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论文 > 正文

信息技术下《侦查讯问》课程的创新与发展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02 09:06:1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侦查学的专业教育中,《 侦查讯问 》课程愈发重视侦审一体化的建设,在教育教学活 动中,结合教材内容和犯罪形式的变化,引进了信息技术,对《 侦查讯问 》课程进行创新,提高 学生的侦查能力、审讯能力,培养应用型侦查讯问人才。本文对《 侦查讯问 》课程的背景进行了 探讨,结合信息技术对《 侦查讯问 》课程的影响和《 侦查讯问 》课程的现状,分析了信息技术下 《 侦查讯问 》课程的创新和发展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侦查讯问,课程,创新,发展

  在公安学院的侦查学专业中,《侦查讯问》是 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必备的专业课程,是培养 学生侦查讯问认知能力、技能水平的主要途径。侦 查讯问教学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教学的改革和创 新中,要保证《侦查讯问》课程的方向明确、内容 清晰,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课程的建设和创 新,是《侦查讯问》课程发展的必然探索方向。

  一、《侦查讯问》课程的背景分析

  侦查讯问在我国是一门起步较晚的学科,因 为侦查学的研究和教育是从无到有的,在我国起 步晚、发展慢,目前仍旧在逐步地完善和创新发 展中。侦查学的历史理论研究最初是从侦查实践 的经验中进行总结和归纳的,初期的《侦查讯问》 课程强调的是对技术的教育、对策的制定,以公安 实践中的审讯业务为资源和依据,产生侦查讯问 的内容,在总结典型案例的经验过程中,进行知识 总结,掌握审讯技巧。自从我国实施侦审合一的制 度以来,《侦查讯问》课程逐渐构建起了雏形,不 再以狭义上的侦查工作为依据,展开预审工作, 而是要将预审工作贯穿整个办案过程中,从大侦 查的程序直到办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均要进行预审 侦查。这时审讯工作作为预审中的重点环节,受到 了高度重视,凸显出了审讯工作特有的角色和地 位,由此逐渐形成了《侦查讯问》课程,成为了理 论教学在形式上的表现 [1] 。

\

 

  《 侦查讯问》课程的建设中,编写教材是教学 的载体,也是开设课程的基础,构建起了系统全面 的内容,包括了侦查讯问的历史沿革、理论知识、 研究对象、策略方法、心理对策、组织实施、辅助 措施、笔录制作等。随着我国首本侦查讯问学教材的问世,侦查讯问学成为了代表性的教材,为《侦 查讯问 》课程建设打下了牢固的基础,是侦查讯 问学的教育理论保障,也是理论教育的框架。随着 侦查学专业课程建设的不断进行,侦查学在理论 升华的基础上,要落实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上,加强《侦查讯问》课程理论和实践教育体系 的建设,成为了侦查学教育中关键课题 [2] 。

  二、信息技术对《侦查讯问》课程的影响

  《 侦查讯问》课程的创新建设,要紧跟时代的 发展脚步,结合目前的犯罪形式分析和《侦查讯 问》课程建设的目标,引进信息技术,是《侦查讯 问 》课程建设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因为信息技术 对《侦查讯问》课程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利用 信息技术,能够将《侦查讯问》课程的理论知识 和案例相互融合,结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内容和侦 查讯问的技巧,将专业技能要点更加生动、形象地 体现出来,转化为图片、视频等影像资料的形式, 综合呈现出《侦查讯问》课程的教学内容,改变 了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 [3] 。

  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侦查讯问》课程教学是 以灌输式、填鸭式的讲解模式为主,单纯讲解《侦 查讯问 》课程的理论知识或展示静态图片,学生 很难形成对办案现场和案例事件的深刻认识与体 会,缺少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导致学生很容易在 课堂上出现溜号等现象。《侦查讯问》课程在信息 技术的影响下发生了变革,构建起了具有多元化 特点的教学新模式,师生之间的互动大大增强,在 信息技术的应用中,学生成为了《侦查讯问》课 程中的主体,《侦查讯问》课程的教学思路更加开 阔。将《侦查讯问》课程中的知识难点、知识重点具体地凸显出来,利用信息技术还原案例场景, 将死板、落后的教育方式有效改进,弥补了传统教 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中存在的不足。构建起了立体、 系统、多元化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理论和实 践的相互综合中,掌握《侦查讯问》课程的核心 内容,对案件的审查方向加强把握,理清学习思 路,提高最终的学习成效、训练效果。信息技术给 《 侦查讯问》课程带来了创新的契机,改变了《侦 查讯问 》课程的教学模式,丰富了《侦查讯问》 课程的教学手段,是推动侦查学教育改革的有力 推手 [4] 。

  三、《侦查讯问》课程的现状

  《 侦查讯问》课程目前建设仍旧还在实践探中,作为培养侦查学专业人才的课程载体,《侦查 讯问 》课程的建设目前在教学内容方面仍旧存在 缺陷,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比例调控不合理,课程模 式落后,缺少对先进的教育工具的有效运用,忽视 了信息技术对《侦查讯问》课程所带来的影响和 积极作用。特别是在侦查讯问的教材内容方面,作 为授课的主要载体,教材内容是将授课内容直接 反映出来的文本资料,但是目前的侦查讯问教材 出现了同质化严重的现象,其中包括了侦查讯问 的理论知识、程序知识、法律法规、方法和策略等 多方面的内容,形成了稳定的教材框架,成熟的教 材内容体系。但是同质化现象难以得到有效的改 进,导致了最新的研究成果难以体现在《侦查讯 问》课程中来,水平不足 [5] 。

  忽视了教学实践的内容,导致学生发散性思 维得不到有效的培养,侦查讯问的教学内容体现 了一定的封闭性,在对经验的总结和归纳方面体 现出了诸多不足,对方法和策略的教学灵活性有 限,形成了对实践部分的忽视。学生在理论和实 践方面难以实现有效衔接,形成了《侦查讯问》 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等普 遍的问题。师资力量紧缺,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强 化,缺少一支专业的师资力量进行对《侦查讯问》 课程的创新建设,引进信息技术,提高《侦查讯 问》课程的教学水平。侦查学课程具有极强的专业 性,对于师资力量有着较高要求,教师缺少系统的 理论训练,侦查实践经验不足,将难以推进《侦 查讯问 》课程的创新。师资力量中专业人才的紧 缺,导致了目前侦查讯问的教学改革止步不前,有 待更进一步的优化 [6] 。

  四、信息技术下《侦查讯问》课程的创新和发 展策略

  ( 一 ) 优化教学内容

  信息化时代,《侦查讯问》课程的创新和发展,要在教学内容上实现优化和创新,以教学内容 的创新为切入点,提高《侦查讯问》课程的教学 质量,在编写侦查讯问教材时,在审讯方法的运用 和侦查讯问的法律法规内容上进行完善,以此为 基础,根据目前的侦查讯问活动规律,对教材的编 写进行优化,梳理侦查讯问的教学内容体系,划分 具体内容的分类。在侦查讯问的法律规范和理念 的引导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描述和总结的内容编 写到教材中,利用案例,来表达侦查讯问的策略、 技巧、方法和对策,强化学生的侦查讯问专业技能 水平,强化职业素养。在侦查讯问的教学内容优化 上,从教材入手,强调个性化的教材,调整侦查讯 问学内容和体例,适应当前的侦查教学需求。合理 变通,将传统的侦查讯问学教材体例适当改变,保 证教学内容的灵活性,侦查讯问活动是一场智慧 和心理素质的较量,在侦查人员和犯罪嫌疑人的 面对面过程中,侦查讯问人员要掌握讯问规律,在 灵活、多变的环境下研究案情 [7] 。

  侦查讯问学的教学内容优化,要借助先进的 信息技术,改变固定的特定几种训练方法、讯问策 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借助互联网资源,对原 有的经验进行总结,掌握传统的侦查讯问方法基 础之上,启迪学生思维,提高侦查讯问教学内容的 灵活性、针对性。将互联网上的生动案例还原出 来,展示到教学课件中,利用多媒体展示或微课视 频讲解等方式,让学生们以案例为依据,在灵活、 多样的教学素材中,掌握侦查讯问的技巧、方式、 方法。完善教学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主动兴趣, 加入到对《侦查讯问》课程知识和案例的研究实 践中。

  ( 二 ) 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是验证理论和真理必不可少的途径,信 息技术下的侦查讯问教学要借助先进的教学工具、 信息技术等新兴的科技,强化实训教学实践教学, 适当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结合公安 院校侦查讯问教学的现状,适当延长实践教学的 时间,将讲授式的理论教学时长适当缩减,调整实 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学时的比例,7 ∶ 3 为最佳实践 教学学时,符合教学需求。根据侦查讯问学的学科 性质和学科特点,合理地设定时间、教学的课程方 案,在实践教学中,要保证实践教学课堂的有效 性、多样性。通过模拟、讯问、观摩教学片、案例 教学等方法,在校内环境中进行实践教学,也可以 在校外的教学活动中,利用丰富的实践教学拓展 活动,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在侦查讯 问教学活动中应用最多的就是案例教学法,教师 可以结合互联网资源,将案例制作成教学课件,为学生进行案例的展示和详细讲解 [8] 。

  利用互联网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实践教学中, 就案例展开实践探索,使学生们加入到案例的实 践研究中,提高知识应用水平、实践探究能力 、 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在互联网资源中,选择 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展开教学,设置讨论和互动 环节,让学生们将案例学习活动从课堂上延伸到课 下,利用班级的 QQ 群、微信群,学生们可以随时随 地就案例内容进行探索和研究,表达自己的看法 , 锻炼学生的侦查讯问实践技能。借助教学片的观摩 形式展开实践教学,要设置合理的观摩问题,让学 生们带着问题观摩侦查讯问的场景,对犯罪嫌疑人 的状态、案件情况加强掌握。在完成观摩之后,要进 行学生小组之间的探讨和交流,教师应选择合适的 案例,制作场景真实的侦查讯问实践教学片,构建 观摩教学的资源库,培养学生对侦查讯问技能的掌 握能力、实践能力。

\

 

  ( 三 ) 创新课程模式

  课程模式是决定《侦查讯问》课程教学成果 的关键,在《侦查讯问》课程的创新探索中,要对 课程模式进行创新,构建起互动教学的新模式,吸 引学生加入到自主探究场景中,进行模拟训练。例 如互动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等,都是《侦查讯 问 》课程训练中常用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结合 典型的案例,为学生布置小组任务,完成侦查审讯 的实践活动,合理划分学生小组。在互动式的教 学中,增进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 和交流,教师可以结合案件的合理选择,让学生 们站在理性的思维视角,综合判断、分析案件,加 强对侦查讯问技巧的掌握。在构建互动教学模式 时,教师要将细节之处还原出来,使学生融入到真 实、生动的侦查讯问场景中,加强对侦查讯问技能 的掌握 [9] 。

  教师还可以创建其模拟情境,让学生们加入 到模拟训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侦查讯问知 识的验证,与现实的环境相融合,构建模拟环境进 行培训。将细节环境的效果凸显出来,强化学生的 侦查实战能力,拓展学生的创新思路,提高学生对 侦查讯问技能的熟练运用。在身临其境的真实互 动学习环境中,拓展知识视野,借助音频、视频等 播放背景音乐,还原案件场景,制作 flash 动画, 增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探讨交流,及时进行信息 的反馈和知识点与技能的总结。

  ( 四 )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组建起一支专业型的侦查讯问师资队伍,是 信息化时代《侦查讯问》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关键因素,建设师资队伍,将师资来源单一这一问题突 破,加强后备力量的建设。邀请行业内侦查讯问的 专家,加入到侦查讯问的教学实践中,成为实践教 师储备,将基层一线侦查讯问人员和理论教师队 伍的人才相互组合,集中师资力量,用灵活、多样 的理论教学方式、实训教育方式,组建专业型的 侦查讯问教学队伍。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和 交流学习活动,对于侦查讯问相关的法律法规变 化以及行业动态、犯罪趋势加强了解,教师应具备 较强的理论、技术能力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参与到 教学创新和科研活动中,提升自我,挖掘内在的潜 能。借助互联网资源的开放性优势,对先进的侦查 讯问技术和教学理念进行借鉴,以此优化侦查讯 问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 [10] 。

  综上所述,信息化时代《侦查讯问》课程创 新和建设要引进信息技术,借助先进的教学工具 和互联网平台、信息技术应用,构建起全新的教学 模式,提高《侦查讯问》课程的教学水平。增强师 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突破 灌输式教育模式的限制,更加立体、全方位地验证 理论知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实现理论到实践技 能的过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拓展学生的侦查思 维,提高侦查业务素养,为社会的需求培养专业的 侦查讯问人才。

  参考文献

  [1] 闫霞飞.侦查讯问模拟实训教学的重构及考核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1):158-160.

  [2] 谷南.“三教改革”视野下《侦查讯问》课程实训目标定位研究[J].投资与合作,2020(12):157-158.

  [3] 吕尧,卞宏波.学习理论语境下公安预审学实战化教学改革的设计[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20.32 (4):98-105.

  [4] 郑荔.操作的快乐的教与学[J].课程教育研究,2020(15):21-22.

  [5] 李建军.《侦查讯问》课程的改革与创新[J].铁道警察学院学报,2020.30(1):120-124.

  [6] 钟淼.侦查讯问能力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模式创新[J].科技风,2019(35):244.

  [7] 张植.公安院校《逻辑》课程中的“论证”教学[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9.17(2):125-128.

  [8] 李建军.公安院校模拟讯问教学的实证调查及对策[J].广西警察学院学报,2018.31(3):116-123.

  [9] 曹晓宝.侦查讯问能力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模式创新[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8 (2):93-98.

  [10] 曹晓宝.侦查讯问模拟实训教学的重构及考核探析[J].辽宁警察学院学报,2018.20(1):108-1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falvlunwen/5228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