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交通运输事业的飞速发展,使得当前国内机动车、非机动车数量增长迅猛。运输车辆在 给民众生活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同样因为地区交通设施不完善、车辆故障、驾驶人员技术不 过关等诸多因素,造成各类交通事故频发,极大威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交通事故现 场,会在事故地面、周边、肇事车辆、伤亡人员的身上遗留下相关的痕迹线索,而这些可以证明事 故状况的印迹通常就被称作为交通事故痕迹。而交警通过对事故痕迹的检验鉴定,可以反映和还 原事发现场的状况,判断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过程,确认肇事车辆和人员,为事故责任判断提供有力的证据。
关键词: 交通事故; 痕迹; 检验方法
利用合理的车辆痕迹鉴定技术、判断交通事故责任、追踪嫌疑车辆的逃跑路线等, 充分利用此类痕迹可以更加高效、公正地处理各类交通事 故。随着近年来侦测工具、新技术的运用, 提高了交通事故处理效率, 但是在实际的事故处理过程 中, 还存在不同的缺陷问题需要解决优化。
一、交通事故痕迹相关概念内容
交通事故痕迹的形成必须要有具备能力的客 体、承受痕迹的客体和相应的作用力。通过这三种 客观因素之间的相关影响, 相互作用, 才能作为形 成事故痕迹的客观因素。而交通事故痕迹的校验 作为刑事科学检验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 是通过 运用综合的痕迹检验分析方法来科学地处理事故 中的痕迹, 判断痕迹中人与物之间的事故形成关 系, 以及痕迹与案件之间的关系, 是一种科学性的 司法鉴定工作 [1] 。
一般情况下, 交通事故痕迹的校验认定方 法, 是采用同一认定方法。这种方法的原理是通过 对于部分交通事故中产生的碎片化的线索或者人 为习惯而造成的事故线索, 来作为被寻找客体的 重要因素特性, 通过痕迹的形式遗留在事故现场 中, 或者车辆、人员中。通过将痕迹与事故客体之 间进行相关的检验, 可以判断这些痕迹是否产生 于同一物体。
二、交通事故痕迹在处理工作中的意义作用
(一) 可以分析事故的具体成因。通过事故现 场中肇事车辆的停摆方向, 鉴定人员可以通过对 于事故现场的各个物体的痕迹, 如肇事车辆、伤亡人 员、 受 损 物体 之 间 的相对 物体, 痕迹产生的形状、方向等因素, 来推断事故发生的起因和演变过 程, 为后续的断案提供依据。
(二) 判断肇事人员和车辆的逃离方向。在许多交通事故现场中, 肇事人员和车辆在事故发生 后, 驾车逃离, 而没有摄像监控的偏僻路段, 就需 要通过对现场痕迹的检验来判断其逃离的方向和 路线。鉴定人员通过被撞击车辆的状况、伤亡人员 以及在现场中所遗留下来的车轮印记, 来具体判 断肇事车辆的种类、重量等。通过道路转弯处的各 类痕迹、路面物体的变化情况, 来缩小侦查的范 围, 判断车辆逃跑的方向。
(三) 确认肇事车辆。交通事故发生后, 一些 肇事人员为了逃避责任, 驾车逃逸后被抓获。在面 对一些不知悔改、拒不承认肇事罪行的人员, 必 须要通过相应的事故痕迹和证据来对其进行责任认定。
(四) 可以作为调节一般事故或者轻微事故的证据。如果出现一些轻微的交通事故, 可以由双方自行调节, 或者交警进行调节。但是由于双方在责 任判定方面存在较大的争议的情况下, 就需要通 过痕迹检验的办法来进行认定责任方。
三、交通事故痕迹检验方法的探究
(一) 鉴定工作的前期准备
鉴定工作的前期准备是否到位, 会直接影响 到后续的事故处理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也会对责 任的判定产生不利影响, 所以在交通车辆的痕迹 鉴定工作前, 需要派遣具有专业能力的痕迹鉴定 人员来保证事故处理的公正性、客观性。相应地,在 管理 部 门 受理相 关 的痕迹侦测案件中, 鉴定人员还需要事前了解到具体的案件资料、经过等, 明 确事故发生的地点、起因等多方面因素, 为痕迹鉴定提供足够的依据。同时还需要准备相应的鉴定 设备, 如使用扫描电镜、微量物料等材料, 保证鉴 定工作可以有序进行。
(二) 交通事故痕迹的测量方法
对车辆轮胎痕迹的测量。先确定事故车辆的 轮胎印痕起始点, 可以先利用光线倾斜角度来进 行观察确定。交通事故中现场勘查紧急制动所产 生的车胎印痕是十分重要的判断依据, 有利于分 析当时车辆的现场行驶状况。测量车胎印痕的起 始点, 应该在远离车胎印痕处的一段距离处, 采 用低角度的观察办法, 与车胎印痕站位呈一条直 线, 借助光线照射来仔细辨别车辆制动印痕的起 始点 [2] 。而印痕的重点位置一般较为容易判断, 是车轮拖印的尾端距离和轮轴的垂直处, 通常就 是拖压印的终点位置。
如果事故现场的车辆制动印痕是呈现断续的 方式, 那么就需要针对现场的具体情况来具体测 量。车轮由于受到地面不平衡或者其他原因造成 的拖印一般距离较短, 所以, 针对断续的拖印应该 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测量, 然后在计算中应 用整个拖印的长度。
出现直行拖印时的测量办法, 可以先将车辆两个后轮中, 任意一个尚未滑出的前轮拖印的轮 距中的拖压印来作为直线拖压印。具体的测量过程中, 车辆每一个轮胎的拖压印, 都应该具体测 量。在判断车辆行驶速度时, 任何一个车轮出现制 动印痕, 都应该按照最长的拖压印来进行计算。因 为在考虑到最长拖压印的滑行距离中, 每一个车 轮都会施加相应的制动力量 [2] 。
(三) 出现多方向拖压印的测量
如果事故现场中, 出现的拖压印面积较大, 而 车辆后轮的拖压印出现在前轮拖压印之外, 这就 是典型的多方向拖压印。出现这种拖压印时, 事故 车辆在事发当时可能正处在大面积的滑行或者滑 转状态中, 这样才导致车辆出现了多方向的拖压 印, 而这是车辆由于滑转可能已经出现了 180 度的 转向。而测量这种拖压印, 一般是需要对车辆所留下的弯曲拖压印进行测量, 对印迹的曲线部分进行测量, 标明长度, 作为后续测量信息时的依据。
(四) 事故车辆车体痕迹的测量办法
机动车辆车体痕迹的测量, 一般是需要从车 前到车后、由上到下的测量顺序。对于车辆前部的 痕迹, 在测量时应该先记录车辆的部位形态、受损 的面积等, 然后根据上下端位置以及地面的相关 高度和左右端一侧的位置距离进行测量, 以此来 确定事故车辆在碰撞时的状态情况; 车辆侧面出 现痕迹, 应该依据痕迹产生的部位、受损面积和程 度、碰撞中心部位与地面高度的距离、痕迹的起始 点到前保险杠有关车轮的距离位置;车辆底盘痕迹的鉴定, 如果出现片状的痕迹,应该具体测量其面积大小, 痕迹的突出点位置与地面距离的高度需要具体测量清楚; 车轮痕迹测量, 在事故中, 车辆的轮胎会出现刮擦、碾压到物体、人体等, 这时候 车轮胎面就可能会出现相关的痕迹, 可能是物体 或者人体上组织附着在车轮上, 无论出现哪种形 式的痕迹, 都应该测量痕迹在车轮中的具体部位和面积大小。
(五) 事故现场散落物的收集
车辆在高速运动状态中, 发生碰撞、翻滚、 刮擦等事故情况, 由于重力势能和惯性势能, 现 场一般会或多或少地遗留一些车辆上的附着物。 所以, 在鉴定车辆痕迹的过程中, 鉴定人员必须要 保持及时负责的态度, 第一时间来搜集车辆现场 散落物, 来作为后续事故判定的依据。如果事故鉴 定人员态度行为不端正或者不规范, 会导致没有 第一时间收集到现场的散落物品, 出现遗漏, 不利 用后续技术鉴定中心来依据现场散落物品, 判定 具体的交通事故责任。所以针对事故现场遗留的 散落物, 应该依据物品的材质、厚度、受损情况等 进行具体的分类 [3], 然后分类到相应的搜集袋中 做好标签, 等待后续的具体分析。此外, 现场鉴定 人员还需要对现场的事故车辆进行仔细的鉴定判 断, 对事故车辆中损坏的部分, 如断裂、刮擦、撞 击痕迹等进行拍摄取证, 为后续责任事故的正确处理提供依据。
最后, 事故中还会出现如毛发、血液、纤维 化合物等微量物证。这些微量物证可以作为后续 事故判定的重要依据。所以, 鉴定人员在对这些 微量物证进行取证鉴定时, 需要佩戴好无污染手 套, 防止由于手中汗液、指纹等杂质影响到后续 鉴定的准确性, 通过当前先进的鉴定仪器, 如利 用傅里叶交换红外光谱仪、扫描式电子显微镜等 多种高精度仪器, 可以提高精确处理交通事故的 效率 [3] 。
四、结语
鉴于目前我国交通道路建设规模和经济水平 的提升, 国内各类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数量都在快 速增长。同时由于部分驾驶人员责任心不强、驾驶 技术不到位等问题, 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也在提 升。所以不断提升交通事故痕迹的鉴定技术, 可以 有效提高处理交通事故的效率和准确度, 公平客 观地判定事故责任, 同时也为判罚一些肇事逃逸 人员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参考文献
[1] 达娃,普布.特殊痕迹检验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的应用研究[J].西藏科技,2016(4):27-28.
[2] 纪伟,程刚.痕迹检验和法医学方法结合推断交通事故驾乘关系 1 例[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9,34 (1):83-84, 108.
[3] 陈佳鹏,彭志威.如何根据损伤痕迹检验分析交通 肇事逃逸案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6): 18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falvlunwen/35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