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 > 正文

融资方式选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分析——以创业板公司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25 10:53:1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本文选择2015年—2021年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数 据,运用stata16计量软件构建模型,实证检验了公司融资 方式选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内部融 资比重的增加对其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外部融资 中股权融资对企业创新呈现正向推动作用,债权融资对企业 创新的影响正好相反。对此,笔者建议应继续制定和完善支 持企业创新的政策,尤其要不断健全股权融资机制,支持企 业技术创新,以更好地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当前,国际竞争力越来越聚焦于科技创新水平 上,如何摆脱对国外科技的依赖, 提高自主研发创新 的能力,是我国目前面临和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 一,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及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创新能力的高低也 是关系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而企业 创新的推进, 需要持续、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撑。随着 我国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市场层次结构不 断健全,上市公司融资渠道越来越广泛,可供企业选 择的融资方式选择日益丰富。如何在保证资金充足性 的基础上选择最优的融资方案,构建合理的融资结 构,对支持我国上市公司创新活动的开展至关重要。 为此,本文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及创新 活动的状况, 深入分析了不同融资方式对企业创新的 影响,探索了适合和有利于支持企业持续创新的融资 方案,以便为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国家竞争 优势,实现创新型国家战略提供参考建议。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内部融资与企业创新


  内部融资来源于公司内部可以自主支配的资 金,内部融资是企业将自己的留存资金持续地向投资转变的过程。公司的自有资金具有较高的资金分 配效率,在投资运作中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不受外 部限制性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因此,企业内部 融资的增长,有利于提高公司的创新能力。具体而 言,内部留存资金代表公司的净资产实力,在资金 的投入使用上不受时间长短的限制,也不会影响和 削弱原有股东的持股份额及控制权。同时,通过内 部融资,还能使股东获得更多税收方面的利益,能 有效较低企业创新投入的融资成本。因此,企业在 有创新资金需要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内部资金。 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

  H1:内部融资增长可以促进企业的创新。

  (二)外部融资与企业创新

  尽管内部融资在满足企业创新投入方面有显著的 优势,但创新活动具有持续且巨额的资金需求,对于 大多数企业而言,仅仅依靠内部融资远远不能满足企 业持续创新活动的需求,必须借助于外部融资的支 持。从资金性质上划分外部融资有股权融资和债权融 资两种方式。

  1.债权融资与企业创新。债权融资是指公司以举 债的方式募集资金的行为。因债权人不能参与分享 公司增长的盈利,公司需要为债权资金的提供者定 期付利息,并保证到期偿还本金。由于公司的创新 投入属于长期、高风险的运营活动,创新过程中也 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与债权融资的固定收益 需求和严格期限规定相违背,因而债权融资对公司 的创新不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为此,本文提出以 下假设:

  H2:债权融资不利于推动企业创新。

  2.股权融资与企业创新。股权融资是公司通过转 让其部分股权,引进新的股东对公司进行资金投资的 方式。与债权融资相比,股权融资范围广、资金规模 大,资金所有人也更注重企业的未来成长能力,可以 保证资金投入的长期性和连续性。股东对公司资金投 向的要求也相对宽松,且没有固定收益回报及形式的要求,与同具股权融资性质的内部融资相比,虽然相对成 本较高,但在募资规模方面优势突出,能满足企业创新 活动的资金投入保证。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3:股权融资对企业创新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2021年底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剔 除ST股和金融类上市公司及数据缺失的公司,最终得 到样本公司1107家。研究变量的数据区间为2015年— 2021年,本文数据主要来自国泰安数据库。

  (二)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

  为了分析融资方式的不同选择对企业创新的影 响,根据本文在理论分析中提出的三个假设,参照已 有文献,构建以下回归模型,并采用Stata16计量软件 进行回归分析。

  rdct=a0+a1Ift+a2eft+a3dfe+a4tatt+a5rpre+aoroat+a7ocit+aeageit+uit+et

  rdc为本文的被解释变量,在已有相关研究中,通 常选择研发支出总额或研发支出与总资产之比作为衡 量企业创新的指标。考虑到企业性质及行业属性的差 异,不同企业的研发支出经费呈现出较大的差距,为 更有利于进行实证分析,本文采用研发支出总额与总 资产的比率衡量样本企业的创新活动。rdci,t为i公司第 t年的研发支出与总资产比例,所有解释变量取值为t年 末的数据。

  If、ef和df是本文的解释变量,分别用来衡量企业 的内部融资、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具体地,分别用 内部盈余占总资产的比率、股份资本与资本公积金的 总占总资产的比例作为内部融资和股权融资的衡量指 标,以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总和占总资产比例衡量债 权融资。

  控制变量方面,参照相关研究,本文选取营运能 力(tat)、成长能力(rpr)、盈利能力(roa)、股权 集中度(oc)和企业上市年限(age)。所有变量定义 见表1.
\

  三、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体现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由表2中 数据可知,样本公司的研发支出与总资产比率的均值 为1.2%,最大值为17%,样本企业研发投入程度差异 较大。企业内部融资平均值0.17.最大值0.76.同时, 平均值接近中位数的数值,说明内部融资金额较大的公司比例较小。股权融资的平均值为0.395.最大值为 0.765.债权融资平均值为0.074.证明样本公司外部融 资中股权融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总体来看,样本企 业内部融资相对外部融资不足,这与盈利能力指标的 均值较低的情况相一致。
\

  (二)回归结果

  通过逐步引入解释变量检验不同融资方式对企业 创新的影响,回归结果如表3.结果显示,在逐步引入 解释变量的过程中,所有的主要解释变量均通过了显 著性检验。

  表3(见第122页)的回归结果显示,列(1) 中股 权融资与债务融资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976和-0.348. 且分别在5%和1%的水平下显著;列(2)和(3)中, 内部融资与股权融资、内部融资与债务融资的组合回 归也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列(4)中的综合回归结果 显示,内部融资、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的回归系数分 别为0.022、0014和-0.012.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因 此,内部融资和股权融资能显著促进企业创新,而债 务融资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正好相反,本文的研究 假设均得到了支持。
\

  此外,控制变量方面,样本公司的研发投入与公 司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和上市年限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符合假设预期,股权集中度与企业创 新活动呈负相关但不显著。

  (三)稳健性检验

  为保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本文进一步通过替换被 解释变量做稳健性检验,用研发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 比例(rd)替换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结果见表4.
\

  替换被解释变量后,内部融资与股权融资的回归 系数为1.845和1.019.债务融资回归系数是-1.182.无 论是内部融资还是外部融资的回归结果,均与本文的 研究结论保持一致,在1%和5%的显著水平下,公司 的内部融资与股权融资对研发投入呈同向变动,债务 融资与研究投入在5% 的显著性水平下呈现反向变动关 系,表明替换被解释变量后结果不变。表明研究结论 具有稳健性。
\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选择2021年度的A上市公司为样本,以2015 年—2021年为研究区间,实证分析了融资方式的不同 选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首先,内部融资 对企业创新活动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次,外部融资 方式中,股权融资与企业创新正相关,而债权融资对 企业创新呈负向的影响。最后,公司盈利能力、营 运与成长能力和公司上市年限均与企业创新投入正相关。本文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内部融资及外部股权融 资在企业创新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因此,上市公司应 加强经营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为企业持续创新发展提供基本的资金保障。政府部门 在继续制定和完善支持企业创新政策,对企业的创新 活动给予合理和适当补贴的同时,应进一步推动资本 市场制度和市场层次体系建设,健全股权融资机制, 为企业提供更加有利的融资环境,支持企业技术创 新,以更好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业栋,黄爽,章琦.融资方式与小微企业创新——基于 中国小微企业调查的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21.27(5):62-73.
  [2] 郭联邦,王勇.金融发展、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J].金融发 展研究,2020(4):17-25.
  [3] 项桂娥,吴铖铖,胡晓明.融资决策、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 投资——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现代管理 科学,2021(8):57-67.
  [4] 雷辉,李智欣.外部融资方式、金融发展与中小企业创新 [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4(6):38-48.
  [5] 于波,赵佳璐.融资方式、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J].中国注 册会计师,2019(5):56-5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6952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