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 > 正文

企业财务分析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应对策略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3-11-08 09:50:4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做出科学的经营决策。通过做好财务分析工作,明确财务分析的职能和作用,有效地解决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优化财务分析的方法,可以更好地为企业管理者决策提供支撑。通过对财务分析的应用,对各种财务数据和非财务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并有效地提炼重点,将财务语言转化为经营管理者容易理解的语言,这样财务分析才能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效的信息,才能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进而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财务分析;经营决策;盈利能力

  一、财务分析的内容及方法

  (一)财务分析的主体和目的

  财务分析的主体,主要包括公司管理层、公司各部门员工、债权、税务部门以及其他的利益相关者。

  财务分析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分析手段,对各种财务数据和非财务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将财务语言通过转化,形成更容易理解的方式[1],以便为企业经营的经营决策提供足够的依据,帮助决策者更好地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财务分析指标的种类

  1.评价偿债能力分析的指标

  偿债指标主要分析企业能够偿还短期和长期借款的能力。一般而言,企业经营都需要借款,借款是一种常见的融资手段。管理者需要平衡企业借款和投资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企业是否能够健康发展,而不是盲目进行借贷导致企业亏损,甚至产生财务危机。

  2.评价运营能力分析的指标

  周转率是一个常用的财务分析指标,需要考虑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等。很多管理者总是认为资产周转的越快越好,但是这也需要考虑具体行业和公司的具体情况。总体来说,资产周转率略高于同行业,往往可以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发展。

企业财务分析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应对策略探讨论文

  3.评价盈利能力分析的指标

  企业获利能力的高低和收益水平的估量可以通过计算盈利能力指标来获得。一般的常用指标包括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

  4.评价发展能力分析的指标

  评价企业发展的指标,主要在于分析和评价企业的发展的程度。例如,发展的快慢、发展的程度、本期发展和上期发展的比较。常用的指标主要包括营业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所有者权益增长率和资产保值增值率等。

  (三)财务分析的基础

  财务报表是财务分析的基础,报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一般来说,判断一个公司是否具有投资价值、财务状况是否健康及是否存在现金流等类型的风险,都需要通过报表来系统地体现。报表使用者可以从报表上获得有用和有价值的信息,通常情况下,管理层是财务报表的需求者,因为这些各类信息的组合可以帮助管理者在决策时及时发现问题,从而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

  会计和财务分析密不可分。会计是基础,财务分析是基于会计的基础做出分析,然后管理层在分析的基础上依据会计准则,做出合理的选择和判断,为企业的运营指明正确的方向。

  (四)财务分析的方法和程序

  1.比较分析法

  企业可以参考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财务分析,重点对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营业成本、期间费用等重点财务指标与当年的预算指标进行对比,也可以与上年同期数进行对比。认真查找预算执行差异,分析原因,然后及时采取纠正的措施,以确保预算目标的完成。一般通常考虑的部分包括但不限于盈利能力及经营增长情况分析、成本费用管理情况分析。

  2.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分析法主要是利用财务管理指标,例如毛利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等,要将多个比率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这种分析方法的优点是结合数据和数据的关系,对比行业中的其他企业,而不是仅依靠财务报表中单一的财务数据。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分析目标公司的历史情况、明确现在的状况和预测未来的发展情况。

  3.趋势分析法

  在销售货物的时候,企业可以考虑趋势分析法。对于:y=bx+a,如果销售增加,营业收入增加,通过公式可以得出更加直观的关系。在同口径统计的基础上,可以看出销售量与营业收入的关系,例如,销售量越多,收入越高。换一个条件,例如亏本销售,可能就是销售量越多,亏损越多。也可以用趋势去统计成本关系,例如,变动成本会随着产品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其固定成本不变,总成本越来越高。

  4.因素分析法

  典型的因素分析法是连环替代法。连环替代法的使用,就是将指标分解成为可以计量的单个因素,因为各个因素彼此之间存在依存的关系,然后依次变更替代,根据各因素的变化,发现各因素变化对分析指标的影响。

  二、企业经营决策中财务分析的作用

  (一)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效数据

  企业可以通过财务分析从报表中提取各种有利于决策的数据[2]。这些数据往往并不是直接摘录,而是从报表上的取数,通过特定的分析手段,例如,通过杜邦分析体系,结合宏观环境和企业的业务特征,在一定的数据基础上进行分析。对于有价值的数据,就需要数据具有可比性和及时性[2]。

  (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者一般具有丰富的知识积累,也往往具有一定的决策经验。依靠有效的财务分析,能更科学、合理地制定决策。也就是说,具有充分经验的管理层和有效的财务分析可以为做出决策的正确性提供了保障;有效的财务分析可以明显有助于决策层做出正确判断,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企业可以通过财务分析,在有效做出经营上的判断和决策,发现并解决企业解决实际经营中的问题,增加经济效益和减少成本费用。同时,如果可以规避风险,也能有效减少企业的损失。

  三、当前企业财务分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数据质量有待提高

  财务报表数据及统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财务数据有时难以体现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3]。要想提高财务数据的质量,需要通过有效、系统的分析工作来实现。财务信息质量是基础,准确、及时、正确、相关等数据必不可少。财务报表的质量和可靠性也影响企业财务报表的可靠性,明确财务分析的范围和重点至关重要[3],因为不同的财务分析方法对应不同的报表群体。例如,毛利率对于生产制造企业是关键指标,特别是企业如果有着大额收入和成本费用。而用毛利率来分析金融企业就不一定合适。例如,部分投资公司只有小额的营业收入甚至没有营业收入,这些投资公司的主要利润收益主要来自投资收益(例如,权益法投资收益或者卖出股票的投资收益)。当然,有些分析指标是共性的,例如资产回报率和净资产回报率。

  这些指标在使用时,需要考虑所分析企业所在的行业属性,且需要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例如,一个装备制造业的公司毛利率为35%,看上去并不高,然而,如果该装备制造业在2022年行业的毛利率不到30%,那么这个公司当年的毛利情况表现良好;但是,如果这个公司毛利部分如果无法覆盖期间费用部分,那么这个公司的利润指标可能就不符合预期。

企业财务分析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应对策略探讨论文

  (二)财务人员专业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很多人认为财务就是做账和报税的,这个是非常片面的。一个高水平的财务人员往往是可以为企业赋能的。财务人员要做好财务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深挖自身潜力,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有效结合。财务人员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的累积,如果这些积累不够,就无法做出有效的分析工作。所以,做好财务分析的前提,就是财务人员自身要具备一定的能力。

  财务人员如果能力不足,做不好财务分析工作,就无法通过对财务数据的读取,掌握财务数据中的重要信息。或者财务分析的能力不足,导致提供给企业的决策数据质量大打折扣,乃至财务分析工作不能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足够的分析依据。如果财务人员基础不扎实,做不好账务处理,导致账务不正确,报表数据可能就不准确,甚至出现财务报表错误;如果财务人员不懂财务管理,就不清楚资产负债率的应用标准,或者净资产收益率的高低;如果财务人员不懂企业经营的业务特性和业务流程,可能就会导致财务人员只能从数据到数据,或者财务数据到财务报表,而不能结合财务分析延伸到业务端,为企业的业务赋能。

  综上所述,财务人员的能力对企业做好财务分析工作非常重要,财务人员能力不足,会给企业财务分析带来严重阻碍。

  (三)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

  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缺乏制度上的保障,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企业的管理层对财务管理的认知和重视不够。管理层因为认为财务分析是财务人员的工作,更容易把这些和常规的数字处理连在一起,没有把财务分析上升到决策分析层面[4]。

  很多企业没有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没有认识到财务分析制度对做好财务管理乃至于公司经营决策至关重要。在实践中,财务分析的价值往往被隐藏或者被忽视。一般企业业务线领导,例如,销售的管理者认为只有销售才是硬道理,财务核算和财务分析都是会计人员的自娱自乐,财务工作都是应对审计和税务的。这说明不同的工作角度看待问题不同,但是财务工作不单单是基础的工作,其对应业务的推进也十分重要。只有从机制上保证财务分析的重要性,才能确保财务分析行之有效。

  四、企业财务分析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财务数据的质量

  通过信息化系统,可以高效处理各类数据,对其进行整合,并总结出存在的规律。例如,科技类企业往往更重视研发,因为更多的研发和专利可以增加该企业的估值。但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可以更加有效地节约时间,提升工作效率。很多重复工作和计算工作可以交给计算机软件完成,减少人工的介入和参与。现阶段,信息化系统是非常有用的工具,因此,企业的财务分析应与时俱进,与信息化系统有效结合。

  (二)加强业财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财务管理人员只有懂业务,才能更好地做好财务分析和管理工作,因此,企业需要让财务人员不局限于会计核算和做账务处理。要让财务人员懂得业务,了解公司运营的流程,财务人员需要改变以往思路,从数字到数字的模式转变为从数字到业务经营然后再回到财务的模式,用更全面、更贴切的业务实践来做好财务核算和财务工作。财务需要懂业务,财务BP(Business Partner)可以应对这样的问题。如果一个制造厂的财务人员可以深入一线,熟悉业务环节,深入每一个工序和工段,了解到每一个细节,反复琢磨如何进行更加精细化的核算。

  只有将财务人员培养成多面手,才能提升其管理能力,使其成为高素质的财务管理者。这就需要因材施教,制定培训计划[5]。加强财务人员的入职培训,定期开展合规部门内部培训工作,提升财务人员履职能力。

  (三)提升领导层的重视程度,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分析应该通过财务管理制度来保障,各类的财务制度可以通过流程制度的设计,把分析工作嵌入企业的业务流程中。

  一般来说,集团高层领导对财务管理制度越重视,投入的资源越多,财务工作就做得越好,越能体现出财务工作的成果。只有管理层深刻认识到财务管理制度的作用,管理层才能从企业实际需要出发,把财务分析这项工作提升到一个有效高度。只有正确和高质量的信息,才能让管理层依靠这样高质量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决定。如果信息质量不高,如数据不正确或者不相关,管理层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所以,财务管理制度对管理者及财务分析非常重要,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姜港.财务分析如何有效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的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6):91-93.

  [2]戴兴昌.财务分析如何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的探讨[J].中国市场,2021(11):156-157.

  [3]何灿.财务分析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的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18):99-101.

  [4]王拉吉.财务分析如何有效地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的研究[J].质量与市场,2022(11):13-15.

  [5]张晓敏.财务分析如何有效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J].中国集体经济,2021(30):144-14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6658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