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 > 正文

用创新和公益孕育“文化强企”的实践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29 10:45:0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从创新和公益两个角度开展关于如何孕育“文化强企”的实践讨论。创新是企业的文化基石,企业不追求创新,就不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最终将被时代发展所淘汰。公益既是企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又是企业增加客户黏性和员工凝聚力的良好方式。邀请员工一起完成社会公益项目,既有助于员工感受到完成社会责任的充实感,同时又增加了企业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本文以海尔集团和万科企业股份等公司为实例,具体分析了创新和公益如何帮助“文化强企”,让员工收获更多的文化自信,进而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创新;公益;文化自信;企业文化

  一、创新文化使企业充满活力

  创立于1984年的海尔公司,是一家老牌家电企业。海尔如同贝壳里的珍珠,经历过时代浪潮的拍打、沙砾的打磨,始终尊重科学技术,鼓励员工创新创造,最终成为行业巨头。不但未在互联网的浪潮下衰弱垂老,反而依靠科技研发建立了物联网系统,焕发出勃勃生机。海尔利用“灯塔经验”,依托自主研发的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卡奥斯物联网平台,将软硬件的影响力辐射照亮到以中国为中心的20多个国家,使得人人都可以反馈使用体验,人人都是物联网的区域中心,人人都是未来硬件以及设计的创造者。在医疗领域,海尔孵化了海尔大健康(盈康一生)大数据医疗平台。此平台以科技驱动,实现了以云计算为主导的高效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处理方式,可以快速大规模地分析出有效信息,辅助医生等医务工作人员,高效呵护患者的生命健康。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科”)成立于1984年5月。同海尔的发展相似,万科也经历了时代浪潮的拍打,坚守住了初心,发展出既有创新精神又具公益力量的企业文化。万科在2005年进行了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业务流程重组,这对于一家老牌的房企来说,是下了壮士断腕的决心,毕竟万科此前的优秀专家集中在总部非常便于企业管理,且符合其当时制定的“均好策略”。但是,为了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万科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管理模式上的创新。此次创新为万科的企业文化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帮助企业实现持续发展,并处于同行业的领先地位。

  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将创新注入企业文化,对企业有积极的意义。创新之于消费者,可以提升顾客满意度,邀请顾客参与产品的优化,使其成为产品的主人,有参与感,有互动,增加了用户的黏性。创新之于企业管理,可以提升员工满意度,适应时代的发展,让所有员工感受到企业是与时俱进的,自己的感受被尊重,自己的努力被看见,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图1体现了创新注入企业文化后的影响及作用。
 
\
图1 创新注入企业文化后的影响及作用

  二、公益精神助企业承担起社会责任

  不同于企业文化中具有爆发力的科技创新精神,公益精神是人类大爱的体现和传承,它是持续的,正如水一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若是企业文化中蕴涵了水一般的公益精神,那么这家企业一定是有凝聚力的,一定能够经历住时间的考验。

  万科公益基金会致力于保护社区环境,包括但不限于气候变化、社区废弃物管理、食物损耗、社会发展等公益事业。一家仅仅是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不能够直接获得人的尊重,但是一家企业如果承担了自己的社会使命,为社区做实事,为百姓做实事,那么一定会获得社区居民发自内心的尊重。实事不是说出来的,尊重不是口号喊出来的。实事是做出来的,是像水一样流淌在具有公益精神的企业文化的员工的心中,通过实际的行动传递给社区居民。
做公益不仅仅需要一腔热血,也需要做到本土化。仍将水做比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不同地区的不同土壤环境下不同区域的居民,需求不一样,尤其是儿童需求也是特殊的。做公益要了解群体的需求,真正做到助人。海尔启动的“美好教育+”,就是将公益做到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实例。孩子们最缺的是什么?是教育。海尔依托物联网模式,将公益和科技做了一次完美结合,将希望小学的援建模式从传统模式升级为比互联网模式更创新的物联网模式,做到了精准公益。群众在海尔的公众号下留言“公益这个必须点赞,企业不能只创造价值而忽视社会责任”“良心企业,永远支持”等。不难发现,一次精准的公益行动赢得了社会群众的广泛认同。

  三、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根基

  如果企业没有根基,将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如同空中楼阁,如同沙滩上的城堡,看似美妙却因无根基而经受不住风险和风浪,抵挡不住时代的浪潮。而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作为一棵大树的强有力的根系,只要企业的文化是积极的、强有力的、有影响力的,企业才能蓬勃发展,逐渐壮大。图2展示了海尔公司做到文化强企的要点。
 
\
  图2 海尔公司“文化强企”架构

  根据图2不难发现,海尔公司的企业文化呈金字塔形,其中,最底层,也是刻在海尔人基因里的,是创新创业的两创精神。两创精神是海尔公司文化的基石和基础,牢牢地扎根在地底,为海尔地面上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发挥着根基的功能。在底层之上,是创造资源美誉全球的公司文化。这一层由什么而来?一定是高品质的商品,良好的服务,以及积极正面的主动支持公益、承担社会责任的行动所带来的。拥有创新精神和公益精神这两大块基石的海尔公司,真正做到了文化强企。

  四、创新帮助企业在危机中获得新生

  与其他企业的发展道路一样,即使是海尔和万科这样的行业巨头,也面临过危机。那么这两家企业是如何依靠创新的企业文化来安然度过危机,并且获得新生的呢?

  海尔的危机出现在服务上。曾经有位顾客在尝试与海尔公司沟通售后问题时,找不到沟通的工作人员,于是通过博客将事态表达于公众面前。由于博客等公众媒体平台的影响力,海尔一下子与怠慢顾客等负面词汇联系在一起,这对海尔的企业形象非常不利,如果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影响后期销售。于是海尔运用了服务的创新,即“问题解决三步法”,成功解决了顾客的疑虑,最后取得了良好效果。海尔的服务创新和该企业的ERP企业管理系统相关联,是每一位海尔人都可以学习的部分。海尔的创新文化在博客投诉事件的危机土壤上开出了希望之花,让当事人以及其他顾客看到了海尔并不是店大欺客,而是展现出了快速响应和根治具体问题的态度和行为,从而取得了顾客的谅解。公众不会对企业有着永远不能犯错的过高要求,公众愿意接受真诚的服务和优化的过程。

  万科的危机出现在管理模式上。万科采用的是职业经理人制度,即老板给职业经理人工资,职业经理人拿着工资做好分内之事,做的事情好,有奖励;做得不好,将得到经济上的惩罚。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竞争对手强有力出现,万科的职业经理人制度略显僵化,存在着工作人员只顾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情形,却对团队的整体工作,对公众的影响漠不关心。当自己的工作与万科的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员工选择有利于自己工作的抉择,却给企业造成了损失。为了避免管理模式的危机造成更大的不利后果,万科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创新,将管理模式改变成合伙人制。合伙人制意为每一位员工都是企业的合伙人,使得人人都是企业的创造者,人人都是企业的主人翁,人人都是企业的责任共担者,人人都是企业的利益共同体,人人也都是企业的权益共享人。当创新的制度在万科落实后,大大激发了员工的源动力和积极性,管理层愿意从一线城市主动调往三线城市进行工作,因为他们要承担起合伙人的责任担当,也因为做成功后的巨大收获激励着他们。

  行业巨头们的企业文化帮助企业安然度过了危机,并且完成了创新,使得他们在后续的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引领着行业的发展,真正做到了在危机的土壤上开出了希望之花,并且还结出了胜利的硕果。

  五、对中小企业践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一些企业认为建设企业文化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只有行业巨头才有此实力,而中小企业资源不够充足,就应该将企业文化建设放一放,等到“需要的时候”再做。其实不然,如果深入研究海尔和万科公司的初始建立,就会发现这两家巨头在自己还是中小企业的时候,就已经重视建立企业文化了,尤其是科研科技创新和慈善公益承担社会责任这两块。科技和助人的企业精神在海尔和万科的每一个重要阶段都如影随形,深深影响着这两家企业的发展和每一位员工。

  因此,中小企业应当向两家巨头学习建立企业文化,学习增强科研科技实力,学习发扬创新精神,学习完成社会责任的公益属性,学习将助人的细胞深深刻进公司的基因里。只有将公司文化打造好,企业的地基才足够稳固。

  万丈高楼平地起,每一层都不可松懈。只有将公司文化发扬好,企业的员工才有足够的激励性和主观能动性,才能工作时干劲十足,将职场潜力挖掘到最大,而这些正是中小企业发展成巨头公司时非常需要的部分。

  学习行业巨头的企业文化,不少中小企业正在用行动践行用创新和公益孕育文化强企。例如,上海珠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响应大数据研发的政策号召,独立完成了名为《一种基于MarkleTree的数据存储软件》的大数据分析软件,并且向国家版权中心申请并且审核通过了该软件的软件著作权,成功完成了知识产权部分的累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小企业也可以发扬科技创新的精神和风范,为科研事业添砖加瓦。同时这样的科研项目也激励着企业的员工,员工能够感受到所处的环境是一个积极向上的、愿意和外界交流的、紧跟时代发展的方向,氛围良好,促进自己的发展和进步。创新的企业文化做到了让企业和员工形成了积极的双向奔赴,让企业和员工携手共同发展,一起走向辉煌的未来。

  在公益方面,中小企业也可以向万科和海尔这样的巨头学习,在能力范围内打造自己的慈善事业。例如,上海珠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响应教育部的文件号召,在郊区为留守儿童筹建打造了一个向所有儿童免费开放的儿童公益图书馆,并且举办了“让爱飞翔”的书籍募集活动,持续为公益图书馆添砖加瓦。持续性的公益是中小企业发展成行业巨头的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六、结语

  通过对海尔和万科的企业文化剖析,可以发现,用创新和公益孕育文化强企是实实在在可以成功的。无论企业的规模大小,无论企业的行业领域是什么,创新和公益都应当是企业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企业通过把创新和公益都做好,真正地履行好社会责任,才更有能力实现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申长玥.企业公益慈善行为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01):13-14.

  [2]许盛杰,张浩文,张佳妍,戴子睿,袁梦笑.企业公益活动的意义及传播路径研究[J].中国市场,2020(17):82-83.

  [3]郑喆,张潮.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公益营销目标及定位策略[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0(04):88-8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4912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