刘瑾.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职院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38(08):10-13. [13] 梁馨月.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教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0] 王义锋.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绩效评价研究[J].北方经  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04):321-323.
贸,2017(03):138-139. [14] 王富强.平衡计分卡在我国高校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11] 李长青.构建平衡计分卡理论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集体经济,2019(04):124-125.
[J].高教探索,2014(06):137-141. [15] 赖冬志,陈文兴以科研为纽带,在学科建设过程中推进本科
[12] 同勤学.基于BSC理论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J].  教学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7(18):35-38
统计与决策,2010(02):73-7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69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