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论文 > 正文

商业化基因检测相关法律规制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20 10:03:5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近年来,随着商品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同行业领域的技术进步速度不断加快,并且逐 渐实现了大批量商业化产品或服务的涌现,而商业化基因检测就是其中之一。但商业化基因检测 与医疗服务行为有着不小的区别,其主要是面对消费者提供相应的基因检测服务,而由于其发展 速度较快,属于突然兴起,导致目前行业内部并没有能够与之匹配的法律规制,也未形成规范化 的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基因检测市场的秩序。本篇文章将重点讨论商业化基因检测发展 现状以及现存的一些突出问题,并明确了商业化基因检测应用的价值,最后提出几点解决的对策 建议, 期望能够为商业化基因检测相关法律规制的完善提供一点借鉴。

  我国国内目前已经开设的基因检测公司超 过两百家,且仍处在不断拓展当中,商业化基因 检测项目的技术应用范围及检测方式和技术水 平也不断提升。而传统主流销售方式往往是中介 医疗机构作为第三方售卖基因检测产品,目前已 经转变为通过互联网平台和公众号平台直接与 检测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而商业化基因检测从本 质上讲,可以将其划归为一种普通的市场消费性 行为,检测者和受检者之间以合同来形成合作关 系,并以医疗为目的进行基因检测。相比于传统 的诊断性基因检测,商业化基因检测能够帮助用 户了解自身遗传信息,有着较强的预测性。而且 伴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国际上各国也不断 加强对基因检测技术的研究,由此也可以看出, 商业基因检测未来发展的前景十分光明。我国在 2014 年方才开放和重新启动基因检测临床应用, 并高度重视基因检测技术的改进与革新,同时也 重点强调要做好基因检测行业各项规范化建设 工作。

\
 

  必须要重视遗传学、基因学、病毒学等生命 科学的基础研究工作,并加强信息技术与数据技 术在基因学、遗传学、病毒学等生物科学研究领 域当中的应用。而目前在商业化基因检测当中仍 然存在一些困境,例如在进行基因检测应用中既 能够真正为人们带来切实的实惠,但同时也为资 本渗透和对基因检测行业施加影响创造了更多机 会,并在资本干预下产生与商业化基因检测相关的法律法规问题,这就需要重点进行商业化基因 检测法律规制的相关研究,尝试以更加完善的法 律规制来提高商业化基因检测发展的规范性。

  一、关于商业化基因检测

  从广义角度来解释,基因检测主要可以描述 为检测机构通过对受检者相关组织细胞的提取 采样,并针对细胞内 DNA 分子与染色体或基因 产物进行技术检测,分析出受检者基因的状态。 通过基因检测能够准确地判断出受检者是否存 在一些致病基因或存在某种基因缺陷,主要用于 进行疾病风险的预测,使受检者能够获得完整 且真实的自身基因信息,从而发现自身潜能,这 极为有助于科研者获得更具价值的基因研究信息。 而从狭义角度来讲,基因检测又被称为疾病易感 基因检测,很多人出于自身身体健康的考虑,采取 基因检测方式来明确自身是否携带一些易感疾病 基因[1]。

  商业化基因检测是将医疗机构临床应用的 基因检测技术进行了医用分离,将其作为一项商 业服务项目,直面消费者进行定制化基因检测, 几乎脱离了医疗管理范畴,由于是直接服务于消 费者,所以对其概念的界定,可以解释为直接针 对存在基因检测需求的消费者开展宣传和业务洽 谈,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服务宗旨,开展不需要 医疗人员与专业健康照顾者参与、可直接购买和 为消费者提供基因检测服务的行为,此即被称为 消费者基因检测 ,也叫商业化检测。

  商业化基因检测与医疗行为有着本质上的 不同,其没有医疗人员参与,而是在检测服务机 构,由商家与消费者直接面对面进行检测服务, 商业化基因检测的主要目标是追求经济利益。

  二 、商业化基因检测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具体 法律规制问

  我国国内对基因检测等新技术、新产品的应 用给予了明确的鼓励,尤其在《 国务院办公厅关 于印发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 - 2025 年 )的通知》当中更是强调了这项政策,而商业 化基因检测是属于健康服务技术,其能够有效监 控和准确评估人的健康状况,从而满足人民大众 对高质量生活品质的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加个性 化的疾病防控服务,设计多种方案来减轻疾病为 患者所带来的痛苦。而且如此一来,也能够缓解 一些大规模集体检测所带来的压力,及时有效地 进行高风险人群干预,从而实现以预防保健为先 导医疗模式的发展,促进全社会医疗资源的最优 化分配[2]。

  从经济角度来说,商业化基因检测有着庞大 的受益群体,以及广阔的市场需求,然而,商业 化基因检测为人民群众带来健康与福利的同时, 也存在一些伦理及法律等相关领域的新风险,尤 其法律规制的缺失较为明显。

  ( 一)缺乏较为严格且规范的准入标准要求

  目前,国内对各大医疗机构基因检测的临床 应用极为重视,并且针对相关技术的研究以及具 体的应用有着较为明确的规范,同时也设立了详 细的政策约束条款。如由原国家卫计委办公厅以 及原国家食药局办公厅于 2014 年 6 月联合发布的 《 关于加强临床使用基因测序相关产品和技术管 理的通知》当中,明确标明了具体的准入标准, 同时强调:“ 在出台管理规范之前,所有医疗机构 不允许在临床中应用基因检测技术进行基因测序 检查。”并要求立即停止已经开展的基因测序临 床应用,同时对检测设备管理进行了严格的制度 规定,但针对非临床应用基因检测并没有进行明 确的规定,也就意味着对于商业化基因检测并没 有给出较为严格的政策或法制规范。原有已经开 设基因检测这项业务的相关生物技术类型产业机 构,通过合法程序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正常进行 营业执照的申请并通过审核后,就可以开展基因 检测业务,且合法合规,无需再另行申请卫生行 政许可,企业可直接凭许可证开展有偿基因检测 等业务,而相关部门并没有设立与之相匹配的法律规范,其业务服务带有商业化性质却不会受到 任何约束,也并没有明文法律规定禁止企业为人 民群众提供商业化基因检测服务,其可以在法律 未禁止范围内自由进行测试产品的销售,由此也 证明了商业化基因检测入门的门槛较低,这也是 行业乱象产生的根源。

  由于商业化基因检测并没有明确的准入条 件,意味着所有商业机构都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 基因检测服务,其行业壁垒较低,缺乏明显的法 规监督和管理,直接的结果是,商业化基因检测 结果是否准确且具有法律效力仍是未知,而且也 会出现一些不确定因素,并伴随着很多其他未知 风险。基因检测与人们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有着 紧密的联系,一些错误且不准确的基因检测结果 往往会误导被检测者,并使其产生不必要的心理 负担[3]。

  (二)缺乏较为科学准确的行业标准

  商业化基因检测由于起步较晚,且发展时间 较短,导致其缺乏较为系统化的实践经验,各个 商业机构均“ 各自为政 ”,并没有形成较为科学 且具有合理依据的检测标准。多数开展基因检测 业务的企业,所开展的各项技术研究当中也并未 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用于开发新的基因检测产 品,有着良好经营能力和研究开发基础的企业仅 为少数。通常一般企业会根据自身经济利润空间 和竞争对手情况,制定专属于自己的检测业务套 餐,收到检测样本后,由掌握基因检测技术的部 分机构进行基因测序,并对于检测结果进行数据 库比对,完成后会依据用户相关套餐内容项目生 成基因检测报告,但因为相关技术并不成熟,且 每家企业都有着自身独特的业务标准,直接的结 果是商业化基因检测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尤其 表现在技术标准方面,由此可见商业基因检测结 果真实性存疑,也无法为消费者权利提供有效的 保护。而且很多开展商业基因检测业务的企业不 具备处理废弃样本的能力,对废弃样本处理并未 制定严格的标准规定,甚至放任处理或直接将没 有经过处理的样本投入自然环境,必然会造成一 定的污染,从而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空间的质量[4]。

  (三)缺乏更加规范化且标准化的操作流程。

  当前,国内极为重视基因检测相关技术的研 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行业发展与更新速度的 加快,然而基因检测仍然是属于较为新颖的领域。 由于缺少权威机构和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基因检测 相关操作体系,各商业机构基因检测流程往往都自成一系,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基因检测服务。 例如,知情同意权方面,很多商业基因检测业务 机构并不具备隐私权保障能力,一旦出现纠纷 , 则消费者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5]。

  三 、商业化基因检测应用相关法律规制的几 点思考

  ( 一)制定科学的行业技术标准,设置底线


  对于所有的行业领域来讲,行业技术标准有 着极高的必要性,特别是基因检测技术性要求极 高,有着非常严谨和标准的操作规范性规定。基 因检测过程的核心技术是基因测序技术,其来自 分子生物学科和分子诊断学科,我国相关领域的 研究与发展速度正不断加快,大大推动了基因测 序技术的多次革新[6]。

  而对于消费者来讲,高灵敏度和高准确性的 基因测序极为关键,直接决定了其消费检测的准 确性和目的性是否能够达成,所以,对于商业化 基因检测行业必须要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即便是 最低限度,也必须要明确制定技术标准的底线。 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应设定最低限度行业技术标 准,制定行业准入标杆,只有达到标准后方允许 开展基因检测业务。此外,基因检测过程容易受 实验室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所以,必须要提高 实验人员的警惕性[7]。

  (二)设定严谨且合理的检测机构与技术准入 标准

  无论任何行业,相关技术条件的达标是企业 立身之本,更是其在行业内发展中最为基本的标 准要求,以此为前提,则可实现商业化基因检测 的细化,在进行准入条件制定过程中,其一是要 求检测机构必须通过管理部门审批,以及合法认 证,如此方可以进行正常运营,以此来保证被检 测者人身健康和隐私权。同时,开展基因测序的 机构需同时达成不同项标准,方可设立相关业务。

  如果医疗机构以及专门从事医学检验的第三 方医学检验实验室拟设立基因检测业务模块,必 须通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申请审核,并在诊疗科 目中增添相应医学检验服务科目,所有商业基因 检测服务机构必须要以上述条件为准入标准。此 外,商业化基因检测机构必须配备严格的内部监 督机制,对整体的检测流程要予以严密监控和高 质量的管理[8]。

  (三)制定科学严谨的检测业务操作步骤

  基因检测能够进行血缘关系鉴定、遗传疾病 诊断、产前诊断、基因治疗,重点是可以采集患者个人遗传信息,但所有信息的应用有着较高的 私密性和广泛性,所以,有必要建立标准化、规范 化的检测流程,尤其还要搭配保密协议。而且, 考虑到基因检测所存在的伦理风险,在进行基因 检测前需向被检测方详细说明检测项目的具体内 容以及所存在的具体风险,只有被检测者知情同 意并允许方可执行后续测序工作。

\
 

  此外,需告知被检测者相关检测结果具有公 开性,但必须帮助被检测者明确基因检测信息及 结果都与其隐私息息相关。对于被检测者来讲, 要自行决定是否向企业提供样品基因,得出检测 结果后也需要在被检测者同意的情况下方可以公 开部分基因检测内容。

  结合上文内容所述,在我国国内商业化基因 检测与诊断基因检测的界限,主要就在于诊断级 别的检测受到国家药监局的监督管理,而对于具 备资质的基因检测产品却并未建立专门的法律法 规,或行业标准进行规制,所以,目前商业化基因 检测整体发展并不成熟。当前市场中的商业化基 因检测种类较为繁多,以英国人类基因委员会所 发布的相关原则框架为例,其在直接面对消费者 的基因检测服务原则框架当中,严密地进行了商 业化基因检测服务项目信息调查,并将其总结划 归为明确的十一个类别,这也充分证明了当前商 业化基因检测有着较多的服务类型。但我国在行 业标准和准入法则等多方面,对具体的经营条件 并没有作出较为明确的细分,这就需要加强对商 业化基因检测相关法律规制的建立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莉.商业化基因检测应用的法律规制研究[J].河 南社会科学,2019.27(12):41-47 .
  [2] 毛俊响,郑谨策.商业化基因检测中的人权问题研 究[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9.31(1):50-59 .
  [3] 孟凡宇,郭馥祯,张博源.商业化基因检测的法律 规制[J].中国卫生法制,2022.30(1):57-60.89 .
  [4] 曹如冰,王岳.商业化基因检测法律规制初探[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30(8):940-944 .
  [5] 耿姗姗.辅助生殖基因检测行为的法律规制[D].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20 .
  [6] 李茜.非医学胎儿性别鉴定的法律规制—— 以基 因非医学胎儿性别检测为视角[J].医学与法学 , 2018.10(1):22-25 .
  [7] 耿姗姗,张莉.商业化基因检测应用的法律规制研 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9.27(12):41-47 .
  [8] 贾元.基因权利保护和基因技术应用行为的法律 规制研究[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19(2):144-150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falvlunwen/6929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