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论文 > 正文

法医物证个体识别司法鉴定在涉毒案件中的应用思考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17 09:17:4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基于 DNA 检验技术的法医物证个体识别司法鉴定在涉毒案件的侦破和提供诉讼证据方 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介绍当前毒品案件在侦破和诉讼中存在的困难出发,结合文献报道和 工作实际案例总结思考涉毒案件个体识别鉴定涉及的问题和注意事项,期望能为相关的鉴定工作 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法医物证,个体识别,司法鉴定,DNA 检验,涉毒案件

  目前全球涉毒犯罪活动日趋严重。我国毒品 犯罪也态势严峻,公安部开展的“三年禁毒人民 战争 ”等打击毒品犯罪的专项行动,取得了明显 成效。在案件的侦破和提供诉讼证据方面,基于 DNA 检验技术的法医物证个体识别司法鉴定发挥 了重要作用。

  一、法医物证个体识别司法鉴定在毒品案件的 侦破和诉讼中的重要价值

  ( 一 ) 毒品案件在侦破和诉讼中存在的困难

  毒品案件本来就知情人少、目击人少,随着近 年来“ 网络 + 寄递 ”渠道贩运毒品的违法犯罪数 量大幅上升,以及贩毒交易模式由人货结合型向 人货分离型的转变,毒品犯罪的快捷性、流动性、 隐蔽性、复杂性皆随之提高,给侦查和诉讼工作带 来了巨大困难。

\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在发现、收集、 固定、审查和认定证据环节都对公安机关提出了 更高要求;涉毒犯罪分子也加强了反侦查意识,主 要体现在对各类认定涉毒犯罪证据的隐匿和破坏。 如采用人体运毒贩毒的涉毒人员如果遇到公安机 关检查时可能提前取出体内的毒品并迅速抛弃, 采用人毒分离运毒贩毒的涉毒人员即使公安机关 查获了毒品,多数不主动认罪,往往以不明知是毒 品为由,辩解没有贩毒的故意,使得公安机关无法 调查清楚事实真相;而且毒品犯罪案件诉讼中是否 明知是认定毒品犯罪是否成立的关键,法官不能 认定犯罪嫌疑人主观明知,就没有达到法定的证 明标准,遂按照疑罪从无原则,将犯罪嫌疑人判为 无罪,因此使得犯罪嫌疑人逍遥法外,继续贩毒危害社会。

  ( 二 ) 法医物证个体识别鉴定在涉毒案件中的 作用

  贩毒案件中毒品的包装、运输和交易过程中, 涉毒人员避免不了与毒品及其包装物接触,如果 能从包装物上检测到人的 DNA ,即可与涉毒人员 DNA 样本比对,进行个体识别鉴定,为认定或排 除嫌疑人是否犯罪提供依据;或者通过 DNA 数据 库比对,分析研究毒贩人数、性别、亲缘关系,为 毒品案件的审讯和侦查提供线索;从而将贩毒活动 链条上的上下家及整个涉毒团伙都一网打尽;最重 要的是个体识别鉴定的成功认定可以为诉讼的成 功提供关键性证据,解决毒品犯罪的主观明知问 题。另外运输毒品的共同犯罪,在证明并未携毒的 同案犯共同犯罪的过程中,仅凭携毒者指认而未 携毒者拒绝承认参与运毒,则很难认定共同犯罪 成立;如果能在包装上检测到未携毒者的 DNA , 就会成为证明其共同犯罪的直接证据。

  还有在打击滥用氯胺酮和苯丙胺类等毒品行 为中,血液、尿液是常用的生物学检材。在当事人 质疑进行毒品检测的检材不是来自其本人时,法 医物证个体识别鉴定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甚 至是唯一手段。此外国外也有文献报道过运动员 兴奋剂控制中可疑尿检样品的个体识别案例 [1] 。

  二、涉毒案件法医物证检材的 DNA 检验鉴定

  ( 一 ) 涉毒案件常见法医物证检材的来源和采集

  藏毒运毒是主要的涉毒犯罪活动之一。其中 体表携毒是运毒人员采用捆绑或者是夹带等方式 将毒品隐藏在人体表面的隐蔽部位,如腋下、裆部、小腹处、假肢上等,女性大多藏匿于乳罩、卫 生巾、袜子内等。体内携毒是运毒者用避孕套或塑 料制品包裹毒品后,或者把毒品吞服到胃里,或者 塞入肛门内、阴道内,待到达目的地后再自行排出 或取出,或借助灌肠排出 [2] 。人毒分离运毒方式 则是利用现在便捷的多种交通、物流方式在随身 行李中夹带毒品或毒品伪装货物快递运输 [3] 。

  无论哪种运毒方式,脱落细胞是主要的法医 物证检材。体表携毒和人毒分离这两种运毒方式 的法医物证检材主要是由人体皮肤表面脱落的上 皮细胞和汗腺通过汗液排泄的汗腺上皮脱落细胞 组成。这类检材通常附着在毒品包装表面,采集方 法由载体情况而定。对于硬质、表面光滑、不易渗 透或与身体接触面较小的物品如毒品自封袋上脱 落细胞的采集,可以采用胶带粘取法或两步擦拭 法;对于毒品包装上的胶带可以采取直接剪取法, 如果在胶带的不同部位发现不同的指印,要分别 采集;对于和毒品包装物接触的衣物可以采用负压 吸附法等。体内携毒的法医物证检材主要是体液 或者粪便中含有的人体内阴道、肠道脱落细胞,是 体内携毒者将毒品排出体外时黏附在毒品的外包 装上的。主要采用胶带粘取法或两步擦拭法采集。

  另外还有可能在毒贩藏身处、藏毒仓库等地 采集到烟头、矿泉水瓶等唾液斑、口腔上皮脱落细 胞检材或其他检材,也主要采用胶带粘取法或两 步擦拭法采集。

  ( 二 ) 涉毒案件法医物证检材的 DNA 提取

  通常涉毒案件法医物证检材属于微量生物检材,影响其 DNA 检验成功率的因素很多,如检 材保存不当或提取不及时,会导致 DNA 降解,使 得待测 DNA 含量减少,分型失败;还与携毒者是 否容易脱落细胞的个体差异有关等。因此在提取 DNA 时根据选择的脱落细胞采集方法可适量调整 裂解液体积,如果是胶带粘取法要使胶带黏性面 尽量裸露在离心管中,避免胶带相互包裹,以免 妨碍 DNA 的提取。在常用的 DNA 提取方法中磁 珠法能够使得 DNA 的提取和纯化一次完成,并能 有效去除杂质干扰,还可以通过调整洗脱体积控 制获得的 DNA 浓度,广泛应用于微量生物检材的 DNA 提取。

  ( 三 ) 涉毒案件法医物证检材 DNA 的检测和 数据分析

  通常采用检测试剂盒推荐的标准参数进行检测,如果分型结果不理想再考虑对扩增和电泳检 测的条件进行改进;如扩增时可以采用增加循环 数、增加模板量、缩小反应体积、增加聚合酶量、 改变缓冲体系等不同的方法来提高分型的成功率。电泳检测时可以适量增加上样量、适当上调上 样电压、增加上样时间等方法提高检测灵敏度。但 在分析数据时要注意比较,改进条件后的分型结 果是否可靠,是否能得到稳定的分型结果。

  分析数据时要注意是否因 DNA 模板少而产生 扩增不平衡、等位基因丢失;或因改进条件造成了 等位基因的增加、产生伪峰等情况,避免因错误 判型导致错误的鉴定。另外涉毒案件法医物证检 材常常获得混合分型,只有确定检测到的是单个 个体的 STR 分型才能用于个体识别。当常染色体 STR 遗传标记中 2 个或以上基因座出现 3 个或以 上等位基因时,需要考虑检材可能污染或系混合 检材,但仅极个别检材在一个基因座出现 3 个等位 基因,不符合混合检材特征,可更换试剂盒确认分 型结果,还可以通过 YSTR 检验,确定是否是混合 分型。当检验结果不足以成为法庭审判的证据,也 可以为案件侦破提供参考线索。

  三 、工作案例启示

  ( 一 ) 案例一

  XX 禁毒大队在一平房内将涉嫌贩卖毒品的 犯罪嫌疑人 A 抓获,查获冰毒 11 袋。犯罪嫌疑人 A 供述毒品是其同乡 B 带来并让其贩卖。XX 禁 毒大队送检 11 个透明塑料自封袋与犯罪嫌疑人 B 的血样采集卡,委托我单位进行个体识别鉴定。 考虑到塑封袋是汗液斑、皮肤脱落细胞的非渗透 性载体,脱落细胞粘取器防污染、便于操作,提取 膜片黏性好,脱落细胞转移成功率高 [4] 的特点, 本案选择了使用商品化脱落细胞粘取器进行脱落 细胞的采集。由于借助多波段光源观察没有找到 指印痕迹就没有在封口区域分区域采集,对每个 塑封袋的整个封口区域分别进行了采集,另外对 其中一个塑封袋的袋体区域大面积进行了脱落细 胞的采集,看分型结果再决定后续实验方案。考 虑到 DNA 提取的磁珠法能提取和纯化一次完成, 且通过调整回收体积控制提取的 DNA 浓度,选 择了 King Fisher 磁珠提取纯化系统 [5] ,回收体积30ul。在扩增和电泳使用常规扩增即获得了检材的 DNA-STR 分型。在全部检材中只检测到了一个对 个体识别鉴定意见出具和案件的诉讼具有证据作 用的单一个体的 STR 完整分型,其他检材检测到 的混合分型对个体识别无用。本案办案单位原本 为了节约经费,只想送检部分检材,笔者在和送检 人员充分沟通了解了案情和警察取材过程后,推 测很有可能是混合检材,不利于个体识别鉴定,所 以建议办案单位送检全部检材。从结果看对全部 检材进行检验是明智的决定。

  ( 二 ) 案例二

  XX 公安局民警根据线索将涉嫌吸毒的违法嫌 疑人 C 查获,对其进行尿液毒品检测的结果呈阳 性。违法嫌疑人 C 不服,作为原告提起诉讼,XX 人民法院委托我单位检测涉案尿液样本是否为嫌 疑人 C 本人尿液。送检尿液装在一个透明塑料瓶 里,约有 2ml;瓶的外表面有散在片状黑色霉斑。 据委托人介绍该尿液样本采集后,置 4℃冷藏保 存,一直存放在 XX 公安局。采集尿液时间距离送 检之日已有 7 个月。该尿液样本参考徐小玉等人所 著《尿液中 DNA 的提取与检验 》一文中的方法进 行检验,检验结果是混合分型。[6]

  该检验方法推测,由于男性和女性的生理结 构差异,尿液脱落细胞数量男性明显少于女性,因 此分型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尿液保存时长对检测结 果有直接影响,可能与尿液中含有能破坏细胞内 细胞器以及降解核酸的尿素、尿酸等成分有关。室 温储存的尿液样本随时间延长,检验结果出现非 特异性扩增、等位基因丢失等现象,也与室温利于 细菌等微生物的滋生,及其分泌的核酸酶能引起 DNA 链发生断裂、降解有关,从而影响 DNA 提 取的质量或产量。本案原告是男性,送检尿液检材 保存时间较长且保存温度不适宜,分析很有可能 是因为脱落细胞不但量少,DNA 还严重降解,因 而发生了非特异扩增,表现出混合分型的检验结 果。另外尿液瓶表面的霉斑说明了没有妥善保存。

  四、为了进一步拓宽加强法医物证检验鉴定在 涉毒案件中的应用 ,以及更好地为侦查破案和诉 讼服务,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 一 ) 办案警察要加强发现物证、保护物证、 防污染的意识

  1.办案警察要拓宽获取证据的思路。在体内携 毒案件中,体液是连接毒品与携毒者之间关联的 直接证据。在有排毒过程的监控录像时体液 DNA 个体识别是具有辅助作用的诉讼证据,而在没有 排毒过程的监控录像时体液 DNA 个体识别证据尤 为重要;在确定被丢弃毒品的归属,进而确定每一 名嫌疑人带毒数量时,被丢弃毒品外表附着的体 液、粪便等则是重要生物物证检材。在人毒分离运 输毒品案中,要注意对发现的毒品包装袋、快递邮 寄藏有毒品的伪装货物、运输毒品的车辆、嫌疑人 的生活用品等相关物证进行仔细搜查;特别是箱包 类的物品除了检验疑似毒品包装物外还要检验箱 包内的其他带有个人使用痕迹的物品,以利对于 使用此运输工具的个体进行同一认定。

  2.要对检材的妥善保管和及时送检的重要性 加强认识。办案警察在搜查和提取疑似毒品包装 物时一定要做好自身的防护措施,使用专用 DNA物证袋分别进行提取包装,避免检材受到污染。在 案件侦办的过程中不要只重视和抓紧对犯罪嫌疑 人的抓捕和审讯,也要重视检材的良好保存;避免 因送检不及时而造成 DNA 量的损失。

\
 

  ( 二 ) 司法鉴定机构要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的规定完成鉴定活动

  1 .在案件受理时,务必详细了解案情和物 证检材获取经过,推断载体上重点提取的部位及 成功分型的可能性,针对案件检材将可能存在的 鉴定风险告知给委托单位。务必要将接受的检材 状况记录描述清楚并拍照,让送检单位认同并签字。对于涉毒人员的血液样本进行采集时要注意 自身安全的防护。

  2 .由于涉毒案件微量生物检材成功获得单个 个体 DNA 分型的概率不高,鉴定人员务必在检验 前做好实验室的消毒、清洁准备工作,尽可能避免 交叉污染;认真研究、选择适合检材的细胞收集方 式、DNA 提取方法、检测条件使用的参数;鉴定 过程中要将实时鉴定记录实时填写详细,以便在 分型失败时调整改进检验方法。DNA 检验过程中 物证检材和嫌疑人样本分别在微量物证提取室和 常规物证提取室进行提取,整个实验过程注意污 染防范,尽快完成 DNA 检验工作。数据分析时务 必核对阳性对照分型是否正确和阴性对照是否干 净,对物证检材每一个基因座上的峰高、杂合子均 衡型等仔细查看,确定是否为单个个体的分型后 准确计算与嫌疑人样本的累积随机匹配概率。

  3.送检检材在返还给办案单位前,鉴定机构 也要根据检材的不同种类、情况选择适合的存放 保管方式将物证检材妥善保管好。

  参考文献

  [1] 徐小玉,畅晶晶,张广峰,等.尿液中DNA 的提取与检验[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8.33(2):146-149.

  [2] 张会中.人体携毒案件中的证据形式及其固定[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0(1):74-82.

  [3] 蔡力斌,韩伟.论 DNA 技术在新型运输毒品案件中的作用[C] // 张继宗.法医临床学理论与实践—— 中国法医学会 · 全国第二十一届法医临床学学术 研讨会论文集.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8:385-386.

  [4] 黄艳梅,王萌鸽,赵兴春.接触 DNA 在法医实践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6.31(2): 151-155.

  [5] 孙帅,张庆霞,胡玉龙,等.King Fisher 法提取指纹DNA 的法医学应用研究[J].刑事技术,2017.42(4): 289-293.

  [6] 姚智,陈雷.从尿液细胞中获取单一STR 分型浅谈易降解检材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J].农家参谋, 2020(18):12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falvlunwen/5469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