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对企业的财务管理 流程进行梳理再造,形成标准化的管理体系, 实现企业降 低经营成本,提升经济效益的目的。就目前大部分企业经 营管理情况而言,依旧难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企业 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帮助企业员工提升工作质量以及效 率,从传统模式下繁琐重复的核算工作之中抽离,将更多 精力投入至企业战略规划及经营管理工作之中。
关键词:企业;财务共享中心;信息化;问题及对策
在促进传统财务管理模式转型的过程中,财务共 享服务中心是一种常见的财务管理手段,它能够有效改 进企业财务职能建设中存在的效率偏低及重复投入的弊 端。因此,企业应当树立正确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 意识,提升各职能部门配合度,使得企业的内部管理水 平满足发展需求,促进企业稳健发展。
一、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重要意义
(一)控制管理成本,提高运行效率
企业在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其业务类型 和管理需求也不断变化,管理成本也会随之增加。财 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能够将分布在各职能部门及 平台的数据进行集中化处理,实现数据资源的整合。 与此同时,标准化的工作流程以及核算标准能够有效 规避工作落实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借助先进的信息 化手段能够全面提升员工工作效率及质量,促使员工 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企业战略规划及提升自身工作能力 之上。
(二)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强化风险防范能力
传统模式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推进过程中,财务 核算工作的开展受管理层及监督管理部门影响,难以保 障其时效性。尤其在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之 下,企业易出现不规范行为,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财 务共享中心的建设能够实现企业内部财务核算、费控组 织以及行政组织之间的有效隔离,实现独立运作,避免 产生不规范行为,切实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强化风 险防控能力。
(三)优化财务管理,推动业财融合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改变了企业传统核算模 式,能够通过平台实现各项数据的收集与汇总,推动业 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业财融合 模式的落实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 作的优化。
二、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适应性较低
实际上,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虽然是信息化发展下的 产物,但并不能应用到所有的企业当中。比如,企业发 展规模较小,分支机构较少,同时信息化程度偏低,核 算基础较为薄弱,这时企业倘若构建财务共享中心,需 充分考量自身需求及实际经营管理状况,倘若盲目跟风, 不考虑财务共享中心的适用性及可行性原则,不仅不利于 企业经营管理质量的提升,甚至会阻碍企业的长远发展。 反之,若企业发展规模较大,分支机构较多,且经营管理 流程完善,信息化建设水平能够充分满足工作需求,则可 考虑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此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 建完成后,并非所有业务都适用,例如:售后服务、税务 管理等工作。类似于总账、员工薪酬体系等操作流程标准 化的项目较为适用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二)资金投入量大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包含很多工作模块,且各模块 都拥有较为专业的工作系统,各个企业由于经营业务及 管理体系不同,在落实财务共享工作时的背景都不尽相 同,要想实现所有模块整合至财务共享中心平台,并非 短时间内即可完成。企业若想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同时还需付出较大的 时间成本,将企业原本的系统进行升级整合。因此,财 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是一项循序渐进的系统性工作, 需要企业投入较大的精力。
(三)组织结构设置合理性不足,财务信息较为分散
在实际的工作落实过程中,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经 营管理规模及层级,对内部财务数据进行系统且全面的 分析,明确各职能部门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关系,以 便于及时处理各项问题。大部分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较为 繁琐,导致工作流程较为复杂,使得财务共享中心在实 际的建设过程中,业务流程难以达到标准化效果。财务 共享服务中心流程设置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与 企业财务管理及资金结算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倘若相 关流程设置合理性不足,则易导致企业内部工作效率降 低,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并且,部分大型企业下属分 支机构较多,使得财务信息数据较为分散,各分支机构 所使用的财务管理信息化软件兼容性不足,数据传输口 径不一致,易在企业内部形成信息孤岛状况,难以实现 各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给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带来了 一定的难度。
(四)员工综合素质难以满足工作需求
信息化技术不断普及的今天,进一步强化企业内部 信息化建设,才是推动企业整体经营管理质量不断提升 的不二选择。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使各信息管理平台 之间的兼容性问题凸显,同时网络信息安全防护工作的重 要性也不容忽视。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对于企业员工综 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员工不仅具备较强的信 息化应用能力,同时还应当具备良好的数据分析能力,但 大部分企业员工专业能力难以满足工作要求,难以支撑财 务共享中心模式下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路径分析
(一)落实前期分析调研工作
企业若想通过财务共享中心实现经营管理质量的提 升,在建设前期务必落实好可行性及适用性分析工作, 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由于信息化应用的根本 目的是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从效益角度来看,能适应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一般具备一些明显的特征: (1)分支机构众多;(2)业务规模交易量大;(3) 经营管理需求较强;(4)经营管理处理成本高于市场 平均等。另一方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需要充分 的事前调研。从实施可行性角度来说,首先管理层对于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认知要较为充分,明确其不仅是实 现经营管理质量提升的手段,更是推动企业实现稳定 长期发展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企业应具备良好的信 息化建设水平,能够支持共享模式的ERP管理系统,保 障各业务流程之间实现有效集成,构建标准化的工作流 程,并且对于地域依赖性较低,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具 备远程操作的潜质。落实前期分析调研工作,管理层树 立正确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意识,充分发挥自身引 导能力,帮助员工充分认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重 要意义,提升各职能部门的配合度,推动财务共享服务 中心在企业经营管理进程中发挥实际价值。
(二)科学规划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优化财务管理 流程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需要与企业发展战略 规划及经营管理现状进行充分结合。因此,企业在实际 的工作落实过程中,应当认清当前市场形势,提升内部 信息化建设水平。在进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规划时,要 明确自身经营管理及业务需求,合理规划相关的功能模 块,避免设置华而不实的功能,进而产生资源浪费现 象。与此同时,企业应当优化现行财务管理流程,整合 资源,对企业财务中心发展计划进行梳理与明确,避免 出现职责重复或交叉,提升信息数据传递效率。此外, 要进一步完善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衔接工作。财务共享服 务中心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项系统且长期的工 作。因此,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须全力配合,不断对其进行优化完善,帮助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促进稳定 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优化信息化建设,制定详细集成方案
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进程中,涉及大量的信息 数据资源,因此在复杂的环境下这些数据资源往往会呈 现出较为分散的状态。基于此,优化企业内部信息化建 设,制定详细明确的集成方案就显得格外重要。企业应 当充分考量自身软硬件条件,全面且系统地规划财务共 享中心网络,根据实际工作落实需求,执行详细的信息 集成方案。要注重与企业实际经营管理状况相结合,确 保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具备企业经营管理特点,在 构建过程中,以财务部门为工作主体,其他职能部门积 极配合。与此同时,还应当重视财务信息数据的备份工 作,及时发现财务信息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及时对其进 行修复完善。必要时可加强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定期 对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优化更新,保障信息数据的真实 性与准确性。要进一步强化内部风险防控机制,对审批 权限以及管理控制权限进行调整,合理保存相关账号及 密码,科学划分工作岗位,确保工作流程的规范性以及 严谨性。
(四)提升复合型人才储备
企业应当重视内部高素质人才培养。首先,要对 企业现行的人才引进标准进行优化改进,提升招聘标准 及门槛,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 构建奠定坚实基础。其次,在企业内部制定完善的人才 培养方案,定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活动,切实 帮助员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以及业务水平。最后,要完 善员工激励政策,定期落实考核工作,充分考量员工的 学习能力及工作能力,确保其满足财务共享中心工作要 求。与此同时,针对财务共享中心工作量较大且反复性 强的特点,企业可开展定期轮岗机制,确保员工掌握多 项技能。要借助完善的员工激励政策,全面提升员工工 作积极性,推动企业实现稳定发展。
四、结语
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需要企业全体人员共同参与, 积极配合。财务共享中心对于提升企业工作效率,降低 运营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企业应当树立正 确的意识,对自身存在问题进行优化改进,推动财务共 享中心建设的落地,助力企业实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熊晨霞.浅析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建设意义和路径[J].纳税2020.262(10):88.90.
[2] 孙悦.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意义,困境及化解路径[J].商业经济,2019.519(11):149-150.
[3] 胡绍学.大数据时代我国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的优化[J].财政监督,2018.415(1):96-10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