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电梯设备在各行各业开始得到广泛应用。电梯属于特 种设备类型,其可能在运行中出现事故问题,进而导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在这种情况下,针对 电梯事故的法律责任认定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需要进行全面分析,明确责任认定方法,并落实 防范事故措施,避免后续再次出现同样问题。本文主要针对电梯事故法律责任认定与防范建议进 行深入研究, 以供参考。
关键词: 电梯事故; 法律责任; 防范建议
电梯设备应用场景广泛, 安全性较高, 通常出 现事故的概率较低。但是, 现实应用阶段经常会出 现多种意外因素, 进而引发电梯事故问题。在这种情况下, 便需要针对电梯事故责任进行认定, 并从 法律角度分析相关原因, 为后续处理同类案件或 防范电梯事故提供重要参考。
一、电梯事故法律责任典型案例简述
本次案例为意外事故, 受害人张某接受朋友 李某邀请, 前往李某家中用餐并饮酒。但是, 在饮 酒过程中张某与李某发生争执, 导致张某冲出房 间试图乘坐电梯。李某追随张某来到电梯间, 在等 待电梯过程中张某故意踢踹电梯门, 导致门出现 了突然脱落的现象, 最终导致张某随自身惯性掉 入电梯井。李某在张某发生事故后报警, 使消防部 门将张某从电梯井内救出, 但由于伤势过重已经 死亡。李某所处小区物业在电梯事故发生后, 选择 在电梯周边设置障碍的方式进行处理, 并在次日 完成维修工作。张某家属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要 求李某、李某所在小区物业进行赔偿。一审人民法 院驳回了相关请求, 以张某自身行为导致其死亡 后果的理由判定李某、李某小区物业公司无需承 担赔偿责任。
二、案例法律责任分析
(一) 电梯事故责任类型划分
本次案例中, 针对电梯事故责任进行分析可 以发现, 由电梯设备所引发的问题责任类型认定 需要按照实际情况判断, 如电梯本身存在质量缺 陷、电梯维护不到位等。本次案例张某死亡的主要 原因与电梯门突然脱落存在显著关联, 应判断属于电梯维护不到位所引发的管理问题。 电梯设备本身属于应用装置, 同时也属于产品。因此在电梯 引发的事故中, 责任划分需要将电梯拥有方、使用 方、管理方、生产方、销售方均纳入考虑范围 [1] 。 这些潜在责任方本身存在划分区别, 如拥有方、 使用方、管理方通常承担电梯维护不当等过错问 题带来的责任, 生产方与销售方则需要承担电梯 设备质量不达标问题所带来的责任。本案例电梯 投入应用的时间较长, 在开始服役前应用手续完 备同时已在相关行政机关完成备案工作, 因此产 品质量明显符合基础需求, 导致事故的责任划分 应当为维护不当类别。在物品损害赔偿问题认定 方面, 适用于电梯事故的相关法规明确指出, 在电 梯发生故障问题时, 若造成他人损害问题, 则拥有 方、管理方或使用方需要承担过错推定责任。
(二) 电梯事故导致意外死亡的受害方法律责任认定
在电梯事故引发死亡事件的案例中, 针对法 律责任进行划分需要结合侵权关系进行判断。例 如, 本次案例内张某自身主动脚踢电梯门行为显 然存在过错, 其主动行为过错与电梯质量过错比 例需要进行平衡划分, 确保法律关系能够得到明 确。而李某与张某共同饮酒这一行为会引申出李 某是否存在安全保障义务这一问题, 根据相关司 法实例, 在共同饮酒后, 行为人之间存在保障对 方安全的基础义务。同时,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 定, 民事活动需要尊重社会公德, 不可损害公共利 益。在这种情况条件下, 李某在本次案例中应当承 担部分责任, 包括未尽安全保障义务等。
(三) 物业公司对电梯事故负有的法律责任认定
在电梯事故法律责任认定阶段, 拥有方与管理方通常为物业公司, 因此针对其是否需要承担 责任的认定势在必行。根据我国物业管理条例规 定, 物业管理工作需要通过业主选聘相关企业, 并 按照约定合同对房屋结构与配套相关装置进行保 养与管控。同时, 物业公司还需要维持区域内基本 卫生, 在必要情况下组织紧急疏散等工作 [2] 。而 电梯属于特种设备, 处于物业公司管辖范围内, 因 此物业公司需要承担相关管理责任。
在实际审理过程中, 本案例物业公司应当使用 过错推定的相关原则。根据我国特种设备安全应用 法律规定, 在设备出现事故问题后, 相关单位应当 立即采取紧急预案, 组织开展抢救活动, 避免事故 负面影响进一步扩大, 降低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同时, 还需要保护目标位置与重要证据。在此类规 定情况下, 本案例物业公司依照规定采取了紧急处 理措施, 封闭了现场并完成了维修工作, 因此应当 按照过错推定原则分析侵权责任分配情况。
在本案例物业公司法律责任分析阶段, 若能 够证明其对电梯进行过必要保养与维修, 但事故 后未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是否能够免除承担责 任?综合相关规定分析, 物业公司不能免除承担 责任。提供维修或保养记录仅与控制损害范围, 采 取紧急预案存在关联, 物业公司需要在完成相关 活动后及时向管理部门报案。然而, 本案例物业公 司并未采取相关操作, 因此需要承担对应责任 [3] 。
(四) 参与者是否完成安全保障义务的法律责任认定
认定电梯事故法律责任时, 需要针对涉及的 所有主体进行判断。本案例中李某在与张某争吵 后及时追随其来到电梯间, 由于无法预知张某突 发动作, 因此不能及时避免案件发生。可以认为, 李某已经完成常人在饮酒后应当承担的相互安全 保障义务, 不应承担法律责任。本案内受害人张某 自身过错明显, 同时物业公司在事后未严格按照 规章制度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告, 因此其需要承担 一定程度的责任。因此, 本案件认定过错时需要结 合所有因素进行判断, 包括行为准则、物业公司对 电梯设备负有的管理责任、维护现场义务等, 判定 各方实际过错情况, 完成法律责任的认定流程。
三、防范电梯事故的应用建议
(一) 针对设计进行优化
在本案例中, 导致电梯事故的主要原因与缺 乏维护存在密切联系。此电梯投入应用的时间较 长, 整体设计相对较为老旧。针对此类达到传统标 准但不符合国家新规定需求的老式电梯, 应当落 实改建工作, 尽可能达到全面更换的目标。新电梯 需要在设计层面满足国家相关标准, 并针对各种异常情况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安全冗余性, 避免出现如本案例踢踹电梯门导致意外坠楼的类似问 题。通过优化相关设计, 采用可靠安全保障措施, 可以最大限度降低违规操作或意外情况导致人身 伤亡的可能性, 有利于规避电梯事故问题, 具有保 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作用 [4] 。
(二) 定期开展保养与维修工作
由于电梯属于特种设备, 因此需要定期开展 检查与保养工作, 确保隐患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 决, 避免引发安全事故现象。电梯保养工作需要 按照规范定期开展, 实际保养处理时需要避免出 现工作人员资质不合格等问题。电梯保养属于较 为复杂的工作, 若操作队伍不具备相关资质, 可 能导致电梯设备意外受损, 进而增加风险隐患, 最终引发安全事故。因此, 物业公司或电梯管理 方需要针对保养队伍进行资质核查, 确保其具备 相关工作资格。同时, 在电梯保养阶段, 应当重视 检查工作。通过展开测试项目, 可以及时发现电 梯存在的隐患问题, 有利于快速定位故障区域并 给予修复 [5] 。通过此类方式, 能够降低电梯出现 事故的可能性, 有利于规避法律责任风险。除此之 外, 还应当注重维修精细性。电梯设备精密度较 高, 若维修工作未根据相关规范执行修复, 可能无 法解决故障问题, 甚至引发其他隐患。同时, 在维 修阶段还需要根据电梯实际类型安排相关维修工 作。例如, 公共商场电梯应当根据实际运转符合情 况与载客标准进行评估, 尽可能科学展开维修工 作, 避免出现意外问题 [6] 。
综上所述, 电梯事故法律责任认定通常较为 复杂, 涉及多个主体与环境条件细节。通过分析实 际案例, 能够明确法律责任认定方式, 有利于提高 此类案件审理公正性。此外, 采取合理的方案对电 梯事故的应用措施具有重要安全意义, 能够从源 头降低问题产生概率, 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 命安全与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沈俊华,陈明涛,骆伟.对一起杂物电梯事故的分析与防范建议[J].中国电梯,2020,31(21):59-61,69.
[2]余新文. 部分电梯事故的警示意义及防范措施[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8(6):31-33.
[3]张鹏,申强.电梯检验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探究[J].商情,2019(12):284.
[4]赵晓涛,任红鸽.基于灰色理论的电梯设备安全事故发展趋势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9,49 (24):174-180.
[5]许素睿.基于 HFACS 的电梯事故人因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9,29(7):74-79.
[6] 丁日佳,田铮.电梯责任保险对电梯公共安全管理的影响——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J].经济经
纬,2020(5):124-12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falvlunwen/34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