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 > 正文

商业银行发展企业年金业务的难点及对策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1-12-21 11:38:2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企业年金是职工在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建 设起来的一种自愿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在应用过程中能 够实现政府、企业以及员工三方的共赢,更好地保障员工 退休后的生活需要。本文从商业银行建设与发展的角度, 重点对企业年金业务在企业收入、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积极 意义进行了分析;并在对本地商业银行进行调查与分析的 基础上,探究了目前商业银行发展企业年金业务的困境; 最后,从年金计划、社会营销、技术支撑以及配套服务的 角度分析了商业银行年金业务的发展策略,以期为全面提 高商业银行的服务质量与水平,促进商业银行的建设与发 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养老金;企业年金;难点;对策

一、前言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 工作,在更加重视促进就业和提高居民收入以及更加重 视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通过建立城乡全覆盖的养老保险体系应对老龄化日益 加剧的趋势。从2016年起,我国财政部审议通过《企 业年金办法》,该文件重点对企业年金方案的账户管 理、权益归属、基金管理、方案的变更与终止等内容 进行规范,从而为我国商业银行中企业年金业务的建 设与发展提供法律依据,该方案于2018年开始落实并 实行。而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是养老保险三大 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在依法参加社会养老保 险的基础上形成的补充性养老保险制度[1] 。职工在与 本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在试用期已满的情况下依法参 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履行相应的缴费义务,便 能够在商业银行中通过建立个人账户按照一定的比例 缴纳保险费,从而保障其退休后的生活质量,这也能 够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与竞争 力。同时,为商业银行积蓄客户,进而通过业务的拓 展稳定商业银行的发展。

\

二、商业银行开展企业年金业务的意义

1.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养老支付压力


我国基本的养老保险体系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 金以及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部分构成,企业年金能够 作为养老保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我国三层次养老 保险体系,并且在应用中保障职工在退休后的养老质 量[2] 。在企业年金应用的过程中,其能够通过商业银行 融资辅助的形式减轻政府的负担,从而减轻我国养老保 险的支付压力。同时,我国各个地区的商业银行能够基 于本区域的经济情况优先发展多样化的企业年金制度, 并通过商业银行试点效应进行业务拓展,更好地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2.有利于增加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收益长期稳定

企业年金业务具有一次投入、长期受益的特点,且 业务链长,是商业银行一项创新性业务。企业年金业务 在应用的过程中,通过企业职工一定的资金集纳增加商 业银行的业务收入。商业银行具有托管业务和账户管理 的天然优势,可以通过提供受托服务、账户管理服务、 托管服务、受托咨询服务等获得中间业务收入。例如, 基金受托管理费、基金账户管理费、基金托管费等的收 取,这些费用都能够为商业银行提供相对稳定的业务收 入,从而在收入长期持续增长的过程中实现银行的长效 发展。同时,  在商业银行运作的过程中,  相关的业务收入 不仅仅包括这几项固定的业务收入,还有诸多间接收入以 及中间收入,这些收入也能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个人 信息的查询服务费、银行卡服务费、网上银行服务费、手 机银行服务费、个人理财产品等多样化的增值服务费用也 能获得收入,而且在我国“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与背景 下,我国商业银行也能够将基于相关的增值服务拓展新的 利润增长空间,实现业务收入长期稳定[3]。

三、商业银行发展企业年金业务的难点和困境

1.企业年金业务宣传不足,品牌声誉有待提高


商业银行在发展企业年金业务的过程中实现了经济 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在收入保障的基础上还能够协 助政府解决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更好地维护社会的稳定 以及长效发展。商业银行在拓展企业年金业务的过程中, 需要通过社会化宣传形成自身企业的无形资产,通过提高 年金业务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社会口碑,以此带动其他业 务的发展。而银行在实际经营的过程中,由于对企业年金 宣传不足,使得员工以及社会大众对于企业年金的认识与 熟识程度不高,这就使得大众对于企业年金的认识停留于 一种普通的商业保险的层面上,且对其真实性以及后期保 障的效果持怀疑的态度。这主要归因于商业银行的宣传力 度不足,宣传不足使其品牌声誉与影响力有待提高。

2.缺乏优质客户资源,服务优势难以凸显

由于一段时间内年金业务发展预期低于商业银行的 业务判断,因此,年金业务争夺显得异常激烈。商业银 行企业年金业务的竞争点主要是市场上优质客户资源的 抢夺,且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各项业务的过程中普 遍处于竞争的发展态势中。商业银行要保证拥有大量、 稳定的客户资源,需要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吸引客户。目 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数量、业务种类较多,且各大商业 银行的业务类型与服务内容存在相似性,因此,各大商业 银行在进行业务宣传活动时都在努力吸引更多固定客户, 但其相关的后期配套服务还有所欠缺,使得目前商业银行 普遍缺失优质的客户资源[4] 。同时,在商业银行的企业年金业务活动的推出过程中,由于业务类型的同质化使得银行的服务优势难以凸显,影响商业银行的长期稳定发展。

3.后期监督机构欠缺,账户管理能力不足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类型是关于金钱与财务的交 易,这就使得商业银行需要一定的监督保障财务的安全 性,降低金融风险。一方面,我国企业年金监管涉及监 管部门较多、政出多门;另一方面是有效监管不足,监 管缺乏。我国企业年金监管部门包含了劳动和社会保障 部门、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等多个部门。商业银 行在面对企业年金的风险时缺乏有效的管理指导方略, 难以对企业基金账户及其托管业务进行全面的风险管 理,容易因为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安全风险。在商业 银行的内部管理中,账户管理能力是影响商业银行市场 信誉的重要因素,但目前我国各个地区商业银行的信息 化信息系统的应用程度不甚统一,这就使得各商业银行 在业务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年金客户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尚 未实现,部分商业银行仍旧采用传统的纸张记录的形式 来进行业务处理,使得企业年金的办理业务效率较低, 存在账户管理层面上的风险。

四、商业银行完善企业年金业务的策略和建议

1.年金计划:强化市场分析,多元年金计划


在如今商业银行发展企业年金业务的背景下,我国 商业银行需要基于市场化调节形成一定的年金计划,从 而通过规划的运作保障业务的顺利推进。首先,需要在 市场调查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大众对于理财以及养老保 障的需求,基于需求进行年金产品的设计。年金业务的 开展需借助多个参与资格的配合与互助,具有受托资格 的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资格优势;未有受托资格的商业银 行则应发挥自身金融平台或捆绑渠道的优势,提供年金受 托、投资、托管和账户管理的一站式服务,提供一揽子服 务是商业银行开展年金主动营销的关键。例如,年金理财 产品的服务内容与产品效益等都能够基于金融产品的创新 满足市场大众的需求[5] ;其次,需要制定多元化的企业年 金管理规划。特别是要对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等不同企 业的发展状况设置不同类型的年金产品,并且给企业提供 多样化的年金服务方案,从而降低企业投资成本。另外, 商业银行应强化与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的合作力度,从而 在多样化的合作中实现年金计划的创新与发展。

2.社会营销:财富积累宣传,形成竞争优势

社会化的宣传与营销是实现商业银行年金产品推出 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商业银行需要建设完善的市场营 销体系,从而在规范的营销活动组织中实现产品的推 广。例如建行总行、分行等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就是通 过分层级的管理来落实客户经理制度,从而在不同分行 之间的宣传活动中实现竞争,通过竞争来保障企业年金 产品的推广;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需要实现整合营销以 及精准营销的融合,从而在多元化的营销模式中实现商 业银行财富的积累。在精准营销中,主要针对我国的国 有企业、股份制企业、上市公司等进行分类,并对这些 企业设置不同的营销目标,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实现商业 银行年金产品的推广。在整合营销活动中,主要通过商业银行的内部联动来进行资源共享,针对不同区域内的 企业分配不同的服务部门与机构,从而更好地实现商业 银行的竞争优势。

3.技术支撑:数据系统管理,提升内部效率

如今数字化与信息化迅速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也需 要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将基本的业务类型 与数字化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结合,从而在技术手段的 支撑下提升业务处理的效率以及商业银行的现代化水 平。一方面,在内部运作系统的建设中,需要对内部数 据的采集、整理与分析进行动态的数据监测,从而在监 测中强化数据风险防控,保障客户数据安全,提高信息 管理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在运作的过程中搭建多元化 的信息产品管理平台,通过平台来进行企业年金业务信 息的宣传。企业与相关客户也能够通过公开化的信息平 台来进行年金业务办理的预约,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在技 术手段的支持下,全面增强商业银行的内部运作效率。

4.配套服务:以客户为中心,完善后期服务

商业银行发展企业年金业务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客户 的金融产品需求。这就需要商业银行在内部运作的过程 中以客户为服务中心,完善相关的配套基础设施与服 务,更好地提高其社会价值。首先,商业银行需要加强 内部人员的培训,对于企业年金的相关基础知识与理 论、商业银行工作者基本素养以及金融产品的营销策略 等内容进行培训,从而通过从业人员金融素养的提升满 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其次,需要完善基础的硬件设施以 及配套服务,例如,在提供年金产品的同时提供相应的 福利产品、抽奖服务等,从而调动客户对于年金产品参 与的积极性。这样,商业银行在与客户之间的良性互动 中就能够强化年金产品的社会信任度,更好地实现年金 业务的推广,保障企业员工的养老需求。

\

五、结语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能够通过企业年金业务来增加 其业务收入,并通过该业务的推广及优质服务树立自身 在社会中的品牌形象,从而更好地带动其他业务在市场 上的宣传与推广,为退休人员的养老生活提供多层保 障。商业银行在发展企业年金业务的过程中,需要通过 一定的技术支撑与配套服务进行社会化宣传,从而在运 作的过程中增加财富,全面提高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禹凌霄,刘琳,许萌.企业年金管理浅谈[J].中国保险,  2020( 12):25-28.
[2]    许会斌.商业银行需让战略性业务占领“制高点”(下) [J].当代金融家,  2020(9):57-60.
[3]     张立琼.我国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绩效审计指标体系构建[J].财会学习,  2021(6):131-132.
[4]     张东旭,宁美军.员工福利与企业创新绩效——基于企业年金的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1,  43(4):99-111.
[5]     游翀.促进第二支柱健康发展 实现年金基金保值增值[N].中国劳动保障报,  2021-01-26(00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3459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