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 > 正文

关于零工经济发展现状及就业者困境的思考建议论文

发布时间:2023-09-06 11:07:5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零工模式形成新型劳资关 系涌入劳动力市场,更自由的工作时间、更轻松的工作环 境,为许多年轻人与创业者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新冠病 毒疫情的暴发更是让远程办公、灵活用工成为诸多企业及 就业者的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招。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对我 国零工经济近年的发展现状进行概述;从就业者权益、心 理,平台运行及疫情作用四个方面对就业者的影响困境进 行归纳;为我国零工经济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研究背景

  数字经济的发展,使许多新业态融入我们的生活 之中,零工经济作为其中最显著的领域之一。尤其自 新冠病毒疫情暴发时,各行业企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 冲击,传统的就业模式面临许多挑战。相应地,零工 模式作为新的就业形态,在近两年内的劳动力市场备 受青睐;但快速的发展使零工经济暴露新的问题。劳 动力需求的变化,对应产生了新的政策支持与平台监 管。技术发展也为劳动者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数字 经济的发展同样创造了新的劳动岗位和需求,“互联 网+”就业萌生出了新的就业形态——零工经济。零工 模式不仅可以为新型数字化业态提供服务,也可以缓 解数字业态外其他行业就业问题。
\

  二、零工经济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一)相关概念

  1.零工经济。零工经济是一种员工受平台组织, 而非雇主正式雇佣的新型“自由”劳资关系形式(图 1)。其主体由三部分组成,平台、消费者(即雇主) 和平台就业者[1]。
\

  2.零工就业者。零工就业者指没有固定的雇主或 雇佣合同,以为平台提供信息、通过平台算法与雇主 匹配的方式获得工作,并在完成相应工作后再通过平 台按次或按时领取报酬的劳动者。

  (二)零工经济及就业者的基本现状

  我国许多灵活新业态活跃涌现,据《中国共享 经济发展报告(2021)》,我国“灵活就业岗位涵盖 推广、内容创作、知识分享、配送、咨询等诸多领 域。”截至2021年,我国灵活就业从业人员已达2亿人 左右,为扩大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发挥了重要作 用。在全球化的商业环境和多变的经济压力之下,有 65%的企业管理者会出于节省成本等原因雇佣零工。 针对不同的群体,可以将零工就业者分为两类:受教 育水平有限、以体力劳动(外卖、网约车)为主的 蓝领群体;高教育高水平的短期线上办公(IT、剪辑 等)白领群体。

  三、发展零工经济需要关注的要点

  (一)零工就业者权益保障与福利

  1 . 劳动法。零工经济兴起后发生过许多劳动合 同纠纷及社会保险纠纷。受其脱离传统劳资关系影 响,就业者通过平台付出劳动获取报酬,但“缺乏 管理、独立又无固定场所”在法律界定上又类似 微型企业家,往往容易使无良商家从中“钻了空 子”。种种争议使其在发展初期脱离劳动法保护, 原有的法律已难以适用于越来越广泛的灵活用工劳 资关系。

  2.劳动者权益。在新型的零工劳资关系中,就业 者的劳动保障和福利制度问题也极为重要。不同于传 统的雇主——雇员模式,在雇主——平台——雇员模 式下,扮演“中间商”的角色平台方通常认为福利制 度是不必要的。特别是安全风险高的岗位,许多零工 就业者既无法受到平台合理的保障,也难以享受应有 的员工福利。

  3.对平台监管。目前零工平台的运行仍存在不合 规、监管不均的情况。通过对零工软件的实际使用测 评发现,很多线上零工平台都缺乏劳务合同和“五险一金”的意识,在逐步注册和发布信息过程中,不仅 缺少劳动保障条款,甚至会有加入微信群、被不法平 台盗取贩卖信息的风险情况发生;而对于从事体力劳 动为主的蓝领零工们,普遍受教育程度低更是致其难 以维护自己的合理权益。

  (二)零工就业者心理

  1. 自由度。工作时间相对自由是零工工作的特点 之一,也是影响就业者心理最深的因素之一,不同的 平台管理方式也会对应不同的灵活程度与收入方式。 例如,自由度高的平台不会强制规定就业者的上线时 间与订单状况,这类平台往往更受自由职业者的偏 好;而出于盈利目的的平台,通常会采用硬性指标或 提成等方式督促就业者致力完成更多订单,专职零工 就业者更易于该类平台签约并受其雇佣。平台间的竞 争也会导致就业者于选择上受限。

  2.风险及压力。零工平台管理下的就业者大多依 靠网络接受与传送工作信息,导致其对职业未来报以 更多的不确定性。在流动的工作中,就业者可能缺乏 归属感,害怕失业或被无故剥削。相比办公室集中劳 作,在居家、独立的工作环境下就业者很难与固定 的工作同事保持联系,岗位缺乏学习提升和发展的机 会。社会认可度偏低也会使其压力倍增,许多人会因 在意他人眼光而对工作内容闭口不谈。

  (三)零工平台算法影响

  1.工作分配。平台就业者的工作分配主要依赖算 法匹配,而匹配程度与方式也会对就业者产生影响。 一方面,算法会通过数据匹配,为劳动力买家与卖家 双方找寻到最适合彼此需求的选择,从而实现效益最 大化;另一方面,算法可能会依照设置路径而偏好某 一个群体的就业者,例如通过评价、交易量等途径为 双方进行判定,这也会导致工作分配不合理现象出 现;过于机械的分配在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上也可能会 忽略用户的个人感受。这类问题就业者往往难以独立 解决,为讨好消费者的运营平台也常会忽略就业者的 感受,甚至恶意排挤。

  2.奖惩机制。大多数平台为使零工者提高工作效 率会采取不同的机制进行行为激励,但平台间对此尚 未达成共识,外界对此也褒贬不一。国内已有学者提 出如电子绩效监控、动机视角等方案,为平台效益最 大化实行算法优化,也有就业者反应平台机制过于苛 刻难以完成等不合理现象。

  (四)传统流动性零工行业的变化

  一方面,新冠病毒疫情暴发增加了传统流动性零 工行业的风险。近几年来,新冠病毒疫情的出现与反 复使很多传统行业受到了影响,特别是传统流动性零 工行业。例如,家政、客服、维修、快递等。另一方 面,许多传统行业也开始零工化、数字化,而零工开 始变得更加多元化、生活化。零工不仅是业余打工、 跑腿服务。零工者只需将自己的技能发布在平台上, 就能相互分享信息和资源,突破地域限制,对劳动力 提供者和需求者双方均提高了匹配效率(见表1)。
\

  四、关于零工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规范劳动法、加强对零工保障。近年来,随着 零工经济、灵活用工问题的逐步显现,国家和各地支 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政策密集出台,部分地区也开展 试点工作。自《2021年度美团骑手权益保障社会责任 报告》开始,政府逐步主导完善法规,为零工加强制 度保障,维护劳动者权益,覆盖更多灵活就业群体。 关于零工人员的“五险一金”保障,2021年的国务院 常务会议提出,已将制定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乡居民 基本养老保险的兜底措施纳入规划,并将灵活就业岗 位供求信息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除了对就业者的 基本维权工作之外,工会和行业协会还可以为平台零 工人员送温暖,例如加强外卖员在恶劣天气中的配送 安全措施,在社区、街道设置休息站、提供心理疏导 服务等等。

  2.增加对平台的建设帮助与推广。2022年,国务 院常务会议决定出台《关于加强零工市场建设 完善求 职招聘服务的意见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举措用来保消费、稳就业,为零售行业未来的发展推波助澜。在 各平台转型维护期间,政府应适当减税减租,或出台 贷款等优惠政策,减小企业与零工者的生存压力。促进 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强化灵活就业劳 动保障,支持企业开展“共享用工”,为劳动者提供更 多的劳动保障。此外,通过对国内求职平台的测评(表 2)得出,目前国内关于线上办公白领群体的求职平台 普遍功能性与技术性不成熟。政府还应加强对平台的扶 持与推广,或设立官方平台或减少平台风险。
\

  (二)优化零工平台

  1.优化规范。针对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蓝领群体平 台,应根据其行业性质,合理化平台算法,细化平台 功能,减弱其对于劳动者的剥削。如餐饮外送行业, 严格遵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监管印发的《关于落实网 络餐饮平台责任 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 见》,将政策细化落地,不得将“最严算法”作为 考核要求,通过革新数据,合理确定订单数量、准时 率、在线率等考核要素,适当放宽配送时限,以零工 者安全为首,发挥维权服务职能,推动行业健康发 展。针对高素质的线上办公白领群体,平台应首先对 系统进行优化,提高用户双方体验;其次加强审核,提 高安全性,保护用户信息;在保障劳动者权利的同时, 面向招聘者和求职者,创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求职平台, 为其提供来源可靠,丰富多样的求职招聘信息。

  2.推广合作。平台除完善自身功能以外,还应推 进数字化转型、简化程序,积极扩大圈层,为有需人 员提供网络技术和新职业技能培训,组织有创业意愿的人员参加创业培训,探索零工群体技能提升的成本 共担机制。积极配合工会落实有关文件,例如《北 京市总工会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工会工作实施方 案》等文件。
\

  五、结语

  零工经济是一个极具创新性与挑战性的全新领 域,零工经济的发展与就业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社会 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诚然,面对新的 领域我们仍需从论证与实证上不断完善,在研究基础 上对就业者给予更多帮助。未来的研究可从平台端入 手,加强对平台的监管,设立由政府支持的专业性更 强的监管平台,并相应地为其完善立法;合理化平台 算法,优化、细化平台功能,更好地为零工从业者提 供配套服务。

  参考文献

  [1] 赵秀丽,王生升,方敏.数字平台中资本与劳动的多样化关系解构分析[J].经济学家2022.(10),24-32.
  [2] 胡莹.我国平台零工劳动的机遇与挑战[J].人民论坛2022.10.015.60-62.
  [3] 刘皓琰,李明.网络生产力下经济模式的劳动关系变化探析[J].经济学家,2018.(12) .
  [4] 赵秀丽,王生升,方敏.数字平台中资本与劳动的多样化关系解构分析[J].经济学家2022.(10),24-32.
  [5] 裴嘉良,刘善仕,崔勋,张志朋,葛淳棉.算法控制能激发零工工作者提供主动服务吗? ——基于工作动机视角[J/ OL].南开管理评论.
  [6] 涂永前.零工群体劳动权益保护研究:域外实践及我国的应对[J].政法论丛.2021.(02),64-7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6261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