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为社会培养综合型人才的基础 平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作为汇聚人才的关键岗位,在企 业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设定人才 培养标准及任职资格标准时应充分了解社会发展形势,对 企业实际需求进行全方位分析,不断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 及实践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本文针对基 于企业需求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任职 资格标准进行研究,旨为该专业人才的培养及企业人才需 求的满足提供一定参考。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愈发旺 盛。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 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指出,应构建与社会用人部 门合作更为紧密的人才培养机制[1] 。旨在要构建适应 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该文件的提出,意 在强调用人单位与高校构建协同育人新机制。在产教 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及人才任职资格标准应与企业需求相匹配, 但现实情况下,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 基于此,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人才任职资格标准进行分析,并以企业需求导向为背 景,提出相应的任职资格标准构建策略,为人力资源 管理专业人才素质的提升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满足提 供一定参考。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任职资格标准概述
(一)任职资格标准基本概念
任职资格标准指的是就任于某一岗位所要达到的 标准,是与工作绩效高度相关的重要的人员特征,是 对人才知识、技能、素养等诸多因素的综合评估。任 职资格标准是为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对员工的工作能力及工作要求等进行评估的基础标准,是实现人岗 匹配、人尽其责,提升人才效能的关键。因此,需要 对每个岗位都设定好任职资格,然后将具备相应条件 的工作人员安排到对应岗位。
(二)任职资格标准的意义及作用
任职资格与人力资源管理各个模块之间的联系都 相对密切,且能为招聘、绩效管理等工作提供相应参 考[2] 。任职资格标准也影响员工在职期间的学习与进 步,激励员工不断调整自我,以此来适应岗位任职要 求,为员工争取职业方面的发展,继而促进企业的健 康可持续发展。因此,任职资格标准在人力资源管理 专业学习方面是基础性工作,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 各个模块的工作都起到了良好的连接作用,也是不断 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因素。
二、企业需要导向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人力资源管 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高校培养体系与用人单位需求出现错位
近年来,随着胜任力模型在企业内不断应用, 一些用人单位更加关注人力专员胜任力的情况,从 思考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方面来评估人 才任职标准。但是,院校在教学过程中仍重视专业 知识能力、理解分析能力等方面的教学,出现了与 用单人位无法实现良好衔接的问题,导致学生无法 胜任企业的岗位要求。除此之外,应用型本科院校 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模式上,并未与企业实际 需求相结合,不具备配套的实习基地来实施产学研 协同育人工作[3] 。多数专业课程局限于传统的理论知 识传授,而缺乏实战训练,没有从岗位胜任角度开 展人才培养工作。
(二)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学生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兴趣不高,参与积 极性不强,甚至出现课上学习迷茫的现象。导致这一 问题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人力资源管理 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学科,相对抽象或枯燥。第二,应用型本科课程设置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环节与企业 实际工作场景相对较远,学生很难形成身临其境的感 受,无法针对性地进行思考与参与,久而久之,使学 生无法保持学习兴趣。
三、企业需要导向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人力资源管 理专业任职资格标准的构建与完善
(一)完善任职资格标准的设置
针对人力资源管理岗位,明确知识技能与素质等层面的任职资格标准。首先,在知识技能层面,主要 是完成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相关专业的特定能力,包括 公司及行业相关、招聘管理、培训与评价、干部管 理、劳动组织、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等知识技能。其 次,在素质层面,主要考察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策略 影响、创新思维、团队领导、系统思考、忠诚执行、 不断求进、安全意识、客户导向、沟通协助、业务敏 锐、结果导向(见表1)。最后,在工作业绩方面, 主要针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年度工作业绩实施综合评 估,对其工作完成数量进行定量,分析其工作完成的 质量、效率及成果等。
(二)重视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开发
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可以将教 育工作视为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重视专业人才培养 的全过程开发。 一是做好引导融入工作。在大一开 始,帮助学生尽快转变角色,真正融入专业角色中, 可以通过高年级辅导管理低年级新生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自我开发能力。二是明确定位环节。通过职业生 涯规划相关课程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确定 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生涯目标,掌握职业发展方向。 同时,带领学生积极学习专业知识体系,不断拓展人 力资源管理专业所需的人才能力及综合素质,为职业 发展做好基础准备。三是在毕业求职环节做好就业指 导工作,为学生提供推荐表制作与面试等相关就业技 巧的指导、模拟等,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过渡,更快 地融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岗位之中。
(三)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在任职资格标准设置的基础上,应优化人力资源 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在课堂教学方面,可以采用案例 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方式,优化课程教学体系,丰 富教学手段。第一,案例教学法可以采用启发式案例 教学与讨论式案例教学。其中启发式可以通过创设问 题情境的方式,为学生介绍案例背景,引导学生自主 思考,培养学生的通用素养。后者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明确学生要辩论的要点,充分利用提纲 引导学生全面审题,经过自主查阅资料,归纳想要探 讨的问题,提升学生问题处理的领导力或专业素养。 第二,项目教学法应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基础,引导学 生共同探索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教师也应做好相关 项目的说明,为学生设置相应的任务,帮助学生将任 务进行分解,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岗位上进 行项目的开展工作,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编制岗位说明 书,对HR开展需求分析、供给分析、供需平衡方案的 设计等。在薪酬管理项目中,可以组织学生制定薪酬 制度与薪酬预算等。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 生的专业水平,充分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工作。 此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实操能力也是教学的 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应实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 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融合的方式,强化校企合 作,加强实践课程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为学生提供 实践机会,继而提升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
(四)构建人才培养质量反馈机制
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任职资格标准的构建与完善 过程中,应引入人才培养质量的反馈机制。本科院校 应以服务国家、学校以及学生发展需求为导向,不断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及就业指导服务质量,将就业工作 作为学校发展的主要战略选择及人才培养的关键环 节,构建健全的人才培养质量反馈机制。在信息收集 方面,可定期对重点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结合用人单位的需求,设计科学的调 查问卷,及时了解学生的工作实际情况。同时,通过 就业工作会议或部门联席会议、专题报告等方式,及 时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毕业生的质量及发展情况反 馈到教学改革、学科建设之中,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 量反馈工作的质量及水平。
四、结语
人力资源管理岗位作为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岗 位,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会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的 变化不断更新,对人力资源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因 此,应用型本科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面 临巨大挑战。而任职资格标准作为评估人力资源管理 专业人才是否符合岗位需求的重要载体,应充分结合 企业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标准体系,优化教育教 学策略,以此满足社会特别是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人 才的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晓霞.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 培养模式改革探究[J].学园,2021.14(35):10-12.
[2] 汪东莉,王松超,张霞.基于任职资格视角的企业人力资 源管理体系优化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20):71-72.
[3] 周文彬,王小艳.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 究——基于小微企业需求的“全科型”人才的视角[J].教 育教学论坛,2020(36):64-6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70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