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及就业供求关系的矛盾,笔者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就业现状以及就业难的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从多角度探索分析促进学生就业的方案。更加注重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就业服务;更加注重强化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转变就业观念的培养,促进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词:就业形势;沟通能力;管理能力;职业期望
本文引用格式:黄珊珊.从就业供需矛盾浅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9,6(41):23-24,32.
近年来“就业寒冬”“史上最难就业季”“毕业等于失业”这样的新闻标题频繁出现于媒体上,那么学生会思考就业形势真的如此吗?这不仅是学生应该重视及思考的问题,也是高校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一 当前的就业形势
尽管现阶段中国处于经济增速放缓的换挡期,但是从世界范围来看,经济形势总体平稳,稳中向上。就业的稳定得益于国家积极的就业政策、经济结构的优化以及改革创新带来的红利。但是就业供需矛盾依然存在,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两难”(企业招人难和毕业生找工作难)现象仍将继续。
二 当前就业现状
从2011年至2018年,我带过六届毕业生,深感就业压力一年比一年大,学生压力大,我们的工作也很难推进。从近两年的数据来看,2017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795万,2018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高校扩招以来,毕业生数量连年增长,不断扩大的高校毕业生群体与相对有限的就业岗位之间必然按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关系。就业难度可想而知。
三 就业难的成因
1、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时代,专业知识不断更新,往往在大一学到的知识到了大四,就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了。加之一些学校在没有经过系统论证的情况下设置的一些专业,与市场需求脱节。在学校里成了冷门专业,催生了毕业后就业难的问题。2、毕业生择业偏好的倾向,就业单位扎堆,就业地区扎堆,增加了就业竞争。3、社会对于学生学历层次的要求越来越高,呈现出对人才层次重心上移的趋势。
四 企业对学生的要求
我选取了5%的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方式主要是以问卷的形式进行。学生拿到问卷后找部门主管或是单位领导填写,然后加盖用人单位公章。再对问卷中各项问题进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调查情况
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团队精神、专业知识、管理能力、工作能力这几方面比较满意。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给予的人才的意见和建议对我们也有着启示作用。
毕业生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评价是较高的。表现在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具有虚心学习的意愿和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较强。这些意识和能力也是做好一项工作的前提条件。以国贸专业的一名学生的调查情况为例,她的领导是这样评价她的,该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业务能力。一般新进员工从培训到上岗平均需要3个月时间,该生仅用一个月时间顺利达到上岗要求。且通过艰苦努力,用半年时间开发了2个优质、稳定的日本客户。第二,责任心强,态度认真,能吃苦,每天提前到岗工作。第三,沟通能力强,活泼开朗,乐于帮助新同事。这些优点是我们很多毕业生都具备的,也是在校期间就已经具备的。
1.在对于专业知识、管理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评价方面,不同的就业单位有不同的评价。
用人单位共同的意见是:专业知识、工作能力要与岗位相匹配。新进员工到岗时间还不到一年,管理能力还不能很好地显现出来,主要讲求的是要有团队意识。新进员工一般会有1-2个月的培训时间,在培训的这段时间里,大家对企业的情况、发展趋势、规模、运营理念以及自己以后的工作性质都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培训之后走上工作岗位,有的学生适应工作比较快,很短的时间内可以做的得心应手。有的学生与工作的磨合期要长一些,这有个人能力及悟性差异的原因,同时与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是密不可分的。以金融专业的一位毕业生为例,现在在银行就业,短短一年时间发展的还不错。在对她进行跟踪调查的过程中,她告诉我们,在统计学这门课上学到的知识对她的工作是很有帮助的,运用统计学中一些对数据的分析方法,对情况变化的掌握,让她现在比其他同期进来的银行员工在工作上表现得更出色。这名被跟踪调查的学生告诉我们当初学统计学这门课的时候就感觉是比较难学的,也没觉得对专业知识有什么帮助,没想到在工作中起了这么大的作用。这使我们想到我们在查课的过程中,发现有学生逃课,究其原因,说是跟本专业的知识关系不大,估计学了也没什么用处。这就启示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告诉学生知识是具有体系性,相互关联的,不能全凭自己的理解去选择要上的课程和决定舍弃的课程。国贸的一名被跟踪调查的学生告诉我们,课本上学习的知识与实际操作是有一定的差异性的。在实际操作中有些知识是处于前沿状态的,但是我们的课本知识相对落后。鉴于国贸专业的专业性质,用人单位的海外业务量占总销售额60%,拥有英语、日语、德语、韩语等销售岗位,需要具备相应的语言能力。但是在学校里的语言培养到实际工作中的实际运用还是有一段距离的,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磨合。
2.用人单位对招聘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
语言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要加强,性格外向。销售岗位在各项工作中都会出现,需要处理客户提出的敏感问题,应对冲突;开发客户以及与同事和谐相处。逻辑思维严密,有灵活度。对职业有期望,能够踏实,用心地工作,把第一份工作当做长期工作。现在大学生频繁更替工作,其中不乏因为工作太辛苦、人际关系太复杂、薪水太低、觉得没有前途等等。单位负责人告诉我们一项工作只有做了半年以上才能判断出是否是适合自己。对于大学生频繁跳槽状况表示比较担忧。如果我们的大学生能够把一项工作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就会成为这一方面的专家。
有的用人单位曾不倾向招聘大学生,认为大学生想法多,顾虑多,会与同学对比工作、发展环境,工作不久就会放弃或离开。但基于我校毕业生的突出表现,调整了公司的招聘策略,说明我校培养的毕业生较好地满足了企业的要求,且超出了公司之前的预想,甚至改变了公司的招聘战略。同时用人单位也看出了我们的毕业生存在的一些共性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心态应更加成熟平稳,善于控制情绪,这也是一种能力体现,能平稳地处理事情。其次,树立信心,勇于尝试,敢于挑战自认为可能做不好的事情,不要轻易放弃,放弃则意味着失去机会。最后,要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具有坚持精神,积累能力与经验,不要频繁更换工作。
(二)调查结果的启示
通过本次毕业生回访调查,从毕业生所在单位和毕业生反映的问题看,主要集中在专业实践环节有待加强,综合素质与能力有待加强(体现在职业素养、心理素质等方面),就业指导性欠佳等,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与时俱进,加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事实证明,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检验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接触、了解社会实际,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调整心态,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以及缩短学生毕业后与社会的适应期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应该与时俱进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应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知识;要更新实践教学课程软件,增加情境模拟环节,创立跨境电商实验室和国际贸易情境模拟实验室,提升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建立加强学院和社会、外贸企业的联系,为实践教学和顶岗实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2.重视素质教育。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向大众化教育过渡。毕业生剧增,就业压力愈来愈大。学生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这就要求学校坚持和加强素质教育。要通过书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等多种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要从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在教学内容上,要摒弃陈旧的教学内容,注意知识的更新;要改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的做法,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放在首位,注重传授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及探索和检验知识的方法,并在课程内容中融入有关创造知识的主体的高尚精神境界;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则是要改变过去的被动灌输方法,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潜能,重点加强对于进行创造性活动有关的方法、能力、品格的教育。
精心组织多种学生活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事实表明,学生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开拓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我们要通过举办诸如学术讲座、学术论坛、学习节、征文比赛、组织学生专业课题研讨等活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培养创造性能力。要精心组织学生开展诸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以及各类文娱、体育活动,融素质教育于活动之中;各类活动应注意考虑与专业培养相结合,同时要注重发挥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力求做到让学生人人积极参与、人人从中受益。
3.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在毕业生调查过程中,学生反映学校就业指导课对就业的指导作用还是很大的。特别自每年的9月份开始,就有很多就业单位到学校来陆续招聘。学校对来招聘的就业单位都一一审核,做到严格把关,这让学生可以安心地选择就业单位。作为辅导员的我们更应加强对大四学生的就业指导,教会他们如何以一颗平常稳定的心态求职,在面试及工作中应具备怎样的职业素养,如何对个人发展前景进行科学分析等等,以给予学生更好的指导,帮助学生顺利走上就业岗位。
参考文献
[1]韩思文.大学如何铸就创新创业新素质人才[J].中国培训,2017(06):250.
[2]韩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培养路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7(Z1):121-123.
[3]胡巧娟,王晓娟.基于企业需求视角的畜牧专业毕业生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培训,2017(06):24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