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阶段, 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迅猛,这使网络技术 逐步融入传统金融活动中,从而出现网络金融这种运行模 式。网络金融的出现为用户提供了便利,使传统金融管理 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网络金融市场份额的扩大也给 银行信贷带来较大的冲击。因此,在网络金融不断发展的 背景下,分析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 应的风险控制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网络金融;银行;信贷风险;风险控制
在金融管理中, 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重要的方 式和手段,网络金融的发展为传统金融业务提供了改革 创新的机会,但同时也给银行信贷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比如,部分银行在信贷业务风险管理上关注不足,实际 的风险控制存在滞后性,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实际需要 等,而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促使银行信贷业务在网络金 融背景下获得良好的发展,就需要积极研究银行信贷风 险控制的策略。
一、网络金融的含义与网络金融产品的特点
网络金融是互联网技术、金融技术有机融合的简 称。其以金融电子化建设成果为基础,涉及诸多方面, 比如网络金融的市场、交易、机构、监管等,因此,网 络金融也被称作电子金融。对于网络金融产品,其特点 如下:第一,信息化、虚拟化。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让金 融市场发展成为一个信息市场,金融市场的虚拟性也得 到了强化。当前的金融机构可以有虚拟的经营空间、有 虚拟化的网络地址,比如,银行通过网络为客户提供房 屋抵押信贷、信用卡信贷、第三方支付等,这些都可以 通过电子货币实现。第二,经济、高效。网络金融的发 展加快了金融信息的交流和业务的处理速度,打破了时 空、地域对线下金融业务活动的限制,客户可以通过网 络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因此,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也 得到了提升。比如,相比于柜台式的服务,网络金融服 务可以减少时间消耗,并且虚拟化的经营也降低了过去 场所经营产生的费用,使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降低,经 济效益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二、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的繁荣,让各行业提高了对资金的需求量,因此,银行信贷业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银行信贷 风险控制也就成为重要的内容。但在网络金融发展背景 下,银行为开展高效的信贷业务,其往往会通过网络这 一渠道来实现。与之而来的是银行信贷业务所面临的风 险问题,对银行信贷业务风险进行科学有效地控制,这 是十分必要的。从作用上看,有效的风险控制策略,就 是要明确网络信贷业务开展过程中的相关风险,以便采 取更为有效的方法,从而有效降低或规避信贷业务开展 的风险。保证银行以及贷款人员的资金安全,让信贷业 务的开展满足多元化的需要,据此增加银行信贷业务的 收益,顺利实现银行信贷业务的目标。
三、银行信贷业务所面临的风险
虽然商业银行都建立了自己的风险管理体系,但风 险本身具备客观性、普遍性、必然性、损失性和不确定 性等特征。因此,只有在风险控制流程中踏踏实实地做 好防控措施,才能及时规避风险或者降低风险产生后带 来的损失。从风险来看,银行信贷业务主要受到以下几 个方面的影响:
第一,政府干预。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当市场失灵或存在不良环境时,政府干预就成了必要措 施。而市场作为资金配置的主体,如果受到政府行为这 一宏观调控的影响,银行信贷风险就可能会增加。
第二,不完善的法律法规。尽管我国有《银行法》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贷款通则》等法律法规,但对 于银行信贷风险的管理还不是很完善,其规定和要求存 在一定的滞后性。如果借款人利用法律漏洞来诈骗银行 贷款或者多头贷款,则容易导致银行财产受损,甚至是 影响到贷款业务和其他金融业务的正常进行。
第三,重视程度低。虽然网络金融获得了很好地发 展,产生的影响也逐渐增大,但是部分银行或管理人员 对于网络金融的认识存在偏差,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网 络金融的重要性,在控制银行信贷风险时,依旧使用传 统理念和方法,进而对信贷业务的开展产生影响。
第四,风险控制有待完善。银行信贷风险的控制机 制不够完善,使得风险控制缺少良好的保障。该问题具 体表现为银行信贷不能与网络金融密切结合,业务、流 程无法结合网络金融的实际需要以及特点进行简化,致使银行信贷风险控制难度大、效率低,不利于风险控制 的顺利实现。
第五,网络技术的运用不到位。网络金融发展背景 下,银行信贷业务中的部分风险是技术层面引起的,所 以要科学运用网络技术,以便有效控制银行信贷风险。 但就实际情况而言,部分工作人员对于网络技术的运用 还不是很灵活,不能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问题。
四、网络金融发展背景下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策略
基于上文中网络金融的发展对银行信贷业务构成的机 遇和挑战,这就需要除了银行自身做好风险管控工作外, 还需要多方角度来形成合理,通过构建健康的、可持续发 展的信贷环境,以确保银行信贷业务得以稳健发展。
第一,转变政府职能。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转变 成为必然。因此随着政府调控逐渐从微观管理、直接管 理转变为宏观管理、间接管理后,银行能够更加积极主 动参与到市场经济活动中,进而助力经济的转型发展。 与此同时,在保证公平、公正的情况下,政府要对银行 信贷业务予以支持,严格监督企业或个人的逃废债务行 为,以创造出良好的信贷环境。
第二,加强对法律风险的防范。相关部门要进一步 完善法律法规,出台相关的实施细则,也可以积极借鉴 国外的先进经验,强化对法律法规的执行力。但在现有 法律法规体系下,商业银行自身还需要对潜在的法律风 险做好防范工作。比如《银行法》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 债比例做出强制规定,但这种规定对信贷这种高风险行 为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为此,在网络信贷业务比例逐渐 提高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加强对贷前的审查和 贷后的管理工作,通过明确合同条款中的违约责任,来 尽可能规避借款人故意违约给银行造成的经济损失。另 外,根据保障的不同,信贷业务可分为信用贷款、抵押 贷款、担保贷款,商业银行可根据《物权法》的要求来 防范信贷风险,进一步提高抵押贷款人和担保贷款人的 偿还能力。
第三,提高重视度。在网络金融发展背景下,银 行信贷业务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虽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 率的总体水平处于合理范围,但总体的不良贷款率仍在 上升,并且加剧了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为此,银行以及 信贷管理人员要提高对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重视 度,全面、细致、稳步推进银行信贷业务,使银行信贷 风险控制获得坚实的保障。
第四,完善信用体系。信用是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其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信贷业务中,信用体现了客户的偿还能力, 进而以这种形式对经济活动构成间接影响,因此信用体 系的建设涉及每个金融机构,完善信用体系,首先就需 要治理好银行自身,从源头上杜绝不良信用产生的可能 性。比如,在开展信贷业务时,银行要严格规范经营行 为,将“重合同、守信用”作为提高服务水平的前提条 件,摒弃传统的以规模和总量为主的考核模式,进而在 完善信用体系中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第五,合理利用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运用与银 行信贷风险控制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在网络金融 发展背景下,为加强对银行信贷风险的控制效果,就需 要在实际工作中合理利用网络技术,以此来分析信贷业 务潜在的风险。此外,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信息化系统, 可以实现信贷业务的线上发展,比如资料填写、申请提 交、自动审核、账户绑定、资金划转、合同签订等,与 传统的信贷模式相比,网络信贷模式可以减少银行对网 点和线下人工的依赖,提高了资金的融通效率,从而有 效降低资金的融通成本。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 务,并且是商业银行实现盈利的重要手段。在网络金融 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银行的信贷业务呈现出快速扩张的 趋势,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银行信贷风险问题。因为, 在还款期限届满之前,借款人的财务状况、信用等级、 履约能力可能会出现重大不利变化。为此,商业银行要 重视信贷业务中的风险问题,力求从法律、制度、管理 以及技术等层面提出措施策略,强化对信贷风险的控 制,以推动银行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万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08):25-26.
[2] 赵林.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策略研究[J].大陆桥视野,2021(02):76-77+80.
[3] 杨颖航,时欣.数字化时代下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商业文化,2021(01):70-71.
[4] 李涛.新形势下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及解决对策[J].大众标准化,2020(17):197-198.
[5] 温薇薇.新形势下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分析[J].现代营销(信息版),2020(06):130-131.
[6] 陈顺德.网络金融形势下银行信贷风险的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9(22):247-24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