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网络经济的发展,迅速打开了网络交易市场,我国网络交易量逐年上升,但其中出现的 信誉缺失问题却越来越多,信誉是网络安全交易的保障。为了营造健康和谐的交易环境、打造有 序的诚信交易市场, 需要社会各界携起手来一起努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医疗、文化、社 保、养老等领域与互联网加快深度融合。电子商 务交易市场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等移动支付模式快速普及应用,加速 推进我国迈向数字化生活时代。与此同时,网络 交易市场被快速打开,但在网络交易过程中信誉 缺失现象频出,使网络交易无法得到可靠保障, 对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笔者 认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网络交易中存在的信 誉缺失问题。
一 、网络交易中信誉缺失的外在原因分析
( 一)相关制度缺失问题
导致网络交易信誉缺失问题的出现主要体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对网络交易约束制度 的不完善。我国仅有一部完整且具有针对性的规 章是针对网络交易市场制定的 ——《 网络交易监 督管理办法》,除此之外其他网络交易的条例对于 网络交易的各个环节还缺乏细化,对网络交易商 家的审核工作缺少可行性依据,对交易中产生的 网络侵权、违规诈骗等行为惩治措施过轻,导致 相关制度的实施无法取得实际效果,网络交易信 誉缺失问题频出[1];第二,平台管理体系不够完 善。网络交易是开展于各个网络购物平台之上, 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购物平台管理体系的不完 善体现在,平台上多有进行虚假商业宣传、发布 虚假消息、出售质量低劣的产品等商家出现,使 商家信誉度下降。从购物平台的角度出发,有的 购物平台会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违法经营活动,例 如:某多多购物平台之前以非法手段吸引消费者提高平台浏览量等行为,这都源于购物平台自身 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相关管理者法律意识低,才 会出现打“ 擦边球 ”行为;第三,网络交易的信 誉评价成谜。在网络交易过程中,消费者在使用 和购买物品后会有对其店铺服务和产品进行评价 的环节,这是对商家信誉评价,也可以作为其他 消费者是否消费的参考依据,但某些平台多有刷 单、刷好评、刷信誉度等行为出现,使商家信誉 问题成谜,其商家信誉的权威性也令人质疑。同 时,网络经营门槛低所受到的制度约束力较弱, 商家真实身份核查受到一定的限制,不法分子可 能会利用这一漏洞,进行非法交易,使得网络交 易信誉缺失问题频出[2]。
(二)社会环境问题
第一,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拥有 14 亿人口, 占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但是由于我国区域经 济发展不均衡,人均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大多 数人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失去自我判 断,继而无法对网络交易中受到道德与法律的约 束,所以容易出现信誉缺失现象;第二,随着社会 的快速发展,受到外来文化和思想的冲击,人们 的价值观容易受到变化,芸芸众生构成了社会, 但若在利益的驱动下,人人都不负责任、不讲信 誉,那么网络交易市场将岌岌可危,诚信不应该 是制约网络交易的枷锁,应该成为构建美丽、和 谐社会建设的助推器;第三,置身于网络世界中, 道德往往靠自我约束,而参与网络交易的活动主 体,道德水平不一致,仅靠个人内心信念规范网 络行为,并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且我国网络交易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使得信誉缺失现象常常发生,导致诚信在网络交易中常被忽视[3]。
二 、网络交易中信誉缺失的内在原因分析
( 一 )网络安全漏洞问题
网络交易是一个多环节、多人参与的交易方 式。在网络交易市场中,网络是交易的桥梁和纽 带,在商家和用户之间搭建桥梁,让购物变得更 加简单、方便和快捷。所以,网络安全存在漏洞 是网络交易信誉缺失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网络 是网络交易的重要媒介,网络安全存在漏洞会导 致交易方的信息泄露,而网络交易中常常还有客 户个人的家庭地址、联系电话、个人姓名等隐私 信息,网络安全漏洞会造成交易方个人信息和隐 私不能得到好的保护,不法分子会趁机利用得到 的隐私信息进行网络诈骗,这不利于网络交易的 进行,也会造成网络交易信誉缺失的问题[4]。同 时,网络是买卖双方的交易纽带,网络安全漏洞 也不利于商家进行网络交易。商家在使用网络进 行交易时,由于网络安全漏洞,可能会造成商家 相关信息的泄露,商家的信息可能会被不法分子 利用,进而利用其信息进行虚假的商业活动,进 而误导公众进行消费,会对消费者产生一种不好 的影响,导致商家信誉缺失问题的出现。此外,网 上交易需要一个系统的安全环境,需要对应的网 络技术和成套的设施去支持,有些购物网站根本 不具备展开网上交易的条件,只具备发布信息的 功能,但是唯利是图者将安全漏洞作为机会在网 络上进行电信诈骗[5]。
(二 )买卖双方存在较大信息差
买卖双方存在较大的信息差,使买方和卖方 两方拥有的产品信息存在偏差,是导致网上交易 信誉缺失现象出现的内在原因之一。网上交易的 买方和卖方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主要表现 为,作为卖方的部分卖家可能会利用信息差进行虚 假宣传,故意隐瞒产品的真实情况和质量,误导 欺骗消费者进行消费,使消费者对商家的信任度 下降,虽有星星之火,但仍呈燎原之势,部分人采 取这样的行为可能会让大量的消费者不再只相信 网上交易,长此以往信誉缺失现象便出现了,这 对网上交易市场的展开产生了不良影响。此外, 网上交易的卖方作为交易的被动方,在交易过程 中却掌握了主动权,这是因为在网上交易中消费 者能了解到产品的所有信息全都来自商家,并且 网上交易多以图片的形式展示产品,图片形式过于片面,不能让消费者全面了解到产品的实际状 况。所以,多有产品与照片不符、商家以次充好等 现象,这些都是买卖双方存在信息差所导致的, 这些恶劣行为的发生,加速了网上交易信誉缺失 现象的出现。
三、解决网络交易中信誉缺失问题的法律对策
( 一)健全完善网络信誉交易制度
健全完善网络信誉交易制度,有利于构建全 方位的信誉交易体系,营造良好的诚信交易氛 围。第一,通过建立网上交易责任制,将应该履 行的义务和责任落实到人,达到合理分配公共资 源,人人享有网络交易权利的目的。这种方法可 以直接规范购物平台、商家、消费者三方的网络 交易行为,购物平台、商家、消费者,既是网络 交易的主体也是公共资源享受者,有责任和义务 维护网络交易有序进行,要始终坚持诚信交易原 则;第二,逐步健全网络交易管理制度。从购物平 台的角度出发,网络购物平台应该严格按照国家 法律法规进行网络交易市场的管理,除此之外, 网络购物平台应该明确规定商家之间不允许出现 价格战争、不得存在虚假宣传信息、不得以任何 形式欺骗消费者,从以上几点出发健全网络交易 管理制度,这样能够营造和谐的网上交易氛围, 杜绝商家之间恶性竞争现象的出现,促进资源的 合理分配,吸引更多的商家加入购物平台;第三, 优化网络交易服务。网络交易属于线上交易活动, 但是交易的每个环节都不能少,作为网络交易的 主体,商家应该持续优化服务环节,解决消费者 的问题,回答消费者的疑问,争取获得消费者的 支持和认同,营造良好的网络交易氛围。尤其是 在大数据时代,商家可以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自 动获取相关有用信息,提高售后工作效率,提高 消费者的满意度,促进网络交易市场公平竞争, 诚信交易。
(二)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工作
从国家的角度出发,可以利用数字化媒体加 强对诚信文化的宣传,例如,在微博、微信、短视 频等多个平台,树立多个典型的网上交易诚信例 子,营造良好的网络诚信交易氛围。此外,我国 网民最易遭遇到的诈骗问题都与诚信交易有关。 建立守信交易“ 好 ”模范制度,对于诚信交易的 商户在社会管理方面给予一定的便利,同时,鼓 励购物平台对“ 好 ”模范商家给予一定的红利倾 斜,强化对网络诚信交易的正面引导,促进网络交易有序进行。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应该严厉打 击网上交易违法失信行为,尤其是对出现以次充 好、服务违约、威吓恐吓等行为的商家。此外, 还可以加强和检查网络交易行为,尤其是网络交 易中物流配送环节。这是因为在网络交易中,物 流配送环节常常出现的泄露和倒卖个人信息的行 为,严重违反了我国的法律,所以应该对此行为 进行严厉的打击,以便于维护良好的网络交易秩 序。从购物平台的角度出发,一方面购物平台可 以通过积极组织商家进行诚信文化建设工作、诚 信经营培训活动、诚信主题宣传实践活动等多个 渠道,鼓励商家进行诚信网络交易;另一方面,购 物平台可以将商家的信用信息进行共享,目的在 于时刻鞭策商家进行诚信交易。
(三)发展网络安全技术
通过发展网络安全技术,加强网络支付管理, 解决网络安全问题。调查研究表明,我国每年发生 的网络安全导致的浏览器配置被修改事件可能性 有 71.9% 、网络系统无法使用 50.10%、数据损坏 45%、操作系统崩溃 41.5%,这些问题都与网络安 全有关,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提高网络安全系数 是必要的。线上支付的方便、快捷是网络交易中 的最大优势,在网络交易中充分发挥了非银行支 付机构在账款支付中的作用。所以,应该加强对 网络支付的监管工作,提高网络支付安全系数, 防范网络欺诈,保障消费者银行账户安全,促进 网络交易进行。同时,加强网络支付管理工作, 应建立在完善网络支付服务体系之上,健全的网 络支付体系可以更好地推动网络交易的进行,使 网络交易支付服务更加规范,使消费者的权益得 到更好的保障。最后,网络是网络交易的媒介,随 着交易量的不断增加,网络环境的安全显得更加 重要。此外,安全事件中网银账号被盗事件发生 的可能性有 2.5%,所以,在安全网络交易的环境 中,应该通过安全控制技术的应用,解决商业交 易问题,保障交易信息的真实性和实时性,保障 交易的有效性和合法性,从根本上避免由于网络 漏洞出现而造成的商业损失,更好地提高网络使 用的安全级别 ,保障交易双方的利益。
(四 )消除买卖双方的信息差
第一,建立系统的产品数据信息管理库,实 现买卖双方数据信息互通互享,消除买卖双方的 信息差。作为卖方可以利用已有的产品基础信息 库和产品档案,建立产品数据信息管理库,实现产品信息公开互享,可视化产品生产制造的各个 过程,以换取消费者的信任与支持,促进网络交 易的进行。同时,通过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可以将 网络交易的信用信息进行全面记录,确保记录数 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并向消费者展示,这有利 于提高网络交易数额、打破买卖双方的信息差; 第二,拓展买卖双方信息共享渠道。通过联合商 家、消费者、购物平台,建立多个信息共享渠道, 例如:QQ 群、微信群、产品信息公众号、卖家 信誉评价小程序,围绕推动诚信交易,实现网络 交易信息共享,打破买卖双方信息差;第三,实 现数据协同监管。传统的网络交易,交易数据信 息常常由卖家和购物平台进行管理,很少有消费 者能够参与到数据的监管中来,想要打破买卖双 方的信息差,可以通过实现数据的协同管理,将 消费者加入相关信息监管工作中,使消费者成为 数据信息共享的一员,进一步促进网络诚信交易 的进行。
四 、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来袭,电商经济崛起,建立健全网 络交易诚信体系,褒扬诚信,营造良好的网络交 易市场,这对于提高网络交易量具有重要意义。 信誉是网络交易的重要基础,建设诚信交易网络 体系是必要的,这不仅是因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 的转变,更是因为我国网络交易中失信问题严重 影响了网络市场正常的秩序,所以,着力解决网 络交易中信誉缺失问题是值得花时间和精力去做 的。通过健全完善网络信誉交易制度、加强诚信 文化建设工作、发展网络安全技术、消除买卖双 方的信息差等多个途径,可以有效解决网络交易 中信誉缺失问题,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同时,更好 地发挥网络交易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罗钦文,何静怡.基于数据经济背景下对互联网二 手交易平台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以“九机网”为 例[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0(7):180-181 .
[2] 戚明钧,石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诚信缺失及治 理对策—— 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J].杭州电子科 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7(4):42-47 .
[3] 张诗尧.基于网络交易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问题 探讨[J].全国流通经济,2021(10):27-29 .
[4] 刘琳,靳文辉.“互联网 + ”背景下药品网络交易治 理的困境及其出路[J].改革,2019(10):149-159 .
[5] 李传友,陈汜杰.网络交易监管的困惑、难点及对 策和建议[J].产品可靠性报告,2021(2):22-25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falvlunwen/69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