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外贸单证实务课程顺应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培养外贸单证操作应用型技能人才而开设。文章基于文献研究,梳理并分析了国内中职学校开设该课程遇到的生源劣势、师资不足、教材专业性弱、考核方式不合理等难点,同时总结了课程推进与实施中的相关课改理念与观点等,提出了几点关于生源定位、优质课程建设、统一教学模式、完善教学实践环节与考核方式等的思考建议。
关键词:外贸单证实务,课程难点,发展现状,思考建议
本文引用格式:张江英.内外贸单证实务课程发展现状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38):140-143.
我国外贸仍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阶段,社会和企业对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关注和需求增多[1],外贸易企业的核心岗位及核心操作技能则是对外贸单证员的必然要求,从而《外贸单证实务》成为我国职业学校培养这类人才的核心专业课程[2]。然而,该课程是一门涉外性、法律性、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3],在我国职业学校中推进与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难点突出,主要表现为:课程开发与设计仍处于探索阶段,适用型教材处于开发和试用阶段,师资团队存在较大缺陷,教学模式众说纷纭,多数教学处于理论探索期,另外生源素质参差不齐,专业英语弱等,诸如此类现象不利于我国该类中职人才快速适应多变的对外贸易形势要求。
早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关于外贸单证实务的相关研究,2011年达到最热,至今出现过250篇以上相关论文。文章检索了国内该课程开展与推进现状的相关学术论文,从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师生现状等方面展开综述,并基于《外贸单证实务》课程难点的归纳总结与分析,获悉其课程改革思路、教学模式,集思广益,以期为中等职业学校解决课程难点提供切入点与思路。
一课程主要难点与分析
(一)生源基础劣势
目前在校中职学生的生源构成比较复杂,整体情况较差。具体表现为:从性格来看,学生整体个性强,性格差异大,传统教学方式难以达到阳光普照的效果;从知识储备来看,其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尤其是英语底子差,较难适应外贸单证业务需求;从学习能力来看,自主学习能力不高,对学习不感兴趣大有人在,且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从业务能力来看,学生一般只会按部就班,不擅长灵活应对单证业务流程,实践能力弱。因此,“满堂灌”不再适合中职学生[4]。
(二)师资力量薄弱
外贸英语是交流与沟通的桥梁,实训是培养这类人才的必备过程,企业是该类人才的发展基地,但各方面师资力量薄弱。从师资来源看,多数任课教师大学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真正企业实践经验不足或无,决定了他们应对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教学过程的能力有限,且有些教师并非科班出身,英语水平不够扎实,双语教学乏力,实际业务中难以撑起对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也有部分任课教师是传统教学过度而来,其在校期间可能并未接触实践教学,或未使用过课程仿真操作软件,这种情况下讲授的单证实践操作知识必然存在缺陷[5]。从人才培养需求来看,学校是理论教学基础,企业是实践教学基地,但目前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差异较大,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存在困难,因此双师及其团队发展不均衡[6]。
(三)教材不济需求
实践以理论为基础,理论以教材为载体,高职院校尚无统一专业教材使用,且多数教材与实际脱轨。主要体现在:其一,教材专业性差,教材内容重复,多数教材沿用国际贸易实务,并未明显突出“单证”的专业性,且市场上《外贸单证实务》教材中有大量介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内容,如贸易术语和贸易流程等,造成课时浪费;其二,教材内容滞后,国际贸易相关政策、法律、惯例的修订使得对外贸易发生极大变化,但是外贸单证实务教材的更新比较慢,多有抄袭、无新意、严重脱离实际[7],且单纯教材开发并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其三,双语教材稀缺[8],学生英语基础本是较差,双语教材的缺失更是不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四)课程建设落后
课程建设与推进是培养单证实务人才的系统性工程,但现阶段国内职业学校在课程安排上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其一,课程更新满足不了社会需求,一方面某些教材与变化着的国际贸易模式脱轨,众多任课教师缺乏实战经验,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训指导;其二,课程设计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如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以各种单证为项目孤立展开,导致学生单独制作具体单证能力强,综合能力弱;其三,理论课程偏多,实训课程稀缺,且课程理论知识点有重复和交叉;其四,课程辅助教学环节开展乏力,如结合外贸英语教学以利于学生在编制合同、英文单证等方面的能力提升,又如由于教学条件限制,“单证实务”课程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上存在明显不足;其五,课程实施效果不佳,师生缺少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动力不足,课前预习效果不佳,课堂教学中缺乏真实工作场景,课后复习孤军奋战,很难营造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其六,单证实务教学改革仍在推进,但落实缓慢。
(五)考核方式落后
外贸单证实务课程考核方式不尽科学,无法真正体现实践教学效果。课程主要考核方式仍是纸质闭卷考试,尽管课程重在实际操作,但纸质考核不能及时反馈实践教学效果,而且考核内容过分强调理论部分,实践成绩仅占有该课程总成绩的少数比例,无法真正体现外贸单证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也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职业能力。
(六)教学模式落后
单证实务课程教学模式仍比较传统单一,多以讲授为主,重制单,轻流转,不能发挥学生主导作用,传统模式下无法展开差别化教学,缺乏授课资源与实践情境,双语教学薄弱,实训场所和平台亟需出新,否则学生一旦遇到单证业务的实际问题就可能出现不知所措的状况。另外实践教学模式稀缺,下企业实践落实程度不足,而且用于实践教学的操作软件种类少,执行性不强,虽然国内许多职业学校引进了单证软件实际操作系统,但该软件系统更多的是单张单据的缮制,极少有根据实际业务流程实现外贸单证的流转,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机械地根据提供的资料来填制,最后造成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
二 外贸单证实务课程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课程推进与研究的不断深入,学术界出现了越来越多课程发展的相关研究点,文章总结归纳了以下研究热点及现状。
(一)课程改革与实施现状
外贸单证操作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以及师资力量的壮大,需着眼于课程改革。在课改理念方面,各中职学校探索了出较为先进的教学改革理念,如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学做合一,以职业为导向,以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基础,探索实践教学,融合竞赛与课堂,引领双证教育,开展多元化课堂,新构课程体系,推进教学资源平台创建,实施模块教学、情景教学,最早也有出现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基于产出的基础教育改革等,符合当代单证专业教学需求。虽然课改理念在近年来取得一定实施进展,但多处于理论和实践的探索阶段,实施缓慢,在教学实施方面,有学校实施了竞赛和课堂相融合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加外贸技能大赛和职业资格考试,有学校转抽象课堂为形象化教学风格,也有学校在课堂引入游戏、兴趣、微课教学,有些学校则开展小班差异化教学[9],有些则是进行案例教学等,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提供了单证课程改革的切入点与思路。
(二)教材开发理念
外贸单证实务教材开发的关键在于与时俱进,与实际接轨。教材无需花哨,适用即可,但应确保外贸单证实务的专业性,避免与其他课程教材内容雷同,教材中应阐明单证类别、概念、作用、内容、缮制方法及详尽的问题处理方法等[10];在教材选取方面,无需弃用已有中文单证教材,可在高质量成熟中文教材基础上,鼓励教师及团队合作开发配套双语实训教材[8];实训课程离不开项目化校本教材开发建设,《教育部关于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强调“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教材开发应遵循以下原则:适合本地区行业发展特色需要;满足师学生共同发展需要;校企合作、深度开发教材;项目导向、任务驱动[11]。
(三)多样性教学模式
我国中职学校的外贸单证实务教学模式多样化,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以及理念。其一,重视单证课程实践教学,辅以实践教学操作软件[12],在软件虚拟环境下,学生各施所能,根据系统信息指示,在特定虚拟商业环境下,独立模拟演练各业务操作环节,实现课堂理论与实践操作转化;其二,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启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适时安排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外贸单证业务短期实习,积累实际操作经验,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同时有利于“双师型”教师培养;其三,分层次教学[13],根据生源结构信息差异,在教学对象、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设置差异化和多元化教学方式;其四,实施项目教学法[13]或任务驱动型教学法[14],学生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独立完成项目并跟进项目质量,该法最初由德国联邦职教所于2003年7月制定,可提升课堂教学的质效,有效进行师生双向培养[15];其五,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即“慕课”与“翻转课堂”相融合[16],或混合式教学,是指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娴熟、课堂调整和控制能力良好、教师具备一定教学技巧、时间和精力充足等前提下,学生课前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完成自主学习,再回到课堂与教师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
(四)师资队伍建设
为深入推进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教学改革,适应市场对师生的专业要求,教师的实践经验必须丰富同时要有较高英语教学水平[17],建设“双语型”和“双师型”教学队伍势在必行。在“双语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首先要加大应用型教师培养力度,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师资队伍中应用型教师的素质和比例;其次,支持、鼓励教师去国外访学,或去国外相关院校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以促进教师双语教学能力的提高;另外,教师在单证课程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使用双语结合教学,但在涉及到各种单证、专业术语和合同中一些注意条款时,务必使用英语表述。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注重校企合作,给教师提供去企业实践实习的机会,同时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人员任教,另外需加强对教师岗位的要求进行指导、培训和考核,组织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
(五)信息化教学应用
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其在学校教学环节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对于外贸单证实务教学来说,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实践应用,通过教学案例让抽象课程变得具体,进而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混合式教学以及“慕课”与“翻转课堂”相融合教学的基础是信息化,就是把传统学习优势、网络化学习优势、软件教学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有些中职学校教学已融入微课堂,实施移动互联网等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六)课程考核改进
对于外贸单证实务这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其考核方式要突出“知识素养+应用技能”水平,即培养具有牢固知识、较高的职业素养和熟练技能的应用型人才[18]。单纯的期末考试加平时成绩做不到对学生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全面反馈,因此要进行考试内容和方式的大胆改革,以顺应单证教学改革需要。考核方式可采用“单证考试+实训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引入第三方考核,使考核更具备公正性和客观性,具体做法是将考试内容、形式、评判交由企业或其他同类学校同类专业专家或教师等第三方来完成,本校课程小组教师只负责教授知识素养和实践技能。另外,教育部提出职业学校要“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及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将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但至今多数学校并未完全落实政策所需,校企之间也未得到较好的实践结合。
三 外贸单证实务课程建设思考建议
基于国内中职学校教学难点分析与课程探索的总结归纳,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与展望。
(一)重新定位生源结构差异
中职校学生个性强,其教育背景和知识储备结构差异大,导致其对应用型职业技能培训的接受能力有较大差异。使用传统无差异化教学模式对这类学生进行专职教学,其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因材施教、差异化教学才能契合专业培养需要。可考虑根据学生性格强弱、知识储备量、英语水平、岗位差异、思维差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归类(或分组)和针对性教学,对不同群体分别制定不同培养方案。从而在生源结构差异方面有一个准确定位,以利于对每位学生开展精准的职业培养。
(二)优质课程建设任重道远
从已开展外贸单证实务课程的现状来看,课改理念丰富多样,但多数仅限于理论探讨阶段或实践初期,真正适应学生生活与学习习惯、符合其个性化发展需要、同时又满足其专业和职业发展的课程建设仍任重而道远。课程建设必须融入学生本身差异、校方教学指导理念、以及企业方的用人理念,同时借助时势所驱,运用信息化平台,实现课程与实践教学的灵活多变,仍需阔步探索与实践,这是一个长期过程。
(三)教学师资力量亟需提升
从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师配备情况来看,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教学的良才将相稀缺,致使教学无方者居多。一方面现有的中职单证实务教师出身不对口,实践教学经验严重不足,专业英语水平有限,总体教师水平较难胜任培养一名优秀的单证实务从业人员。另一方面,国内许多中职校也聘请企业行业专家进课堂授课,但是由于这些企业专家大多不具备教育学理论,也缺乏教学经验,也很难胜任课程教学,因此完备教师队伍的形成尚需一段时间。学校要在现有教师资源基础上,搭建平台,开展系统化培训,形成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势在必行。
(四)多种教学模式有待统一
外贸单证实务的系统性教学模式虽无定论,也尚未形成。即从顶层设计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以学生的心智发展为基础,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在学生整个发展过程铺好路,输入易于学生接受的授课方式、知识、语言、习惯等,配备并培养能胜任岗位本质需求的师资队伍,理清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因果与逻辑关系等,形成符合中职学生特点的外贸单证实务课程的教学模式,为输出一名优秀的单证实务应用型技能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实践环节有待完善
外贸单证实务实践教学落实程度不够深入,一方面是因为缺乏授课资源与实践情境,用于实践教学的操作平台少,且技术不够成熟,另一方面是因为实践教学系统性不足。在单证理论授课和实践转换的衔接过程中存在不连贯现象,实践真实效果疲软,重视不合理的考核成绩,忽略学生本身对实践思路的培养与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实践教学环节需进行系统性铺排,查漏补缺,杜绝应试。
(六)课程考核方式合理推进
目前外贸单证课程考核方式不合理处较多,主要表现为重论,轻实践,考核形式落后。外贸单证实务教学目的无非就是从课堂输入理论,到理论转换实践,最终胜任企业岗位,因此合理的考核方式应该从岗位所需知识、素养、技能三个方面综合考虑。然而传统的考核方式中的平时成绩,即知识的比例高,素养与技能的比例太少,这与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有密切关系,因此需根据教学目标重新推出合理考核方式。
参考文献
[1]卫薇.《外贸单证实务》课程实训教学改革探索——基于技能竞赛以全国职业院校外贸技能竞赛单证竞赛项目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7(03):178-180.
[2]陆晓洁.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外贸单证实务》课程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5,34(36):196-198.
[3]王芳.外贸单证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科协论坛,2007(10).
[4]李嘉倩.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职《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研究[J].才智,2018(19):160+162.
[5]武赛男,赵创.《国际贸易单证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北方经贸,2018(01):151-152.
[6]李雪竹,田丽.《国际贸易单证实务》应用型课程建设研究[J].智库时代,2018(24):205+211.
[7]黎宇华.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教学研究——以九江学院为例[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6(10):65.
[8]郭诣遂,滕静涛.《外贸单证实务》课程双语教学思考[J].科技资讯,2017,15(33):118-119.
[9]莫运襟.小议高职院校《外贸单证操作》课程改革方案[J].轻工科技,2016,32(05):169-170.
[10] 崔艳芳.岗位需求与高职国际商务单证教学对策[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8):86-89.
[11] 朱佳俐.高职《外贸单证实务》项目化校本教材的开发建设[J].教育现代化,2018,5(17):127-128+131.
[12] 覃蔚.以CDIO教育模式建造外贸单证实务新的课程架构[J].物流采购与研究,2009(28):72-75.
[13] 陈琦.分组分层次教学在外贸单证教学中的实践[J].山西农经,2017(15):112.
[14] 李雪竹."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在《外贸单证实务》课程中的运用[J].电子制作,2014(24):130.
[15] 傅利利.项目教学法在《外贸单证实务》课程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0):57-58.
[16] 李继宏“.慕课”与“翻转课堂”相融合的高职《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高教论坛,2016(01):120-123.
[17] 俞培燕,郑艳.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6).
[18] 魏自花.浅析河南民办高校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教学模式[J].纳税,2017(03):106+10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