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英语中有大量以“-er”或变体“-or”为后缀的名词,然而大多英语学习者对这类词的理解有一定局限性。本研究突破了这一局限性,从语义的角度对这类名词进行了分类描写。研究指出,这类名词有其多义性特点,主要表现在:语义指向施事,语义指向工具,语义指向受事,语义指向处所,语义指向主体,和语义指向经验体。本研究注重对实例的考察和总结,希望对英语学习者准确理解该类名词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题元角色;“-er”类后缀名词;多义性
本文引用格式:马阳.从题元角色看英语“-er”类后缀名词的语义特点[J].教育现代化,2019,6(37):39-41.
一引言
英语中有大量以“-er”或变体“-or”为后缀的名词,这类词的共同特点是由动词派生而来。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对这类词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取其“……的人,……者”之义,这是因为过度依靠根动词的联想,忽视了根动词激活的其他语义角色。如动词freight意为“运送;装货”,这时承担运输的人就是freighter(承运人),货物要用货船来运送,故装货的物体就是freighter(货船)。我们在学习这类名词时,大多把注意力集中在前者取其“人”的意思上,即freighter(承运人),从语义角度来讲,就是“施事(agent)”义,而忽略了其他意思,如freighter(货船)。事实上,这类词有其多义性的特点。
国内学者陈惠超研究了派生词的多功能性,主要包括词缀多义性的两个方面:一是有些词缀可以形成不同词性的派生词,这时不同词性决定了词缀的多义性;二是派生词缀自身包含有多重意思,如名词性后缀“-er”,“-or”,“-ent”,“-ant”不仅指人,也指物,甚至指组织或事件[1]。词缀多义性现象在英语语言学习中很普遍,双文庭指出,题元角色虽然不能直接而准确地预示英语动词一词多义现象的种种格局,但在一定程度上能浓缩同一动词不同义项在语义特征方面的共性。认识这种语义共性,对深刻认识英语动词一词多义现象及其教学和英汉语对比均能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帮助[2]。另外,Lieber通过分析“-er”为后缀的派生词,指出该类词语义的内在一致性[3]。本研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er”类后缀名词从语义角度做出了一些延伸,研究过程注重语言事实的观察、描写和规律的总结,旨在对英语学习者给予一些帮助。
二 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语料选自当代美国英语语料库(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通过正则式*er[n*]搜索使用频率前500个单词,筛选其中不符合研究对象的词,如master,manner,order等不是由动词派生而来的“-er”后缀名词(见下图)。再通过《英汉大词典(第二版)》进行词义查找。
从语义上讲,要使一个动词构成一定的情景,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实体与之配合才能得以实现。对这些充当不同角色的实体(即名词或名词短语)。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提法。Allan[4]称为参与者角色,Fillmore[5]称为深层语义格,Givon[6]称之为语义角色,Jackendoff[7]称为题元关系,Dowty和Jackendoff[8]称为题元角色。本研究运用了Dowty和Jackendoff提出的题元角色(thematic roles)。
题元角色是从意义的视角对动词和名词的关系进行描述,常用的题元角色有施事(agent)、受事(patient)、产品(product)、主体(theme)、工具(instrument)、处所(location)、经验体(experiencer)、受益体(beneficiary)等。题元角色的划分比传统的句法成分(主语、谓语、宾语等)的划分有较大的进步意义,因为它从语义上揭示了名词和动词的根本关系,更便于从意义的角度来揭示语义和句法的内在联系。
三 语义指向特点
(一)语义指向施事
所谓语义指向施事,是指在“SOMEONE+动词”结构中,如果SOMEONE具有意志力且是动作的执行者,则SOMEONE为动作的施事。如:
(1)He teaches Mary English.
(2)John writes a book.
从传统语法的角度来看,(1)句是典型的“主语(He)+谓语(teaches)+间接宾语(Mary)+直接宾语(English)”结构。然而,从语义角度来看,主语“He”在句中是动作的执行者,执行了“教(teaches)”这一动作,即为“施事”角色。由此,我们得知,教玛丽英语的这个人是玛丽的老师(teacher)。这时“teacher”的语义指向施事(He)。再如(2)句,句法上仍是“主语(John)+谓语(writes)+宾语(a book)”结构,语义上看,主语(John)具有意志力,执行了“写(writes)”的动作,即“施事”角色。“写(作)”这项事业占据了John的职业生涯,因此“writer”是“作家”,即John(施事)。类似的词还有“driver”,“worker”,“guider”等都是优先取其“施事”义。
(二)语义指向工具
工具角色是指实施某一动作所需的凭借。看下面两个例子:
(3)Tom opens a bottle with a tool.
(4)Peter prints bank notes with this machine.
从传统语法的角度来看,“a tool”和“this machine”是句中的介词宾语。用题元角色理论来看,它们是动作赖以实施的“工具”。在(3)中,汤姆用“这一工具”开瓶;在(4)中,彼得用“这台机器”打印钞票。事实上,“这一工具(a tool)”就是“opener(开瓶器)”,“这台机器(this machine)”就是“printer(打印机)”。
(三)语义指向受事
受事是承受某一动作的影响的实体,在状态上发生了变化。如:
(5)She fried an egg for her breakfast.
在上句中,宾语“an egg”经过煎炸,在锅里由生鸡蛋变为熟鸡蛋,发生了状态上的变化,即为“受事”。因此,“fryer”语义指向“an egg(受事)”,意为“油煎食品”。相比“施事”和“工具”角色,“-er”类名词的语义指向“受事”角色较少,Lieber[3]曾指出,“-er”,“-ant/-ent”后缀名词在取其“施事”和“工具”义上表现最丰富。
(四)语义指向处所
处所是某事的发生地。如:
(6)He dined his friends at the restaurant.
从传统语法的角度来看,这句话是“主语(He)+谓语(dined)+宾语(his friends)+状语(at the restaurant)”结构,其中,状语部分是地点状语。然而,从题元角色角度来看,“at the restaurant”是“处所”角色。他在餐馆招待朋友,由此看出,“diner”语义指向“at the restaurant(处所)”,意为“(路边的)小餐馆,小饭店”。
(五)语义指向主体
主体不同于主语,它一般由动作发生位移,位置发生变化。主体可以是主语,也可以是宾语。如:
(7)The wheels sank into the mud.
(8)Robert passed the ball wide.
在(7)句中,主语“the wheels(车轮)”陷入了泥里,车轮由水平面下降到泥里,发生了位置变化。因此,在这句话中,主语也是主体。“sinker(下沉的物体)”语义指向动词“sink”所关联的主体,即“the wheels”。在(8)句中,罗伯特把球传得很远,这时,句中宾语“the ball(球)”经历了位移,故为“主体”。但需注意的是,“passer(传球者)”语义指向动词所关联的“施事(Robert)”。
(六)语义指向经验体
经验体是具有意识(即听到、看到、尝到、闻到、感到)的实体,且这一动作是不可控的。如:
(8)He hear the door shut.
在上句中,他听到门关上了。主语“he”没有实施关上门这一动作,因此不是“施事”。关门这一动作不是“he(他)”所能控制的,所以“he”是“经验体”。故“hearer(听者;旁听人)”语义指向“he(经验体)”。
四 结语
本研究主要从题元角色的角度探讨了“-er”类后缀名词的语义特征,研究发现,该类名词的语义可以由根动词所联系的题元角色来激活,呈现出多义性特征,主要表现在:语义指向施事,语义指向工具,语义指向受事,语义指向处所,语义指向主体,和语义指向经验体。研究发现,英语中“-er”类后缀名词的语义所指,与根动词所激活语义结构中的施事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工具。这反映出人类在将相关概念词汇化时,习惯于凸显人类自身,而适当淡化自身之外实体的特点。当然,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主要是语料搜集和特例描写上,还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陈惠超.英语派生词缀多功能性及多义性浅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l(11):50—52.
[2]双文庭.题元角色理解与英语动词一词多义的认知与教学[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45
[3]Lieber,Rochelle.Morphology and Lexical Semantic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4]Allan K.Linguistic meaning.Vol.2[M].London:Routledge&Kegan Paul,1986:385,388.
[5]Fillmore C J.The case for case[M]//E Bach,R Harms.Universals in Lingustic Theory.New York:Holt,Rinehart&Winston,1968:1-88.
[6]Givon T.Syntax:a functional-typological introduction.Vol.2[M].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0:66.
[7]Jackendoff R.Semantic interpretation in generative grammar[M].Cambridge,MA:MIT Press,1672:29-46
[8]Saeed,John I.Semantics[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