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论文 > 正文

民商法学中的连带责任问题与解决对策探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03 10:37:3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鉴于近些年来有关连带责任问题的争议案件不断增多的事实,连带责任也受到了社会 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究其根本,造成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连带责任本身所具备的零散性、复 杂性特征,致使在现代民商法学体系中连带责任尚未形成一个相对系统化的法律规范,也就给法 务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了巨大的局限与制约。为此,本文从司法视角出发,对连带责任展开系统 的分析, 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在民商法学中,连带责任始终发挥着不可小 觑的重要作用,其不仅能够对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加以保护,还能够进一步维护法律自身的权威, 在确保法律制度安全有序开展的前提下,使应承 担相应法律义务的主体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也 正因如此,连带责任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尤 其近些年来,面对日益增多的连带责任问题争议 案件,如何使连带责任更加具体化,更加富有执行 力,以便于促进法律制度的有效实行,早已成为法 学界的研究重点。鉴于此,以下笔者即结合个人研 究经验与相关参考文献,对民商法学中的连带责 任展开粗浅的分析,以期深化对民商法学中连带 责任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民商法学中连带 责任问题的有效解决对策。

 
\


  一 、民商法学中连带责任的定义

  截至目前,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对于连 带责任尚未做出一个具体的定义或者是司法解释, 只是法学界的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连带责任加 以总结、概括,进而形成一个默认的有关连带责任 的定义[1]。

  在默认的定义中,连带责任是指严格按照相 关法律法规要求,受任一方因素影响需要多个责 任人共同承担责任的一种行为,且连带责任人本 身需要承担的责任,无法根据自身所占份额加以 划分。因此,在承担自身责任的时候,还需要承担 所有的共同责任。而当其中的一个责任人承担了 全部共同责任义务后,其他责任人所负担的相应 责任也会被消除。这么做的根本目的,就是最大限 度地维护权利人本身的合法权益 [2] 。

  二 、民商法学中连带责任的特点

  对于连带责任而言,其最主要的特点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于连带责任而言,责任方 不低于两人,包含当然责任人以及连带责任人。第 二,对于连带责任而言,责任具备可替代性。即: 任一方责任人承担了全部共同责任义务以后,便 可替代其他责任人的相关责任,其他人所负担的 责任就会被消除。第三,对于连带责任而言,责任 人与责任人之间往往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切,有 利益之间的牵扯,能够共同对风险进行承担 [3] 。

  三 、民商法学中连带责任的类型

  ( 一 ) 两人以上 ( 包括两人 ) 侵权行为造成的 连带责任

  所谓的共同侵权就是指两人以上 (包括两人 ) 因其自身行为,对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一定的危 害。即便该种行为并不是蓄意而为,但对他人的合 法权益已经造成了危害,这种行为就归属于侵权 行为。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当两人以上 (包括两人 ) 出现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时,行 为人需要根据自身实际能力,主动承担他人权益 损失的相关连带责任。不过通常情况下,在主动承 担连带责任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这样一个常见的 疑问,那便是侵权行为并非由多人共同造成,是否 需要多人共同承担相关的连带责任,针对这一问 题,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与见解,有部分 学者认为如若该行为是蓄意而为,那么从法律的 层面上侵权行为不应该承担连带责任;还有一部分 学者认为,尽管行为人的行为并非蓄意而为,也不 存在共同过失,但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是否划分连带责任,应该根据侵权后果予以确定,与是否蓄 意而为并没有关联性 [4] 。

  ( 二 ) 两人以上 ( 包括两人 ) 危险行为造成的 连带责任

  因两人以上 (包括两人 ) 的危险行为侵害了 他人的合法权益,且无法清晰地指出是由哪一个 行为人造成的权益侵害,此时则由所有的责任人 共同承担起相关的连带责任。

  ( 三 ) 合作或者合伙过程中产生的连带责任

  在实际工作期间,因为工作内容是由团队中 的所有人共同完成的,进而给其他的合法权益造 成一定的损失,此时团队中的每一个合伙人都要 承担所有责任,主动肩负起连带责任。结合我国相 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合伙人在承担连带责任时,相 应承担的比例应该遵循合作控股要求实行。

  ( 四 ) 委托代理行为造成的连带责任

  连带责任的发生和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权 利不明确有着直接的关系,并且造成连带责任的 过程中未能将相关情况纳入到授权合同之中,以 至于授权合同本身就具备相对较强的不确定性特 质;因代理人个人存在欺骗行为而造成的连带责 任,此时代理人与第三方责任人应该共同承担起 一定范围的连带责任;在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会触犯 相关的法律法规,代理人依然从事了违法行为,则 要求代理人与委托人共同承担一定范围的连带责 任 [5] 。

  ( 五 ) 股东对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的连带责任

  股东在未实缴股本或抽逃股本资金,股东与 公司之间发生人格混同,严重损害债权人利益等, 股东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四 、民商法学中连带责任在实行过程中存在的 问题

  ( 一 ) 对债权人的责任划分不够明确

  在处理民商法学中的连带责任问题时,责任 划分不够明确是其存在的最为主要的问题之一。 尤其是根据我国《民法典 》中对于连带责任的相关 规定的要求来看,责任主体在承担连带责任的过 程中,除了需要承担自身有关的法律责任以外,还 需要承担隐性条款中所涉及到的多种责任问题。 但由于民商事纠纷往往相对较为复杂、类型也相 对较多,以至于每一种案件所牵涉到的主体大为 不同,案件性质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在案 件的实际处理过程中,每一个责任主体需要承担 的连带责任也大不相同。因此,从判决公平、正义 的角度出发,在连带责任问题的处理过程中,要紧 密结合案例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对妥当的处理。但 由于截至目前,民商法学中并没有对民商事纠纷 中连带责任的处理做出明确的规定与解释,也就 在某种意义上影响了判决结果的产生 [6] 。

  ( 二 ) 在选择权行使上缺乏健全的法律制度

  目前我国部分地方法院在民商事纠纷案件的 审理过程中,往往为了节省地方司法资源、执法资 源,选择提高诉讼率、审理便捷性等手段,不可避 免地限制了共同侵权人共同起诉的问题。而在审 理民商法案件的过程中,债权人本就具备在责任 主体追责上的选择权,这是民商法给债权人的法 律保护。可在实际的民商事纠纷案件中,《 民法典 》 并未明确次要责任的主体,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限 制了债权人行使选择权。特别是结合长期以来审 理民商法案件的情况来看,部分法院仅在诉讼程 序的开展过程中认定责任人,也就无法保障债权 人的基本权利,使案件的实际处理过程变得更加 杂乱。

  ( 三 ) 民商实体法和程序法缺乏足够的联系

  众所周知,无论是民法还是商法只要调整其 中的规则、内容,就会影响到与之相对应的法务工 作。由此可见,民商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存在着十 分密切的联系。然而在处理民商法学中的连带责 任问题时,民商实体法却难以在连带责任案件的 处理与解决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效用。可以说单 纯借助民商实体法中的相关法律规定,对案件进 行判决,有很大概率会发生遗漏责任主体,涵盖不 全,无法全方位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难以妥善判 定当事人责任承担的情况,甚至会出现误用或者 是滥用连带责任制度。因此,基于现实案件的处理 考虑,通常来讲当民商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发生 矛盾时往往是实体法优先,并将其当作首要的矛 盾问题进行解决,之后再结合民商法学中的具体 内容提出与之相匹配的解决方案 [7] 。

  ( 四 ) 对连带责任人缺乏足够的保护

  由于民商法缺乏对连带责任人承担问题的明 确规定,也就导致了法务工作者在实际案例处理 过程中对于连带责任人缺乏足够的保护。例如, 在处理共同侵权责任时,除非是司法部门给出了 明确的处理方法,否则侵权方的责任问题往往都 会被遗漏且不会被再次追究。并且从实务角度展 开分析可以看到,即便是侵权方所有责任人都被 起诉,但是司法部门也只是基于共同的侵权责任 整体,围绕实际的赔偿范围做出相应的裁定。而从 民事法律角度展开分析可以看到,如若原告只向 部分侵权人提出诉讼请求,法院便可以根据实际 侵权事实,对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具体损失加以明 确。但是基于这种情况,不会进一步认定与处理侵 权人以及各自的侵权责任。而这种诉讼请求还需 要原告逐一举证侵权人与侵权行为以及带来的侵 权后果。

  五 、民商法学中连带责任问题的具体解决对策

  ( 一 ) 对连带责任人所承担的义务加以明确

  在民商法学中连带责任问题频发的关键之一 就是责任划分不够明确,也正因如此,对连带责任 人所承担的义务加以明确、完善,恰恰是进一步完 善与健全民商法的重要途径。在应用民商法法律 法规制度的实践过程中,应该紧密结合时下的社 会环境,对法律法规中与时下社会环境、实际法律 法务之间存在的矛盾加以化解。同时,对共同侵权 人的责任进行确立,进一步归类与完善责任的认 定标准。如,在审理部分相对特殊化的民商纠纷案 件时,就必须要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开展全面的 诉讼。而法院在这类问题的处理上,也需要根据 案件的实际复杂程度,连带责任主体类型、数量 以及牵扯程度展开系统化的分析,以便于进一步 剖析出能够认定侵权人应承担责任的具体办法。 截至目前,在民商法学中对于共同侵权责任的法 律规范划分还不够明确,且缺乏足够的重视,以 至于民商法学中有关连带责任的法律法规难以保 障侵权人也享有完备的合法权益。所以,在民商 法学的完善过程中,还应该完善侵权人法律责任 的认定,从而使连带责任的审理能够向着更加规 范、更加标准的方向不断地发展前进。

  ( 二 ) 对民商法中连带责任制度进行完善与 健全

  面对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民商事纠纷案件 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增,案件类型也日益地复杂化、 多样化。为此,在连带责任问题的案件处理上就必 须要做到具体的问题具体处理,同时还要做好相 关证据的收集工作。然而由于民商法学中的连带 责任制度还未走向成熟化、规范化,即便近些年来 越来越多的立法人员,结合社会实际情况以及未 来发展趋势,从司法的角度对连带责任展开了系 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添加了一些可能会出现 的法律结果。但是因为民商案件具备的特殊性,在 立法时很难考虑到所有的可能性,致使实际法务 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依然会出现大量的缺乏指导 的、判决失误的民商事案件。所以,基于连带责任 制度本身的特殊性以及有关案件的复杂性,相关 司法部门必须要针对现有案件做好分析、复盘工 作,及时找到并且填补现有法律制度中存在的空白以及漏洞,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类似案件在判 决过程中的公平性、公正性 [8] 。

  ( 三 ) 紧密结合民商实体法与程序法

  在实际的法务工作处理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 在某种情况下民商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往往难以 保持协同一致,也就给民商事纠纷案件的审理工作 带来了巨大的制约与麻烦。为此,要想解决这一问 题,司法部门以及相关的法务工作者在这类案件 的实际审理过程中,就必须要立足于案件本身,做好以下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在连带责任案件的 实际审理过程中,在认定侵权责任主体、诉讼时效 等内容的时候,不能单纯地停留在程序法这一层 面上,而是要参考实体法的相关内容。尤其是当民 商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存在内容上的矛盾与冲突 时,更要避免使用法律文件出现相悖问题;另一方 面,进一步强化民商实体法与程序法的联系,并在 秉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对案例适用的法律文 件进行综合考量,以便于给出最为科学、合理、公 正、公平的判决结果。

\


  ( 四 ) 对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加以保障

  对于民商法学中的连带责任问题,最有效的 解决办法便是全面收集好各方责任主体的证据, 并且结合现有的法律法规确定应该承担的责任, 以此来做好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障工作。例 如,对于企业赔偿纠纷这类问题,在企业股东的权 责界定上不能简单按照股东责任大小进行确定, 而是要结合企业股东的出资情况、职位等情况进 行综合决断,从而保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此, 司法部门可以将《 民法典 》作为切入点,增设可 行性相对较强的认定标准。此外,还可以对主体赔 偿责任分摊请求权进行完善,从而使连带责任制 度更加趋于规范化。

  六 、结束语

  正是因为民商法学中对于连带责任的定义缺 乏一个明确的界定,就更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精 力,对民商法学中的连带责任加以完善,以期更好 地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所以,在今后的研究工作 中,法学界更需要紧跟社会的实际发展,不断完善 连带责任的执行与适用,以此进一步推动民商法 学中连带责任法律制度的发展与进步,促进我国 社会的安定团结。

  参考文献

  [1] 庄园.民商法学中连带责任的应对问题探讨[J].法制博览,2022(9):166-168.
  [2] 龚正元.关于民商法学中连带责任的浅析[J].法制与社会,2019(11):9-10
  [3] 张国峰.民商法学中连带责任的困境与完善的路径选择[J].法制博览,2022(20):76-78.
  [4] 朱保民.民商法学中的连带责任问题与解决对策研究[J].法制博览,2022(15):92-94.
  [5] 陈薇羽.民商法学中连带责任的分析与探究[J].法制与社会,2020(29):179-180.
  [6] 武晨.现代民商法文化的先进性与局限性分析[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5):135-136.
  [7] 王梓睿.关于民商法中连带责任的探究[J].科学中国人,2016(24):221.
  [8] 郭惠.民商法视阈下连带责任具体分析及司法认定[J].法制博览,2021(28):49-5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falvlunwen/5859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