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未成年人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更需要我们给予关注,因为父亲 或母亲甚至父母双方服刑,在未成年人成长中极易出现各类问题。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社会 帮扶有利于促进他们健康成长,降低遗传犯罪发生率,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通过分析服刑人员未 成年子女的生存境况,发现在经济、教育、心理等方面存在具体问题,本文就问题的表现和原因进 行探讨。根据现状、结合需求,提出加强长效帮扶机制、建立外部支持系统、形成典型示范效应等 具有针对性、建设性的建议, 深入推动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社会帮扶工作。
关键词:监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社会帮扶
在未成年人群体中,因为家庭、学习、社交、 心理健康等问题导致的自杀、抑郁、躁狂、暴力 事件等新情况层出不穷。未成年人是重要的社会 群体,他们是国家建设发展的新生力量,但是服 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又有其特殊性,他们的成长 过程中,缺少了父母一方或者两方的教育、陪伴 和培养。面对新情况、新问题,需及早重视、探 索研究、给予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和其他未成年 人没有差别的关爱和帮扶,营造温馨和谐的成长 环境 ,真正弥补缺位,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一、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社会帮扶的必要性
( 一)推动有关部门履行职责的需要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 称《未成年人保护法》)在 1992 年实施,标志着 国家对未成年人群体的高度关注,也开启了未成 年人保护法治化、全民化的新篇章。但是在《未 成年人保护法 》中,还没有专门针对服刑人员 未成年子女的相关条款,难以保证正常权利。需 要切实贯彻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发现并帮助人民 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特别关注服刑人员未成年 子女这样的弱势群体。有关部门应当履行好法定 职责,发挥职能优势,落实宪法对人权保护的要 求,重视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帮扶的全盘设计、 机制建设、资源分配、跟踪问效等工作,有责任也 有义务,承担起帮扶重任,全面提升工作实效。[1]
(二)促进服刑人员子女健康成长、降低遗传犯罪发生率的需要
我国既没有针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法律, 也没有在其他法律中增设相关帮扶条款。相比周围的未成年人,因为父母的服刑,未成年子女存 在多方面的弱势和困难,导致各种生理心理问 题,尤其是心理健康问题,难以察觉。妥善处理好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照料、教育和培养问题, 帮助未成年子女解决实际困难,得到精神关爱和 心理疏导,避免误入歧途;同时,未成年子女在 健康有序的轨道上成长,也能消除服刑人员的改 造顾虑,减轻心理压力和愧疚感,激发他们的改 造动力 ,消除影响监管安全稳定的威胁。[2]
(三 )呼唤社会性反思、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社会控制理论表明,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遇到 的困难和问题,与社会问题、社会文明程度和社 会接纳度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根据标签理论,服 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容易被他人歧视和排挤,甚至 被天然定义为问题人群,这些遭遇让他们不能正 确认识自我,拒绝与他人交流,缩小生活学习圈 子,逐渐自我孤立,产生自卑、报复等不良心理, 甚至会发生不良行为,肆无忌惮、后果严重。如 果社会能够不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服刑人员未成年 子女,与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进行平等友好的沟 通,营造融洽的社会环境,让他们感受到周围人 群的友善接纳、正常关注和真心关怀,使服刑人 员未成年子女能够在正常的轨道上学习、生活、 社交,不仅能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行为规范、心 理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有利于促进社会和 谐稳定。
二、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生存境况及原因分析
本文对某市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整体情况、面临的困难和需求进行了抽样调研,对问卷调查 和个别访谈的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具有一定的覆 盖面和代表性。
( 一)经济境况及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家庭 经济情况不容乐观。绝大多数有未成年子女的服 刑人员,基本是家庭各方面的重要支撑,他们的 服刑给家人带来深深的伤害,而且直接减少了家 庭的经济收入。家庭成员还要承担会见服刑人员 的路费、给服刑人员经济支持等费用,可谓是雪 上加霜。绝大多数家庭中父亲的工作收入是家庭 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他们的服刑导致家庭经济 困难,未成年子女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缺少经济支 撑,导致辍学、身体健康情况不良、有病得不到及 时治疗等问题。父亲服刑,一些母亲为了外出打 工贴补家庭开销,将孩子丢给祖辈养育,有的母 亲因为无法接受丈夫服刑提出离婚,使未成年子 女同时失去父母亲。
造成此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社会保障 欠缺。只有少数人能享受当地的低保待遇,但是 标准比较低,辅助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可以,诸 如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花费根本无法满足。二是 社会救济未能跟上。国家层面没有制定对服刑人 员未成年子女的救济政策,没有统一规范的政府 救助机构为这个群体发放经济补助。在我国,虽 然民间的团体组织在经济救济方面发挥了不可或 缺的作用,但是因为组织数量有限、自身管理、 发展机制的限制以及资金来源等原因,作用发挥 受阻。
(二)教育境况及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获知,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学杂费 等无法负担,导致未成年子女辍学的情况在其父 亲或者母亲入狱后,明显增加。即使在正常上学 的孩子当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及困难,主要有: 父母的服刑让他们感到生活的无助、社会的忽视 甚至是歧视,未成年子女容易自卑,产生厌学情 绪;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多数在校考核评比不理 想,课后作业以及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父 母的帮助和指导;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期待参加 课外活动,选择比较多的是体育类和文艺类,但 是他们参加的机会很少;家庭和学校的沟通链断 开,不能及时沟通,未成年子女的一些不良行为 和情绪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缺少父母对学习的监督 和辅导。未成年子女主要监护由祖父母负责,老 人年纪大、知识文化水平普遍跟不上,所以隔代 看管不能对孩子的学业进行有效辅导和监督。二 是经济条件的限制,一定程度上导致学习兴趣下降,没有参加课外培训的机会,培养特长爱好更 无从谈起。调查发现,这些课外生活单调无趣又 缺乏有效管束的孩子,更容易与社会闲散人员接 触 ,受到不良影响放弃学业、流浪社会。
(三 )心理境况及原因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父母一般是孩子的依靠和 榜样,但是突如其来的犯罪服刑,对心理承受力 相对较弱的未成年子女来说,是严重的打击,各 种不良情绪叠加,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他们 对父母失望、安全感缺失,产生自卑、自我毁灭心 理;失去生活和精神的依靠,对未来焦虑,产生恐 惧心理;他们担心被邻居、老师、同学等周围的人 嘲笑、瞧不起 ,产生自闭心理。
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社会歧视仍然存在。受 “ 上梁不正下梁歪 ”思想的影响,部分民众认为服 刑人员的子女未来犯罪的可能性较大,要远离这 些孩子,不让自己的孩子受其影响。二是缺乏来 自父母的正常交流和支持,亲情缺失。因为上学 不便、路途较远、路费较高等原因,孩子与父母 相见困难,缺乏互动交流,问题易积压,得不到 解决易恶性循环。三是救助类别单一,没有形成 制度化。对于如何填补亲情空白,如何扭转未成 年子女的认知偏差、心理问题,还缺乏更多的社 会力量来关注。满足于在节假日和重要的时间节 点,开展帮扶活动,不能开展常态化、持续化的心 理辅导;对于情况比较严重的,缺少专业的介入和 帮扶。
三 、完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社会帮扶的对 策建议
( 一)加强未成年子女社会帮扶长效机制建设
1.注重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一方面对现行相 关法律进行修订、解释或完善;另一方面可尝试进 行专项立法,从法律层面来保障基本权利。目前 来看,对现有的法律进行修订、解释或完善则相 对简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就《未成年人保 护法》而言,可对“ 学校保护 ”“家庭保护 ”“司 法保护 ”“社会保护 ”等进行修改,明确和突出 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开展保护、帮扶的责任主 体、承担的义务及主要措施。明确服刑人员未成 年子女在教育、医疗、技能培训等方面给予的政 策倾斜和资金资助。[3]
2.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政府相关部门要 明确各自的权责,相互协调配合。未成年子女的 户籍地或者实际居住地政府承担主体责任,相关 民政部门负主要责任,同时还要综合联络司法、 公安、教育、共青团、妇联、卫生计生等各部门开 展帮扶。各部门在帮扶过程中,要根据政策规定 和具体分工,尽职尽责,做到信息共享、沟通顺畅。与此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要全面保障、科学实 施、完善服务,将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帮扶 作为重要工作任务长期坚持,加大监督力度。[4]
3.强化经济救助制度建设。重视服刑人员未 成年子女的信息统计和更新,重点增加其未成年 子女的详细信息,及时录入并实时更新。未成年 子女户籍地或者居住地相关部门及时通过走访 家庭、到公安机关核查等方式,核实信息真伪, 做好针对性帮扶。提供必要的医疗保险救助, 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及时保障到位;在经济救助的 同时,可以通过解决服刑人员家庭成员的就业问 题,实现家庭收入的可持续稳定,例如优先给有 劳动能力和就业技能的家庭成员提供一些工作岗 位。在服刑人员刑满释放后,可以根据其在监狱 的技能特长以及就业方向,提供技能培训或者岗 位推荐。
(二)建立未成年子女社会帮扶外部支持系统
1.重视帮扶队伍建设。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 方式,吸引、委托社会机构或公益组织开展心理 辅导、亲情陪护、学习辅导等服务,政府对他们 加强监督考核和效果评估,既发挥其作用又兼顾 公平和效率。对已经进行帮扶的社会组织,通过 提供资金扶持、活动场地等,鼓励更多社会组织 参与进来。引导司法、公安、检察等政府机关人 员,成立相关组织,发挥他们的专业技能,提供 服务。通过向社会招募、甄选、培训等,建立志愿 者队伍,加强法学、教育学、心理学、沟通技巧、 隐私保护、学习辅导、艺术教育等培训,拓展知识 面 ,提升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 ,提高帮扶能力。
2.运用综合帮扶手段。发挥基层政府组织在 帮扶中的组织协调力,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执行 力,全面准确了解情况,专人跟踪帮扶。学校及时 掌握这些未成年子女的家庭情况、课外情况,在 一对一督促辅导,解决学习困难的基础上,尽可 能多关心、帮助和指导。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 策,完善服刑人员的会见制度,根据个体需求和 现实问题,进行时间、方式和频次的适度调整,创 造有利条件。对经济困难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 家庭,进行特困救助,发放慰问金。通过网络视频 通话、亲情帮教等方式,增加服刑人员与未成年 子女之间直接且有效的沟通次数。[5]
3 .提升个体帮扶实效。开展个性化持续帮 扶,通过家访、调查、走访等,及时动态了解他们 的生活情况、学习情况、人际相处、身心情况等进 行记载评估,对于情况平稳的,给予常态化的帮 助和鼓励;对于有轻微问题的,加强关注和交流, 进行个别辅导,弄清楚他们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对 于有严重心理问题的,通过专业人员的介入、判断和指导,善于发现隐性问题,及时调整个体帮 扶方案,集中专业力量开展针对性帮扶,避免恶 性结果的发生,不断增强未成年子女的自我调适 能力。
(三)形成未成年子女社会帮扶典型示范效应
1.建立社会关爱体系。用正面的舆论引导大 家认识其重要性和紧迫感,逐步营造更加公平、 和谐的社会环境。鼓励普通公民转变错误认知和 思维方式,一方面用包容和共情的心态接受他 们,另一方面积极主动参与其中,承担起帮扶工 作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全方位的宣传和引导,吸 引一大批社会组织、机构和个人投身对这个群体 的专业帮扶中来。当然这种宣传工作不能暴露具 体的个人信息,需要注重未成年子女隐私的保护。
2 .发挥媒体推广优势。借助微信、微博、 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立体化宣传,并寻求新的合 作帮扶方式。通过媒体宣传成功帮扶的典型案例 和点滴成效,提高大家的信任度和影响力,吸引 更多的组织和个人参与对这个群体的公益帮扶中 来。发挥政府部门的威信力,通过官方发布、权威 人士发声等方式,不断宣传和推广,接受全社会 的捐赠 ,并且定期公布大众爱心捐助情况 ,公 开透明接受监督。[6]
3.精心选树正面典型。一是打造基层工作品 牌。对成功的经验、特色做法和显著成效,进行总 结、推广和相应的奖励。二是表彰贡献突出的工 作人员。对贡献突出、无私奉献的工作人员,要 提炼典型事迹,分工对有成效领域分别进行表彰 奖励。三是表扬未成年子女中的进步个人。专门 留出一定名额给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让他们的 进步和闪光点得到及时的肯定,提升内生动力。 四是激励积极改造的服刑人员。结合服刑人员的 改造表现和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关心帮助程 度,对思想积极、行动有力、自尊自强的服刑人员 进行肯定。
参考文献
[1] 莫纪宏.习近平关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的核 心人权理念[J].求是学刊,2022.49(2):15-25 .
[2] 罗婷,刘向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儿童教育重要论 述的内涵要义和时代价值[J].学前教育研究,2022 (6):1-6 .
[3] 知行.《未成年人保护法》修改面面观[J].青少年 法治教育,2021(4):44-45 .
[4] 高杭.用制度筑牢未成年人保护的学校“主阵地” [J].人民教育,2021(12):26-28 .
[5] 王清.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救助方式探析[J].云南 警官学院学报,2011(5):115-121 .
[6] 李泓.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教育帮扶及公众意 愿调查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1): 102-107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falvlunwen/67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