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近年来,随着商品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同行业领域的技术进步速度不断加快,并且逐 渐实现了大批量商业化产品或服务的涌现,而商业化基因检测就是其中之一。但商业化基因检测 与医疗服务行为有着不小的区别,其主要是面对消费者提供相应的基因检测服务,而由于其发展 速度较快,属于突然兴起,导致目前行业内部并没有能够与之匹配的法律规制,也未形成规范化 的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基因检测市场的秩序。本篇文章将重点讨论商业化基因检测发展 现状以及现存的一些突出问题,并明确了商业化基因检测应用的价值,最后提出几点解决的对策 建议, 期望能够为商业化基因检测相关法律规制的完善提供一点借鉴。
我国国内目前已经开设的基因检测公司超 过两百家,且仍处在不断拓展当中,商业化基因 检测项目的技术应用范围及检测方式和技术水 平也不断提升。而传统主流销售方式往往是中介 医疗机构作为第三方售卖基因检测产品,目前已 经转变为通过互联网平台和公众号平台直接与 检测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而商业化基因检测从本 质上讲,可以将其划归为一种普通的市场消费性 行为,检测者和受检者之间以合同来形成合作关 系,并以医疗为目的进行基因检测。相比于传统 的诊断性基因检测,商业化基因检测能够帮助用 户了解自身遗传信息,有着较强的预测性。而且 伴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国际上各国也不断 加强对基因检测技术的研究,由此也可以看出, 商业基因检测未来发展的前景十分光明。我国在 2014 年方才开放和重新启动基因检测临床应用, 并高度重视基因检测技术的改进与革新,同时也 重点强调要做好基因检测行业各项规范化建设 工作。
必须要重视遗传学、基因学、病毒学等生命 科学的基础研究工作,并加强信息技术与数据技 术在基因学、遗传学、病毒学等生物科学研究领 域当中的应用。而目前在商业化基因检测当中仍 然存在一些困境,例如在进行基因检测应用中既 能够真正为人们带来切实的实惠,但同时也为资 本渗透和对基因检测行业施加影响创造了更多机 会,并在资本干预下产生与商业化基因检测相关的法律法规问题,这就需要重点进行商业化基因 检测法律规制的相关研究,尝试以更加完善的法 律规制来提高商业化基因检测发展的规范性。
一、关于商业化基因检测
从广义角度来解释,基因检测主要可以描述 为检测机构通过对受检者相关组织细胞的提取 采样,并针对细胞内 DNA 分子与染色体或基因 产物进行技术检测,分析出受检者基因的状态。 通过基因检测能够准确地判断出受检者是否存 在一些致病基因或存在某种基因缺陷,主要用于 进行疾病风险的预测,使受检者能够获得完整 且真实的自身基因信息,从而发现自身潜能,这 极为有助于科研者获得更具价值的基因研究信息。 而从狭义角度来讲,基因检测又被称为疾病易感 基因检测,很多人出于自身身体健康的考虑,采取 基因检测方式来明确自身是否携带一些易感疾病 基因[1]。
商业化基因检测是将医疗机构临床应用的 基因检测技术进行了医用分离,将其作为一项商 业服务项目,直面消费者进行定制化基因检测, 几乎脱离了医疗管理范畴,由于是直接服务于消 费者,所以对其概念的界定,可以解释为直接针 对存在基因检测需求的消费者开展宣传和业务洽 谈,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服务宗旨,开展不需要 医疗人员与专业健康照顾者参与、可直接购买和 为消费者提供基因检测服务的行为,此即被称为 消费者基因检测 ,也叫商业化检测。
商业化基因检测与医疗行为有着本质上的 不同,其没有医疗人员参与,而是在检测服务机 构,由商家与消费者直接面对面进行检测服务, 商业化基因检测的主要目标是追求经济利益。
二 、商业化基因检测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具体 法律规制问题
我国国内对基因检测等新技术、新产品的应 用给予了明确的鼓励,尤其在《 国务院办公厅关 于印发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 - 2025 年 )的通知》当中更是强调了这项政策,而商业 化基因检测是属于健康服务技术,其能够有效监 控和准确评估人的健康状况,从而满足人民大众 对高质量生活品质的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加个性 化的疾病防控服务,设计多种方案来减轻疾病为 患者所带来的痛苦。而且如此一来,也能够缓解 一些大规模集体检测所带来的压力,及时有效地 进行高风险人群干预,从而实现以预防保健为先 导医疗模式的发展,促进全社会医疗资源的最优 化分配[2]。
从经济角度来说,商业化基因检测有着庞大 的受益群体,以及广阔的市场需求,然而,商业 化基因检测为人民群众带来健康与福利的同时, 也存在一些伦理及法律等相关领域的新风险,尤 其法律规制的缺失较为明显。
( 一)缺乏较为严格且规范的准入标准要求
目前,国内对各大医疗机构基因检测的临床 应用极为重视,并且针对相关技术的研究以及具 体的应用有着较为明确的规范,同时也设立了详 细的政策约束条款。如由原国家卫计委办公厅以 及原国家食药局办公厅于 2014 年 6 月联合发布的 《 关于加强临床使用基因测序相关产品和技术管 理的通知》当中,明确标明了具体的准入标准, 同时强调:“ 在出台管理规范之前,所有医疗机构 不允许在临床中应用基因检测技术进行基因测序 检查。”并要求立即停止已经开展的基因测序临 床应用,同时对检测设备管理进行了严格的制度 规定,但针对非临床应用基因检测并没有进行明 确的规定,也就意味着对于商业化基因检测并没 有给出较为严格的政策或法制规范。原有已经开 设基因检测这项业务的相关生物技术类型产业机 构,通过合法程序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正常进行 营业执照的申请并通过审核后,就可以开展基因 检测业务,且合法合规,无需再另行申请卫生行 政许可,企业可直接凭许可证开展有偿基因检测 等业务,而相关部门并没有设立与之相匹配的法律规范,其业务服务带有商业化性质却不会受到 任何约束,也并没有明文法律规定禁止企业为人 民群众提供商业化基因检测服务,其可以在法律 未禁止范围内自由进行测试产品的销售,由此也 证明了商业化基因检测入门的门槛较低,这也是 行业乱象产生的根源。
由于商业化基因检测并没有明确的准入条 件,意味着所有商业机构都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 基因检测服务,其行业壁垒较低,缺乏明显的法 规监督和管理,直接的结果是,商业化基因检测 结果是否准确且具有法律效力仍是未知,而且也 会出现一些不确定因素,并伴随着很多其他未知 风险。基因检测与人们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有着 紧密的联系,一些错误且不准确的基因检测结果 往往会误导被检测者,并使其产生不必要的心理 负担[3]。
(二)缺乏较为科学准确的行业标准
商业化基因检测由于起步较晚,且发展时间 较短,导致其缺乏较为系统化的实践经验,各个 商业机构均“ 各自为政 ”,并没有形成较为科学 且具有合理依据的检测标准。多数开展基因检测 业务的企业,所开展的各项技术研究当中也并未 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用于开发新的基因检测产 品,有着良好经营能力和研究开发基础的企业仅 为少数。通常一般企业会根据自身经济利润空间 和竞争对手情况,制定专属于自己的检测业务套 餐,收到检测样本后,由掌握基因检测技术的部 分机构进行基因测序,并对于检测结果进行数据 库比对,完成后会依据用户相关套餐内容项目生 成基因检测报告,但因为相关技术并不成熟,且 每家企业都有着自身独特的业务标准,直接的结 果是商业化基因检测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尤其 表现在技术标准方面,由此可见商业基因检测结 果真实性存疑,也无法为消费者权利提供有效的 保护。而且很多开展商业基因检测业务的企业不 具备处理废弃样本的能力,对废弃样本处理并未 制定严格的标准规定,甚至放任处理或直接将没 有经过处理的样本投入自然环境,必然会造成一 定的污染,从而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空间的质量[4]。
(三)缺乏更加规范化且标准化的操作流程。
当前,国内极为重视基因检测相关技术的研 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行业发展与更新速度的 加快,然而基因检测仍然是属于较为新颖的领域。 由于缺少权威机构和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基因检测 相关操作体系,各商业机构基因检测流程往往都自成一系,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基因检测服务。 例如,知情同意权方面,很多商业基因检测业务 机构并不具备隐私权保障能力,一旦出现纠纷 , 则消费者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5]。
三 、商业化基因检测应用相关法律规制的几 点思考
( 一)制定科学的行业技术标准,设置底线
对于所有的行业领域来讲,行业技术标准有 着极高的必要性,特别是基因检测技术性要求极 高,有着非常严谨和标准的操作规范性规定。基 因检测过程的核心技术是基因测序技术,其来自 分子生物学科和分子诊断学科,我国相关领域的 研究与发展速度正不断加快,大大推动了基因测 序技术的多次革新[6]。
而对于消费者来讲,高灵敏度和高准确性的 基因测序极为关键,直接决定了其消费检测的准 确性和目的性是否能够达成,所以,对于商业化 基因检测行业必须要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即便是 最低限度,也必须要明确制定技术标准的底线。 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应设定最低限度行业技术标 准,制定行业准入标杆,只有达到标准后方允许 开展基因检测业务。此外,基因检测过程容易受 实验室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所以,必须要提高 实验人员的警惕性[7]。
(二)设定严谨且合理的检测机构与技术准入 标准
无论任何行业,相关技术条件的达标是企业 立身之本,更是其在行业内发展中最为基本的标 准要求,以此为前提,则可实现商业化基因检测 的细化,在进行准入条件制定过程中,其一是要 求检测机构必须通过管理部门审批,以及合法认 证,如此方可以进行正常运营,以此来保证被检 测者人身健康和隐私权。同时,开展基因测序的 机构需同时达成不同项标准,方可设立相关业务。
如果医疗机构以及专门从事医学检验的第三 方医学检验实验室拟设立基因检测业务模块,必 须通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申请审核,并在诊疗科 目中增添相应医学检验服务科目,所有商业基因 检测服务机构必须要以上述条件为准入标准。此 外,商业化基因检测机构必须配备严格的内部监 督机制,对整体的检测流程要予以严密监控和高 质量的管理[8]。
(三)制定科学严谨的检测业务操作步骤
基因检测能够进行血缘关系鉴定、遗传疾病 诊断、产前诊断、基因治疗,重点是可以采集患者个人遗传信息,但所有信息的应用有着较高的 私密性和广泛性,所以,有必要建立标准化、规范 化的检测流程,尤其还要搭配保密协议。而且, 考虑到基因检测所存在的伦理风险,在进行基因 检测前需向被检测方详细说明检测项目的具体内 容以及所存在的具体风险,只有被检测者知情同 意并允许方可执行后续测序工作。
此外,需告知被检测者相关检测结果具有公 开性,但必须帮助被检测者明确基因检测信息及 结果都与其隐私息息相关。对于被检测者来讲, 要自行决定是否向企业提供样品基因,得出检测 结果后也需要在被检测者同意的情况下方可以公 开部分基因检测内容。
结合上文内容所述,在我国国内商业化基因 检测与诊断基因检测的界限,主要就在于诊断级 别的检测受到国家药监局的监督管理,而对于具 备资质的基因检测产品却并未建立专门的法律法 规,或行业标准进行规制,所以,目前商业化基因 检测整体发展并不成熟。当前市场中的商业化基 因检测种类较为繁多,以英国人类基因委员会所 发布的相关原则框架为例,其在直接面对消费者 的基因检测服务原则框架当中,严密地进行了商 业化基因检测服务项目信息调查,并将其总结划 归为明确的十一个类别,这也充分证明了当前商 业化基因检测有着较多的服务类型。但我国在行 业标准和准入法则等多方面,对具体的经营条件 并没有作出较为明确的细分,这就需要加强对商 业化基因检测相关法律规制的建立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莉.商业化基因检测应用的法律规制研究[J].河 南社会科学,2019.27(12):41-47 .
[2] 毛俊响,郑谨策.商业化基因检测中的人权问题研 究[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9.31(1):50-59 .
[3] 孟凡宇,郭馥祯,张博源.商业化基因检测的法律 规制[J].中国卫生法制,2022.30(1):57-60.89 .
[4] 曹如冰,王岳.商业化基因检测法律规制初探[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30(8):940-944 .
[5] 耿姗姗.辅助生殖基因检测行为的法律规制[D].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20 .
[6] 李茜.非医学胎儿性别鉴定的法律规制—— 以基 因非医学胎儿性别检测为视角[J].医学与法学 , 2018.10(1):22-25 .
[7] 耿姗姗,张莉.商业化基因检测应用的法律规制研 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9.27(12):41-47 .
[8] 贾元.基因权利保护和基因技术应用行为的法律 规制研究[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19(2):144-150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falvlunwen/69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