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浙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的重要窗口,高职院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年的摇篮。本文通过优化法治教育体制和机制、提升法治教育教师专业素 养、提升教育对象法治意识、充实法治教育内容、优化法治教育方式这五个方面,进行高职院校法 治教育创新的探索, 以期为法治浙江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法治教育提供更多思路与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法治教育,途径
2014 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将法治 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为进一步增强全国人民 的法律素养奠定了基础,并且指出要通过法治教 育的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将中国建设成 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浙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法治道路建设的重要窗口,法治浙江建设是一 个系统性整体性的进程,法治教育的实施是其中 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的孵化机构,更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 青年的摇篮,高职院校的法治教育需要进行多维 度的改革,才能使得其不流于形式,而是让学生 真正学习法治知识并具备法治素养,成为法治社 会的真正实践者,有效助力法治浙江建设。
一、优化法治教育体制和机制
( 一 ) 健全高职院校法治教育规章制度
作为大学生普法的关键一环,高职院校法治 教育既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的一 项根本性措施,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 要任务。目的在于让大学生知法、尊法,学法、懂 法,守法、用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和社 会秩序。高职院校的法治教育需要制度的保障, 具体展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完善高职院校法治教育管理和工作制 度。其目的在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学生 为中心、坚持服务大局、坚持与法治实践深度融 合,在注重思想引领、素养提升、提质提效上下 工夫,都需要制度框架内对高职院校法治宣传教 育的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工作质效进行精准把握、高质量施策。
第二,完善高职院校法治教育的评价考核制 度。只有健全高职院校法治教育的评价和考核制 度,才能调动全校师生的学法用法的积极性,才 能更好地规范法治教育内容,形成合力来进行法 治教育宣传工作,最终达到法治教育的目的。
( 二 ) 优化法治教育机制
高职院校法治教育机制的优化是促进法治浙 江建设非常重要的途径,高职院校的法治教育目 前还停留在高职院校单向教育层面,尚未形成一 个系统性的教育机制。一方面,高职院校应与司法 机构、教育部门形成联动机制,结合社会热点案例 和大学生密切相关的法治主题,有针对性地进行 法治教育,将法治教育和法治精神宣传作为社会 性的系统性教育工程进行开展。另一方面,高职 院校需要调动一切教育资源来进行优化学校的法 治教育机制。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形成各教学部 门和学生管理部门的联动机制,将法治教育作为 全校性的重要工作进行落实。
二、提升法治教育教师专业素养
高职院校的教师是实施法治教育的重要主体, 是传递法治精神的火炬手,更是高职院校法治教育 的领航者,其法治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对法治教育 具有重大影响,因而,提升高职院校的法治教育水 平,当务之急就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 一 ) 加强法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高素养的法治教育教师团队是提升高职院校 法治教育水平的前提,高职院校需要在引进人才、 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方面下工夫。
第一,引进法律专业人才。在高职院校法治教 育主阵地中,经常是非法律专业的教师在进行法 治教育工作。因而,需要引进更多具备法律专业 背景的人才,发挥法律专业人才的引领作用,提 升法治教育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能。
第二,开展法律专业知识培训。高职院校应定 期开展和参与法律专业相关的培训活动,既可以 邀请法律领域的专家来校定期开展专题类法律知 识讲座,又可以鼓励教师到校外参与各种类型的 法律教育相关培训,多角度促进教师法律素养的 提升和法治知识水平的提高。
第三,给法治教育教师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留住人才。高职院校法治教育教师一般为基础课程 教师或者辅导员,存在流动性大的问题。学校应该 给法治教育一线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好 的发展平台,将更多的优秀教师留在一线教学岗位 中,为高职院校的法治教学团队发展的稳定性做出 更多努力。
( 二 ) 提高法治教育教师的科研水平
法治教育的内容一般理论性和时效性比较强, 如果法治教育相关教师只关注教学,忽视了科研 , 那么教学内容的理论深度和广度往往就不足。因 此,法治教育教师需要重视自身科研水平的提升。 第一,总结日常教学工作经验,能够将教学中的特 点与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形成研究报告;第二 , 深挖法治教育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拓展法律理 论知识并将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完成理论的梳 理与应用专题研究;第三,在提升自身科研水平的 同时,做到以研促学、以研促教,助力高校的法治 教育。
三 、改革法治教育教学方式
大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 的重要阶段,法治思维是学生不可缺失的思维能 力,学校与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法治思维的培养, 确保大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三观,帮助学生形成 公正、平等的法律意识和法律底线意识,牢固树 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新时代背景下,改革法治 教育教学方式是提升法治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
( 一 ) 增加法治教育鲜活案例
当前的法治教育应该更加注重法治理论教学 和现实社会生活的联系性,对当代大学生的法律 意识和社会热点进行关联性分析,为学生们带来 贴合实际的新颖法律性条例、法治育人案例。结 合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发展影响因素寻找法律知 识和案例,为法治教学注入新鲜的活水、激发学 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学校和教师可以进行法治 专题式教学,围绕《 民法典 》打造一系列法治教学专题,如从《 民法典 · 总则编》《 民法典 · 物 权编》《 民法典 · 合同编》《 民法典 · 人格权编 》 等内容切入,让学生们从总则中了解到《 民法典 》 提倡的绿色、诚信、平等、公平、自愿这五大核心 原则,以及保护财产权利、维护人格尊严、坚持主 体平等、追究侵权责任等六大基本要求,只有结 合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容易发生的“ 侵犯网络财产 安全 ”“校园贷 ”“套路贷 ”等案例,才能让学 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形成先进的法律意 识。[1]
( 二 ) 开展法治教育实践教学
法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的 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高职院校应该多多开展实 践教学,开辟行走的第二课堂。带领学生从理论 走向实践,完成法治思维的强化和落实法治实践。
第一,参观法治相关的陈列馆或者是法治实 践基地。既可以通过实地参观“ 五四宪法 ”历史 资料陈列馆,让学生们了解“五四宪法 ”从起草、 讨论、通过到实施的全过程,让当年制定宪法的 光荣历史从档案中走出来、活起来。还可以带领 学生参观当地的法院或者监狱,实际观摩法律案 例产生的原因、过程以及其导致的结果,对社会 案件进行深度接触和思考,给予学生更深刻的法 治思考。
第二,建立学生法治宣传志愿者队伍。[2] 打造 一支专业性强、素质过硬的学生志愿者队伍,发 挥学生的作用,去乡村或者基层社区进行宣讲, 帮助普通民众增加法律常识,更好地成为法治浙 江建设的推动者和践行者,实实在在展现法治教 育的行动力。
四 、充实法治教育内容
( 一 ) 抓好思想政治课程教学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程往往是学校法治教 育的主阵地,《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程是高职院 校进行法治教育的主要抓手,该课程能够让学生 系统性接触和学习法律知识,接受法治思想的教 育。通过《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程中第六章“ 学 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 ”内容的理论讲解和案 例分析,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依法治国理念以及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核心价值的理解。学校要以思 想政治课程为基础,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和实践 相融合,同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建设的 相关理论知识,促使大学生自觉接受法治教育,提 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使大学生能够 知法、懂法和通过法律有效保护自身权益,并在生 活中积极主动维护公平、公正的法律体系。[3]
( 二 ) 增设法治教育全面发展课程
除了《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程之外,高职院 校需要增设更多的法治相关课程,让学生可以在 不同的课程中接受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思 维。一方面,可以以专题的形式对《 民法典 》的 各类法制内容进行课程或者专题讲座的增设。特 别是将《 民法典 》中与学生学习和生活相关的内 容进行专题式的课程设置是非常有必要的。[4] 另 一方面,可以增加经济法、合同法等等相关的全 面发展课程,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进行合理的安 排,学生们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要进行课 程选择,有效帮助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在进入社 会之前就能够学会规避非法的行为并使用法律的 武器维护自身权利。
( 三 ) 纳入形势与政策教学
高职院校的《形势与政策 》课程一般会围绕 当前的时事政治进行设置,一般会对于国家的大 政方针以及国际形势进行解读,相对来说,缺乏 与学生的紧密联系,容易造成课程效果不佳的后 果 。如果将法治教学与《形势与政策 》课程进行 融合,一方面能够增加学生接受法治教育的机会, 另一方面,也能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授课内容 进行创新,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形势与政策 》 课程一般是以专题式的讲座形式分布在不同的学期 中,贯穿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法治教育与《形势 与政策 》课程的融合,可以很好解决法治教育相 对集中的问题,将法治教育打造成整体性和系统 性的学习过程。
五、优化法治教育方式
( 一 ) 搭建校园法治文化平台
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学生在大学中能够耳濡 目染的重要文化来源,将法治教育引入校园文化 中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校园法治文化的宣传可以 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例如创建校园法治基地、布 置法治长廊、张贴法治标语、公众号推送法治文 章。通过校园法治基地的创建,能够有效进行全 校师生的法治教育;通过校园法治长廊的布置, 能够让师生感受到法治的魅力;通过法治标语的 张贴,能够敲响师生们的警钟,时时刻刻牢记学 法知法守法遵法的重要性;通过校园公众号的法 治文章推送,让师生们感受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 治浙江的新成果。在构建校园法治文化平台的过 程中,可以进行法治活动的开展,例如,“ 宪法 月 ”“选举周 ”等等法治活动可以让学生参与其 中,接受法治教育、弘扬法治精神。
( 二 ) 开辟校外法治实践基地
充分发挥法治浙江的地域优势,与“ 五四宪 法 ”历史资料陈列馆、浙江省乔司监狱陈列馆、 当地的法院等单位共建法治教育基地。让学生走出课堂、实地探访浙江法治教育的历史和活态基 地,增加学生的感悟,将法治教育落实在学生的 心上。例如,浙江省乔司监狱陈列馆就是一个很 好的法治实践基地。浙江省乔司监狱陈列馆是浙 江省司法行政系统廉政教育基地,它既是预防职 务犯罪的课堂,也是展示反腐倡廉的窗口。法治基 地的构建能够让高职院校的法治教育借用更加专 业的场所进行法治教育。
( 三 ) 拓展法治教育平台
在“ 互联网 + ”背景之下,积极开辟法治教育 “线上 + 线下”混合育人平台[5],运用灵活便捷的新媒体手段,采用线上直播的形式,老师切换角色为 “网络主播”高校传递法治信息。现阶段,法治教育 正在协同运用网络在线平台,如人民网优学院教 育平台、微助教、微信公众号等数字媒介,简单高 效拉近与“00 后”学生的沟通距离。例如,W 职业学 院连续两年采用“线下报告厅宣讲 + 线上钉钉同步 直播”的形式,举办“传承与守望”思政宣讲会,2021 年更是以“传承宪法精神,守望法治中国”为宣讲主 题,邀请法治教育一线的专家走进校园开讲,学校 6600 余名学生分别在活动现场和钉钉直播在线平 台聆听了报告。深入浅出的案例讲解,激发了学生 弘扬法治精神,争做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新公民的求 学热情。
六 、结语
高职院校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实际状况, 直接关系到法治浙江的建设蓝图。作为为社会输 送实用型人才的孵化机构,高职院校具有立德树 人的使命与责任,在法治教育上要谋划全局,站位 高远,结合法治浙江建设的系统性工程,完成法律 意识塑造、法律思维培育、法律知识运用的历史重 任。本文通过优化法治教育体制和机制、提升法治 教育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育对象法治意识、充实 法治教育内容、优化法治教育方式等方面,探究法 治浙江建设的宏观背景之下高职院校法治教育的 创新举措。基于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的育人目标 , 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探究思想政治教育中 “德育”与“法育”协同育人的实效。
参考文献
[1] 蒋鹤.基于依法治国背景优化高校法治教学效果的路径探析[J].科幻画报,2021(6):54-55.
[2] 栾云镪,肖金云.新时代高校法治教育现实困境与对策思考[J].法制与社会,2021(18):164-165.
[3] 王靖媛.高校法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2021(6):146-147.
[4] 项定宜,王佳艺.新时代高校法治教育问题与对策探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0.41(12):142-144.
[5] 王晓婷,肖猛,齐蕾.我国高校法治教育的发展及改进对策研究[J].法制博览,2021(32):189-19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falvlunwen/60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