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 > 正文

制造企业物流成熟度评价体系的研究及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4-11-25 18:15:5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制造企业物流成熟度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到对制造企业物流系统的全面评价和优化。文中综述了物流成熟度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评价指标和模型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物流成熟度评价体系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前景。通过对物流成熟度的评价和优化,制造企业可以提升物流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客户满意度,从而提高竞争力和市场份额。该研究进一步为制造企业物流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对于提升物流管理水平和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制造企业,物流成熟度,评价体系
 
  在当今全球化和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对于企业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物流成熟度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物流成熟度的评价不仅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在物流管理方面的水平和能力,发现制约制造转型升级的问题和不足,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改进的方向和依据,从而提升物流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客户满意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此外,物流成熟度评价体系还可以帮助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和应对外部风险。通过对自身物流成熟度进行评价,企业可以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和竞争对手的表现,调整物流策略和资源配置,以应对市场的挑战和机遇。因此,本文将对制造企业物流成熟度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1制造企业物流模式及管理特点

       1.1制造企业物流模式概述
 
  制造企业物流主要可以分为采购物流、生产物流以及销售物流。采购物流是制造企业物流系统的起始环节,主要负责原材料的采购和供应。生产物流的优化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销售物流是制造企业物流系统的终结环节,主要负责产品的销售和配送[1]。
 
  1.2制造企业物流管理特点和成熟度评价难点
 
  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作为企业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挑战。一是物流管理需要紧密集成生产、供应和销售环节,确保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流畅转换和高效运输,这要求物流管理具备高度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生产计划。二是物流管理涉及到广泛的物流活动,包括采购、库存控制、仓储、运输、配送等,这些活动必须协同工作,以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和服务水平最优化。三是物流管理还需要面对多变的物流环境和复杂的供应链网络,这要求物流管理者具备前瞻性的战略规划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2]。
 
  同时,评价物流管理的成熟度存在多个难点。一是物流管理成熟度的评估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指标,包括成本效率、服务水平、流程标准化、信息技术应用、供应链协同等,这些指标之间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难以孤立评估。二是物流活动本身具有动态性和地域性,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段的物流表现可能存在显著差异,这给成熟度评价带来了时空复杂性。三是物流管理成熟度的评价往往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评价结果有直接影响,但现实中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可能存在困难。
 
  2国内外制造企业物流成熟度评价的研究及方法应用

       2.1成熟度评价方法概述
 
  物流成熟度评价方法可以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两大类。内部评价方法主要依赖于企业内部的数据和标准,如企业自定的物流战略、目标和关键绩效指标(KPIs)。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审计、流程分析和绩效测量等手段,评估物流系统的成熟度。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对企业内部物流有深入的理解,但可能受限于企业自身的视角和数据完整性[3]。外部评价方法则引入了行业标准或第三方评估机构,以客观的角度对企业的物流成熟度进行评价。例如,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Counci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CSCMP)的供应链运营参考模型(SCOR)提供了一个全面的供应链成熟度评估框架,它帮助企业将物流实践与行业最佳实践进行比较,并提出改进的方法[4]。
 
  2.2国内物流成熟度评价研究
 
  企业内部物流成熟度评价的研究成果表明,一个成熟的内部物流系统应该具备明确的物流战略,与企业的整体战略相一致;高效的组织结构,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标准化的物流流程,能够确保物流活动的顺畅和高效;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够提高物流信息的透明度和实时性;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物流人才[5]。宋则,张弘[6]构建了一个用于评估中国流通现代化的指标体系,该体系主要包含流通总规模、流通结构、流通效益、流通效率、流通环境、流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流通组织化程度、流通信息化水平以及流通人才素质等多个方面。谢如鹤等[7]对区域物流产业的竞争力指标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内容涵盖了产业发展环境、产业发展水平、产业组织形态与规模、产业市场竞争力、区域内物流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以及产业的社会化水平等六个关键维度。他们采用了多层模糊评价法对这一体系进行分析,并设立了32个三级指标来细化评估指标,然后通过组合评价法来确定这些指标的权重,以期更精确地评估和量化区域物流产业的竞争力。
 
  2.3国外物流成熟度评价研究
 
  外部物流成熟度评价的方法与内部物流成熟度评价类似,同样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在定性评价方面,外部物流成熟度评价主要关注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关系、信息共享程度、协同创新能力等。企业可以通过调查问卷、专家访谈等方式,了解合作伙伴对自身物流能力的评价,从而找出改进的方向。在定量评价方面,外部物流成熟度评价主要关注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客户满意度、供应链协同效率等。企业可以运用统计分析和数学模型等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了解自身在外部物流市场中的地位和竞争力[8]。研究人员Kevin McCormack等[9]对478家巴西企业的数据进行了研究,发现供应链管理的成熟度越高,企业的绩效往往也越好。此外,研究还指出,在各个流程中,配送流程的成熟度对于整个供应链的影响最为显著。
 
  2.4评价方法对比和分析
 
  在国内外制造企业物流成熟度评价的研究中,研究者们采用了多种评价方法,这些方法主要可以分为定性评价方法和定量评价方法两大类。定性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专家访谈法、案例研究法和Delphi法等。专家访谈法通过与专家的一对一访谈,获取他们对物流成熟度的看法和建议;案例研究法则通过对具体企业物流运作的深入研究,提炼出物流成熟度的关键特征;Delphi法通过多轮匿名调查和讨论,达成专家共识。这些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深入理解物流成熟度的内涵,劣势在于结果可能受专家经验和主观判断影响,缺乏客观性和一致性。
 
  定量评价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评分体系法和统计分析法等。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收集大量数据进行分析;评分体系法则是建立一套包含多个指标的评分体系,对企业的物流成熟度进行量化评分;统计分析法则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如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这些方法的优点在于具有客观性和可比性,劣势在于可能忽视掉一些难以量化的因素,且对数据质量的依赖性较高。

       3主要评价方法及研究路线
 
  3.1物流成熟度评价维度的提炼
 
  目前,随着科技迅速发展,我国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在个体间需求和能力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即部分制造企业对于“采购”“生产”“销售”物流环节中的一个或多个环节侧重依赖的程度与其他企业有很大区别,在自身物流能力与生产能力不匹配时,两者组成的系统将会呈现互相抑制的情况,这要求对于物流成熟度的评价应能充分评估“现状”及“需求”。
 
  因此,充分结合制造企业的普遍物流管理维度,对评价维度进行梳理,如图1、图2所示。
 
  \
\
 
  3.2评价方法的提取和选择
 
  评价方法的选择是为了能够充分结合各维度域对于指标的描述方法,进而确定各项指标对于整体物流成熟度的评价的影响权数。
 
  生产企业应充分整合自身专家、生产经营过程记录等资源,从相应的方法理论中根据“定性描述”“定量描述”两类指标选取工具进行选择。如Delphi法的多轮匿名调查和讨论,能够通过达成专家共识,提升对于定性描述的指标的评价权威性;充分利用生产过程以及公司经营决策中的大量过程记录,适用因子分析法对定量指标进行选择以及权数确定。
 
  4制造企业物流成熟度评价模型的构建

       4.1模型构建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在战略规划方面,模型应该包含对企业的物流战略目标、战略规划和战略执行情况的评价,对企业物流战略与企业整体战略一致性的考量,以及对物流战略实施效果的评估。在组织管理方面,模型需要考虑企业的物流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和组织流程等因素,包含对物流组织的效率和效果的评价,以及对物流组织适应市场变化和创新能力的研究。在资源配置方面,模型应该包含对企业物流资源的配置情况和利用效率的评价。这包括对物流资金、人力、设备和信息技术等资源的评估,以及对这些资源对企业物流运作贡献的考量。在知识管理方面,模型需要考虑企业的物流知识积累、分享和创新能力。
 
  4.2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的构建
 
  在制造企业物流成熟度评价模型的构建中,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的构建是核心环节。评价指标是衡量物流系统在不同方面的表现和水平的具体指标,而评价体系则是将多个评价指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评价框架。需要考虑物流系统的各个方面,包括物流成本、运输效率、库存管理、订单处理、客户服务、信息技术应用、供应链协同等。这些方面可以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例如,物流成本可以包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库存成本等;运输效率可以包括运输时间、运输可靠性、运输灵活性等。评价维度的具体指标及说明如表1所示。
 
 \
 
  5模型应用及对策

       5.1模型应用
 
  在实践中,企业可以采用多种赋权方法,包括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AHP)、经验判断法等主观赋权方法,以及熵值法、因子分析法等客观赋权方法。专家打分法依赖于领域专家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他们的评估来确定指标的重要性。层次分析法通过构建一个层次结构,利用成对比较和优先级排序来确定权重,帮助企业在结构化的决策框架内进行选择。经验判断法则是基于管理者的经验和直觉来进行权重分配。熵值法是一种基于数据本身的信息熵来确定权重的方法,它能够识别出数据中的信息效用和差异性,从而得出指标的权重。因子分析法则是通过识别和提取影响评价对象的共性因子来简化数据,并据此确定指标权重。这些方法各有优势,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可能会组合使用多种方法,以获得更准确、更全面的评价结果,确保评价模型能够真正服务于企业的物流管理和决策过程。
 
  5.2对策和建议的提出
 
  企业应根据评价结果识别出物流运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如效率低下、成本高昂、服务水平不高等,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和策略。例如,如果评价结果显示物流成本较高,企业可以考虑采取成本控制措施,如优化运输路线、减少库存积压、采用更经济的物流服务等。如果评价结果显示运输效率低下,企业可以考虑优化物流网络布局、改进运输计划和管理、引入先进的物流技术等[10]。如果评价结果显示客户服务水平不高,企业可以考虑提升订单处理速度、优化售后服务、加强客户关系管理等[11]。
 
  6制造企业集成供应链管理的现状与模型应用前景

       6.1集成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集成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带来多方面的效益和优势。一是集成供应链管理能够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响应速度。通过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协作和信息的实时共享,企业能够更快地响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缩短订单处理和交货时间,提高整体运营效率。二是集成供应链管理有助于降低供应链成本。通过优化物流流程、减少库存积压、降低运输成本等方式,企业能够实现成本的节约和效益的提升。同时,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共享资源和技术,企业能够获得更大的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
 
  6.2制造企业集成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关系
 
  制造企业集成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密切相关,相互影响和补充。物流管理是集成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供应链中产品的物理流动和存储,包括运输、仓储、库存管理、物料处理等活动。而集成供应链管理则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它不仅包括物流管理,还包括供应商管理、生产计划、客户关系管理、需求预测等方面。物流管理的优化和改进,可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响应速度,减少库存积压和运输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
 
  6.3模型在集成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使用供应链网络设计模型,企业可以优化供应链的结构和布局,确定最佳的设施位置、运输路线和库存策略。这些模型考虑了各种因素,如运输成本、市场需求、供应能力等,并帮助企业找到成本效益最高的解决方案。其次,模型可以用于供应链风险管理和决策支持。建立供应链绩效评估模型,企业可以衡量供应链的性能和效率,并识别改进的机会。这些模型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关键绩效指标(KPIs),监控供应链的运作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12]。
 
  7结论与展望
 
  制造企业物流成熟度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是一个持续改进和发展的过程,通过对物流系统的全面评价和优化,企业能够提升物流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客户满意度,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展望未来,随着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推动,制造企业将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物流环境。因此,物流成熟度评价体系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的挑战和机遇。评价体系应更加注重柔性和适应性,以应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和不确定性。其次,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评价体系应充分利用这些先进技术,提高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此外,评价体系还应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以符合社会的期望和法规的要求。而制造企业应加强与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协同和合作,共同提升物流成熟度。
 
  [参考文献]
 
  [1]王丹.企业物流管理成熟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流通经济,2021(01):73-78.
 
  [2]赵珊珊.多式联运企业物流能力成熟度评价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4.
 
  [3]于兴芹.服务型制造模式下的企业物流能力研究[D].淄博:山东理工大学,2011.
 
  [4]罗泽森,张浩.船舶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成熟度评估研究[J].物流科技,2022,45(17):136-142.
 
  [5]李福荣,范辀.基于集值统计的电力企业供应链管理成熟度模型应用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107-112.
 
  [6]宋则,张弘.中国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商业时代,2003,246:2-3.
 
  [7]谢如鹤,邱祝强,陈宝星,区域物流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研究及其应用[J].工业工程,2008,11(1):109-112.
 
  [8]向坤.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体系及对策分析—以顺丰物流为例[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11(4):107-112.
 
  [9]Kevin McCormack,Marcelo Bronzo Ladeira,Mareos Paulo Valadares de Oliveira.Supply chain maturity and performance in Brazil[J].Supply Chain Management: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8,13(4):272-282.
 
  [10]崔鹤.管理成熟度模拟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D].西安:西安工业大学,2014.
 
  [11]林华杰.制造企业物流服务外包商评价体系研究[J].物流技术,2011,30(1):3.
 
  [12]孙新波,孙浩博.制造业企业数据赋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23,43(2):48-56.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7984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