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民法典 》是新时代培养大学生健康婚姻家庭观的根本遵循,确认了中国特色公民婚姻 家庭观培育的重要内容。《 民法典 》关于婚姻家庭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也为家庭文明建设提供法治 支撑。新时代大学生婚姻家庭观培育的核心要点包含恋爱中的理性与法律责任、婚姻自由及其边界、 “ 甜蜜陷阱 ”的预防与处置、弱势群体保护意识、个人对家庭的义务、优良家风建设与传承六方面。
广义来看,婚姻家庭观是个体在恋爱、婚姻、 家庭、生育等多方面的道德法律认知和根本看法, 是世界观、人生观在婚姻家庭领域的集中体现, 具有一定的文化性、时代性、群体性等特征。青 年人树立健康的婚姻家庭观,在法律体系框架内 按照自己的规划去选择婚姻和生活,理性面对家 庭矛盾,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早在 2021 年的 两会上,就有代表委员提出了“ 将婚恋教育作为 大学生必修课 ”的建议,也有专家曾提出将婚恋 教育纳入中高等院校教育体系。[1]虽然对这样的 建议目前仍存争议,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以下简称《 民法典》)的颁布及实施,为大学生 婚姻家庭观培育赋予了新的内涵,也提供了新的遵循。
一 、民法典时代大学生婚姻家庭观培育的必要性
( 一 )案例两则
案例 1:张某与李某是夫妻关系,2016 年李某 与刚大学毕业的曾某相识,其后双方发展为不正 当男女关系。李某在与曾某交往期间,代曾某支 付购房首期款及按揭贷款共计 385593.24 元。张 某得知后,以李某向曾某赠与的财产是其与李某 的夫妻共同财产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 认李某的赠与行为无效,并请求曾某返还财产。[2]
案例 2:2020 年 4 月,某大学法学院大三学 生包某经抢救无效死亡,在微博里留下了“ 我命由天不由己 ”的遗言。她的男友牟某某 —— 同样 是某大学的大四学生,两人确立恋爱关系后有一 年多的同居生活。牟某某因纠结包某以往性经历 的事,多次争吵、持续性侮辱,包某无法忍受这种 精神虐待,在半年时间内先后选择了一次割腕、 两次服药自杀。最后一次自杀系口服药中毒导致 呼吸衰竭,抢救无效死亡。2023 年北京海淀区人民 法院判决,牟某某犯虐待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零二个月,附带民事赔偿人民币 73 万余元。[3]
( 二)“ 江某案 ”“翟某某 ”案引发的思考
发生在 2016 年的江某案,除了是一起备受关 注的跨国刑事案件之外,也给恋爱中的青年带来 警示,引发了网友关于多个方面问题的讨论:一 是该选择什么样的人谈恋爱;二是该怎么尊重恋 人的人格尊严和人身权利;三是如何面对过度控 制或攻击行为;四是如何理性合法地面对失恋。 这些问题的提出和回答是当代大学生婚姻家庭观 的缩影。
跨越 7 年时间的“ 翟某某案 ”, 终于在 2023 年 3 月 31 日由法院做出民事判决,依据该判决: 翟某某需退还苏某某家属价值约 108 万元的特斯 拉汽车一辆;退还价值 30 余万的卡蒂亚钻戒和项 链;退还转账共计 186 万余元。另外还需退还苏某 某家属 660 万元,撤销翟某某对二人置于海南和 北京的两套房屋的个人所有权。结合本案,恋爱 中的青年,同样应当思考:一是恋爱中是否应当为爱而不惜一切代价,满足对方的物质欲望;二 是除了结婚的法定条件,相互了解到什么程度、 具备什么样的心理准备方可结婚;三是恋人间、 夫妻间的金钱往来应当维持在什么样的合理范围 内;四是如何预防和面对“ 甜蜜陷阱 ”,在恋爱和 婚姻中保持清醒和警惕。
(三 )大学生婚姻家庭观培育是人文素质教 育,更是法治教育
健康的婚姻家庭观包含着良好的人文素质、 道德素质和法治素质。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公民而言,法治意味着法 治意识与观念的确立,法治习惯与行为的养成, 也意味着对法治价值与信仰的追求。[4]高校应当 充分发挥教育主渠道优势,着眼于法治教育视角, 结合《 民法典》的精神和规范,构建与大学生婚 姻家庭观养成同向同行的多维法治课堂。
二、《 民法典 》为大学生婚姻家庭观培育提供 价值引领和根本遵循
( 一)《 民法典》关于婚姻家庭的基本原则为 家庭文明建设提供法治支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 民法典》的重要立 法目的和依据之一。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结合 是德育的基本范式,也是健康婚姻家庭观培育的 必然选择。为了更好地弘扬家庭美德,体现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首次将“ 家 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 明建设 ”创新性地写入法典,体现了立法对于婚 姻家庭关系伦理性的认可和尊重。将立法和民族 文化深度链接,将法律规则和道德规范相融合。 运用法律的刚性支撑道德的柔性,道德的柔性涵 养法律的认同度,有利于鼓励青年人培养优良家 风,助力家庭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二)《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是培养大学生健 康婚姻家庭观的根本遵循
《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与《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 姻法》(已废止)相比,增设诸多新规则。如,减 少了无效婚姻的情形,新增“ 隐瞒疾病为可撤销 婚姻 ”的法定情形,修改因胁迫结婚请求撤销婚 姻的时间起算点,重新界定了夫妻共同债务的内 涵等。这些规则与大学生恋爱、结婚,以及婚姻家 庭相关人身保护、财产权益、家庭义务的承担密 切相关。大学生处于人生的“ 灌浆期 ”,是价值观 形成的重要人生阶段,他们的婚姻家庭观直接影 响着现阶段的婚恋行为,也决定着其未来婚姻家 庭的行为方式和取向。以《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 为主,结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 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以 下简称《妇女权益保障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反家庭暴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 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法律中的相关规 定,对大学生进行婚姻家庭观教育既是高等教育 的需求 ,也是个人成长成才的需求。
(三)《 民法典》用法律形式确认了中国特色 公民法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 民法典》以保护权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新时代公民权利的宣言书。公民衣食住行的基本 规则在《 民法典 》中体现为民事法律原则、民事 权利义务和民事责任。而公民教育包含了个人与 个人、个人与家庭、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的权 利义务和基本规则。任何一个自然人从出生到死 亡,作为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 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因此《 民法典》各编规定 的具体形态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公民法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三 、民法典时代大学生婚姻家庭观培育的核心要点
( 一 )学习恋爱中的法律责任,树立健康积极理性的恋爱观
恋爱是相互爱恋的情感,是一种付出情感的 人际关系,包含沟通、交往、金钱、冲突等诸多问 题。很多大学生认为,恋爱是不受法律约束的,其 实深究则不然。恋爱中可能涉及的主要法律责任 包含三大类:金钱往来类,涉及彩礼返还、赠与物 品返还、双方共同消费返还、恋人之间的债务等 问题;人身权利类,涉及女方堕胎责任、未婚生育 子女的抚养、个人信息和隐私权的保护等问题; 违法犯罪类,涉及致病侵害、弃婴、重婚罪、虐 待罪等刑事责任。懂得责任,方可有能力守护爱 情。对于三大类法律责任,大学生有必要学习、理 解和识别,用《 民法典》指导自己的行为,在法 规与法理的背后寻找价值认同,并尝试在潜在纠 纷和矛盾中及时预防和化解。
( 二 )了解婚姻缔结的法律条件和效力,把握婚姻自由及其边界
在笔者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数学生了解结婚 的法定条件,对于年龄、血亲禁止和一夫一妻制 是课前已经基本掌握的。但对婚姻自由原则的理 解有一定的偏颇,大学生们一方面认为这个原则 过于空洞,另一方面不少大学生一味追求自由, 而缺少对于婚姻自由边界的明确。婚姻自由及其 边界,应当是大学生婚姻家庭观的组成部分。开 展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将该部分内容作为重点。
一是因为婚姻自由是一项宪法基本原则,来源于 《 宪法》第四十九条之规定。体现了国家层面对 公民合法婚姻权利的充分保护,是我国对婚姻关 系的最基本要求。二是因为自由并非绝对存在, 法治社会任何自由都是相对的,结婚自由也不例 外。行使婚姻自由权,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 《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对结婚条件、夫妻忠诚义 务、离婚时的重大过错等作了相应的限制性规定。
(三 )学会“ 甜蜜陷阱 ”的预防与处置,自觉保护自身人身财产安全
“ 杀猪盘 ”是近几年高发的诈骗类犯罪,犯罪 分子或通过社交软件或通过婚恋平台寻找潜在受 害者,通过套路式、剧本式聊天骗取感情取得信 任,之后利用受害人陷入“ 热恋 ”时的不理性, 逐步将受害者引入“ 博彩 ”“理财 ”“游戏 ”等 非法平台进行充值,从而实现骗取受害者钱财的 目的。尽管“ 杀猪盘 ”的主要犯罪目标是具有一 定经济能力的职场女性,在校大学生经常会错误 认为,自己不会是诈骗分子的目标。这就要求我 们对大学生健康婚姻家庭观的培养,不能仅着眼 于眼前和近期,还要给他们打好长期的法治预防 针,通过案例警示、法治讲座、主题活动等,为他 们的权利意识和防范意识筑好防火墙[5]。
(四)树立弱势群体权利保护意识,在偶发事 件中提升维权能力
在《 民法典》实施之后,《妇女权益保障法 》 也在 2022 年 10 月 30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进行了修订,并于 2023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作为保护妇女的专 门法律,对性骚扰的规制成为此次修订增加最多 的内容之一。在性骚扰的规定方面在延续《 民法 典 》一千零一十条之规定的基础上,又作出了一 定的突破。基于此背景,在性骚扰的判断标准方 面,应当通过一定形式的教育帮助大学生认识到 包含言语形式、文字形式、图像视频形式、肢体形 式等在内的各种形式,均构成性骚扰。一旦性骚 扰的行为发生,举报、报警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 起诉讼都是可行的维权方式。这也是对女大学生 进行婚姻家庭观教育的应有内容。
(五)进一步学习明确并积极履行为人子女、 为人父母的职责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除了规定了夫妻关系, 还规定了监护、抚养、赡养、亲子关系认定等等, 本质上是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法律要求。在最高人 民法院发布的三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 民事案例中,均涉及父母子女关系的典型案例,展现了司法机关适用《 民法典》过程中对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弘扬和传承。对于在校大学 生,一方面要学习静态的法律规范即《 民法典》, 另一方面也要在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中,通过 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习和深刻领会,感受动态 运行中的社会主义婚姻家庭法律制度,提升婚姻 家庭领域的遵法、守法、学法、用法的自觉性。
(六)传承优良家风,为今后幸福家庭建设奠 定基础
所谓“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守家传 业、兴家旺业是人们古往今来不懈的追求。进入 新时代,家风更是与党风、政风和社风经常并列 而谈,且常将家风置于首位。在 2022 年之初,国 家首部专门针对家庭教育领域的法律《 中华人民 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开始施行。人人来 自家庭,其行为举止都打着家庭的烙印。培养大 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家庭观,引导其从优秀传统 文化中汲取家庭建设的营养,自觉运用家庭建设 的法律法规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综上所述,《 民法典 》的实施为大学生婚姻 家庭观的养成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机 遇。家庭教育和高等教育都要重视起来,进一步 深入探索理论联系实际、德法并重的中国特色婚 姻家庭观培育模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龚栎澎.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河北高校大学生 婚育观调查分析[EB/OL].(2023-08-07)[2023- 09-01].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 . html?art_id=6136339107452379135&t=16913772 09619&showmenu=false&study_style_id=feeds_ opaque&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item_ id=6136339107452379135&ref_read_id=a54a599f- 1265-4748-a780-9d3513f95bc6_1695805929546 .
[2] 茂名市中级人民法院.【谈案说法】倡导树立正确 婚恋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EB/OL].(2022-09-21)
[2023-09-01].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MzAwNTg2NzQ1OA==&mid=2655552555&idx=2& sn=7cac29bad4e1145186ff45a62fc2b4a1&chksm=80aa 3686b7ddbf904d642f289ee5209b73ac56ade7a7469823
481ede3dfb1d5f1ad8887d724b&scene=27 .
[3] 北京海淀法院.北大包丽案一审宣判!牟林翰犯虐 待罪[EB/OL].(2023-06-15)[2023-06-15].https:// mp.weixin.qq.com/s/pRZIxYK_HU4rNG9enyWtJA .
[4] 赵朝霞.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法治教育功能的审视 与完善[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3 (1):85-88,101 .
[5] 黄盈盈,宋琳.大学校园里的性变迁与性政治[J]. 中国青年研究,2019(4):5-12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第一种意见认为,刘某的行为构成贪污罪。全国...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