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2015年之后,在国家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工程施工行业在行业分化、需求变化、专业服务、技术要求等方面开始出现从量变到质变的提升。在基础设施的政府投资领域,未来投建运一体化模式在基础设施领域占比逐步提高,政府需要承接方提供更多的专业服务和不断提升更新的建设产品,承接方需要在产品效率、多元化、城市需求和市民满意度等方面重塑自身功能。这一转变使得经济新形态下的战略和管理体系必须与时俱进。价值链分析从审视企业的整体战略出发,着眼于企业长期发展,通过整理合并企业内部及外部的有形、无形资源,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帮助企业建立长期优势资源和竞争优势的管理工具,符合现代施工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关键词:施工企业;转型升级;价值链
2015年以前,我国大部分细分行业都处于上行周期的增长阶段,行业机会明显,施工企业将主要精力放在开拓地域市场和提高市场占有率上。我国在基本实现工业化发展和不断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建筑施工行业服务的专业化趋势愈加明显,对施工企业在行业战略研究、客户满意度、自身团队建设、业务流程重塑、专业技术积累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投建运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在基础设施领域权重增加,产业链上的纵向延伸将成为施工企业战略转型的发展方向。总体来说,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带来工程行业市场和产品的变化,工程市场的变化带来对施工企业的要求。本文以笔者在工作中的实际经验,通过分析工程市场宏观环境的变化,以施工企业在经济新形态下的转型升级为出发点,运用价值链分析企业战略管理中的不同维度,对施工企业的未来空间从行业发展、产品服务升级、业务模式优化、学习与创新等视角进行系统分析。
一、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带来工程行业环境的变化
1.宏观层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和GDP总量呈现出逐年增长态势,2020年GDP总量首次超过100万亿元,在这数十年的发展中,我国产业升级从宏观到微观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国家“十四五”规划对城市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区域协调发展也步入了新的规划阶段。在区域一体化的道路上,交通一体化是区域发展的基础和先导,相互连通的交通基础设施为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和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了重要支撑。
2.行业层面
随着几十年的发展与提升,建筑施工行业和施工企业已经发展成熟,传统的管理模式和产能储备逐步达到峰值,工程产品的需求正在向现代化、高品质、智能化转型。在基础设施的政府投资领域,未来投建运一体化模式将成为行业运行的典型模式,政府需要承接方在项目策划、可行性分析、前期规划、智慧交通、高新技术工程建设等方面提供更多的专业及技术服务,产业链上的纵向延伸将成为施工行业的发展方向。
3.产品层面
过去,我们把工程行业定义为传统行业,且国内建筑企业在工程质量及技术上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工程建设与大数据、人工智能、5G建设、智慧交通、物联网等新技术的结合将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广泛。承接方在完善投建运的基础上,逐步打通研发、设计、建设、运营、回收各个环节,施工企业通过管理技术创新和加强战略合作,有效整合优质资源,提供符合现代需求、核心技术过硬和引导时代潮流的绿色工程产品。
二、工程建设市场的变化对施工企业提出新要求
1.价值链融合发展
在工程行业投建运一体化模式发展框架下,施工企业产业链上的纵向发展是增强企业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工程行业的纵向发展主要是行业价值链上下游业务及服务的融合发展模式。业务价值链的融合模式,既是施工企业内部资源与核心能力的融合发展,也是组织和管理体系、内外部合作关系的融合发展。业务价值链融合发展对比传统施工承建业务,要求施工企业无论在业务理念、核心能力、资源配置还是组织体系、运营管理、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实质性变革。在“十四五”时期,企业重组与改革的核心不是选择哪种模式,而是在这种模式下企业需要具备促进发展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自我成长的能力。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下,在满足客户需求变化的基础上,学习并掌握新模式的运作特点,延伸施工企业在专业和服务领域的长度和宽度,提高组织建设能力,优化组织架构和管理流程,重视数字技术在施工行业的应用,不断积累新模式下的业务经验,获取新业务模式下的成功要素。
2.专业技术向专业化服务领域延伸
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区域一体化的过程中,工程行业对专业化的趋势和要求变得更加明显和突出,在工程建设与新基建、与社会技术结合方面还有许多方面要去完善。过去,施工企业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施工企业工程建设的技术和业务范围领域,未来在区域一体化、城市群和工程行业价值链纵向发展的进程中,施工企业的专业领域不再局限在工程专业技术领域,而是不断向价值链延伸的专业化服务领域拓展,如城市群分析、工程咨询、多功能智能公路设计、最终用户需求分析等领域。这些前沿领域需要以我国区域一体化发展脉络为基础,同时借鉴发达国家城市群发展实例,结合地理环境、社会人文和科技创新进行前瞻性的研究与学习。未来区域一体化发展将更加注重提高区域的创新能力和开放水平,降低区域间的交易和制度性成本,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将越来越多地与科研机构、高校课题、政府规划等部门进行横向合作,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和现代技术提供智慧交通、智慧工程项目的建设服务。
3.施工企业未来发展的内部维度分析
由于工程施工行业的产能过剩,施工企业间横向竞争不断加剧,工程项目对专业性的需求不断提高,这就需要建立一支与公司总体战略相匹配的具有先进组织和激励机制及专业化管理体系的专业队伍。
4.加快两化融合
随着工程建设与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施工技术信息化和标准化的两化融合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信息化技术在提升管理效率和效益方面已初见成效,工程本身数字化和施工企业的数字化成为企业信息化技术未来关注的两大领域,工程行业战略地位将越发显著;技术标准化则有助于施工企业提高施工效率,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施工成本,不言而喻是工程建设企业竞争的核心能力。作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工程行业的技术标准化与数字信息化终会逐渐融合,在不远的将来,两化融合技术将会加速行业内单个企业的分化,将有助于中小企业的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平台型企业建设和企业的数据资产有望成为现实。
5.注重提升客户服务
未来建筑行业需要更多小而优、小而强的企业,需要注重技术质量与文化底蕴的工匠精神。在建筑工程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建设方开始注重优质的服务和更好的用户体验,行业竞争将更多地体现在为客户提供更满意的服务间的竞争,体现在满足民众更多美好生活需求方面。从为客户提供服务和民众满意度的维度出发,一方面施工企业需要适宜外部竞争环境变化,及时调整服务理念,改变经营策略;另一方面,需要适时调整内部管理,建立企业围绕项目和客户的组织结构,鼓励各级组织建立为客户提供专项和快速服务的激励机制。在不久的将来,不断提升客户服务和民众满意度将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发展途径与选择。
6.建设专业人才队伍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企业价值创造理念的深入,工程行业对专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做到稳定地提供综合型工程建设服务,在对外服务和对内管理上具备完善的专业,必须建设一个完整的组织来整合各个专业,必须在各个组织层级建立面向客户的管理和作业流程,必须站在企业高度融合各项专业的能力,只有一个完整有序的组织,才能整合企业价值链资源,为工程建设价值创造提供专业服务。组织设置与建设离不开专业的人才队伍,目前工程专业人才更多地向大型企业或跨国公司靠拢,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大多走向管理岗位,中小企业和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同时工程数字化和信息技术人才短缺,施工企业各专业方向的发展和各维度的提升都需要专业、完备的优秀人才队伍做支撑。因此,加快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和培养专业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是当务之急。
三、结束语
施工企业作为参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应当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以价值创造为核心,把项目服务做得更有价值,为社会贡献更多的资源。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新时期,施工企业不论是在与外部合作还是自身建设中,需要放眼不同产业战略群组间的机遇与挑战,要不断审视自身价值和发展条件,勇于面对和担纲经济新常态下的竞争格局,不断探索施工行业价值链条上的融合与发展新路径,坚信价值创造未来,融合赢得未来。
参考文献
[1]岳亚南.价值链视角下的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9.
[2]陈泊丞.基于价值链的多项目施工成本控制[J].科技经济导刊,2018(31):1.
[3]倪玉华.价值链理论视角下的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J].市场周刊,2020,33(09):111-112.
[4]何全庚.探讨战略成本管理在施工企业中的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6(03):55+72.
[5]郑毅敏.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问题分析及优化建议[J].财会学习,2020(30):102-103.
[6]冯宽.建筑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探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7(09):45-4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37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