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教育者先受教育 高校青年教师思政教育融入教师培训体系的思考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03 13:53:5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中国高等教育进入新时代。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教师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新时代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高校关于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越来越深入,实施路径也越来越多样。考虑到青年教师面临着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开展思政工作需要尊重青年教师成长的客观规律,以促进青年教师个人的成长发展为出发点。本文结合青年教师“校院系”三级培训体系的构建,研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青年教师日常培训工作中,既不占用青年教师太多宝贵时间,又能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涤荡心灵,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入行动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培训体系

本文引用格式:冯凤娟等.教育者先受教育高校青年教师思政教育融入教师培训体系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40):101-103.

Let the Educators Educate first,Integrat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Young College Teachers into Teachers’Training System

FENG Feng-juan1,YAN Xiao-yang1,SUN Ting-yan2

(1.Shandong Jiaotong University,Department of Personnel,Jinan,Shandong,China;2.Shandong Jiaotong University,Publicity department of party committee,Jinan,Shandong,China)

Abstract:China's higher education has entered a new era.Young college teachers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 of training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It is an important and urgent task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i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young teachers is getting deeper and deeper,and the implementation path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diverse.Considering young teachers’heavy task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should respect the objective laws of the young teachers’growth.Combining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level training system,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daily training of young teachers,which not only does not occupy too much precious time of young teachers,but also can purify their mind,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young teachers’brain,the heart and the action.

Key words:Young college teacher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eachers’training system

一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同步,也进入了新时代并被赋予了新要求、新使命。2018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将“突出师德”作为基本原则,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健全人才评价标准,把品德作为人才评价的首要内容。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考虑大学师资队伍的素质要求、人员构成、培训体系等。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2018年9月17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水平本科教育全过程,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德才兼修,提升思政工作质量,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全面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青年教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和责任。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统计,截至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中“青年教师(45岁以下)超过70%”。高等教育进入新时代,对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实现“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简而言之,就是“教育者先受教育”。

二 高校青年教师生存和思想状况现状

        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逐步深化,国家正探索一流大学建设之路。无论是“双一流”高校还是普通高校,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都是首要条件。很多高校应势而上,积极出台各类优惠人才政策。青年教师的身价也水涨船高,待遇有了很大改善。比如很多高校大幅提高青年人才住房补贴和科研启动经费,并积极帮助人才解决子女入学、配偶工作、租房住房等问题。对于在校的青年教师则大幅提高教学、科研成果奖励,或者出台各类人才培育政策,提供青年教师特殊岗位津贴。

\

 
         青年教师在享受高校各项优惠政策的同时,竞争与压力也随之而来。目前,很多高校不断改革绩效工资制度,实施目标管理和目标考核,将教职工的工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以及知识、技术、成果等直接挂钩,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制度本身是好的,可以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学、科研事业。青年教师经历多年的求学生涯攀登上学业的高峰,承载着家人和社会的期望,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和学术提升充满期待。但是,大部分青年教师初为人师,在业务提升方面,正面临着身份与角色转换、融入新的环境、熟悉职业道德规范、掌握教学基本功、重新确定科研方向等压力和任务;在生活方面,面临着结婚、生子、安家等问题。由于教学经验尚浅、科研成果还处在积累期,学校各类丰厚的教学、科研成果奖励也基本与他们无缘。多重角色定位间存在的矛盾,经济上的捉襟见肘,都会使部分青年教师感到失落、迷茫和苦恼,甚至有个别教师将“奉献”与“师德”同工资待遇挂钩。宁秋娅关于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结果指出“少数青年教师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淡化、服务意识不强,个别教师言行失范、不能为人师表,影响了青年教师的整体形象”。笔者所在的学校已连续多年开展教师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工作。以2017年调查结果为例,调查显示,大部分教职员工关注时事,信仰马克思主义,坚持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与方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满信任,对党和政府工作表示认同,认为党中央集中体现了实干、亲民、廉洁三大特点。思想状况主流向上,但模糊认识依然存在。大部分教职员工投入于教育事业,却又具有不同程度的工作或生活困扰,且集中于条件、保障等外部因素。

三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现状

        针对目前青年教师队伍现状及思想政治状况,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自身都在不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尤其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重视。例如有的高校设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思想政治和品德学风评价等方面的工作。有的高校先进典型评选与考核机制并重,不断强化“师德标兵”“教学名师”“十佳青年”等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又实行岗位聘任、评优评奖“师德一票否决制”。

          青年教师普遍文化程度高,视野开阔,心理优越感强,不会轻易相信或认可他人的建议和意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若方法不当,可能会引起青年教师的抵触心理。很多高校在实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往往偏重于理论,大多采取“说教式”“填鸭式”“运动式”,教育的实际效果和作用并不理想。马克思说:“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相关”。青年教师的最大利益是个人的发展。思政工作要促进教师个人发展,以实现青年教师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比如有的高校实施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设立专项基金,实施骨干教师国内外学者访问计划、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鼓励和支持青年骨干教师在职攻读学位等激励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四 思政教育融入青年教师“校院系”三级培训体系实施路径

(一)构建青年教师“校院系”三级培训体系


        教师培训指教师参加与所从事专业技术及学科有关培训和师德师风相关培训。以笔者所在学校山东交通学院为例,学校构建了教师三级培训体系。教师“三级”培训体系是由学校、二级学院(部)、系(教研室)三级组织管理和培训,形成学校宏观指导、二级学院(部)承担主体责任、系(教研室)负责组织实施的培训体系。人事处、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务处或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织开展教师师德教育、岗前培训、教学科研能力提升等相关培训工作。二级学院(部)根据学校教师培训规划,结合本单位学科专业特点,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及管理办法,建立常态化培训制度。配合学校开展各类教师培训活动,对各项培训计划的落实情况负有主体责任。各系(教研室)建立导师制,完善导师与青年教师一对一“传帮带”机制,负责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专业知识研讨等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

(二)学校层面重在思想引领,职能部门协同发力

       学校层面举办的培训活动,包括人事处主办的新进教师岗前培训、教务处或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办的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科研处主办的学术交流或项目成果申报指导会等。各职能部门在举办相关的培训活动时,可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比如,新入职教师的岗前培训安排校情校史、师德教育专题。校情校史专题可以帮助青年教师了解学校发展历程、办学定位,增强青年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师德教育专题帮助青年教师了解在从事教育劳动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的道德品质。开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时,可邀请名师大家,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示范、引领作用。科研处在组织项目申报、成果报奖的过程中融入科研诚信教育等。

(三)学院层面重在日常教育,激励与考核并重

        青年教师来自五湖四海,学科专业不同,教育背景各异。如果只接受学校组织的培训,往往针对性不强。目前,很多高校实行了校院两级管理。二级学院作为青年教师的直接培养单位和负责单位,应主动承担青年教师培养,尤其是教师师德培养的重任。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下,学院在教师评优评先、实践锻炼、访学进修、甚至是岗位聘用等各项工作中起着关键作用。学院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尤其是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及管理办法时应坚持师德教育与师德实践、教师业务提高相结合的原则,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引导青年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树立为教育事业奋斗的志向。学院可充分发挥“师德标兵”“教学名师”等示范引领作用,通过老教师的经验介绍会、新老教师沟通平台等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各种教学比赛、学术讲座、政治理论、心理健康讲座等,营造良好的院风、教风、学风以及你追我赶的学术氛围。

(四)系(教研室)层面重在因人施策,发挥导师制作用与团队效应

         青年教师学业上的成长和思想上的升华都不是孤立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学识渊博、品德高尚人的引领和感染,尤其是身边人的影响更直接、更有效果。系(教研室)可结合青年教师的专业和研究方向,为青年教师安排导师或安排他们参与教学(科研)团队。导师或团队负责人不仅有业务上指导青年教师的责任,还应在师德养成上严格要求青年教师。导师或团队负责人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青年教师们对“教师”这个行业的认知。高尚的品德可以感召人,负面的情绪同样也会传染。青年教师初为人师的职业荣誉感、使命感是持续增强还是逐渐消退,与他们所处的环境和接触的人有很大关系。在制定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时,应因人施策,帮助青年教师在业务和思想方面快速成长。

\

 
五 结语

        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思想理论水平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自发完成的,需要青年教师自身持续不断的加强学习,需要学校持续不断地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机会。考虑到青年教师正面临着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甚至末位淘汰、不升即离,所以,青年教师的思政工作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这个“势”就包含了青年教师培训体系。初为人师,青年教师深知成为一名教师和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教师之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青年教师作为高学历群体,多年养成的学习惯性使他们不断寻求自我提升的机会。他们对于学校、学院、系(教研室)组织的岗前培训,教学科研能力提升相关的培训积极性和接纳度较高。若能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机融入青年教师“校院系”培训体系中去不失为一个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如此一来,业务培训和思政工作同时开展,既不占用青年教师过多时间,又能在春风化雨间涤荡心灵。

参考文献

[1]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摘要)[N].中国教育报,2016-04-08(005).
[2]忻平,何茜.高校青年教师思想特点的多维解读与对策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6(07):107-111.
[3]宁秋娅.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8.
[4]严金发.把握特点规律强化活化高校青年教师思政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14(7):48-49.
[5]杨勇,赵霞.浅谈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6(11):18-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32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