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的指标量化研究 ——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08 14:21:5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公平公正、科学合理、准确高效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做好目前学生资助工作亟待破解的难点。本文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使用层次分析法软件科学计算出各级指标体系的对于上一指标体系所占权重,并进行赋值计算,以期科学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为高校合理分配使用资助资金提供数据基础,从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完成学业,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应贷尽贷,不漏一人。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量化

本文引用格式:朱阳莉.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的指标量化研究——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45):185-191.

一引言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同志于2018年3月1日在《人民日报》①上发表《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工作》一文指出,做好学生资助工作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全面推进学生资助工作精准化是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基本要求。

        精准资助,简单来说就是要做到资助对象精准、资助标准精准、资助分配精准和资金发放精准。其中资助对象精准是关键,是精准资助是重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做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认定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后期是否能对困难学生实现精准资助的首要环节,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对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各级指标体系信息通过两两判断比较的方式得到相应的权重,并赋予相应的分值,把认定过程指标化、量化,建立一套适合云南师范大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量化模型,从而准确计算每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贫困度”,确保认定工作的科学性、公平性和准确性,切实保证国家制定的各项高等学校资助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实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上,保证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资助资源。

\

 
二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高校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的依据,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基础性保障工作。2007年6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财〔2007〕8号),意见指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及其家庭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②。2016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教财厅
〔2016〕6号)③,通知要求各高校要对原有认定办法进行修订,将原有的三级认定机制修改为四级认定机制,同时根据国家政策、地方政策、地域差异、学校差异等因素制定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机制、认定指标、认定办法和认定程序。确保资助政策宣传不留死角,特殊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应贷尽贷,不漏一人。目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主要还是采用生源地贫困证明法和高校民主评议小组根据学生日常行为表现、日常消费表现等相结合的定性认定办法(见图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流程)。自2011年开始,国家财政加大了对学生资助工作的投入,2011年至2017年七年来,我校累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79643人次,资助金额达2.32亿元,2017年,我
校共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1305人次,资助金额达3568万元,资助学生人数与金额创历史新高,在这种形势下,迫切需要高校突破传统的认定方式,采用层析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认定指标体系,从定量和定性两个维度科学精准地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高校资助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和保障。

三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结果模型构建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由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20
世纪70年代初提出来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它是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并由他首先引入教育评价领域用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模型构建,是通过数学建模的方式,通过两两比较其重要程度计算出各层指标体系信息在同级权重和全局权重,并根据所占权重赋予相应的分值,从而准确计算每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贫困度”,确保认定工作的精准性。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层次模型设计

        将拟解决的问题(决策的目标)、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和方案(决策准则)和用于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决策对象)按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分为目标层Z(最高层)、准则层C(中间层)和方案层P(最低层),构建层次结构模型。目标层只有一个元素,它一般作为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和理想结果;准则层包含为实现目标所考虑的指标;方案层则为为实现目标而供选择的各种方案。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结果作为最终目标,将家庭类型(C1)、家庭因素(C2)、消费因素(C3)和学校因素(C4)作为实现目标的因素,并根据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方式分别计算出各项准则层和具体指标体系所占同级权重和全局权重。(具体见图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层次分析结构图和表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层次模型指标体系)


\

\

\

\
\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层次模型的求解计算过程

         1.构造判断矩阵。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后,要比较准则层上每一个因素对目标层的影响程度,确定准则层每一个因素相对于上一级目标层所占比重,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所涉及的因素大多为定性结果,为了减少性质不同的诸因素之间的相互比
\


\



\

\

        笔者在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每项指标权重的基础上,进一步量化认定指标体系,以全局权重分数为基准分,再按照百分制标准赋予相应分值,确定各项认定指标体系的分值,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效率,使认定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具体见表7)。

(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体系模型验证和贫困等级划分

          1.指标体系模型验证。为验证指标体系模型的准确性,笔者随机从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册数据库中选取50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详细资料,通过指标体系模型分值进行打分判定,结果显示,符合率达到98.75%。
贫困等级划分。按照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和指标体系模型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划分为 4 个等级( 特殊困难、困难、一般困难和不困难),依据样本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基本信息进行判定打分,并根据学生得分实际情况将得分范围划分到相应的贫困等级,最终自动计算出学生的得分情况和认定等级,完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如表 8、表 9 所示)。


\
\
\
\
\


四 结语

        本文将层次分析法引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这一项学生资助工作中,借助其科学合理的分析手段和计算方法,构建困难学生认定数学模型,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困难学生认定指标体系,为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提供科学的判断依据,为学校科学化、精准化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提供基础性数据支撑。从而为高校合理分配使用资助资金提供数据基础,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完成学业,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应贷尽贷,不漏一人。

注释

① 陈宝生 . 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工作 [N]. 人民日报 ,2018 年 03月 01 日(13 版).
② 教育部 , 财政部 :《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财〔2007〕8号),2007-06-26.

参考文献

[1]余鸣娇 , 何群艳 , 许刚 .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体 系 的 数 学 模 型 研 究 [J]. 湖 北 大 学 学 报 ( 自 然 科 学版 ),2014,36(06):516-521.
[2]杜富强 . 高校贫困生发展性资助理念及管理体系研究 [M].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2009(70-73).
[3]雷铁涛 . 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量化评价初探 [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9(08):89-91+102.
[4]项家春 , 台永权 , 李妍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研究[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8,34(01):41-4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68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