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论文 > 正文

新经济背景下商业银行法人风险贷款主观成因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12 09:18:0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持续发展,商业借贷也成了企业持续拓展和保持资金链的重要方 法之一。而在全球新冠病毒感染持续冲击的背景下,很多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持续低迷。这也让许 多企业的资金链面临着衔接不畅、偿债能力下降的问题,从而为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信贷风 险问题。因此,持续提升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实现对信贷风险的前期排查和集中性控 制,也成为推动商业银行金融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切入点。本文主要分析了商业银行法人风险贷 款的主观成因,并且就商业银行法人风险贷款的有效管理对策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保障商业 银行资金管理的水平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贷款,主观成因,管理对策

  截至 2020 年年底,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不良 贷款余额高达 3.5 万亿元,相比于 2020 年年初, 增加了 2816 亿元的不良贷款余额。由此可见,商 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信贷资产资质问题, 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也有所提升,这也成为限 制我国商业银行稳定发展的突出性问题。而通过 针对市场中大宗商业银行风险贷款问题的研究发 现,导致信用风险的成因不仅与外部经济市场环 境复杂多变息息相关,与商业银行以及企业自身 经营不善和管理水平等客观因素也具有一定的关 联性,更与商业银行内部信贷经营管理的环节漏 洞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关联。例如,商业银行 在借贷之前对于企业的审查不慎重、背景调查不 完善、借贷后的催款管理流于形式等主观因素,也 容易造成信贷风险问题。而从风险形成的维度来 看,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并不是由单一的风险因 素造成的,而是主观、客观以及内外多重因素合力 带来的结果。因此,为了推动商业银行风险贷款管 理水平的提升,更应当从根源上查找商业银行借 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力求通过完善 内部管理的方式解决信贷风险问题。

\
 

  一 、商业银行法人风险贷款的主观成因

  ( 一 ) 对风险的敏锐度不高,缺乏远视的判断 能力

  行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于 一家商业银行来说,在判断国民经济发展趋势的过程中,必须要具体地针对某一产业、某一行业, 将判断的空间缩小到特定的范围内,这样才能够 对某一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清楚,做好信贷业务 的细致性管理和划分 [1] 。从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 形势来看,即使在上行期的行业中,优质的客户也 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经济上行期中,虽然外部的市 场环境充满了生机,资金的流动性也较为充足, 客户相对来说在市场中的持续盈利能力较强。但 这并不意味着客户在经营过程中不会面临风险问 题,只是风险在上行期的经济走势中不易暴露,更 容易被商业银行在背景调查中忽视 [2] 。但是,随 着经济周期的持续波动,很多客户在经营过程中 存在的潜在风险问题就会逐渐暴露出来,这时, 如果商业银行针对风险的敏锐度相对较低,无法 在远视的角度下考虑行业面临的风险问题,就无 法建立起动态的分析方案和机制,不能以客观的 状况来看待某一行业或客户,极容易在信贷业务 中做出错误的判断,最终导致风险问题爆发。当 前,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对于行业的发展和研究能 力较为薄弱,大多数商业银行在借贷业务开展过 程中,主要是通过探究“产业以及行业分析报告 ” 中的数据判断客户的偿债能力,但是,产业和行业 的分析资料无法完全与不同地域条件下的市场发 展状况相互贴合,并且报告中的内容也缺乏对于 行业经济周期的完善性追踪。这也导致很多商业 银行在介入某些行业以及产业的发展历程时,无法客观地判断该行业是否快要进入衰退期,并无 法建立起对该行业的风险关联性,当发现行业已 经走下坡路时却已经来不及回头 [3] 。例如,我国 某商业银行在对当地煤炭行业介入时恰好搭乘了 煤炭“黄金十年 ”的末班车,但在此之后,随着行 业逐渐步入萧条期,该商业银行的客户也随时都 可能会发生信贷风险问题。

  (二 )“ 信息孤岛 ”的存在,影响了商业银行 判断和决策的精确性

  真实且客观的数据信息能够为商业银行的战 略决策和规划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如果商业银 行的上层决策者,所接收到的信息具有片面性或 信息错误的问题,势必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顶层 发展设计。在实践业务中,考虑到业务收集者专 业素质不足或收集的手段有所局限,“ 信息孤岛 ” 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并不能够从根源上消除 [4] 。 尤其是市场中存在很多企业和客户为了谋取商业 银行的信任,往往会通过报喜不报忧的行为,将自身在近段时间发展过程中的利好状况告知商业 银行,但是对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却隐瞒不 报。例如,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有大额度的民间 借贷问题或面临着企业官司的问题,但却没有将 这样的不利因素告知商业银行 [5] 。除此之外,很 多商业银行的经理人也面临着绩效考核的压力, 有时为达到绩效也会倒逼经理人员采用较为激进 的方法,为谋求业绩,忽视了对于客户现金流以及 经营管理能力和发展前景的深入调查,无法从根 源上掌握客户的真实资金需求,经常出现客户想 要多少就给予多少的现象。有的时候,为了达成 某笔交易,很多商业银行的经理人也存在不想问 或不敢问的心理状态,这也导致对于客户的信用 调查信息根本不完善,严重地影响了判断的精准 性。例如,在 2015 年,我国某商业银行向当地的 贸易公司发放流动贷款资金涉及 260 万元,经过深 入调查之后发现,该贸易公司的销售能力相对较 强,在 2014 年的前 11 个月总收入达到了 4697 万 元,销贷比率达到 21.76%,偿债能力相对良好。 但是在这笔贷款发放一年之后,还无法持续地收 回,导致商业银行面临着极大的风险问题。最终, 商业银行提起诉讼,在法院调查的环节中,才了解 到该贸易公司的法人还隐形控制着其他三家企业 在另外三个市场金融机构办理的大额信贷,涉及 金额共计 1200 万元,其中,有 450 多万元的贷款 已经成为不良贷款。如果销售经理能够在介入该 行业时就能了解企业的诉讼问题,就可以从源头 处拒绝借贷,从而有效地避免风险问题的发生 [6] 。

  ( 三 ) 重视放贷业务却忽视后续管理,主动防 范风险的意识较为薄弱

  考虑到放贷之后,尤其是对于流动性贷款来 说贷款后业务持续的时间较长、管理的任务较为 繁杂,同时,在管理过程中还可能会存在商业银 行与放贷对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此,贷后管 理也成为风险积压和风险突变的关键环节。但目 前,许多商业银行的经理人为了谋求绩效,只注 重一股脑地开发业务,却忽视了对于后续的贷款 管理工作,参与主动管理风险的意识相对来说较 为淡薄 [7] 。除此之外,部分商业银行在贷后管理 工作中始终存在形式化的管理问题,仅仅是根据 客户所提供的数据报表进行分析,却没有真正地 对客户的经营状况进行背景调查,对于客户内部 的组织管理、产品在市场中的流通情况都没有细 致地了解清晰,因此,无法及时且有效地排查客 户在还贷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如果在日常的 风险管理工作中,商业银行的贷后管理者始终缺 乏对于风险的主动涉入和管理意识的强化,不能 采取有效的方法提前排查风险点,极有可能会导 致商业银行错失资金退出的良机,导致潜在的风 险问题转化为事实存在的风险。例如,在 2015 年 7 月,我国某商业银行对当地的贸易公司信用贷 款 3450 万元进行了风险化解。该商业银行与贸易 公司在 2012 年就建立起了信贷业务关系,该贸易 公司在农业银行、建行、宁夏银行、招商银行等多 家金融机构最高时共借出信用贷款 9420 万元,直 到该贸易公司风险爆发时,信用余额还有 3600 万 元。但是在这多家商业银行机构中,宁夏银行、招 商银行以及农业银行等三家银行都成功地察觉到 了风险问题并在前期退出。只有某商业银行对于 该贸易公司的信用余额一直不采取变化措施,这 也导致该商业银行错失了风险退出的良机,从侧 面反映出该商业银行风险识别能力的薄弱。

  二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有效对策

  ( 一 ) 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加强对于行 业发展趋势的判断能力

  对于行业和产业发展趋势的分析和研究,是 保障信贷政策精准制定、从根源上防范信贷风险 的关键点。尤其是当前受到全球新冠病毒感染的 冲击,许多行业都陷入了下行阶段,甚至还存在同 行业规模化整合的问题,因此,企业的经营环境以 及持续盈利的水平中也包含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这就需要商业银行能够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 透过企业发展的表象,对所处行业未来发展的前 景和空间进行精准的预判 [8] 。首先,应当强化对于行业的细致划分以及判断能力。加强商业银行 对于客户所处行业政策发展、政策变更方面的分 析和研究,尤其是对于一些余额较大、增长速度较 快的高新技术行业进行准确的判断;其次,应该持 续强化商业银行信贷政策的执行能力。对于商业 银行总部已经出台的银行信贷管理政策,必须严 格地把关并执行,同时,也应该持续关注当地市场 中客户所处行业的变化动态以及政策的调整和更 新,对于商业银行总行未出台限贷政策的行业来 说,还应该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针对该行业 进行深入的背景调查。

  ( 二 ) 做好信贷业务的溯源调查,加强信贷业 务的真实性管理工作

  信贷业务工作的本质其实就是要追溯到客户 源头,真正挖掘在市场中具有高爆发力且资金流 转和利用效率较高的企业,为商业银行获取更高 的利润空间,实现商业银行与企业发展的共赢。 同时,也要精准地识别一些利用假主体和假报表 套取银行信用的企业,从根源上杜绝与这些企业 的相互合作。通过信贷追本溯源的管理方式,有助 于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更好地流向一些实体经济 行业。这就需要商业银行强化对于客户财务发展 水平、经营发展背景以及贷款用途的真实性的核 查力度,严格控制客户的准入关卡。首先,必须要 核查客户提交信息的真实性。针对客户所处行业 的发展趋势以及客户企业的经营管理特征,针对 客户的有效信用需求额度进行估算,避免客户借 助虚假的报表或泡沫经济的外壳隐藏真实的信用 套现目的;其次,应当严格核查客户提供财务数据 的真实性以及客观性。财务数据报表是影响商业 银行对客户信用评级最为关键的数据类型,与客 户授权额度的测算之间息息相关。一旦财务报表 中的信息失真,将会导致商业银行在信贷决策过 程中出现失误。因此,必须严格核查客户财务数据 的真实性,一旦财务数据出现了异常性的波动问 题,应当进行重点背景调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 三 ) 做好贷后管理工作,把握资金进退的主 动权

  在行业经济转型和升级的过程中,商业银行 的贷款活动也必须要做出灵活的应对和调整,但 是在调整期间商业银行所面临的贷款风险也会不 断地积累,因此,银行必须要重视对于贷款之后的 管理工作。需要牢记一个原则,“ 在客户发展平稳 的情况下才能退出,一旦客户已经出现了风险问 题,这时想退出就已经无法扭转局面。” 只有持续 强化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能力,才能帮助商业银行在动态的监测中提早排查风险并及时退出与风 险客户之间的交易 [9] 。首先,商业银行应当对客 户的运营发展状态进行动态性的检测。要知道,风 险并不是一日之间就能够形成的,如果客户在发 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劣势,在前期必然会有预先征 兆。因此,在贷后管理工作中,商业银行必须要及 时并密切地关注客户经营财务的变化水平,通过 动态性的跟踪管理在出现风险的苗头时,精准地 把握退出的良机;其次,应当做好风险贷款的化解 工作。对于已经出现风险问题的法人贷款,在风险 问题没有持续扩大的前提条件下应当采取有效的 风险化解措施,这样才能够使商业银行贷款业务 的损失程度降到最低 [10] 。

\
 

  综上所述,信贷资产的质量评估是关系商业 银行平稳发展的核心。因此,商业银行更应当通过 深入地探究法人风险贷款的主观成因,从源头上 做好法人信用的评级工作,并能够持续注重贷后 的管理水平的提升,这样才能够从根源上降低商 业银行面临的贷款风险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志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与信贷风险的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2018(13):333.

  [2] 杜王坤.新经济形势下商业银行法人风险贷款主观成因研究[J].商展经济,2022(10):71-74.

  [3] 孙永红.浅谈商业银行降低信用风险经济资本占用的途径—— 以某商业银行为例[J].中国农业会 计,2021(12):60-61.

  [4] 陆岷峰,周军煜.公司治理视角的区域法人银行机构不良贷款形成机理、实证及应对措施研究[J].金 融教育研究,2021.34(2):36-44.

  [5] 中国人民银行赣州市中心支行会计财务科课题组,廖伟生.企业结构性信贷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影响 的研究——基于赣州辖内 18 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 的财务数据[J].金融会计,2021(3):55-60.

  [6] 万亚红.商业银行企业账户风险管理探究[J].现代金融,2020(10):33-35.

  [7] 孙天琦.对县域基层金融服务的几点思考[J].西部金融,2020(9):4-6.

  [8] 吴玓,刘静.基于地方法人中小银行同业业务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研究[J].西部金融,2019 (12):86-89.

  [9] 王莎.地方法人银行机构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基于河南省 46 家机构的实证分析[J].金融理论与 实践,2019(7):69-76.

  [10] 李永军.商业银行负债质量管理研究——基于地方中小法人银行的视角[J].现代金融导刊,2022 (2):72-7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falvlunwen/5594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