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时机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上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3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成参考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5例,参考组患者发病48h后行胆囊切除术,实验组患者发病48h内行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考组,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手术各项指标均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发病后应尽早接受胆囊切除术治疗,时机越早治疗效果越高,并发症发生的概率越低。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急性胆囊炎;临床疗效;安全性
本文引用格式:韩志敏.不同手术时机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
0引言
急性胆囊炎作为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往往会引起发热、呕吐、腹痛等不良症状,且发病急、威胁大,需要及时治疗[1]。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是外科手术,尤其是创伤小、恢复快、出血量小、安全性高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2]。不过,关于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选择还未形成统一标准。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时机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3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成参考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5例。参考组中男性32例,女性33例,年龄分布在19~71岁,平均年龄为(45.3±2.1)岁;参考组中男性28例,女性37例,年龄分布在20~73岁,平均为(45.7±2.2)岁。纳入标准:符合急性胆囊炎诊断标准,无手术禁忌证者,无腹腔镜手术史者,自愿且知情情况下参与本次研究者。排除标准: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足者,凝血功能障碍者,无症状胆囊结石者,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者,肝内外胆管或胆总管有结石者。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经统计分析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参考组在发病48h后治疗,实验组在发病48h内治疗。具体手术治疗方法如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帮助患者取仰卧体位,建立二氧化碳气腹,腹压值控制在12mmHg。然后进行三孔腹腔镜法,用腹腔镜探查患者的腹腔内情况,分析胆囊周围和黏连情况,沿着胆囊边缘把Calot三角区位置的前后浆膜切开,将胆囊管分离,分辨胆囊管近端汇入胆总管,分辨胆管远端后进入胆囊壶腹。借助探头明确胆管内结石情况,关闭胆囊管,用分离钳从胆管内向胆囊内推入结石,生物夹夹断胆囊管近端,切除关闭部位之间的胆囊管。用电凝钩切断胆囊动脉,电凝刀分离胆囊,最后清洗缝合。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显效、有效和无效的三项标准:显效即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消失、无并发症、疼痛减轻;有效即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好转、轻微并发症、疼痛缓解;无效即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没好转、重度并发症、疼痛感强;总有效率=(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100%。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胆漏、胃肠损伤、胆道损伤。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手术各项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0.0软件实现了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其构成比较用卡方检验,组间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应治疗后,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考组,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且两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比较
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应治疗后,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手术各项指标均优于参考组,且两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急性胆囊炎与细菌入侵、胆囊管阻塞息息相关,一旦胆囊阻塞后就会引发胆汁长期滞留,持续刺激胆囊内的黏膜,发生炎性病变,被细菌感染后就会引起急性胆囊炎[3]。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开腹手术,效果明显,但关于其手术时机的选择还存在一些争议[4]。有研究表明,发病96h内用胆囊切除术的效果最好,但手术难度较高[5]。也有研究表明,因急性胆囊炎早期容易受炎性因子刺激,各种炎性细胞会渗出形成纤维蛋白黏连,发病72h后水肿会达到高峰,解剖结构显示不明,给分离带来一定难度[6]。
丁明胜[7]在对7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胆囊切除术的研究表明,尽早开展手术治疗,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成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9%,高于参考组的81.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6%,低于参考组的12.3%,这表明了48h内进行胆囊切除术能大大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强;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都要优于参考组,这表明48h内进行胆囊切除术能优化手术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与以往文献数据相符[8]。
综上所述,急性胆囊炎的发病较急,一旦发病应尽早实施胆囊切除术,越早进行手术治疗,越容易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更强,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身体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秦威.不同手术时机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22(13):19-20.
[2]王国军,马国峰,沈华强.不同时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6,21(6):1095-1097.
[3]SHAO Jinhui.Influence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on postoperative pain of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J].Nursing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17,3(7):151-153.
[4]王龙丰,潘明丽,魏凤亭.不同手术时机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效果对照[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7):112-114.
[5]张风华.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对疗效及预后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1(20):112-114.
[6]GU Minyuan,LU Cuiwei.Clinical observation on influence of different fasting and water restriction time on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J].Nursing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17,3(8):32-34.
[7]丁明胜.不同手术时机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24(11):52-54.
[8]吕传新,张飞.不同手术时机对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25):9-1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