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 > 正文

融资担保公司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防控的对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3-11-14 14:29:0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融资担保公司的主要职能是为企业提供融资担 保,这类公司作为担保方, 帮助中小微企业获得融资,助 力企业渡过资金难关,融资担保公司并非银行金融机构, 独立于企业与银行之外,属于第三方机构。近年来,融资 担保公司发展势头趋于平缓,面对日渐增加的企业经营困 境,公司担保难度加大,导致企业出现融资贵、融资难等 问题,企业难以偿还贷款。融资担保公司需代偿企业欠 款,长此以往,融资担保公司难以承受负担,不利于自身 的长远发展, 因此, 融资担保公司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和风 险防范。本文从加强内部控制的角度出发, 分析了当前融 资担保公司的内控风险与防控对策,以供参考借鉴。

  一、融资担保公司的内控特征

  (一)防范与控制风险

  为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是融资担保公司的核 心业务。公司服务的中小企业经营前景、经营能力存 在明显差异,当被担保企业发生财务危机、信息披露 不规范等问题时,会波及融资担保公司,导致公司经 营风险增加。因此,融资担保公司必须做好对服务企 业的全面调查,侧重风险识别与评估,持续防范与控 制风险,这样才能保证担保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1]。
\

  (二)内控范围集中

  与其他类型企业相比,融资担保公司的经营范围 比较狭窄,业务内容比较单一,往往只负责融资担保 工作,且服务内容的重复性高。融资担保公司在内部 控制活动中,内控重点集中于担保业务的风险防范 中,内控范围集中。

  (三)强化内控监督作用

  内控监督是融资担保公司经营活动的主要内容之 一,持续提高内控监督力度,对及时发现并解决经营 活动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强化内控监督作用,是当前 融资担保公司的重要工作,也是提升公司经营效率与 合规性的关键。

  二、融资担保公司面临的内控风险

  (一)内控管理意识缺乏

  缺乏科学的内控管理意识,是导致融资担保公司 内控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内控管理意识缺乏主要体 现为;第一,内控文化建设缺乏全面性,公司对员工的定期培训不到位,导致员工内控意识不足,公司各 项内控措施难以落实。第二,融资担保公司的侧重点 为业务规模扩张,忽视对员工内控思想的培养,导致 公司经营过程中内控风险增加。

  (二)内部审计缺位

  融资担保公司的业务内容与其他类型企业有明显 差异,加强内部审计能有效帮助公司规避经营风险。 但当前融资担保公司的内部审计体系并不完善,内部 审计缺位,极易导致担保业务活动中出现漏洞,不利 于公司控制自身的内部控制风险。

  (三)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

  融资担保公司目前已经构建起一套风险预警机制, 进而实现对公司业务活动、财务活动、投资等的全面监 测。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风险预警机制亟须 改进,变粗放型风险预警机制为“精细化机制”,是弥 补融资担保公司不健全风险预警体系的关键。

  三、融资担保公司加强内控与风险防控的策略

  (一)优化内控环境

  1.重构内控结构。融资担保公司构建单独的内部 控制部门,内控委员会下设置内部控制部,内部控制 部下设风险控制部与合规管理部,形成三级内部控制 结构。内部控制部门与运营部门平等沟通,从内部实 现对运营部门的管控。内控委员会具有绝对的独立性 与权威性,内控委员会只对法人负责,同时协助业务 部门、审核部门、人资部门完成员工招聘、业务推进 等工作,内控委员会与业务部、管理部门相互协调监 督,形成三个平行架构,三方部门相互配合、彼此监 督,持续降低公司的担保业务风险。

  2.健全内控文化。融资担保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必 须深入了解内控风险,以降低内部控制风险为原则, 持续健全自身的内部控制文化:第一,管理层持续向 下级部门渗透风险防控理念,要求各部门负责人根据 部门内部情况,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内部控制体系,在 担保业务开展过程中持续控制风险。第二,定期对公 司内部员工进行培训,增强全员风险管控意识,从市场 调研、合同签署、担保业务互动等多个环节入手,促使 公司全员严格约束自身,提高内控风险的控制效率。第 三,不定期邀请专家来公司开展讲座,持续提升员工的 风险防控意识,促使融资担保业务顺利开展[2]。

  (二)优化内控风险评估机制

  1.优化内控风险评估指标。融资担保公司可从宏 观、中观与微观的角度优化内控风险评估指标,宏观 指标包括政策环境、经济环境与行业景气指数等,中 观指标包括竞争情况、消费者需求、公司上下游分析 等,微观指标包括企业非财务信息、SWOT分析、企 业报表/客户信用等,从宏观到微观逐步构建与完善 内控风险评估指标。宏观指标侧重分析融资担保所处 的市场环境与发展前景,承接担保业务时需重点审查 被担保企业的综合状况,慎重考虑是否提供融资担保 服务;中观指标侧重分析市场竞争与供应链情况,动 态地判断被担保企业的经营状况;微观指标侧重分析 个人客户的经营风险,通过微观分析筛查优质个人客 户,降低公司的担保活动风险。

  2.第三方机构助力内控与风险评估。融资担保公 司积极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参与自身内控评估、客户 资质评估等工作,持续提升自身的内控能力与风险评 估能力。例如,与银行、第三方风控机构达成合作, 评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同时公 司可聘请专业咨询员,协助评估被担保企业的综合实 力,通过评估合理控制被担保方的融资额度,防范企 业破产、拖欠贷款等不良情况。

  (三)提升内控执行力度

  1.优化内控执行流程。改进融资担保公司的内控 执行流程,是降低融资担保风险的关键,多部门融合 联合部门考量,是内控执行流程改进的核心。改进后 的流程包括项目经理、业务运营一部、风险控制部 门、合规管理部门与内部控制部门五个环节,项目 经理负责客户申请筛查、黑名单筛查、资料搜集等工 作,业务运营一部负责调查客户信息,风险控制部门 从宏观、中观与微观角度分析投保风险,合规管理部 门重点分析保前保中的合规性,内部控制部门负责内 部控制决议、落实资产担保等工作。

  2.优化绩效考核体系。融资担保公司在绩效考核 过程中,引入“风险绩效”体系,由管理层、运营 层、内部控制层等多个层面工作人员共同完成绩效考 核,每月、每季度、每半年与每年都对公司员工的绩 效进行考核。考核期间利用360度评价法,根据10%、 30%、50%、10%的比例设置绩效考核指标,全面考核 员工在融资担保业务活动中的绩效。

  (四)完善内控信息沟通机制

  融资担保公司结合自身的业务需求,引入信息化 技术,构建符合公司发展需求的信息化系统,共包含 七大模块:模块一,负责客户管理。融资担保公司负责人利用客户管理模块搜集信息,整合客户资料,包 括客户的历史业务、涉诉情况、关联股东等,系统具 有自动整理、导入等功能。模块二,项目管理。公 司签订担保业务后,细化项目受理、反担保措施、 合同签订、保后监督等工作,利用信息化系统实现对 担保业务的动态化监测。模块三,保费管理。包括担 保费用收取、自动核算、紧急业务办理提示等功能。 模块四,日常管理,系统包含手机短信提醒、预定事 项提醒等日常事务,避免公司人员忘记重要事项。模 块五,预警提醒。信息化系统设置逾期风险、风险等 级、费用收取提醒等功能。模块六,统计分析。该模 块能够有效整合融资担保公司的知识库、资料库,形 成可视化资料,为公司提供数据参考。模块七,系统 管理。包含权限管理、机构管理、客户信息管理等功 能。利用信息化沟通系统的七大模块,全面协助融资 担保公司开展担保业务,进而持续提升公司的内部控 制质量,降低公司经营活动风险[3]。
\

  (五)优化与改进内控监督机制

  1.完善风险预警体系。考虑到融资担保公司经营 活动的特殊性,构建系统化的风险预警体系,是帮助 公司降低经营风险的关键。在风险预警体系完善过程 中,可通过以下措施加以完善:第一,现场预警指 标,包括实地调查客户、对客户上下游调查、对客户 管理者访谈及现场查验和监督担保物。第二,非现场 预警指标,包含客户信用、非财务信息、主要管理层 信用调查、法务/财务调查、公司与金融机构对账单, 以及客户政策、制度、生产性纸质资料的检查。第 三,实施宏观、中观和微观环境预警,包含政府政策 变动跟踪、区域情况、宏观经济调控、客户内部信用 组合。

  2.强化代偿资产追索。第一,反担保资产打包出 售。融资担保公司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二级市场出 售反担保,或者通过与其他资产管理公司合作,降低 自身担保业务活动的风险。第二,采用证券化措施处 理代偿损失,从而促使代偿资产损失降低,提升公司 收益。

  参考文献

  [1] 董如山.融资担保公司加强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的策略 研究[J].财经界,2023(10):13-15.
  [2] 刘春霞.融资性担保公司内部控制设计与执行探析[J].金 融文坛,2021(3):94-96.
  [3] 王涛.关于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内部控制的思考[J].中国 市场,2023(4):160-16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6701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