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 > 正文

“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贸企业进出口业务风险及防范对策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07 09:07:4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2021年,第三次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就  “如何开展一带一路工作”等问题提出了“高标准、可持  续、惠民生”的目标性原则,进一步明确了“一带一路” 旨在惠及民生,与沿线国家共谋高质量生存发展之路的  发展方向。对此,国家在对外贸易上给予了积极支持,与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沿线国家及地区积极建立良好的贸  易往来关系。但受地缘政治及相关国家政策、对外贸易结  算方式、贸易基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要想推动“一带一  路”建设,在“一带一路”惠及国家与地区之间建立积极  健康、可持续的贸易往来关系,还需增强贸易风险防范意  识。本文从贸易风险识别与防范的角度,探究分析了贸易  关系建立、维护以及安全保障等问题,旨在最大限度地保  障对外贸易稳定、健康、持续发展,以实现“共谋高质量  生存发展之路”的远景目标。

       关键词:“一带一路”;对外贸易;风险防范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  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坚  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  展,推进一大批关系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  合作项目,建设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  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使共建“一带一路” 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  台。这要求经济共建与贸易互通都要以“高质量”为  标准,建立有利于双边甚至多边国家的互利互惠的政  策与贸易环境,及时、有效地识别贸易过程中可能存  在的风险与问题,确保在贸易风险问题发生的第一时  间能够有效控制不利局面并采取应急管理措施,防止  矛盾进一步恶化。可见,外贸企业建立健全业务风险  管理体系尤为重要,同时更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风险  防范措施。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贸企业进出口业务的 主要风险

       (一)合同风险


       由于对外贸易双方所在国家不同,政治、经济及文化背景不同,因此,贸易企业之间签订的相关合同 以及对于条款作用的界定也可能不同,由此导致合同 容易产生歧义风险,从而影响贸易双方的权益保障[1]。

\
 
       (二)货物风险

       货物风险与上述合同风险关系密切,指合作双方 签订合同时,在履行职责界定模糊的情况下对货物型 号、数量以及规格要求等内容产生歧义,由此导致货 物不符合贸易要求的风险发生[2] 。此外,在货物存放、 运输等过程中,同样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运输不力导 致延期供应,或者货物存放方面出现问题等。

       (三)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主要针对贸易结算而言,汇率风险与贸 易双方结算方式、各自所在国家的对外贸易结算政策 以及结算汇率等密切相关。边境小额贸易以及边民互 市交易多以人民币计价结算,风险相对较小。但在一 般贸易、进料加工贸易以及其他一些贸易活动中却以 外币结算的方式居多,这些结算方式尤其受到目标交 易市场国政治、经济环境等不稳定因素影响,贸易风 险相对较高。

       (四)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主要存在于贸易过程中新市场产品标 准、认证标准等方面。例如,合作双方对对方市场准 入强制法规的了解程度不足而导致相关风险产生。

       实际上,以上这些风险问题的产生,除了不可抗 力因素外,都与企业风险防范意识薄弱、风险评估不 全面、对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不足以及应急机制不完善 等有着直接的关系[3] 。因此,“一带一路”外贸企业有 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相关风险进行规避。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贸企业进出口业务风 险的防范对策

       “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贸企业进出口业务风险 防范应从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以及事后处理等角度出 发,有效落实各个环节中的防范工作。其中,外贸企 业应该重视事前防范工作的开展,将事前防范与事后 处理相结合,从“防范措施落地”“有效总结处理事 项以辅助预防”等角度,强调对外贸易进出口风险的 “防范”意识建立与措施优化,以此促使企业外贸业 务活动的有序开展,使企业的贸易活动在更加安全的环境保障下进行。具体防范对策如下:

       (一)共建贸易渠道,建立共享平台

       共建贸易渠道,是对外贸易企业站在政商互动、平  台完善推动合作透明化的角度,借助政府力量,加快共  享平台建设步伐,对外贸易企业之间形成“抱团出海” 的经济模式,以集群效应来共同抵御外贸风险。

       对外贸易企业从政商互动的角度出发,建立数字 化贸易资源共享平台,能够确保企业有效拓宽对外贸 易渠道的同时还能保证外贸信息共享。就“一带一 路”沿线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市场需求差异化而 言,数字化贸易资源共享平台能够为企业提供有效信 息,助力中小民营对外贸易企业发展,并促使整个对 外贸易环境得到优化;与此同时,借助该共享平台, 企业之间还可以进行贸易对接,分享贸易经验及进 行相关信息交流,这有利于对重点市场需求信息的收 集、整理以及共享,助力企业举办专类产品展销、供 销活动,以此强化市场、产品的推广;共享平台的建 设还能够稳定对外贸易环境及相关信息获取途径,保 证贸易信息的安全及可靠;此外,对外贸易企业还应 就对外贸易政策环境予以深度解析,加强政策宣讲、 对外贸易业务培训,在保证政策落地的同时真正能够 惠及企业自身,促进外贸经济健康发展。

       例如,苏州、广西等地就对外贸易风险防范与环 境优化方面提出了建立信息情报系统的构想,内容涉 及目标市场国的贸易相关法规政策、汇率变动、行业 市场及相关产品信息。这一构想助力外贸企业之间 “抱团出海”效应得到了发挥,同时为企业营造了良 好的对外贸易环境,使外贸风险得到有效防范。

       (二)加大评估力度,全面评估风险

       加大对外贸易风险评估力度,是从风险事前防范 的角度强调有效识别、制定防范措施的重要性。为保 证对外贸易风险防范的全面性,建议对外贸易企业建 立健全的信用评级体系,建立风险评估部门并由专业 人员专项负责,以此对对外贸易中的合作企业信用风 险进行有效的评估[4]。

       从外部风险来看,企业可以从政府加强认证管理 的角度就企业准入条件、信用评价标准等予以合理的 完善,建立互认贸易商品准入条件、商品检验检疫标 准、专业互认机构,以此来保证通关,提升认证的便 利化与安全性,降低贸易企业的风险。

       从企业自身的信用风险来看,企业需建立客户信 用评级系统,将其与政府认证管理体系互通,在政府 对外贸易相关风险企业等信息通报的基础上,进一步 完善企业层面的客户信用评级体系,对准合作企业资信状况进行全面了解、评估,从历史信用信息、结算 安全及单据风险等诸多角度,对合作企业进行审查[5] 。 企业还可以就合同签订问题予以深入分析,对合同内 容、履行过程可能存在的风险等进行有效的审查、规 避。就支付方式及其他支付相关条款、货物运输保险 责任、法律风险承担方式等予以进一步细化,以便保 证与信誉企业进行良好合作的同时共同应对相关法律 风险,降低企业对外贸易的风险成本。

       (三)强化防范意识,优化进出口贸易流程

       在对外贸易环境、信息等各类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的同时,企业还应强化防范意识,建立合理的进出口 贸易流程,使流程得到有效简化的同时,保证其符合 合作双方所在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促进合作双方贸 易互惠,降低贸易风险。

       企业应具体落实进出口贸易流程的制定及优化工 作,如进出口贸易资质办理、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的 分项办理以及制定双向办理流程等。在具体流程制定 过程中,企业应以贸易资质有效办理为前提,后续流 程从贸易准备、磋商、合同签订及履行等具体方面落 实各项工作[6]。

       在进口贸易流程方面,企业应在准备阶段做好包 括合作企业信用及商品价格等方面的市场调研;在磋 商阶段,就商品价格、合同相关事宜等进行磋商;在 合同签订及履行阶段,就商定结果签订贸易合同并对 相关事项予以确定,如对信用证开立与修改,委托装 运事项,验货方式与标准,商检证书,保险,审单, 付款,报税,提货离岸等各方面予以有效明确。

       在出口贸易中,在准备阶段,企业应就合作企业 信用等方面的信息予以调研、审查,此外还应就货源 准备、经营方案制定、业务关系建立、产品推广宣传 以及商标注册等相关事宜予以明确;在磋商阶段,主 要明确询盘、发盘、还盘以及接受等相关事宜;在合 同签订、履行阶段,与进口合同签订相关事宜办理相 类似,交易双方角色互换即可[7]。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整个合同签订过程中应充 分考虑政治、法律及经济风险等问题,以保证合作双 方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实现风险共担,保证进出口贸 易合作安全进行。

       (四)强化危机管理,设立应急管理机制

       强化危机管理,指企业在强调在风险防范意识的 基础上建立应急管理机制,制定应急管理预案,需要 对外贸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问题进行有效识 别,同时要加强对风险问题的危机管理。

       具体来说,企业需要重视对外贸易人才的培养,组建高质量人才队伍,促使专业人员就对外贸易工作 的具体开展时刻保持警惕性,能够识别贸易互惠中的 机遇,同时也需要具有忧患意识,可以有效分析目标 贸易市场的政治环境、经济体制以及产业相关发展局 势,以便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例如,企业可 以建立海外市场预警系统,依据共享平台分析市场信 息,结合专业评估,预测交易风险,划分风险等级。 在此基础上,建立风险触及机制,包括风险类型、风 险等级及相关信息[8] 。此外,企业还需要有效识别存在 外汇敞口的对外业务,加强《外经贸企业汇率避险业 务手册》等内容宣讲工作,建立跨国贸易纠纷仲裁、 争端解决机制,重视政策性金融工具的使用及强化, 创新保险支持融资方式。

       (五)完善外贸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及相关政策

       对外贸易风险中,需要高度关注贸易结算风险。 事实上,对贸易结算安全造成威胁的因素众多,但主 要与相关政策及外贸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有关[9] 。因 此,企业应结合政策基础,持续建立并完善对外贸易 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从公路基建、口岸开放以及通信 设施完备、货物存储安全等角度出发,为贸易结算提 供全面、可靠的保障,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外贸易风 险水平。

       例如,企业应在国内公路、海运等基建措施方面 有效落实,并加强通关保障,针对货物存储、运输等 问题建立海外仓,提升海外货物存储及运输便利程 度,并辅以建立相关配送体系,合理地降低货物流通 成本,提高对外贸易售后服务质量。具体来说,如客 户下单后,企业可利用海外仓进行本地发货,缩短货 物流动时间,这在节省时间成本的同时还利于提高企 业的售后服务时效,保证企业的服务品质。面对客户 退换货的要求,企业可以利用海外仓在保障时效的前 提下优化客户体验[10] ;与此同时,在数字化技术辅助 基建完善的基础上,企业可协助政府部门有效设立人 民币特许兑换点,政府部门应积极协调人民银行外汇 管理局以及国内其他商业银行,允许有实力的跨国企 业开展人民币特许经营业务,认可跨国企业在境内、境外分别设立人民币、目标交易市场国资金池,以便 于合作双方货币兑换。

\
 
       三、结语

       综上所述,进入“十四五”时期,外部环境、内  部条件正在逐渐改变,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  战。因此,对外贸易企业要立足新发展,贯彻新思  想,构建新格局,着力从高质量发展角度,共建贸易  多边一体化应对模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强化风  险防范意识,建立全面的风险防范机制,从事前、事  中及事后等全方位视角出发,提高对外贸易的风险示  警能力,有效规避潜在风险,共同实现“一带一路” 建设“高质量”“共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锋,张京鱼.“一带一路”下中国对外贸易格局演变及 风险应对[J].河南社会科学,2018,26(10):64-67.

       [2]   张靖.国有企业矿产品进出口贸易业务的法律风险防范 [J].中国矿业,2018,27(5):28-32.

       [3]  王伟波.国际贸易企业存在的主要财务风险与应对策略 探讨[J].财经界,2017(28):103-104.

       [4]   李思逸.企业对外贸易风险的预见及管理路径分析[J].青 春岁月,2021(5):484.

       [5]   夏晓云.茶叶对外贸易中合同风险及解决对策[J].福建茶 叶,2020,42(4):54.

       [6]   张艺嘉,潘博宇.跨境电商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风险防范 [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2): 107-110.

       [7]   谭颖.企业对外贸易风险及防范措施[J].全国流通经济, 2020(7):35-36.

       [8]   陈亚红.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J].课 程.教材.教法,2023,43(5):124-130.

       [9]   马若辰.民营企业对外贸易中风险与防范研究[J].中国集 体经济,2023(16):5-8.

       [10]  张丽英.对外贸易合同风险防范探析——基于东方供应 链进口汽车被诈骗一案[J].莆田学院学报, 2021,28(6): 28-32,3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7457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