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 > 正文

数字化时代城市书房建设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12-24 17:12:0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数字化时代,城市书房应运而生。城市书房是提升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重要载体。江苏省扬州市在打造城市书房的过程中积极作为,在城市书房建设中形成了“扬州样本”模式,获得了广泛好评。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日新月异,数字化发展速度较快,城市书房建设也应与时俱进,借助数字技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文章以扬州市城市书房建设为例,结合数字化时代的特点,分析扬州市城市书房建设存在的问题,即数字化建设政策不健全、数字化服务内容较单一、数字化服务方式趋同化、数字化运营和维护难等,最后重点探讨数字化时代扬州市城市书房建设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城市书房,公共图书馆,扬州市
 
  0引言
 
  *近*总*记在党的二*大报告中围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重大部署,强调“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扬州市在“四位一体”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创新实践路径,立足扬州地域特色开展城市书房建设,利用自助化、数字化、智慧化技术赋能城市书房,以书香润城融入市民日常生活,深入推动城市书房建设,取得了较强的文化和社会效应。现如今,扬州市城市书房作为“精神新坐标”已深入人心,“书香扬州”日趋向好,扬州市城市书房建设成果显著,建设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然而,数字化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对扬州市城市书房建设而言,如何找准数字化时代与城市书房建设的契合点,如何最大化发挥数字化时代的积极作用,如何在数字化时代促进扬州市城市书房可持续发展,成为扬州市城市书房建设需要关注的焦点。
 
  1数字化时代与扬州市城市书房建设概述
 
  1.1数字化时代的内涵和特点
 
  数字化时代是以数字技术为运作规则的时代。在“互联网+”的核心赋能作用下,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是大势所趋[1]。数字化时代有三大特点。一是数据驱动。数据驱动是数字化时代的突出特点,在数字化时代,资源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出来,数据要素价值稳步释放,实现用数据驱动业务、管理、运营等一系列工作。二是高速便捷。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为线上线下的信息同步共享提供了可能,数据传播速度更快,同时,标准化数据的操作和管理更为便捷,传播效率和质量均取得了跨越式提升。三是技术创新。数字化时代的技术创新和迭代发展速度较快,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加速,强调对数据的精准提炼、价值开发,进而推动前沿技术的共享共创。数字化时代,数据科技赋能为新技术的攻坚克难开辟了新路径[2]。

\
 
  1.2扬州市城市书房建设的数字化特点
 
  扬州市城市书房建设的数字化特点主要有3个,具体如下。一是整合书房资源平台,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扬州市城市书房建设管理系统整合图书馆总馆系统与数字图书馆功能,在图书借阅、归还、查询方面实现图书资源的共建共享。读者通过城市书房平台可以访问诸多数据库,查询书目数据和资料,如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地方志等30多个数据库。二是实体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协同发展。扬州市城市书房建设打通了城市书房与图书总馆的数字资源下载、图书信息检索通道,实体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数据资源实现了同步,数据实时更新。三是实现无人值守自助式安防。扬州市城市书房在安防建设方面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智能化、自动化安防管理,构建城市书房的安全防护网。其中,无人值守是最大亮点。门禁自动识别图书借阅情况,高清无死角监控,以及烟感消防系统和智能灯光、空调等,均显示出无人值守的优越性,以机代人,极大地解放了人力资源,使扬州市城市书房管理提质增效[3]。
 
  1.3数字化时代扬州市城市书房建设的意义
 
  数字化时代,扬州市城市书房建设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一是促进知识传播和文化交流。扬州市城市书房建设以城市书房平台为载体,将纸质图书与数字化数据库图书资源释放出来,市民在城市书房获取知识,对促进知识传播和文化交流具有积极的意义。二是提供阅读新空间。城市书房建设为市民阅读提供了新空间。在扬州市城市书房中,市民置身于安静的阅读环境,在阅读中提高文化品位,享受城市书房高质量的文化服务,拓展和延伸了家庭书房的空间。三是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扬州市城市书房建设以推动全面阅读为旨归,在高质量文化供给下促进“爱读书”氛围的形成,潜移默化提升扬州市的城市人文素养,这对增强扬州市文化软实力大有裨益[4]。
 
  2数字化时代扬州市城市书房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数字化时代城市书房建设的现状
 
  扬州市以“城市的教室、市民的书房”为目标,以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为抓手,以城市书房为重要建设对象,建立了扬州市“四位一体”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目前,扬州市已累计建成近80家城市书房及分馆,分布在城市的各个方位,覆盖社区、企业、机关、乡村等。扬州市搭建了全民阅读文化共享平台,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线上线下服务网络,让每个市民都能享受到免费、均等的公共阅读服务。同时,扬州市通过打通图书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构筑“15分钟阅读圈”,主城区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覆盖率达90%以上,为市民提供了“家门口”的便利服务。如今,这些书房已成为扬州市新兴文化地标,既满足了本地市民的阅读需求,也成为游客感受扬州文化的窗口。
 
  2.2数字化时代城市书房建设存在的问题
 
  2.2.1城市书房数字化建设政策不健全
 
  城市书房建设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城市书房建设的规划、指导和财政投入方面[5]。然而,目前扬州市城市书房数字化建设管理政策尚不健全,现有的城市书房建设政策不能满足数字化建设的需要,如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要求和规定 尚未明晰,数据保护和隐私政策、数据流通和使用规则等亟待健全。
 
  2.2.2城市书房数字化服务内容较单一
 
  就目前情况而言,扬州市在城市书房建设中,数字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在城市书房的普及发展中数字化服务较为便捷,但新型文化设施建设仍然不足,存在城市书房数字化服务内容较单一的问题,如数字化服务内容的个性化服务较少,图像、文字、影音等内容的整合度不高,AI、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不足,城市书房的数字化服务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等,影响了城市书房的使用体验。
 
  2.2.3城市书房数字化服务方式趋同化
 
  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都学习“扬州样本”,建设大量相似的城市书房,这些书房外表趋同,千篇一律。扬州市城市书房数字化服务方式趋同的问题有待解决,数字化服务方式多停留在线上服务咨询、读者服务、安全保障等方面,城市书房数字化服务具有普遍适用性,难以体现扬州特色。如何实现城市书房数字化服务方式的创新,打造城市书房便民场景服务新样板,成为扬州市城市书房建设的难点问题。
 
  2.2.4城市书房数字化运营和维护难
 
  扬州市城市书房建设的最大创新点在于政府主导、社会共建,这促进了公共阅读资源从宣传文化系统“内循环”逐步转为面向市场和社会的“大循环”,实现了政府和社会共建、共享、共赢。在城市书房建设过程中,扬州市虽然为社会合作主体提供了冠名权等激励方式,但仍有部分社会机构因缺乏长效激励机制,在建设初期积极投入,建成开放后却后劲不足,中断资金投入,使书房的日常运营和设备维护成为难题。此外,城市书房的维护运营资金并没有被列为专项资金,缺少相应的财政拨款和明确的战略规划,导致图书馆仅靠运行经费自行承担城市书房的运营,造成了较大的运行服务经费压力,影响了城市书房在城市发展中的战略格局和文化地位。

\
 
  3数字化时代扬州市城市书房建设的优化路径
 
  3.1健全城市书房数字化建设政策
 
  扬州市要从制度方面保障城市书房数字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健全城市书房数字化建设政策。例如,政府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的相关条款,从城市书房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出台相应的地方性法规,给予城市书房数字化建设更多政策支持[6]。同时,根据数字化时代发展变化,制定完善的数据保护和隐私政策、数据流通和使用规则等,不断健全《扬州市城市书房条例》,尽快补齐制度政策的短板。扬州市在城市书房的数字化建设政策完善方面,还应依据我国公共阅读服务的发展目标明确城市书房的权利和义务,确保书房建设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和可靠的政策保障,在政策层面保障城市书房的顺利建设。
 
  3.2丰富城市书房数字化服务内容
 
  数字化时代呼吁新型文化设施建设,扬州市在城市书房建设中应提高图像、文字、影音等的整合度,用高质量的数字化服务内容,增强读者的体验感,进而赢得读者的青睐。为此,扬州市应立足数字化时代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注重对AI、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在“智慧城市书房”应用中引入元宇宙空间,将数字网络空间和物理世界融合,在元宇宙中输入多元化的数据,在虚实相生、人机结合的数字空间增强读者在城市书房中的沉浸感和交互感,基于数字孪生精准映射的城市书房虚拟空间,实现视、听、感、触等全方位个性化展示城市书房服务内容,如新增虚拟漫游、真人互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导航等服务[7]。
 
  3.3创新城市书房数字化服务方式
 
  扬州市在城市书房建设中应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力度,创新城市书房数字化服务方式,促进城市书房在数字化时代创新发展。扬州市应提升城市书房的智能化水平,并进一步优化数字资源建设,增加智慧城市书房手机小程序模块。此外,扬州市还应与企业合作,建设有声图书馆,读者可在书房内收听企业的平台资源,如喜马拉雅,还可将视听资源带回家,让城市书房成为一个智慧图书馆。同时,扬州市公共图书馆还应开展网上信用借书服务,将城市书房连点成面,以互联网为媒介,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打造图书精准配送、信用外借等立体化、智能化的图书馆服务体系,打破时空和地域的限制,提升公共图书馆文献服务效能,不断创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3.4加强城市书房数字化运维管理
 
  扬州市应注重城市书房数字化运维管理,实现专人专职管理,提升城市书房数字化运维管理水平[8],同时,将数字化运营维护资金列入专项资金,保障专款专用,做好资金保障。为确保城市书房数字化运维管理成效,扬州市应围绕城市书房规模化建设和运行管理,全面梳理各业务环节,从建设时的选址、室内设计、外观设计,到建成后的日常管理、读者服务、安全保障等各方面都制定详细的标准和规范,有效支撑城市书房建设和管理[9-10]。同时,城市书房的运维管理应坚持系统化和标准化原则,自上而下有序推进标准落地实施。城市书房的布局选址、设备运行、服务管理各个环节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在执行标准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项记录,定期组织开展内部检查和自我评价,将各环节形成的数据和有关情况进行及时反馈,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及时调整和优化工作标准,构建起城市书房数字化运维管理的长效机制[11]。
 
  4结束语
 
  数字化时代,扬州市城市书房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扬州市应从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出发,加大对数字化时代特点的研究力度,深入贯彻落实全民阅读的理念,坚持从数字化建设政策、数字化服务内容、数字化服务方式以及数字化运维管理等方面出发,做好顶层设计和长效机制建设,促进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与城市书房的融合,多措并举推进城市书房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城市书房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城市书房的积极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勋荣.面向全民阅读的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研究[J].图书馆界,2022(4):70-73.
 
  [2]金武刚,王瑞芸.论城市图书馆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以城市书房建设为突破口[J].图书馆论坛,2022(10):73-83.
 
  [3]吴秋红.基于城市书房的新型阅读模式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3(12):125-127.
 
  [4]张启林.论“城市书房”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策略[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1(6):17-21.
 
  [5]王逸夫.扬州市城市书房空间布局特征研究[J].建筑与文化,2020(5):141-143.
 
  [6]朱印,杜胜华,张宇.书香城市建设中扬州市城市书房管理创新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1):224-225.
 
  [7]王世伟.略论“城市书房”高质量发展的若干要素[J].图书馆论坛,2021(10):23-27.
 
  [8]曹婷婷.文旅融合背景下日照城市书房建设的实践、问题与优化路径[J].人文天下,2023(12):81-85.
 
  [9]花淑琦,龚小月,李妮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城市书房的未来发展路径探究[J].大众文艺,2020(6):269-270.
 
  [10]甘甜.武汉市城市书房建设状况与发展对策[J].新阅读,2023(5):26-28.
 
  [11]薛调.天津城市书房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2(11):98-104.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8039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