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模拟教学方案在急危重症护理操作实训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 Jeffries 教学框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03 16:04:3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Jeffries教学框架的模拟教学方案在急危重症护理操作实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将湘南学院2015级护理本科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急危重症护理操作实训中分别应用模拟教学方案和传统教学方案,通过比较两组学生的急危重症护理学期末理论成绩、技能考核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评价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理论成绩、技能考核成绩、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模拟教学方案应用于急危重症护理操作实训中,能明显提高学生的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急危重症;模拟教学;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

本文引用格式:时春红等.模拟教学方案在急危重症护理操作实训中的应用研究——基于Jeffries教学框架[J].教育现代化,2019,6(37):57-59.

        模拟教学仿照真实临床状态,以仿真设备、情景案例和学生特点为基础,以其有规避医疗风险和提升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的突出优势,被应用于护理领域中[1]。基于急危重症病情急、病种多和抢救复杂的特殊性,学生很难在真实场景中实践,因此,以模拟为基础的学习成为了解决能力需求与实训困惑的切入点。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是模拟教学效果的前提和保证。美国护理学会开发的Jeffries模拟教学框架,现被广泛运用于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的指导评估,有着极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因此,本研究以此框架为基础,在急危重症护理技能教学中开展模拟教学,采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的量表评价模拟教学方案的实施效果,为国内综合性的模拟教学方案的制定提供新思路。

一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采用类实验研究的方法,整群选取某大学2015级护理学专业本科生,每个班学生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2~13人,每个班级中的第一、三组作为实验组,二、四组作为对照组,共250名作为研究对象。操作训练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年龄、入学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无明显差异(P>0.05)。

(二)教学方法

        2017年11月至12月,每组学生参加4项急危重症护理操作实训,每项操作由固定的老师进行带教,包括心电监护、心肺复苏、除颤技术、机械通气,每项2学时,共计8学时/组,分4周完成。两组学生的任课老师、教材、课程安排、考试形式均一致。具体安排如下。

1.实验组

       实验组采用基于Jeffries教学框架的模拟教学方案,利用高级模拟人、临床情景案例,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节难度,开展急危重症护理模拟实训,包括课前准备、教学准备、情景模拟、总结反馈四个阶段。

      (1)课前准备:选取本校附属医院急诊和ICU的真实案例为素材,经5位专家共同讨论,设计教学案例;教师提前1周将案例、教学目标、实训操作涉及知识点和技能、参考书、网络资源提供给学生,并在教学空间中提供自制范例录像作为参考。

        (2)教学准备:教师介绍模拟实训环境、模拟人、相关设备的结构功能及教学要求、目标、时间安排;讲解案例,让学生熟悉案例内容、明确角色与责任;并强调允许犯错,教师起着支持、引导、促进、评价的作用。

        (3)情景模拟:学生讨论案例、分析病情、角色分工、职责,67人分成一小组,当一小组学生承担观察员角色时,另一小组学生扮演医生、责任护士、实习护生、家属等对患者实施抢救和护理;再两小组轮换。

         (4)总结反馈:学生交流角色扮演的感受,讨论病例中正确的护理措施及不正确的干预措施,结合录像对采取措施进行剖析和反省。课后要求学生书写实验报告,包括模拟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不足及对模拟教学的建议。

\

 
2.对照组

       采用传统“演示-练习-总结”的教学模式,先由老师进行完整的操作示范并讲解操作的重点及难点,然后组织护生在模拟人身上分组练习,最后由老师点评、总结常见错误等。

(三)评价指标

1.护理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量表(SDLIFNS)


        用于测评护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该量表共20个条目,包括学习动机、计划与实施、自我监控、人际沟通4个维度,分数越高表示自我导向学习能力越强。总表Cronbach'sα为0.916,各维度Cronbach'sα0.765~0.861,量表重测信度0.850。

2.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

        主要用于测量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该量表共70个条目,包含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思维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7个维度[2]。总表Cronbach'sα为0.90,各维度Cronbach'sα值为0.54~0.77。

3.理论考核成绩

       为期末考试的试卷笔试成绩,由《急危重症护理学》的任课老师及参与高级模拟人教学的教师共同出题。

4.技能考核成绩

        主要考查学生的心电监护、心肺复苏、除颤技术、机械通气操作技能,按照相应的技能操作考核评分表评分。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双人录入建立数据库,数据导出后用SPSS 22.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 结果

(一)两组学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得分比较


         结果显示,两组学生间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总分、学习动机、计划与实施、人际沟通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自我监控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


(二) 两组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比较

       结果显示,两组学生间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寻找真相、开放思想、系统化能力、求知欲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而分析能力、自信心、认知成熟度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 2。

\
 

(三) 两组学生期末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结果显示, 实验组学生期末理成绩为(83.93±4.73)分,操作成绩为(96.70±1.49) 分,对照组学生理论成绩为(81.34±6.35 分,操作成绩为(95.93±2.069)分,经 t 检验后两组学生理论成绩及技能考核成绩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三 讨论

(一) 模拟教学方案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


        基于 Jeffries 教学框架的模拟教学方案的应用, 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与
国内学者研究结果一致。此教学方案搭建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有效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构建知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欲望,提高了学习动机。此教学方案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起着支持、引导、促进、评价的作用,这样有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计划与实施的能力。在模拟训练过程中,团队成员进行了大量的信息沟通与交流,要求有融洽的团结协作, 培养了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在建构主义视阈下,小组成员通过协作、会话、交互学习已形成“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学会了倾听、讨论,善于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 模拟教学方案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模拟教学方案的应用可促进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形成。模拟教学法在护理临床实训中应用较广泛,具有良好的效果。此方案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位,学生经历前期准备、角色扮演、实践操作、反思总结等环节。教师将录像回放给学生看引导学生讨论,进行剖析和反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改进,注意理论联系实践,促进其注重实践寻求真知, 启发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三) 模拟教学方案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理论和技能成绩

         此教学方案的运用是“准备—模拟实践—讨论—反思”的学习过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主动去思考、去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把临床问题和理论知识紧密地结合,同时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都有所提高, 这与国内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模拟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反馈,教师不断地提炼、概括、总结、评价,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融会贯通,灵活掌握各部分知识,并在讨论过程中取长补短,吸收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促进了师生双方的反思和成长。故模拟教学方案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急危重症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操作技能的运用,有利于知识与技能的内化。

        本研究结果显示,基于 Jeffries 教学框架的模拟教学方案对提高学生急危重症护理综合能力有很大帮助,
缩短了教学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是弥补临床教学资源短缺的有效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更典型全面的教学案例,引进激励机制和加强信息反馈,以更好地培养高级技术型和实践应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姜丽萍 . 护理综合模拟实验教程 [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2.
陈基乐 . 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的信效度测试研究 [J]. 中华护[2]理杂志(09).644-64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35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