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 > 正文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人才管理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23 09:29:5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以及 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才资源对企业发展的作用越 来越明显。如何在市场化的人才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实 现“人才兴企”,是新形势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巨 大挑战和难点问题。基于此,本文以某集团二级公司(以 下简称“S公司”)为案例研究对象,对其人才情况进行 了跟踪研究,分析了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现阶段人才管理的 痛点和难点,并以S公司在人才管理中的具体实践为切入 点,探究了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人才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建筑施工企业,人才管理,对策

  一、研究意义

  企业的战略规划、管理创新、经营目标、业绩指 标等都需要人来完成,人才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当 前,在市场化竞争环境下,S公司面临着人员结构不合 理、高素质人才短缺、人才活力不够等方面的问题, 阻碍了企业发展,为此,S公司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 试,希望保持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本文针对S公司 的人力资源情况、现状及困境、人才管理的具体做法 进行分析,重点围绕人才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完善和 培养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阐述,为相关人 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现状

  (一)企业概况

  S公司是一家有近70年历史的国有建筑施工子企 业,施工领域涉及房屋建筑、工业厂房、市政公共基础 设施等,施工项目遍布全国,年施工产值30余亿元。

\

 

  (二)人力资源结构分析

  对于人力资源结构, 本文以S公司2021年末的数据 进行分析。

  1.员工整体情况

  全员497人,男性422人,女性75人,中层及以上 管理人员102人,占比20.6%;主管级员工32人,占比 6.4%;一般管理人员363人,占比73%。

  从深层次来看,相较于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主 管级人员占比偏低,他们是公司发展的骨干,一定程 度上也是中层的后备军,需要进一步扩大所占比重。

  2.员工学历情况

  研究生及以上学历4人,占比0.8%;本科学历363 人,占比73%,大专学历85人, 占比17. 1%;大专以下学历45人,占比9.1%。

  总体上看,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七成以上,深度 分析后发现,自考、函授等方式取得本科学历员工占 很大一部分,双一流高校人才较少,高学历、高素质 人才仍是重点的关注目标。

  3.员工年龄情况

  28岁以下青年员工206人,占比41.4%;28~35岁 员工146人,占比29 .4%;36~40岁员工46人,占比 9.3%; 41~45岁员工18人, 占比3.6%; 46~50岁25 人,占比5%;51岁及以上员工56人,占比11.3%。

  从整体来看,S公司的年龄结构相对年轻化,35岁 及以下占比超过70%,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员工年龄结 构呈明显“哑铃”形、年龄断档、青黄不接的问题, 但同时也反映出企业在青年员工培养与保留骨干员工 等方面将面临较大的压力。

  4.员工职称情况

  持有高级职称46人,占比9.3%;中级职称125人, 占比25.2%; 初级职称126人, 占比25.4%; 一级建造师 64本,占比12.9%;二级建造师43本,占比8.7%。

  从数量上看,S公司资证整体情况较好,但深入分 析发现,持有一建高工人员高度重合,在建筑行业认 证相符的管理要求下,仍需要加强一建取证考试与参 评高级职称的取证力度,提高资证的持有量。

  三、企业人才管理面临的困境

  当前,我国建筑业市场广阔、发展迅速、竞争激 烈,建筑企业在技术、品质等方面都在快速提高, BIM、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等信息化技 术也在快速应用,要想赢得新机会、占领新市场、实 现新发展,企业必须具有高效的组织结构与优秀的人 才队伍。面对挑战,S公司通过对企业人才盘点和人才 管理的梳理,发现企业人才管理存在以下困境。

  (一)战略上对人才管理的认识不清晰

  首先,战略定位不够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局限于眼前实际,更多停留在事务性工作层面,缺少 对企业长期发展的考虑,例如,培训与开发、职业生 涯规划与管理、绩效管理等重要环节的关注度不够, 人才管理战略尚未形成[1] ;其次,现代化管理意识欠 缺。企业管理层大多是技术起家,在具体的管理中, 容易陷入传统的人事管理(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传统 的人事管理最主要的区别是,前者重视对员工的激励和培训,而后者主要强调控制与使用[2] ),忽视了对员 工潜能的开发、培训;最后,经费投入较少,人才开 发和管理工作难以有效落实。S公司曾经连续几年在人 才培养上的直接投入费用不到薪酬总额的1%。

  (二)人才结构性缺乏和流失严重

  由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对国有施工企业的影响, 人员管理普遍缺乏合理的淘汰机制,人才的活力不 足。一方面,富余人员较多,劳动生产率较低;另一 方面,市场开拓、建筑技术、成本商务、运营管理等 高素质关键人才存量不足,活力不够[3]。

  S公司2016至2019年通过招聘,累计进入公司160 余人,数量不少但是质量不高,没能解决市场开拓、 技术、成本管理等专业人才结构性缺乏的问题。同 时,S公司内部骨干人才流失严重,校招员工近三年流 失率接近50%,社招员工三年成活率不足50%,企业高 素质人才青黄不接现象逐渐凸显,随着公司业务快速 发展,人才不足的矛盾持续存在,成为企业发展最大 的困扰因素。

  (三)人员培训工作深度不够

  21世纪以来,我国建筑市场发展迅速,国有施工 企业持续高速增长,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而企业 重使用、轻培训的观念仍比较突出[2] ,人员培训工作针 对性和计划性都不强。S公司以往人才培养更多地依赖 传统的传帮带、师带徒的培养模式,存在明显的不确定 性。一方面,有时通过“加担子”的方式培养新人,在 此过程中如果不给予正确指导会导致员工挫败感增加, 打击员工成长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有时过度宽容, 不能在恰当的时机用恰当的方法对员工所存在的问题进 行指正教育,会助长青年员工的惰性,长此以往就变成 “温水煮青蛙”,不利于员工的快速成长。

  (四)人才评价与考核力度不大

  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是区别员工能力差别的关 键,S公司在员工管理中存在收入与贡献不匹配而挫 伤工作积极性的现象。首先,人才绩效考核差异不明 显,“大锅饭”现象、“少做少错,多做多错”观念 仍存在;其次,人才评价过度包容,面对人才能力跟 岗位实际不符的情况,往往低能高配,对项目运营质 量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最后,关键岗位人才考核激 励制度不够完善,不能有效地吸引和留住企业紧缺的 经营和技术类高素质人才。

  四、加强企业人才管理的应对策略

  人才管理的核心是充分运用优秀人才,企业应做 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近三年,S公司根据以 往管理中的问题,从人力资源管理各方面入手寻找对 策,关注人才的心理需求、价值需求、成长需求,从人才管理的高度进行探索和尝试,推动企业良性发 展,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提高认识,营造开放的人才管理生态

  人才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管理者要认 识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 用,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增强危机感和 紧迫感,不断提高人才管理水平。

  首先, 公司2019年首次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 制 定了与公司战略规划目标匹配的人才发展规划。其 次,按照岗位素质要求,开展了员工“三定”(定员 定编定额)工作,精简调整了总部机关管理人员、项 目人员按照不同的类别和不同的施工阶段定编,人员 得到优化。再次,完善公司职业发展通道。实行管理 和技术双职业通道晋升机制(表1)。实施技术通道晋 升以来,累计评定了专业技术人才119人次,其中,在 评定的66名主管中,离职5人,年平均离职率在1%, 为公司留住了一批优质骨干人才。同时,各通道之间 可以互转,累计有40人次进行“双通道”的轮换,11 人提拔到见习中层管理岗位,进一步优化了企业管理 人员的结构。最后,搭建人才梯队建设体系。将人才 按不同阶段分成新苗人才、青苗人才、壮苗人才和后 备人才四类进行选拔和培养。

\
 

  (二)把握关键,积极引进和选拔优秀专业人才

  从人才的选拔环节开始,严把入口关。围绕企业 主营业务,积极引进企业所需市场经营、建筑技术, 商务成本及经营管理等高素质的关键人才,以适应企 业新业务发展需要。

  ⒈根据公司发展目标与实际人员情况,上浮15% 预估校招人员需求,保障人才后续的培养使用不出现 断层,成功引进校招生200余人,其中不乏双一流院校 学生。⒉持续做好社招工作,丰富招聘手段,积极引 进有经验、有能力、有资证的成熟性关键人才,满足 岗位的用工需求。近三年,社招100余人,引进中层管 理骨干人才2人,为开拓新的市场奠定人才基础。⒊根 据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公开选拔预备多套项目班子人 才(现阶段已预配民建项目班子5套、工建项目班子3 套),并重点关注他们的成长情况、资证考核情况与 综合能力,在此过程中将其人员逐步放到大型项目进行“轮岗”培养,视成长情况提拔使用。⒋注重发现 和推荐公司高层后备人才,每年进行一次民主推荐, 并纳入集团公司接班人计划提拔和培养使用,近几年 来交流重用的高管人才有6位,都在更合适的平台发挥 作用。

\

 

  (三)建构体系,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建立并完善内部培训制度,提高员工的岗位胜任 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致力于培养一批认同企业文化 和价值观、行业内优秀的专业人才。

  1.针对“低能高配”项目核心管理团队人才的现 状,开展以“德商课堂”为核心的两年周期的后备人 才选拔培养,重点解决从技术到管理的能力差距。在 过去两期后备人才培养中,开展了7次集中培训,累 计126课时,涉及管理者素质提升、职业生涯指导、 “3A”项目参观学习等多方面,后备人才培养成效 显著。一级建造师取证数量占公司比重超70%,提拔 重用者达71%。⒉针对入职五年内的员工为开设“新 苗、青苗、壮苗”人才培训班,帮助公司各阶段的员 工成长、成熟、成才,最终成为可独当一面、能带团 队的成功型人才,共选拔青、壮苗人才128人,分为4 个班,开展为期2年共计6期的集中培训计划。⒊选定 项目人才培养基地,签订项目人才培养责任状,以项 目为依托采用岗位锻炼(70%)、交流学习(20%)、 课堂培训(10%)的721学习法则进行系统的培养, 在2019年开始建立项目人才基地,组织各类培训130 余次,取得一建高工等证书19本,9人走上中层管理 岗位,人才培养效果显著。⒋进行商务、技术等业务 线专项人才培养工作,以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培训为 辅,持续加强商务、技术等关键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几年来,人才培养工作自成体系(如图1所示)成效明 显,累计开展培训近百场,培训近千人次,员工的整 体素质有了明显改观,员工职业发展规划更加清晰。

\
 

  (四)体现价值,推行合理的激励制度

  建立健全与行业薪酬水平基本适应、与企业经济 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薪酬和正常增长机制,推行宽带薪酬制度,实行与选任方式相匹配、与企业功能 性质相适应、与经营业绩相挂钩的,差异化薪酬分配 制度。

  ⒈制定了《S公司过程效益奖分配实施细则》, 让各单位自我掌握部分浮动薪酬分配权,打破“大锅 饭”,合理拉开分配差距,例如,运用合理绩优相比 绩差员工月收入再拉大10%以上。⒉颁布了《S公司薪 酬管理实施细则》《S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实施细则》, 薪酬体系更加完善,相较于2019年,企业员工整体收 入涨幅达40%,员工的薪酬获得感更高,实现了中层 效益兑现与公司产值挂钩的制度保障,构建中层与企 业的命运共同体。⒊持续完善取证用证等制度,提 高了员工取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比于制度未出台 前,公司一建证书净增量首次突破两位数。⒋加大营 销开拓、项目超额利费兑现等超额奖励力度,三年 来,累计发放营销和项目超额利费奖励超400万元,进 一步地激发了内部员工活力。

  五、结语

  建筑施工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利润率越发透明 化,国有施工企业要想在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必须 牢固树立“人才强企”的观念,以现代化的人才管理 理念,持续优化人才管理工作。从全局来看,自2019 年至今,S公司年施工产值复合增长在30%以上,人才 管理工作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S公司战 略发展进入深耕期以及人才管理工作持续改革与不断 深入,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例如,国有企业“奋斗 争先”的竞争文化的营造,高端市场经营人才、行业 领军人才的培养,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等深层次问题 仍需解决。对此,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要关注人才心理 需求,强化组织的凝聚力和引导力;关注人才的价值 需求,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关注人才的成长需 求,构建完善的培养体系,运用“以人为本”的现代 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对人才管理工作要舍得投资、舍 得开发、舍得培养,持续不断优化人才培训体系,完 善人才管理制度,激发内部人才活力,这样才能够做 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为坚实的 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 左永亭.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及应对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13):90-91.117.

  [2] 王洁.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及应对策略[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0(11):173-175.

  [3] 冷潜,姚泉河. 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2):62-6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5191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