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论文 > 正文

技师学院中职生法律教育现状浅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3-11-06 11:15:2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技师学院中等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建设提供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来源,是提高我国技师综 合素质的重要节点。然而在增强学生的法律常识和法治意识方面,学校的法律教育同我国法治建 设的具体要求相差很大。本文结合 X 技师学院实际情况,对中职生法律教育现状进行初步分析,并 总结出个人经验, 旨在加强中职生的法律教育, 提高其综合素质。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和对中等职业教 育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适龄青少年进入中职 院校学习,他们是否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是评 价合格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与其他中学学生不 同,大多数中职生在经过 3 ~ 5 年的学习后就要 进入社会从事相关工作,这就要求以培养技能人 才为主要目标的技师学院在短短的时间内不但要 培养好中职生的相关技能知识,还要同时提高他 们的综合职业素质。学法、知法、懂法,预防青少 年违法犯罪,就是技师学院综合素质教育中相当 重要的一部分。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 白皮书 (2021)》 [1] 披露: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出现 反弹,2021 年受理审查逮捕、起诉人数较 2017 年 分别上升 30.6% 、24.2%;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低龄 化趋势,14 至 16 周岁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占未成 年人犯罪比率逐年上升,总人数较 2017 年增幅达 57.4% 。中职生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高发人群, 这就要求中职院校需加强法律教育,提高学生法 律素质,从而培养综合素质合格人才。反观我们 的中职院校法律教育工作,存在很多薄弱环节, 严重制约了法律课程作用的发挥。
\

  一、影响中职院校法律教育效果的原因

  笔者对 X 技师学院学生进行调查,并结合教 学实际,总结出影响中职院校法律教育效果的几 点原因如下:

  ( 一 ) 中职生自身的问题

  1.部分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差,消极厌学,学习法律知识兴趣不足。由于技师学院中职生, 大多是分数达不到普通高中要求才到中职学校 就读。刚入学后的课堂信息量大,法律课程课时 少,很容易淹没到大量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理论 知识中。教师对学生情况不够了解,没有做好初 中到中职教学的合理衔接,导致学生一开始就听 不懂,学习兴趣自然减弱了。中职生认识不到法 律是一门非常实用、与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的课 程,仅仅把它当作无关紧要的课程应付考试。另 外法律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对于正值好动年龄 的中职学生而言,抽象的法律课程引不起他们的 喜欢,他们对动手型专业技能课的兴趣远远大于 法律这样的理论课。

  2.学习方式不得当。因为课时有限,没有课 前的准备,很难完全听懂;课后又缺乏及时的复 习巩固。为了应付考试,中职生主要通过死记硬 背来突击学习,极易遗忘。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 计划,没有系统学习法律知识的过程,仅零散记 住个别知识点,不能在大脑内形成完整的知识体 系 ,无法把知识转化成应用法律的能力。

  3 .心智发育不成熟,受网络媒体等影响巨 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信息互联化、智能手机 普及化,网络上各种信息泥沙俱下,各种不良内 容甚至教唆犯罪信息不断涌现。中职生从儿童时 代即开始熟练使用互联网,这极大影响了这些思 想不成熟、不懂法律的年轻人。他们中有些人因 为轻信他人成为违法犯罪的帮凶,有些因为沉迷 网络游戏、受不良文化影响或利益的诱惑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数据显示:未成年人互联网犯罪 数量上升较快,年均上升 20% ~ 30%;其中,涉 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未成年人明显上升, 2021 年较 2020 年起诉人数上升 6 倍 [1] 。

  ( 二 ) 家庭法律教育缺失

  大多中职生家庭教育环境一般。以 S 中职院 校为例,约四分之三的学生来自于周围各县农村 家庭 [2] ,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市区的学生家 长也多为小商小贩或个体商户。学生年幼时靠年 迈祖父母留守家庭照顾,辅导文化功课已比较吃 力,遑论法律教育。经济阶层较低的家长处理问 题方式简单粗暴,不理性、不客观,甚至违反社会 规范,孩子耳濡目染形成的不规范法律观念不能 得到及时纠正、正确引导,最终发展为不知法为 何物、目无法纪。

  ( 三 ) 教师的问题

  1.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法律教育课程需要 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目前中职院校法律教育的教 学任务主要由德育课教师来承担。但这些教师所 学专业大部分是思政教育,甚至有不少非思政专 业的文化课教师兼任,笔者所在学校德育组仅有 一名法学专业毕业的教师。德育教师在任教法律 课程之外,还承担着全校学生德育和思政课的教 学任务以及学生管理工作,没有心思钻研法律教 学。教师专业水平不够,缺乏扎实的法律知识和 法律实践经验,对于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相 关法律知识,讲解得含含糊糊,只能照本宣科、敷 衍了事 ,甚至分析错误 ,无法讲清楚讲透彻。

  2 .缺乏提升教学能力的途径。教学能力需 要在教研活动中学习、观摩来得到提高。研究结 果显示:中职院校法律课教师仅能参与德育教 研活动,而参与法律教学教研活动极少 [3] 。校方 也更注重专业技能课教师的培养,将学习培训的 机会更多给予专业课教师。德育教师缺乏以法律 教育为专题的教研活动,也无法获得更多的法律 实践经验 ,完全不能满足中职生的学习需求。

  ( 四 ) 学校课程设置的问题

  1.课时安排受限。中职教学大纲中,法律教 育属于德育的一个板块,其重要性完全没有得到 凸显。中职院校课程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随着企 业的需求进行修改,但往往是增加技能课而压缩 德育及文化基础课程;在法律教育既不能帮助学 校增加生源也不能提高就业率的情况下,技能教 育被作为绝对主体而存在。中职生对法律知识有 一定的需求,而中职院校包含法律教学的课程仅

  有一门《道德法律与人生》,远远满足不了中职生 法律学习的需求。

  2 .教学方法不得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 用单调的理论讲授,偶尔采用案例教学法等其他 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同时学生思考运用的机会 又少,教学效果难以保证。案例教学法本来是以 案例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选择特定案例进行 教学的方法,它强调学生积极参与,强调师生互 动,通过对案例共同探讨掌握法律知识。但是在 应用过程中走了样:讲某知识点时,举出一个例 子,随后教师提出简单设计的问题,学生按照预 设好的答案随意回答后对照标准答案进行解释。 这实际上沦为“ 举例教学”, 缺少了最重要的学生 探究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思考。诊所式法律教育 更是一种全新教育理念,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案件 的处理,这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钻 研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法律意 识,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但囿于目前中职院校有 限的课时和教学场地,诊所式法律教育根本无法 开展。

  3.法律教育形式化。学校对法律教育存在明 显的轻视,没有将其纳入基础性教育工作管理框 架;但是法律教育却又是一项涉及课堂,各种普法 活动、实践活动的系统的工作。很多学校的课堂 之外普法活动大多是:随便找个人做个报告、举 办几次小范围活动、张贴几个宣传栏、办个讲座 等,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信息输入。此外课外活动 形式单调,不够生动和新颖,内容乏味,不能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学校甚至未开设法律课, 更谈不上将专业的法律教育人才引进中职生的法 律教育课程 ,也没有相应的教育机构或制度。

  二、加强法律课程效果的对策

  加强中职院校法律教育,是提高中职生法律 素质的重要途径。笔者总结了加强法律课程效果 的对策如下。

  ( 一 ) 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自制力

  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师生交流,促进学生树立 信心。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将 学生精力引导至对知识的探究上,变“ 要我学 ” 为“ 我要学 ”,形成健康正确的学风、积极进取 的精神 ,抵制社会上的各种不良风气影响。

  ( 二 ) 开设家长法治课堂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师,家长的法律意识和 观念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法律意识和观念 的发展,因此家长法律素质的水平对于子女法律素质的培养非常重要。鉴于中职生家长普遍法律 素质不高,学校或者社会相关组织可以定期开展 普法活动,包括发放普法通俗宣传册、讲解身边 的法制案例、观看法制栏目、以家庭为单位开展 法律知识竞赛等,营造良好普法氛围。家长法治 课堂不但可以促进中职生的法律教育,也从一定 程度上促进了社会普法进展。

  ( 三 ) 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中职生对法律课程兴趣不高,很大程度上源 于法律条文和法律图书晦涩难懂。法律书籍的逻 辑结构和内容适合培养法律专业人才,但中职生 的法律教育是一种普法教育,宜改变严谨有余通 俗不够的缺点。要结合中职生的认知特点,从复 杂难懂的法律条文中提炼出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法 律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自觉深入学习法律课程。 中职院校在开展规定的法律课程外,可以针对各 校各专业情况开展相对应的法律选修课,如未成 年人保护法、劳动法、食品安全法、银行法、道路 交通安全法等,使其成为通识教育。内容宜宽不 宜深,学生根据兴趣选修,效果更好。同时教师 要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诊所式法律教育 等新颖模式,或者观看相关的法制栏目、法律影 视等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学时间不够, 可以采用课后学习兴趣小组、社团活动、主题教 育实践等方式灵活安排法律学习时间。

  ( 四 ) 学校要更新法律教育观念、改善法律教 育环境

  技师学院要进一步改变“ 重技能轻德育 ”的 陈旧观念,要树立“ 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综合素 质人才 ”的观念。依靠全面依法治国理念,进行 全面、科学的统筹,使法律教育系统化、制度化、 规范化。借鉴国际上国民素质教育的先进理念, 把法律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之中,作为一 个系统工程来处理。对中职生的教育管理,营造 学习成长环境起相当重要的作用。技师学院应对 学校的管理机制和方案进行优化,实现科学的规 范化管理,并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法治教育意 识,从而营造优良的法律教育环境。学校同时应 加强与公检法等社会治安管理机构之间的联系, 通过法制机关的资源加强普法活动、法制宣传、 针对中职生相关案例展示等活动,进一步加大法 治教育力度,营造有助于学生学法及成长的环境。

  三 、结语

  随着国家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中等职业教 育不断得到发展和日益重视。技师学院所培养的中职生是未来国家工业及其他实体经济的主要建 设者,中职学生的法律教育能否跟得上中职教育 的发展、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水平,同社会 主义法治建设进程密切相关。这不仅是推进依法 治国、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需要,也是预防青 少年违法犯罪、加强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4] 。中 职院校法律教育的直接目的是预防青少年犯罪, 而最终目的是培养其守法意识,体会法律精神, 享受守法的乐趣 [5] 。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很 大原因是对法律不了解,对触犯法律的后果没有 深刻认识。法学家贝卡里亚曾说道,“ 预防犯罪, 最可靠但也是最艰难的措施是:完善教育 ”。通过 法律教育,青少年可以了解法律常识,明白何事 可做、何事不可做、做了不可为之事会承担什么 后果,那么出于人类趋利避害的本性,那些企图 犯罪的青少年就会三思而行。
\

  2021 年,国务院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 小组,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同年,新修订 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正式施行,家庭、学 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 六大保护 ”联合发 力,共同守护祖国的未来健康成长 [1] 。其中,“ 学 校 ”在中职生从“ 家庭 ”到“ 社会 ”的过程中起 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完善学校法律教育工作制 度、加强中职生法律教育、加强青少年法治意识 工作,是现在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中职生 的法律教育,并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法律人才, 也不仅是为了让他们了解详细的法律条文,最重 要的是向青少年传递法律观念、法治意识,牢固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基本的法律底线 和行为边界,做到自觉守法、遇事寻法、解决问 题靠法,成为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现代公民。

  参考文献

  [1] 最高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 (2021)[EB/OL].(2022-06-01)[2022-11-28].https://www. spp.gov.cn/spp/xwfbh/wsfbt/202206/t20220601- 558766.shtml#2.
  [2] 李斌,王凝.中职幼师专业学生德育难点浅析[J].职业,2020(28):92-93.
  [3] 赖易.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法律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广州为例[D].广州:广州大学,2017.
  [4] 马玉琳,邝莉莉,周继琛,等.当前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某职业技术学院 为例[J].法制博览,2022(23):166-168.
  [5] 陈玉芬,陈腾.浅析青少年法律教育[J].法制与社会,2012(16):232-23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falvlunwen/6642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