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 > 正文

应用型本科院校交通运输专业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11-25 16:08:4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当前交通运输专业工匠精神培育存在发展速度滞后、普适路径受限和教学导向不合理等现实问题,传统培养方式难以满足新时代对专业人才的技能培训需求。工匠精神响应了新时代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文中从匠心、匠行和匠德方面切入,梳理工匠精神内涵,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交通运输专业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提出重点聚焦培养模式改革、师资力量建设、校园文化营造和学生成绩考评的思路。同时,院校要加强与政府、企业的协作,形成多方合力,共同培育工匠精神。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交通运输,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1引言
 
  2022年4月27日,*近*总*记在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中强调,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工业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国家经济结构转型的核心精神驱动力,只有不断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才能确保经济平稳发展,巩固我国经济新发展格局,成就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满足市场需求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侧重于知识应用与成果转化的一种本科及以上层次的高等院校[1],在为社会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阶段,需要主动作为,适应经济结构的调整,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对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以来,经济社会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技能人才的缺口日益明显,很多院校开设了交通运输专业,旨在培养知识结构宽、专业技能强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满足发展需要。本文通过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交通运输专业现行的培养模式,以工匠精神内涵为指引,从培育路径角度切入研究,丰富工匠精神培育理论,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2交通运输专业工匠精神培育现状
 
  随着国家对工匠精神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工科或以工科为主的院校开始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交通运输专业主要解决“衣食住行”中“行”的问题,包含多种运输方式,覆盖面全,对工匠精神的诉求更为迫切。当前,交通运输专业工匠精神的培育大多融于课程思政之中,作为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一环,受到行业发展、专业特征、学生认知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尚未形成体系。工匠精神培育现状具有如下特征。

\
 
  ①技能掌握程度滞后于行业发展速度。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一直在追求更高效、更智能的解决方案。随着人工智能、车联网、智能检修、移动支付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交通运输行业正在不断引入这些新技术来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行业发展快速,变革深刻。虽然交通运输专业的培养模式也在与时俱进,但很难跟上行业发展速度,传统知识和技能作为基础必须要掌握,新技术也要不断融入教学之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持续在增加,而培养时间和课时数没有对应提高,这样很容易出现学生传统技能没掌握,新知识也没学好的局面。
 
  ②专业涵盖面广,难以推广普适培育路径。交通运输专业主要学习运筹学、管理学、交通运输组织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铁路、公路、水路及航空运输基础设施的布局及建设,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经营和管理等。交通运输包含多种运输方式和研究领域,各学校侧重点有所不同,难以总结具有适合各个学校的普适性培育路径。在各专业学科均适用的大原则下,如何制定具体的实施路径并落实需要多方合力持续推动。
 
  ③授课重理论轻技能,学习重方法轻操作。对教师来说,专业课以理论教学为主,一方面,理论课时数远多于实验实训课时数;另一方面,部分实验课程目标是为验证专业理论,而不是学习专业实践技能。长期以来,逐渐形成交通运输专业教学重理论讲授、轻技能演示的格局。对学生而言,学分构成以理论课为主体,理论课成绩决定了绩点的高低,学习过程中,自然会重视学习方法的掌握,投入大量精力反复练习以求好成绩,而实践操作的考核很难量化,往往通过实验报告的形式进行评价,而报告写得好坏并不等同于操作水平高低。这不符合工匠精神的培育要求,工匠精神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熟练的操作技能,这一点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尤其重要。
 
  3培育路径分析
 
  新时代交通运输专业发展面临深刻变化,传统培养方式已经无法跟上时代发展对专业人才的技能需求,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变。工匠精神响应了所在时代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促进了时代的社会发展,而不同时代的社会发展需求不尽相同,影响着其工匠精神具体意涵和特征表达[2]。工匠精神培育路径应立足现实需求,分析影响因素,有的放矢。因此,在总结新时代工匠精神内涵的基础上,以目标和问题双导向相结合的方式提出合理的培育路径。

       3.1工匠精神内涵
 
  所谓工匠精神,广义上是指凝结在所有人身上的,制作或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的态度与品质[3]。随着时代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具有时代特色的工匠精神体现了“匠心、匠行、匠德”三种品行的有机统一[4]。
 
  ①匠心:爱岗敬业、保持热忱。
 
  热爱所学专业,对工作饱含热情,认同工作岗位的社会价值,兢兢业业。对于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而言,就业面相对较宽,主要涉及交通的建设、运营和管理等。一方面,作为传统行业,交通运输业面临新就业形态的冲击;另一方面,工作内容重复性较大、强度较高,更需要高校培养爱岗敬业的学生,学一行干一行爱一行,因为只有内心认同,才能保持热忱。
 
  ②匠行:刻苦钻研、精益求精。
 
  交通运输专业性强,在工作中要刻苦钻研,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身,精通工作岗位内容,掌握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优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顾客也更加追求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交通运输行业需要提供更优的设施设备,提高运输效率,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高校培养具有在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品质的学生是新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③匠德:团结协作、周到细致。
 
  交通运输行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各工种、各流程团结协作,齐心聚力才能发展好。团结协作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必然要求。整体上,注重团结协作,与上下游工序紧密配合;细节上,努力做到周到细致,在自己的工作内容上保质保量,不做木桶的那块短板。团队协作、周到细致要在专业学习中着重培养,树立集体意识,工作共同完成,成果团队共享。
 
  3.2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应用型本科院校交通运输专业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重点聚焦在培养模式改革、师资力量建设、校园文化营造、学生成绩考评等方面,此外还要加强与主管部门、运输企业等单位的协作。
 
  ①推动工匠精神植入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纲领性文件,应坚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5],确立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在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合理植入工匠精神指标[6],突出工匠精神的培养和塑造,合理设计课程体系,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鼓励跨专业、多部门联合开发实践、实验、实训类课程或项目[7]。适当提高实验实训课程占比,开设工匠精神通识教育课程,将工匠精神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构建交通运输专业工匠精神与课程思政双体系,两者同向同行,贯穿交通运输专业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②建设具有工匠精神的双师型师资团队。
 
  应用型本科院校交通运输专业的专任教师需要有直接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和经历,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精准指导,解答他们在工匠精神培育、技能操作、职业道德塑造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必须要有具备工匠精神的教师,并能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学习、提高自身职业素养,以符合工匠精神的教育理念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以符合工匠精神的工作态度传授知识和技能,既能教给学生专业技能,又能培养学生树立工匠精神。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要制定系列办法和措施,督促教师不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教师素养和专业水平,提高师资整体素质,在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起到引路示范的积极作用。

\
 
  ③营造弘扬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
 
  良好的校园氛围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要将工匠精神有机融入校园文化之中[8]。一方面,以丰富工匠精神与校园文化融合为目标,广泛开展以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以传承工匠文化为内核、以讲好工匠故事为重点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工匠精神与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的融合,与大学精神、行为规范及生活方式的融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以优良的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另一方面,拓展工匠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的深度,充分利用校园景观这一隐性教育资源,在校园内打造交通运输专业长廊、实训展厅、事迹展馆等,加强工匠精神的载体建设,通过宣传栏、海报、横幅等形式,让工匠精神在学生心中扎根,营造弘扬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让校园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摒弃对蓝领工作的固有偏见,引导学生制定积极的职业发展规划。
 
  ④建立有效反映学生工匠精神的考评体系。
 
  为了调动学生追求工匠精神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操作热情,交通运输专业采用学分导向、以赛促学、参与企业项目实习、从业技能考证等方式建立合理的考评体系。第一,适当提高实验实训课程的学分,同时将以操作技能为主的动手能力纳入课程考核中,明确权重。第二,以竞赛、考证促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业竞赛、技能认证,学生可跨年级、专业组建团队,激发学生比学赶超的热情,在实践中培养工匠精神[9]。第三,以项目促学习,通过参与企业项目实习,了解交通运输专业发展的实际用人需求,将理论联系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对理论的认识。
 
  ⑤加强政校企合作,聚力培育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多方联动,政府是发展方向的引导者,企业能够提供物力支持与实践场景,院校则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主体以及输送者,三方联动,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共同培育工匠精神。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行业单位要鼓励本科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建设畅通的职业晋升通道,并出台相关的政策文件,保障本科生从事蓝领工作的薪资水平,在行业内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以学校为主体,企业、行业协会共同参与建设产业学院,完善实验实训课程设置,聘请企业骨干人才作为校外教师,加强技能教学培训。多方齐心聚力,不断强化交通运输专业工匠精神培育。

       4结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肩负着为社会输送专业技能人才的重任,交通运输行业的特殊性要求其员工必须具有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专业素质和精神素养。新时代背景下,交通运输专业面临着如下教学现状:行业发展速度快于学生技能掌握程度;专业涵盖面广,难以推广普适培育路径;授课重理论轻技能,学习重方法轻操作。本文从匠心、匠行和匠德3个维度,提炼工匠精神的内涵,提出交通运输专业工匠精神培育的5条主要路径,分别为推动工匠精神植入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具有工匠精神的双师型师资团队,营造弘扬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有效反映学生工匠精神的考评体系和政校企多方聚力培育工匠精神,从而丰富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路径,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寇福明,秦俊丽.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生态系统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30):6-9.
 
  [2]黄传根.发达国家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建设的四向度[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3,39(05):11-16.
 
  [3]徐芳.基于校企合作的酒店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20):167-168.
 
  [4]梅鲁海,王耀军.新《职业教育法》下工匠精神培养的“四维进阶”理论模型和“四重迭代”运作路径[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8(01):25-30.
 
  [5]严云洋,乔斌,孙国红,等.应用型本科院校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22(22):56-58.
 
  [6]谢婷.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3,26(12):307-308.
 
  [7]毛敏,牟能冶,罗洁,等.产教融合下物流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施[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3,45(12):156-159.
 
  [8]王旭,张颖.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时代新人培养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14):50-52.
 
  [9]高峰,夏庆锋,肖扬.新工科背景下本科高校机械电子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无锡学院为例[J].南方农机,2024,55(02):192-195.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7983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