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当前,核心信息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保障国家稳定 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然而,以往关于核心信息技 术产业的研究在其培育路径方面依然存在研究不足的情 况。因此,本文以中国核心信息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基 于能力视角,构建了中国核心信息技术产业的培育路径, 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验证,最后得出结论:核心信 息技术产业培育能力对产业形成具有正向影响,技术突破 在核心信息技术产业培育能力和产业形成之间发挥部分中 介作用,环境动荡性在技术突破对核心信息技术产业形成 的影响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据此结论,本文对进一步促 进核心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集成电路、信息通信、操作系统和工业软件等是 核心信息技术产业的代表技术,这些技术不仅可以促 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因此,研究核心信息技术产业的培育对于国家安全和 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回顾现有核心信息技术产业 的相关研究,笔者发现大多主要从产业形成和发展的 动因、路径、影响因素以及政策研究等方面进行了产 业培育研究,其总体而言依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首 先,多数研究侧重于研究抽象的整体产业,而未将核 心信息技术产业与产业培育相结合;其次,多数研究 聚焦于资源和知识的视角,忽视了产业培育能力可能 具有的影响;最后,对于核心信息技术产业培育的有 效路径问题研究存在不足。因此,本文以中国核心信 息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基于能力的视角,研究中国 核心信息技术产业的培育机制,旨在为促进中国核心 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核心信息技术产业培育能力与核心信息技 术产业形成
根据能力理论,某些特殊能力可以帮助主体创造 竞争优势并提高绩效。核心能力是构建战略性新兴产 业竞争力的基础[1] 。在产业发展初期,企业的竞争优势是由其所拥有能力的独特性和不易模仿性等特征所 决定的,而核心信息技术产业的培育能力包括市场创 新能力、工艺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和协同创新能 力,这些独特而不易被模仿的能力有助于信息技术企 业获得竞争优势,并推动核心信息技术的培育。因 此,本文提出了假设H1:核心信息技术产业培育能力 对核心信息技术产业形成具有正向影响。
(二)核心信息技术产业培育能力对技术突破的 中介作用
核心信息技术产业培育能力对技术突破具有正向 影响。第一,技术突破是核心信息技术产业形成和发 展过程中的独特竞争优势。根据核心竞争力理论,可 以认为技术突破是构成核心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竞争 力。第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需要能力的支持,企业 所独有的能力是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为了形成核 心竞争力,企业必须拥有独特的市场创新能力、工艺 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和协同创新能力等能力[2] ,而 核心信息技术产业培育能力涵盖了这些独特能力。因 此,核心信息技术产业培育能力能有效地支持核心信 息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据此,本文提出假设 H2:核心信息技术产业培育能力对技术突破具有正向 影响。
技术突破对核心信息技术产业形成具有正向影 响。第一,促进核心信息技术产业形成的技术突破主 要涵盖三个方面:核心技术的涌现、产业技术标准的 制定以及主导设计的形成[3] 。第二,核心技术、产业标 准和主导设计在核心信息技术产业的形成中都扮演着 重要角色,这些技术领域上的原创突破可以推动产业 技术平台的建设,促进先进技术的传播,实现产品的 规模经济效益。因此,本文提出假设H3:技术突破对 核心信息技术产业形成具有正向影响。
核心信息技术产业培育能力对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具有显著的支持作用,而核心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竞 争力又能够推动核心技术、产业技术标准和主导设计 等方面的技术突破,这些技术突破最终促进核心信息 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据此,本文提出假设H4:技术突破在核心信息技术产业培育能力与产业形成之间 具有中介作用。
(三)核心信息技术产业培育能力对领先市场的 中介作用
核心信息技术产业培育能力能够促进领先市场形 成。第一,核心信息技术产业培育能力包括市场创新 能力、工艺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和协同创新能 力,在新产品的开发和改进过程中,这些能力发挥着 关键作用。第二,领先市场意味着某个国家或地区最 先开发、采用并成功推广新产品。从这个定义可以看 出,领先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是基于新产品率先进入或 推向某个国家或地区,而核心信息技术产业培育能力 能够促进新产品的开发,进而为领先市场的形成和发 展提供有效支持。据此,本文提出假设H5:核心信息 技术产业培育能力对领先市场具有正向影响。
领先市场对于核心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 影响。首先,领先市场通过引导需求、提供试错空间 和选择机会推动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活动,促使 企业不断地完善创新设计和产品。领先市场同时也为 产业技术标准和主导设计的选择提供市场基础[4] 。其 次,在巨大的市场需求的推动下,通过培育领先市场 并逐步扩大市场份额也能够促进核心信息技术产业的 发展和形成。据此,本文提出假设H6:领先市场对于 核心信息技术产业形成具有正向影响。
核心信息技术产业培育能力对于领先市场的形成 和发展具有关键的支持作用。同时,领先市场也为产 业技术标准和主导设计选择提供了市场依据,对于促 进产业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据此,本文提出假设 H7:领先市场在核心信息技术产业培育能力与产业形 成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四)环境动荡性的调节作用
据林亚清研究,核心信息技术产业的环境动荡性 主要体现在技术、市场和宏观环境三个方面[5] 。在技 术方面,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技术知识基础和性能的 不稳定、未来技术变革的不确定性、技术发展路线的 不确定性,以及技术转化和应用过程的不确定性;在 市场方面,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成果产业化的不确 定性、市场需求弹性的不确定性、市场门槛的不确 定性,以及市场竞争强度的不确定性;在宏观环境方 面,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政府对核心信息技术产业的 法律、法规、政策、管理体制和规划的变动性,全球和国家经济形势、地区和行业经济形势等的变化,以 及社会主流道德价值标准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 会影响技术突破所带来的竞争优势,不利于核心信息 技术产业的形成。因此,本文认为核心信息技术产业 的形成路径将受到技术、市场和宏观环境等不确定因 素的影响,而且这些因素对核心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起着负向的调节作用。据此,本文提出假设H8: 环 境动荡性在技术突破与产业形成之间具有负向调节作 用。假设H9:环境动荡性在领先市场与产业形成之间 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二、研究设计
(一)数据收集与变量测量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市中关村核心信息技 术产业进行了数据收集与调研。在调查过程中共发放 问卷420份,实际有效问卷382份,问卷的量表均采用 李克特五级量表。核心信息技术产业培育能力、技术 突破、领先市场、环境动荡性、核心信息技术产业形 成均参考了成熟量表,控制变量包括主体规模、主体 年龄、所有权性质和营收现状。为检验是否存在同源 误差问题,本文对所有变量进行了Harman单因素检 验,其中第1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28.1%,小于规定 的标准值40%,说明数据不存在明显的同源误差。
(二)信度与效度检验
在信度与效度检验中,各变量的Cronbach’s α系 数值均大于0.8.所有值均高于标准值0.7.进一步计算 各潜变量的CR值, 发现均大于0.8.上述结果表明,5 个变量的测量量表具有很好的信度。与此同时,本文 还记算了各维度的AVE值平方根,发现其值也高于其 他维度间的相关系数,从而进一步验证了测量量表具 有很好地区分效度。
三、实证分析
(一)模型整体分析
本文采用结构方程建模。模型的结果如表2.结果显示核心信息技术产业培育能力对产业形成有显著的 正向影响(β=0.691.P<0.01),核心信息技术产业培 育能力对技术突破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357. P<0.01) ,技术突破对于产业形成有显著的正向影 响(β=0.134.P<0.05),核心信息技术产业培育 能力对领先市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371. P<0.01)。但是,领先市场对于产业形成的影响不显 著(β=0.079.P>0.1)。因此假设H1、H2、H3、H5 均得到支持,假设H6未得到支持。
(二)中介效应检验
为了检验中介作用,本文采用了置信区间法,结 果见表3.核心信息技术产业培育能力对核心信息技 术产业形成的总效果点估计值为0.768.两种置信区间 不包括0.表明总效果显著。进一步计算间接效应可 以得出,经由技术突破的第一条路径中间接效应值为 0.077.两种置信区间不包含0.这表明,技术突破在核 心信息技术产业培育能力与产业形成之间起到了中介 作用;而经由领先市场的第二条路径中间接效应值为 0.两种置信区间均包含0.说明领先市场在核心信息技术产业对产业形成的关系中没有起到中介作用。就 直接效应来看,在经由技术突破的第一条路径中,核 心信息技术产业培育能力对于产业形成的直接效应点 估计值为0.691.大于间接效应的点估计值,同时两种 置信区间不包含0.表明直接效应显著。综上所述,技 术突破在核心信息技术产业培育能力与产业形成之间 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而领先市场在两者之间不存在 和中介作用。因此,假设H4得到了验证,假设H7未得 到支持。
(
三)调节效应检验
为了检验环境动荡性的调节作用,本文采用层 次回归法进行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在模型1中,技 术突破对产业形成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391. p<0.05)。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增加了调节变量, 可以发现,技术突破(β=0.353.p<0.05)和环境动 荡性的系数均较显著(β=0.218.p<0.01),并且技 术突破的系数较模型1有所下降。在模型3中,当技术 突破、环境动荡性、产业形成以及交互项加入回归方 程后,交互项的系数显著(β=-0.296.p<0.05),说明环境动荡性负向调节技术突破与产业形成之 间的关系。而在模型4中,领先市场的系数不显著 (β=0.033.p>0.05),所以环境动荡性对于领先市场 与产业形成之间的调节作用不存在。因此,假设H8得 到验证,假设H9未得到支持。
四、结语
(一)结论
本文以中国核心信息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基于 能力视角,研究了中国核心信息技术产业的培育机 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核心信息技术产业培育能 力对核心信息技术产业形成具有正向影响;第二,技 术突破在核心信息技术产业培育能力与产业形成之间 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第三,环境动荡性负向调节了技 术突破对核心信息技术产业形成的影响。
(二)建议
第一,相关部门应当建立促进核心信息技术产业 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建立技术创新合作平台,在大 力鼓励信息技术企业自身技术创新、突破核心技术的 同时,进一步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实现核心技 术突破;对于技术上有重大的突破的企业,应当给予 融资和税收优惠,通过激励措施促进行业内对于核心 技术的研究,进而促进核心信息技术产业的培育。第 二,降低技术、市场和宏观环境等方面的不确定性。 在技术方面,可以建立先进的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和高效的信息传递与共享系统,以促进信息共享;在市场 方面,可以及时准确地发布与新兴产业发展、市场需 求相关的各类信息;在政策方面,可以保持对产业规 划和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从而更准确地预测核心 信息技术产业所处的政策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 方向。通过多种措施降低核心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所面 临的不确定因素。
参考文献
[1] 王宏起,刘梦,李玥等.结构平衡目标下区域战略性新兴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科技资源配置模型[J].中国科技论坛, 2018(11):35-43.
[2] Gallon, Mark R.,Harold M.Stillman, David Coates. Putting core competency thinking into practice[J].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1995.38(3):20-28.
[3] 朱雪峰,王卓,杨蕙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网络结构对 技术多元化的影响——技术结构的门限效应[J].科技进 步与对策,2022.39(04):60-68.
[4] 张运生,林宇璐.不同类型创新生态系统如何推动核心技 术开发与企业销售增长——以中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37(03):98-105.
[5] 林亚清,赵曙明.构建高层管理团队社会网络的人力资源 实践,战略柔性与企业绩效——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J].南开管理评论,2013.16(2):4-1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72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