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城乡建设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极大地推动着建筑行业发展,建筑工程数量明显增加,随 之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合同纠纷问题,若处理不当会对各方权益造成损害,甚至会对建筑工程质量 产生影响,阻碍建筑行业、市场健康发展,因此妥善处理合同纠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 概述了建筑工程合同法律纠纷特点及原因;其次分析了建筑工程合同法律纠纷类型;最后探讨了 建筑工程合同法律纠纷处理及防范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 合同; 法律纠纷; 类型; 原因; 管理; 防范
建筑工程合同法律纠纷,指的是合同履行时 某个主体违背了合同规定,进而产生法律纠纷。 诱发建筑工程合同法律纠纷的原因较多,如:工 期、质量、变更等等,上述纠纷往往具有专业性 强、法律关系复杂、处理难度大等特征,如何有 效预防并处理建筑工程合同法律纠纷成为研究思 考的关键问题。
一、建筑工程合同法律纠纷特点及原因概述
( 一 )纠纷特点
1.纠纷涉及法律关系复杂
建筑工程合同的签订,往往牵扯到多个主体, 包括:建筑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等,因此 一旦发生法律纠纷,往往情况复杂。同时,建筑 工程合同承包方式较多,如:承包、转包、分包 等,承包方式多样化,发生纠纷后对于合同效力 的认定以及责任承担往往会出现争议[1]。
2 .案件审理涉及专业性强
建筑工程合同法律纠纷,往往具备极强的专 业性,而且所涉及的知识面广泛,特别是涉及工 程质量、造价等方面的纠纷,往往需要委托专门 的鉴定机构进行评估鉴定,就会极大地延长建筑 工程合同纠纷案件的审理周期。
3 .案件处理涉及社会稳定因素多
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和民生息息相关,因此 做好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倘若建筑工程合同出现 法律纠纷,会对工程项目建设进度、质量产生极 大的影响。尤其是经济方面的纠纷、拖欠工资方 面的纠纷,若处理方式不当会对社会稳定性产生 极大的影响[2]。
( 二 )纠纷原因
1 .建筑市场行为不规范
目前,建筑市场改变了传统的垄断行为,实 行招投标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和控制了工程 成本、质量。但受到利益的驱使,当前建筑市场 招投标存在暗箱操作、垄断等现象,导致建筑工 程的承建主体多样化,层层转包,若出现纠纷往 往会相互推诿扯皮。
2 .建设方投资不足
建筑行业利润高,回报诱人,越来越多的建 筑企业进入建筑市场想要从中分得一杯羹。然而 当前大部分的建设单位资金非常有限。据调查, 我国 60% 的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是从银行贷款获 得的,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 72% ~ 94%。受到房 地产市场环境波动的影响,一旦开发商的资金链 断裂 ,就极易引发诸多的法律纠纷问题。
3 .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
建筑工程合同签订后,各方均要严格履行。 在这一过程中,若当事人缺乏较高的法律意识、 履约意识、证据意识、责任意识,就极易引发法 律纠纷。尤其是经过层层转包的工程,若各方没 有签订规范的合同,甚至没有签订合同,一旦工 程出现质量缺陷,就会导致维权被动,引发法律 风险及纠纷[3]。
二、建筑工程合同法律纠纷类型分析
( 一)质量纠纷
质量纠纷是建筑工程合同常见法律纠纷,该 纠纷主要是因工程质量不达标、不符合合同规定 及设计标准所造成的。如:设计不科学、原材料及设备存在质量缺陷、技术方案不合理、施工人 员不负责等等,均可引发质量纠纷。针对质量纠 纷,要及早查明原因,明确责任人。无论是因发 包方还是承包方引发的质量纠纷,均要承担相应 的责任。
( 二 )经济纠纷
建筑工程合同经济纠纷,主要体现在计价方 式纠纷和结算纠纷两个方面。首先,计价方式应 在合同中予以说明,但受到工程变更等因素的 影响,合同中约定的计价方式、约定价格往往和 现实不符,进而引发纠纷;其次,结算纠纷,大多 是因结算不及时、恶意拖欠或者拒付工程款等因 素所造成的,两者均会对建筑工程效益产生极大 的影响[4]。
(三 )工期纠纷
建筑工程在规定期限内没有建成交付使用, 即可引发工期纠纷,该纠纷是目前最为常见的 一种。引发工期纠纷的原因较多,例如:发包方 材料、设备、资金等提供不及时,没有和地方政 府征地、拆迁等达成协议,影响工程建设顺利进 行,进而延误工期,造成经济损失。再如:承包方 施工组织不力,劳动力不足,亦是延误工期的常 见因素。
(四)分包纠纷
现阶段,建筑行业普遍存在分包的现象,承 包人和分包人两者之间极易发生纠纷。承包人为 加快施工进度,往往会将部分附属配套工程分包 给第三方,分包后承包人管理不到位、第三方技 术、能力不足,导致工期、质量不达标,就会引 发纠纷。尤其是工程价款纠纷,在承包人和分包 人之间极为常见。个别分包人在故意拖延工期, 要挟承包人认可在工程价款方面的不合理要求, 进而造成纠纷及经济损失。
(五)“ 黑白合同 ”纠纷
“ 黑白合同 ”在当前建筑工程领域极为常见, “黑白合同”是由“黑合同”和“白合同”组成 ,“白 合同”是经过严格招投标的备案合同 ,“黑合同” 是和备案合同不一致但实际履行的合同,此举旨 在规避招投标制度,达到某种非法利益。“黑白合 同”中关于工价款、付款方式、工期质量的要求 均不同,若合同履行时双方出现争议,必然会引发 “黑白合同 ”纠纷[5]。
三 、建筑工程合同法律纠纷处理及防范措施 探讨
( 一)加强政府监管及法律建设
建筑工程工程量大,涉及资金数额大,一旦 发生合同纠纷,会对工程工期、效益、质量产生 极大的影响。为防范合同纠纷的发生,政府部门要认真做好行政监管工作,加强法律建设,为工 程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奠定有力的基础。首先,政 府部门要加大行政监管力度,成立专门的监管机 构,明确监管部门的职能和责任,将监管工作落 到实处,实现对合同主体行为的有效规范,有效 降低合同法律纠纷的发生概率;其次,要做好建 筑工程合同相关法律制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工 作,加强立法,约束合同主体行为,避免出现钻 法律、合同漏洞的行为,同时也为合同纠纷的处 理提供针对性的法律解决对策,实现对合同各方 合法权益的有效保障。
( 二 )工程合同三权相对独立制约
建筑工程合同三权指的是洽谈权、审查权、 批准权,确保三者相互独立,亦相互制约,能够 极大地降低建筑合同法律纠纷的发生概率。目前, 我国建筑工程合同大多是由业主聘请经验丰富的 技术顾问、法律专家联合负责起草的,所起草的合 同质量较高,不仅涉及一些不利于承包人的风险 责任条件,也涉及一些业主的反索赔条款。为规避 风险,防范纠纷,施工企业负责人在合同谈判时 , 要掌握相应的策略,善于在合同中将风险限制或 转移,深入研究可免责的条款内容,切记不可盲目 接受业主的某种免责条款,实现对风险的科学 、 均衡分配。要明确业主的风险责任条款,谈判合同 时有理有据,一旦发生风险,要掌握科学的索赔方 法 ,严格按合同规定提出索赔,实现对建筑工程 风险的有效转移[6]。
(三 )重视合同对方资质、信用调查
建筑工程合同签订前,做好对方资质及信用 的调查工作非常重要。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大的建 筑工程,应严格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以下简称《 民法典》)等相关法律制度规定制定 合同,并编制建筑工程可行性报告文件。同时, 要做好对发包方、承包方营业执照、经营范围、 建设资质、法人代表、资金状况等信息的逐一审 查,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加以规避。要全面了 解承包方的施工能力、履约情况,谨慎选择合作 对象,将不合格的主体排除在合同的大门之外, 最大限度规避合同法律纠纷问题的发生,减少不 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影响。
(四)进一步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时,要明确合同管理的重 要性和必要性,制定健全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 严格按照制度落实合同管理工作,防范法律风险 及合同纠纷。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制度制定时,要 明确重点管理内容、程序,重点管理介绍信开具、 信息跟踪、中标汇总、合同草拟、合同洽谈、合同 评审、合同用印、合同履行跟踪、合同变更、合同违约、合同解除、合同终止等方面的内容,规 范合同管理及操作流程。针对子公司、分公司, 要结合实际情况、需求,对合同管理制度予以补 充完善,确保合同管理制度的可行性、适用性、 有效性,确保合同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提 高合同管理效果,实现对建筑工程合同法律风险 及纠纷的有效规避[7]。
(五)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合同管理体系
为提高建筑工程合同现代化管理水平,要结 合实际需求建立针对性的合同管理体系。首先, 要组建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部门、岗位,由专 人专岗落实合同管理工作;其次,要确保合同管 理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较高的专业水平,了解 相关法律法规,熟悉合同签订、变更以及索赔 流程,确保合同管理工作得心应手;最后,要将 合同文本统一化,选用住建部推荐的示范文本, 保证合同文本的规范性、严谨性、准确性,准确 明确合同主体双方权利、义务,更好地解决合同 争议。针对自拟合同的业主、发包商,施工方要 认真审查条款内容,重点斟酌免责条款,尽可能 限制业主转嫁风险,实现对自身合法权益的有效 保护[8]。
(六)健全合同管理相关配套制度
为提高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有效性,要重视对 相关配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首先,要制定合同 风险预警机制,完善合同风险评估体系,做好对 合同履行时风险的分析评估,及早发现风险因 素,划定风险等级,结合风险等级制定针对性的 风险预警机制;其次,要重视合同风险追踪体系 的建立,以便于了解合同风险根源,做好风险评 价及反馈工作,消除潜在的法律风险;最后,要 健全完善合同信息管理系统,重视对现代化技术 的应用,如:大数据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云 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等,发挥出各项技术的 优势,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及系统,完善系统功 能,利用系统做好对业主信息、总分包合同、施 工结算、制造成本核算、物资管理、风险成本控制 等方面内容的管理,提高建筑工程合同管理规范 化、科学化水平,全程化管控建筑工程合同履行 情况,从根本上杜绝合同风险和法律纠纷的发生。
(七)严格规范合同评审工作
合同评审,是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环节的一项 重要内容,该项工作若管理不到位,极易引发风 险和纠纷,因此要充分意识到合同评审工作的重 要性和必要性,严格规范做好合同评审工作。合 同评审工作需要在建筑工程合同正式签订前进 行,合同各方邀请专业法律、技术人员共同商讨 拟定建筑工程合同,逐一对比合同条文,确保建 筑工程合同条款内容符合《 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 等各项法律规定和要求,在经过审查无误的情况 下,方可正式签订建筑工程合同,确保合同的有 效性,后期严格履行。尤其是一些规模化较大的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前必须对合同条文予以严格 的审查,重点审查权利、义务不相匹配的约定、 条文,实现对企业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效保障。 此外,还要做好招标技术文件的评审工作,确保 建筑工程项目的合法性,同时了解业主、发包方 的资信状况、履约能力、经营业绩,最终做出科 学的评审结论,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及风险防范 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参考[9]。
(八)加强合同履行环节动态管理
建筑工程周期长,涉及资金多,并且合同履 行时面临着诸多的干扰因素,需要频繁增补合 同、施工签证,所以在合同履约环节做好合同动 态化管理工作非常关键。合同主体要将合同动态 化管理贯穿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制定动 态化管理机制,及时收集整理合同变动信息,妥 善安排每一项工作,并进行完整清晰的记录,保 证手续的齐全性,防止合同出现差错,将合同风 险合法转移,减少合同双方纷争和施工企业经济 损失 ,同时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 、结语
建筑工程合同法律纠纷高发背景下,要切实 增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意识,结合建筑工程合同 纠纷的原因,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有效降 低合同纠纷的发生率。针对已出现的建筑工程合 同法律纠纷,要结合纠纷类型予以妥善处理,实 现对合同各方合法权益的有效保障,降低所造成 的社会影响 ,推动建筑行业、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永平.建筑施工合同纠纷问题探讨[J].建筑发展 导向,2015(7):124-125 .
[2] 陈科军.浅谈建筑工程合同纠纷的处理及防范 [J].技术与市场,2011,18(11):105-106,108 .
[3] 邓洪.建筑工程合同的管理及法律纠纷的防范 [J].四川建筑,2018(2):224-226,228 .
[4] 沈晟.探讨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和法律纠纷的防范措 施[J].山西农经,2015(3):124,128 .
[5] 张琳.基于建筑施工合同管理中的结算纠纷及其法 律防范分析[J].城市建筑,2013(8):149 .
[6] 何国贞.建筑工程合同纠纷的法律防范措施探究 [J].法制博览,2022(34):61-63 .
[7] 吴勇.我国建筑工程合同中法律纠纷问题研究 [J].法制博览,2022(3):96-98 .
[8] 刘芳琳.建筑工程合同的法律特征及其法律纠纷的 防范[J].法制博览,2021(31):160-161 .
[9] 万小敏.建筑工程合同的管理与法律纠纷的防范分 析[J].居舍,2020(11):191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falvlunwen/71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