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论文 > 正文

电子支付中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2-02-15 09:27:0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近年来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业务发展飞速,电子支付中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日渐成为 大众所关注的重点。但在我国电子支付中的个人信息泄露和滥用现象严重,主要是由于个人防范 观念、数据管理平台以及立法体系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电子支付中的个人信息保护不足。本 文通过我国电子支付中个人信息保护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的详细分析,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 策, 以健全信息保护个人机制、规范电子支付平台发展。

关键词 :电子支付; 个人信息保护; 解决机制

          电子支付发展日新月异,支付问题中的个人 信息保护安全尤为重要。电子支付行业早在 20 世 纪 90 年代就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电子支付的发展 是在电子商务的发展基础上形成的,电子商务最初 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出现的,当时采取电子邮件的 方式,称为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美国在全 球电子商务发展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具有前瞻 性,占据电子商务及支付市场相当大的一部分。据 统计,全球所有电子贸易成交额中大约 45% 以上 都发生在美国,可见应用领域之广。截至 2018 年 底,美国零售电商销售额预计达到 5900 亿美元, 同比约增长 14.0%。美国作为这一场电子商务运动 的推动者,美国本土电子支付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 阶段,已日渐成熟,引领了电子商务以及支付发展 潮流。但是,美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市场已接近饱和 状态,预计在未来,越来越依赖于消费者的支持。 受新冠疫情影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电子支付作为 结算方式,电子支付发展势头迅猛,受到越来越多 的平台和消费者青睐。中国零售电子商务销售额 将于 2021 年增长 21%  (数据来源于中文互联网数 据研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加强了对于大型科技 公司的监管,比如金融巨头蚂蚁集团。近些年来,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和 internet 普及,电子支付 成为万千公民生活最普遍的支付方式,大大减少 了现金货币的流通,支付手段纷杂多样,微信、支 付宝、零钱通、QQ 钱包等等任人选择。虽然我国电子支付起步较他国而言较晚,但我国实施了一 系列信息化工程和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建设,为网 络时代电子支付的发展进行了奠基,使电子支付 的应用,有良好的技术基础。电子支付也惠及了经 济较落后地区,最能体现电子支付应用的就是网 购。网购应用创建了付费数据平台,综合数据分析 和模拟运算,消费者只需线上付款即可,据不完全 统计,网上购物人群已达总人口的 35.2%,人们生 活对电子支付的依赖性逐渐加强。预计四年后,中 国网购规模总值将增长 20000 亿元,移动金融应运 而生,电子支付服务,有了不可替代的商业使命, 成为虚拟货币与金融协同发展的纽带,同样也影 响着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1]。

\

一 、电子支付中的个人信息保护现状

(一 )电子支付中的个人信息保护调研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绝大部分的人选择电子支付主要是因为其方便快捷,仅 1/4 的人认为其安全有保障,60% 的人认为电子支付与个人信息有 一定关联并且电子支付会导致个人隐私泄露等问 题发生。由此可以看出目前绝大部分人都对电子 支付的使用存有防范意识,对自己的个人信息存 有保护的态度。[2]

(二)我国电子支付中的个人信息保护现状

           随着我国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电子商务与 电子支付行业发展势头迅猛,电子支付已经成为 电子商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电子支付包括六种业务类型,即移动支付、电子支付、电话支付、 ATM 业务、POS 业务和其他电子支付。根据中国 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有关数据,2015—2020 年全 国电子支付业务呈现保持增长的趋势,截至 2020 年银行共处理电子支付业务量 2352.25 亿笔,较上 年增加 118.37 亿笔。基于以上数据可见电子支付 行业已经被广大群众所广泛应用,基于互联网而 产生的交易的资金的流通量也十分巨大。

           电子支付逐渐展现其相较于传统支付的优势,然而,电子支付也有其劣势,就目前状况来 看,关于电子支付与消费者权益保护之间的纠纷 已经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关注。截至 2020 年,据中 国消费者协会统计,约 78% 的受访者遭遇过信息 泄露的问题;近七成的受访者手机 APP 在自身功 能不必要的情况下自动获取用户隐私权限,致使 发生信息泄露的情况;甚至有大约 60% 经营者未 经用户的同意将收集到的个人信息向不法分子泄 露、出售,以获取非法利益。当个人信息泄露的 时候大约 86% 的受访者遭受到推销电话、诈骗电 话和诈骗短信的骚扰,也有人因此而遭受巨额损 失。目前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已经成为许多人关注 的焦点,个人信息泄露无时无刻不威胁着消费者 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3]

二 、电子支付中个人信息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 互联网+ ”促进了产业升级和生活的 便利,与此同时,也促使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问题 变成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个人信息泄露也就变 成了个人信息保护当中最主要的问题。个人信息 泄露的原因主要有三:

( 一)个人防范意识不强

           许多不通晓法律知识的人在看到 APP 授权许 可时,不认真审阅盲点“允许”。 殊不知自己的个 人隐私已经过自己同意后被不法分子获取。又或 者人们纷纷扫描二维码只为获得一把旧扇子,殊 不知自己的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远重于那一把扇 子。因此,广大群众亟需增强法律意识,使自己的 个人信息和合法权益免受侵害。

(二 )支付平台管理系统有待完善

           健全电子支付保护机制是解决个人信息泄漏 的重要问题。消费者的付款信息未经本人同意被 第三方平台获取,或者被不法分子冒用,以及电子 支付系统在支付过程中存在网络卡顿、信息延期 等问题在技术层面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个人保护 观念薄弱、传统储蓄方式与现代化电子支付存在 很大不同、消费者观念转变困难,易造成个人信息 泄露;国家政策支持缺乏、服务体系不健全给不法
分子可乘之机,加大了个人信息的泄露的力度;在 许多法律中虽然出台了相关规定,但并没有一部 统一的法律对其进行详细规定,不仅没有起到保 护作用,反而致使信息泄露在担责时相互推诿,成 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一大难题。

( 三 )我国目前的电子支付的法律体系尚不 完整

            我国法律规范中,对电子支付的法律概念尚 无具体的界定。我国政府目前对电子支付市场秩 序的管理尚不规范,市场监管的约束力较弱,出现 第三方支付平台过度收集个人信息、远程监控、后 台运行等导致人信息泄露的现象问题后也无法可 依。弱势群体在个人信息泄露、受到侵犯时也难以 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致使许多损害人身和财产 纠纷现象的发生。
 
            电子支付市场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也需要 市场本身的调节。虚拟货币目前已经成为货币的 一种,但是电子支付中虚拟货币的伪造与变造的 违法现象时常发生,造成弱势群体财产权益的 损失。

三 、电子支付中个人信息保护的解决对策

            随着对数字化货币的深入研究,电子支付中 关于个人信息泄露的保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 问题。我国电子支付中个人信息的保护依然存在很 大漏洞:个人信息泄露、资金被盗、网络诈骗等关 于个人信息的网络犯罪飞速增加。据统计,我国目前网络犯罪占犯罪总数 1/3 并 且每年还在以 30% 速度增长(来源《 民主与法制 时报》)。 个人信息的泄露严重影响了我国电子 支付产业的稳步发展,迫切需要从个人观念的转 变、国家政策的推进、法律机制的健全、支付平台 的完善等多个方面推动我国个人信息安全建设。[4]

( 一)推动个人观念转变

            电子支付是为消费者服务的,人民群众是它 的直接使用者,也是电子支付弊端出现的直接受 害者,因此推动消费者对电子支付观念的转变是 推动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重要基石。科技化深入推进,网络诈骗手段屡见不鲜令 人猝不及防。为了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城市的公交 车站都进行广播和宣传一些诈骗的情况,对民众 进行普及,由于每个人的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以 及辨别意识各不相同,因此被骗的可能性也各不 相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 中华人民 共和国电子支付指引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 商务法 》等相关电子支付法律的相继出台,《 中华 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也有电子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例如《刑法 》第二百五十三条就有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 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 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 刑,并处罚金。”① 给我们的信息生活提供了法律 保障。提高公民自我认知度,有效辨别网络信息, 增强法制观念是保护电子支付信息安全的基石。[5]

(二)推动支付平台管理变革

            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健全电子支付保护 机制:一是各支付平台主体相互协调,使信息化工 程和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相得益彰,共同为网络 时代电子支付发展鉴定基础,使得人民币发行、 流通、服务、结算环节衔接紧密;二是提升大众意 识,现阶段电子钱包和数字人民币与传统的储蓄 货币相比,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人群的储蓄货币更 为多数偏远地区、老年人群所偏爱,做好数字人民 币的意识工作,构建完善的配套体系;三是加大国 家政策支持力度、打造专门的电子支付服务机构 严厉惩处不法分子;四是要统一立法,消除多方管 理互相推诿责任的危害,构建权责分明的政务体 系,做到有法可依、责任明确。[6]

(三)完善电子支付法律保护体系

            明确法条规定,为个人进行电子支付提供良 好的法律保障。我国虽然有关电子支付方面的法 律规定有不少,但并没有成体系的电子支付专门 法律规定。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于 2021 年 8 月 20  日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 于 2021 年 11 月 1  日起实施,此法将有效的健全和 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

            我国一直强调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好的政策 惠民利民。开展个人信息安全评价,并逐步推进统 一的认证体系建设,防止一些犯罪分子逃脱和漏 网;信息安全管理部门牵头,起到引领的作用,让 每个人都信服,建立相应的保护机制。

            推广相应的电子支付公益广告,拓宽群众进 行电子支付的受众层面。由于贫困差异显著,电子 支付的普遍使用只适用于城市,而一些农村地区 还是现金支付。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可以在各个公 交车站进行视频宣传各种支付的方式进行普及、 在农村亦是。我国《 中国人民银行法 》第十六条 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 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②所以 我们在宣传的同时也应将这些进行普及,虽然电 子支付方便简洁但是我们更应该遵法守法,维护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发挥政府模范带头作用,是解 决电子支付中个人信息保护的重中之重。

            2018 年 3 月,在全国“两会 ”上,葛华勇代 表、金鹏辉代表在提案中联合建议,借鉴欧美等 国支付领域强监管的立法经验,抓紧研究制定我 国电子支付法,从法律层面明确产业参与各方权 利义务关系以及监管职责分工,从而防范支付风 险,保护消费者权益。③

四 、结束语

            通过对互联网时代电子支付背景及其现状的 认知与分析,我们了解到电子支付对社会发展的 影响以及电子支付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相应的 问题。数据显示我国电子支付中主要存在以下问 题:个人信息容易泄露、电子支付受众群体涉及面 较小、法律健全机制不够完善( 电子支付约束和 个人信息保护)、支付平台复杂多样。针对上述问 题我们从提高个人防范意识、健全电子支付保护 机制、推动法律完善、规范支付平台管理四个方面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

            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和大数据变化 在瞬息之间,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发展趋势和过 程。在发展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但我们应 当发挥主观能动性,从个人、政府、法律和平台四 个层面去减少它带来的危害,将其融入我们的社 会日常生活中,带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类文 明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莹,丁琪.电子支付安全问题探析[J].山西科技,2017(5):94-91.
[2]   刘浩武,张根社.我国电子支付消费权益保护探析[J].当代金融家,2020(9):138-139.
[3]   杨美丽.我国电子支付商务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J].现代营销,2021(2):136-138.
[4]   龚水花.论电子商务法对个人信息权保护的完善[D].镇江:江苏大学,2020.
[5]   唐旭.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法律监管制度的完善[J].重庆社会科学,2019(8):64-73.
[6]   任玉龙.我国个人电子支付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falvlunwen/3575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