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基于血液中乙醇含量鉴定意见对判定酒驾、醉驾等有决定性作用,但是,由于危险驾驶 罪的判罚后果比较严重,在诉讼过程中, 当事人辩护律师等人会在庭审过程中分析鉴定程序问题 以及技术问题,促使血液乙醇含量鉴定意见不能成为合法证据,这对公安机关以及司法鉴定工作 的开展都会产生影响。因此,分析血液中乙醇含量鉴定意见成为合法证据中的关键环节,规范鉴 定流程及鉴定结果, 旨在提高血液乙醇含量鉴定意见的司法价值,为公安监管及司法鉴定等提供 有效的参考依据。
随着社会治安及司法体系的不断完善,酒驾 问题的司法监管,促进了社会稳定发展。但是,在 提取检材、检材量记录等方面仍然会出现争议, 尤其是血液中乙醇含量鉴定,这对合法证据的选 择与应用等会产生直接影响。由于乙醇对人体机 能会产生直接影响,乙醇过量会直接影响人体的 反应能力,增加驾驶场景的安全风险。因此,分析 血液中乙醇含量鉴定意见的有效性,对维护司法 程序的公平与正义、规避证据提取风险等有促进 作用[1]。
一 、血液中乙醇含量鉴定意见成为合法证据 的依据
在血液中乙醇含量鉴定意见分析中,以《 司 法鉴定程序通则 》为核心司法依据。在《 司法 鉴定程序通则》 中明确规定司法鉴定机构要在材 料检查后,记录材料数量、性状等特性。此外, 从血液中乙醇含量鉴定意见的角度,还需要以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 》 (GB/19522—2010)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 检察院、公安部于 2013 年 12 月联合发布的《关 于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 题的意见》等相关文件要求为判定基准,将公安 执法与司法鉴定结合在一起,针对血液中乙醇含 量鉴定意见的关键环节进行完善,从而提高血液中乙醇含量鉴定意见的规范性及有效性,促使其 成为合法证据,保证司法的公平、公正[2]。
二 、血液中乙醇含量鉴定意见成为合法证据 的基本要素
司法鉴定的合法性主要表现为司法鉴定相 关文书的合法性,所以,血液中乙醇含量鉴定意 见要具备法律规定的文书格式以及各项内容,而 且,鉴定结论要符合证据要求以及法律规范[3]。 在司法鉴定中,鉴定主体、材料、程序及标准、结 果等均需合法,在血液中乙醇含量鉴定过程中, 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等,评断鉴定过程与 结果是否具备合法证据效力的前提。在司法机关 审批后,取得司法鉴定实施权的法定鉴定机构, 要按照法律、法规以及部门规章规定等,对鉴定 材料进行鉴定,并保证鉴定程序的合法性及有效 性。在血液乙醇含量鉴定中,其步骤、方法等需 要通过法律确认,且鉴定标准要符合法定标准。 鉴定意见文书要具备法律规定的文书格式以及各 项内容,且鉴定结论也要符合证据要求以及法律 规范。
三 、血液中乙醇含量鉴定意见成为合法证据 的关键环节分析
( 一 )案例分析
为分析血液中乙醇含量鉴定意见的应用价值,下面选择实际案例展开讨论与研究。被告人祝某 在某日晚 21 时与他人发生冲突,冲突前祝某曾饮 酒。在发生冲突后,祝某独自驾车离开。21 时 22 分,祝某驾车爬水泥台阶,警察赶到后,经鉴定, 祝某血液乙醇含量为 162mg/100ml 。人民法院在 对这一案件进行审理中,认为祝某属于醉酒驾驶 机动车,所以,以危险驾驶罪对其提起公诉。但 是,在案件审理中,祝某辩护律师认为被告人血 液中的乙醇含量鉴定违规,而且因无法重新进行 鉴定,不能以血液乙醇含量对祝某进行判罪。而 且,对于案件中血液中乙醇含量的鉴定意见应予 以排除。结合上述案例可以发现血液中乙醇含量 鉴定意见在作为证据阶段,违反了《关于公安机 关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案件的指导意见》,提 取血样虽然当场登记封装,但是,并未按照规范 对检材进行低温保存,所以,该案中的血液中乙 醇含量鉴定意见无法作为有效证据进行司法裁定 依据[4]。
(二)提取环节的难点与解决
在醉酒驾驶执法中,血液中的乙醇含量是判 定是否为醉驾、酒驾的关键,结合公安部颁发的 《 关于公安机关办理的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案件 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要求提取与保存检材, 从而保证检材的有效性。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 程中,存在采用未添加抗凝剂的采血管来盛装检 材血液的情况,实际工作中还会使用到真空采 血管、分离胶促凝管等容器,在涉及醉酒驾车的 交通执法中,甚至还会出现使用注射器进行送检 的情况,这对检材保存以及检验结果等都会产生 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执法以及送检的过程 中,要利用专业的采血容器进行盛装,如果不添 加抗凝剂,则乙醇含量检测结果会出现误差偏大 的情况,这对血液乙醇含量鉴定结果的司法应用 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乙醇在全血、血清中的存在 比例会出现一定的差异,相对比下,血清中的乙 醇含量会相对较高,乙醇在血清与全血状态下的 分布比率个体间,差值为 1.8 倍左右。在血液乙醇 含量鉴定中,没有添加抗凝剂,则会变为司法诉 讼中的证据漏洞,极容易被否定为不合法证据。 因此,为解决这一问题,可添加肝素抗凝剂或者 EDTA 抗凝剂两种,最佳为 EDTA 抗凝剂,在涉及 酒驾的交通事故处理中,要比对相关人员与车辆 血痕是否为同一来源,所以最好选择 EDTA 抗凝剂。肝素会降低血液中 PCR 的扩增效率,对后续 的 DNA 鉴定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检材数量也是血液中乙醇含量鉴定意见是否 为合法证据的关键点,在进行采血后,如果没有 仔细检查采血量,只是根据经验或粗略目视后的 血液提取表等级数据进行判定,这对血液中乙醇 含量鉴定结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在《 司法鉴定 程序通则 》中,明确规定对于检材要准确核对并 进行记录,避免出现检材数量不一致的情况。因 此,在执法取证的过程中,相关参与人员要认真 记录检材量及性状等,避免出现证据整理程序漏 洞情况。
在交通事故中,通常由公安机关保存以及送 检血液,所提取的血样需要当场封装并立即送 检,如果因为特殊原因无法立即送检,则需要按 照司法程序要求进行低温保存。在 3 日内可以送 检的前提下,要在 4 ℃以下进行冷藏,此外,还 需要留存备用检材,如果需要长时间保存,则需 要在 -20 ℃以下的环境中进行保存。结合司法程 序以及送检需求,在实际运送检材过程中,基层 公安机关以及相关鉴定机构,要在客观条件允许 下,尽可能避免检材脱离司法监管的情况出现, 并降低血液中乙醇含量鉴定意见这一证据收集过 程的缺陷。在血液中乙醇采集阶段,相关人员要按 照《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 验》的相关规定,按照抽取血样的相关规范进行 操作,在这一阶段,当事人可以要求查看抽取血 样医务人员的资格证明。在采样阶段,专业人员 抽取血液过程中,要利用酒精类药品对皮肤进行 消毒,保证抽血针筒以及容器的干净、干燥,并在 完成采样后,及时进行密封存放。与此同时,还需 要备份检材,避免复查出现无检材的情况出现。 在上述案例中,之所以会出现血液中乙醇含量鉴 定意见争议问题,与无法重新鉴定、检材不足等 有直接关系。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要结合相关操 作规定,对血样采集、血样保存等步骤严格按照 司法程序进行处理,保证血液中乙醇含量鉴定意 见的有效性。
(三)鉴定环节的关键点分析
鉴定机构在受理血液中乙醇含量鉴定相关委 托后,要与委托方之间签订有效的委托书,并针 对血液中乙醇含量鉴定意见形成过程的相关影响 要素进行记录与明确,如果是检材存在不完全符合司法要求的情况,则需要根据《 司法鉴定程序 通则》, 针对检材全过程进行记录,其中包含文 字记录、拍照等,并要求当事人签字确认信息、检 材外观性状、检材量、唯一性编号等相关信息,保 证其可以成为合法证据的重要支撑材料。在实际 鉴定与处理中,鉴定机构需要出示正规的标准曲 线结果说明,从而保证血液中乙醇含量鉴定意见 的溯源性。在实际鉴定与配制的过程中,极容易 出现误差,且梯度稀释的溶液,虽然曲线拟合度 ≥0.999.但是,曲线的斜率偏差也会增加,尤其是 在水中乙醇浓度较高区域。因此,要保证标准曲 线制作的规范性及有效性。在血液中乙醇含量鉴 定中,如果鉴定结果出现临界值的情况,则需要 提供血液乙醇定量检测评定的不确定度,并将其 形成文件化、可视化的材料。
为避免出现鉴定结果不准确或误差过大的情 况,要在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对照实验测试的基础 上,利用定值的水中乙醇国家标准物质开展平行 实验,保证其结果在不确定度的控制范围内。与 此同时,还需要重视留样再测工作的开展,如果 重新鉴定结果与初次鉴定结果之间的误差比较 大,则需要重新进行鉴定与处理,避免出现血液 中乙醇含量鉴定意见不合规的情况。在严格执行 血液中乙醇含量鉴定标准时,要明确鉴定的色谱 条件,色谱定性的依据是物质的保留时间,如果 出现无法分辨的情况,则需要进一步明确检材质 量,建议采用双柱双监测器的方式进行测试,可 有效规避血液中乙醇含量鉴定意见不合法的风险。 在完成鉴定处理后,还需要规范血液中乙醇含量 鉴定书,针对检材描述、鉴定方式、鉴定结果等 进行明确,避免出现血液中乙醇含量鉴定文本不 规范、说明不严谨等情况。例如,在血液中乙醇 含量鉴定意见书中,要突出检材的唯一性编号, 其中包含管理编号、血样本身编号等,还需要在 意见书中附带照片,方便出庭证据的确认。在血 液中乙醇含量鉴定意见书中,要对不确定度进行 明确,并明确确定的数值来判定被鉴定人应该承 担的司法责任。在检测的原始记录中,要将血液 中乙醇含量鉴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的相关数 据准确记录,并将其存档,提高血液中乙醇含量 鉴定意见的规范性、合法性以及有效性。在鉴定 阶段,则需要对血液酒精含量的检测结果误差进 行控制,提高鉴定操作流程的规范性,避免鉴定误差影响证据司法价值的情况出现[5]。
(四)证据使用环节的关键点分析
在血液中乙醇含量鉴定意见出庭作证阶段, 要完善案件的相关材料,了解对方律师针对血液 中乙醇含量鉴定意见内容的质疑关键点,从法律 法规、鉴定标准以及已经公认的参考资料角度进 行解答,避免主观意见掺入其中,影响血液中乙 醇含量鉴定意见的司法价值。结合上述祝某的案 例,在血液中乙醇含量鉴定意见作为证据的案件 中,要从血样采集过程、使用过程、鉴定过程、结 果相关数据整理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依据《 中 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车辆驾驶人员血液、 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以及《当事人血样(尿 样 )提取登记表》等角度进行综合审查,提高血 液中乙醇含量鉴定意见的规范性及有效性,对进 一步提高血液中乙醇含量鉴定意见的合法性以及 应用效果等有促进作用[6]。
四 、结论
提高血液中乙醇含量鉴定意见的准确性及有 效性,对证据合法性提升有促进作用。应规范血 液中乙醇含量鉴定环节流程,在实际操作中,要 结合交管及鉴定程序通则等相关要求,对血液中 乙醇含量的鉴定过程进行规范化处理,并对合法 证据准确性及操作规范性等进行明确,提高血液 乙醇含量鉴定的司法价值。在证据提取、采集、司 法鉴定中,要规范血液乙醇含量鉴定流程,并对 血液中乙醇含量鉴定意见的合法证据属性进行明 确,从而提高血液乙醇含量鉴定在证据中的应用 价值。
参考文献
[1] 胡俊,柴瑶,李炜.醉驾型危险驾驶案件司法效果 评估与治理[J].中国检察官,2022(19):37-40 .
[2] 张栖沥.血液中乙醇测定影响因素探讨[J].广州 化工,2022.50(15):138-140 .
[3] 梅贵友,刘代乾,谭健强.醉驾型危险驾驶罪的实证 剖释[J].贵州警察学院学报,2022.34(2):64-77 .
[4] 李德洁,冯看,覃芸,等.人体血液中乙醇含量检 测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J].应用预防医学 , 2022.28(1):84-88 .
[5] 尹彦品,王艳荣.醉酒型危险驾驶罪回顾与完善刍 议[J].河北法学,2022.40(4):185-200 .
[6] 於苗燕.怎样根据行政处罚决定给予酒驾醉驾党员 党纪处分[J].吉林人大,2021(7):46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falvlunwen/67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