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 > 正文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管理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10-30 10:32:4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多种多样。在此情况下,企业在跨系统信息传递、信息共享等方面暴露出一些问题,影响了信息系统作用的发挥。因此,企业必须切实做好信息系统的集成管理。基于此,文章结合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管理的内涵和特点,对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管理要求进行分析,并提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管理的关键措施,旨在为企业相关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管理
 
  0引言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现代企业逐步搭建了信息系统,其在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保障企业数据信息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切实提高企业的信息交流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以增强企业的决策能力和经营能力。但是,由于企业引入多样化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之间无法有效衔接,系统之间的数据无法有效共享,在此情况下,很容易出现数据错误、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有效的信息系统集成管理进行解决,因此,企业实现信息系统的集成管理非常有必要。
 
  1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管理的内涵和特点
 
  信息系统集成管理,简单来讲,是将各类信息系统使用者的实际需求作为导向,合理选择相应的技术和产品,对各种资源进行调配,对专业接口进行开发,将各种技术设备整合后,形成可以解决用户具体需求的集成管理方案,以此实现企业信息系统功能的健全性、技术的先进性、使用的灵活性等目标。信息系统集成管理体现在3个不同的维度:一是数据集成管理,可以对来自不同系统中的数据信息进行集成化管理,增强数据的一致性,减少数据冗余,推动数据的高度共享,将数据资源优势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1];二是应用集成管理,在对信息系统进行设计研发的过程中,应该关注用户的实际需求,确保其需求能够被顺利满足,同时对各种应用进行有效集成;三是环境集成管理,管理的对象包括系统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强调在对现有客观条件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为应用系统构建起稳定的运行环境,实现多系统的协同运行。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在实施信息系统集成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管理特点。
 
  首先是目的性。信息系统中存在有很多单元,这些单元有着共同的管理目标,集成管理必须为共同目标服务。其次是协调性。在信息系统集成管理中,要求各个组成单元和子系统之间能够做到彼此协调、深度融合。最后是过程性。系统集成本身具备较强的开放性,通过对数据信息的集成和资源的整合,能够吸引源源不断的创新元素,推动系统的持续优化[2]。

\
 
  2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管理的要求
 
  2.1战略层用户分析
 
  从企业的角度看,企业在开展信息系统集成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切实做好战略层面的用户需求分析,深入研究系统用户的实际需求,突破立场方面的局限性,从用户的角度对信息系统集成管理模式和平台进行审视。企业应该认识到,在复杂群体中,用户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异,想要保障用户分析的效果,必须做好对用户需求的大范围考察,明确用户群体的范围。在实践中,企业可以对用户进行细分,将信息系统的用户群体分为一般用户、管理人员及维护人员,对其各自的需求进行分析和梳理,制定出具备良好可行性的集成管理策略,保障信息系统集成管理的有效性[3]。
 
  2.2应用服务系统
 
  一是可以在所构造的各种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结构上,对不同协议的网络操作系统进行安装,如Unix、NetWare、Windows NT等,确保不同操作系统能够实现互通、互联,使得处于任意节点上的企业都可以进行注册,对文件进行传输,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二是可以基于集成平台服务器,建立相应的应用集成服务系统,对各个信息系统的内部和外部接口进行统一管理。集成平台服务器可以对跨系统业务流程进行定义,借助业务流程执行语言,明确不同应用服务系统的Web Service接口,这些接口可以独立于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及编程语言,从而使得以此为基础的系统服务在交互环节能够使用通用性的方式[4]。
 
  2.3内外部信息集成
 
  在内部信息集成中,一是应该做好技术平台集成,集成的内容包含各种平台和设备;二是数据集成,主要目的是实现不同系统之间数据信息的交流与共享,这也是信息系统进一步集成的基础和保障,数据集成具有低成本、易操作的特点,不过要求技术人员深入了解系统内部的功能;三是应用系统集成,强调不同系统之间可以相互操作,以实现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
 
  在外部信息集成中,一是应该借助门户网站和互联网,实现与公众、社会团体及客户的互动,确保企业内部与外部信息资源能够实现有效的交流和集成;二是可以通过与合作伙伴信息系统进行对接的方式,构建起动态化的企业联盟,立足竞争合作机制,打造虚拟企业,实现对企业战略模式和竞争优势的重塑[5]。
 
  2.4网络技术集成
 
  一是应该对照企业的实际需求,以及具备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做好集成管理,为后续局域网和广域网建设,以及新兴技术的应用提供可靠的支撑。借助Internet服务器和相应的浏览器软件,建立起企业级、地区级以及行业级的内联网,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网络的相互联通。二是可以使用相应的广域网网管软件,从企业的要求出发做好各种优先级别路由的合理设置,对网络的动态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对网络运行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解决,如容量分配问题、网络拥堵问题、路径选择问题等。三是可以结合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管理的客观要求,对相应的网络开关进行研发和应用。四是应该建立起各类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服务器,对标准化的浏览器与客户软件进行开发和使用[6]。
 
  3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管理的关键措施
 
  3.1制订信息系统整合计划
 
  对于企业而言,在实施信息系统集成管理前,需要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信息系统整合计划,确定好信息系统集成管理所需的工具、技术、方法以及资金等,对照现有的信息系统框架,决定是通过优化系统框架的方式进行集成管理,还是重新构建相应的集成管理平台进行集成管理。在计划编制完成后,必须对其进行分析和论证,提交给上级部门审核,审核通过后,还需要与财务部门沟通,确定好具体的资金投入量,为信息系统集成管理的顺利实现提供可靠支撑[7]。
 
  3.2优化信息系统架构
 
  一是可以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这种架构能够增强系统的实用性和灵活性,帮助企业对业务流程进行分解,形成多个小型任务,从而提高系统整体的性能和稳定性。SOA架构中常用的技术有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Web Services等。二是可以使用虚拟技术,在单一服务器上对多个虚拟机进行操作,在实现信息系统集成的同时,能够减少服务器的数量,有效降低硬件成本,增强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三是可以对系统进行分层,将原本复杂的系统变得模块化,为管理和维护提供便利,同时也能够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通常来讲,企业可以将系统分为4个层面:①底层,主要包含硬件资源和操作系统,可以提供系统所需的基本服务;②逻辑层,包含应用程序和中间件,可以对业务流程进行相应的抽象和封装,确保上层应用程序可以访问下层资源和服务;③应用层,主要是业务应用程序,负责企业具体业务的实施;④前端层,前端层为用户界面,可以实现用户和应用程序的有效交互。

       3.3选择合适的集成工具和技术
 
  一是可以采用相应的数据集成工具,如用于数据采集、数据提取、数据虚拟化等的工具,可以实现独立数据结果的协同。二是可以采用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全生命周期管理工具,其一般被用于可扩展的本地环境或者云环境中,包含一些基本的集成功能,当API返回的数据中存在敏感数据时,可以提供安全防护功能,同时也具备节流、缓存、跟踪、分析等功能[8]。三是应用集成平台即服务(iPaaS),这是一种云交付的应用程序,提供了企业服务总线(Enterprise Service Bus,ESB)和数据集成工具,一般被用于数据、多流程步骤以及复合服务集成的组合。四是应用智能业务流程管理工具,其本身属于一种具备较高生产率的应用程序开发平台,开发人员和业务分析人员能够通过该平台进行协作,推动业务流程和结果的改进。在合理应用该平台的情况下,企业能够对跨系统业务流程进行设计,也可以提供精准可操作的实时见解,从而促进业务运营规模的扩大和灵活性的增强。

\
 
  3.4加强数据管理和安全控制
 
  企业在信息系统集成管理过程中,要对数据信息的安全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具体而言,一是应该建立起完善的数据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对数据信息使用和保护的责任进行明确,推动内部数据访问和共享流程的规范化。管理制度应该实现对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以及数据传输等各个环节的全面覆盖,最大限度避免出现数据信息泄漏问题。二是应该做好数据访问权限控制,对数据访问权限进行合理设置,避免出现敏感数据泄漏或者丢失的问题。三是应该增强数据备份和恢复能力。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恢复机制,通过定期备份、异地备份等方式,保障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9]。
 
  3.5建立集成管理团队
 
  企业在实施信息系统集成管理的过程中,应该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建立专业的信息系统集成管理团队,推动信息系统集成管理的顺利实施,确保员工更好地使用信息系统。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系统的集成管理要求企业落实好相应的流程设计和产品设计,以专业化的信息系统集成管理团队为支撑,为系统功能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不仅如此,在专业管理团队的支持下,企业在信息系统集成管理方面投入的运行维护成本能够大大减少,还有助于增强信息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6持续改进和优化信息系统
 
  对信息系统进行持续的改进和优化,是确保系统性能和集成管理效果的关键,能够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在实践中,企业可以引入PDCA循环模式,即通过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的流程循环,找出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优化处理,以此实现对信息系统的持续优化。这项工作必须严格依照规范化的流程进行操作,不能随意改变相应的顺序,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保障信息系统的优化效果[10]。
 
  4结束语
 
  信息系统本身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企业对不同信息系统进行集成管理,能够促进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很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其应该明确信息系统集成管理的意义,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恰当的信息系统集成管理方法,实现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倩,郭予军,徐扬.组织级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在信息系统集成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22(23):250-252.
 
  [2]陈寅,梁晓旭,朱震寰,等.基于ESB的制造型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2(14):98-103.
 
  [3]何曦.浅谈企业ERP建设前对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建议[J].河北企业,2022(6):106-108.
 
  [4]韩翀.医院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效果研究[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1(6):172-173.
 
  [5]高夫,陈玉蛟.利用虚拟化技术实现旅客服务信息系统集成管理平台整合的研究[J].哈尔滨铁道科技,2020(4):4-6.
 
  [6]朱建勋,吕晓军,吴兴华,等.虚拟化在铁路旅客服务信息系统集成管理平台的应用研究[J].铁路计算机应用,2020(6):54-57.
 
  [7]宋瑞瑞.HN集团多信息系统集成管理优化[D].郑州:郑州大学,2020.
 
  [8]董淇.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工程建设集成项目中的应用[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9(1):89-90.
 
  [9]顾平,汪泽波.国产信息系统建设效率的提高策略:智能集成管理系统[J].信息化研究,2018(6):45-49.
 
  [10]韩黎晶,袁凌云.智慧教室多媒体集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与信息技术,2018(5):43-46.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7935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