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研究微波照射加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随机抽取选取我院从 2016 年 1 月至 2017 年 1 月收治的 526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测确诊为分泌型中耳炎,随机分为两组,各 263 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 TJSM-2000A 微波治疗仪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综合有效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综合有效率为 9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3.7%,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波照射加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炎性病变,缩短治疗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关键词:微波;照射加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观察
本文引用格式:李建房 . 微波照射加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观察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69):109.
0引言
分泌性中耳炎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常表现为鼓室积液,以传导性耳聋为临床特征,属于高发性中耳非化脓性炎症,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其病症机理较为复杂,一旦治疗不当很容易发生恶化,造成多种免疫性反应,临床表现以耳鸣、耳闷、头胀为主,造成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临床治疗以常规药物控制为主,因其病症机理较为复杂,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随着医疗技术的逐渐提升,微波、电离子治疗仪技术在临床上得到有效推广,因此深入研究其病症机理,选择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降低不良反应,打造更加高效、便捷的治疗模式,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1]。本次研究选择微波照射加温治疗方式与常规药物控制方式进行效果对比,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抽取选取我院从 2016 年 1 月至 2017 年1 月收治的 526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盲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 263 例,予以常规药物治疗方式,男性 163 例,女性 100 例,年龄 13 ~ 77 岁,平均(56.5±11.5)岁,病 程 1 ~ 2 年,平 均(1.5±0.5)年; 观察组 263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 TJSM-2000A 微波治疗仪治疗;其中男性 160 例,女性 103 例,年龄 14 ~ 77 岁,平均(57.0±11.5 )岁,病程 1 ~ 2 年,平均(1.5±0.5) 年;两组患者接受临床疾病检测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符合手术治疗标准,排除相关用药禁忌者,无其他传染性疾病,本次研究已获伦理委员会批准,其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控制,同时给予常规抗炎、抗过敏、减充血剂治疗;观察组接受微波照射加温治疗方式,选择仪器: 南京启亚 FORSEA MTC-3 型,调整功率为 25~35W,根据患者耳道情况选择合适的理疗探头,取坐位,置入患侧外耳道,探入深度为 1.5~3cm,缓慢置入,脚踏开关控制,15min/ 次,1 次 /d,
10d/ 疗程,连续治疗 2 个疗程,同时给予鼓膜按摩,耳咽管吹张,给予适当抗生素类药物。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包括显效:0.5/1/2/4Hz 听阈均恢复正常水平,听力提升超过 30dB,耳痛、耳闷等症状完全消失;有效:0.5/1/2/4Hz 听阈恢复情况较为理想,听力提升超过15dB,耳痛、耳闷等症状部分缓解;无效:0.5/1/2/4Hz 听阈无明显恢复情况,听力提升不足 15dB,存在明显不良反应,病情有恶化趋势。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 SPSS18.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 ±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 t 和 2 检验,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中显效 200 例(76.0%),有效 55 例(21.0%),无效 8 例(3.0%),综合有效率为 97.0%;对照组中显效 180 例(68.5%),有效 40 例(15.2%),无效 43 例(16.3%),综合有效率为 83.7%,组间计算( 2 =7.548,P=0.00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常见的炎性症状,其发病率近年来有明显升高的趋势,该病症机理较为复杂,迁延难愈,临床治疗难度较大,一旦治疗不及时很容易导致慢性粘连性中耳炎,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因此选择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
分泌性中耳炎在临床上又称为渗出性中耳炎,病症机理表现复杂,呈反复性发作,其以中耳积液为特征的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同时伴随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多见于儿童,在上呼吸道感染后以耳闷胀感和听力减退为主要症状。因咽鼓管是中耳与外界环境沟通唯一渠道,一旦其发生阻塞,很容易导致通气障碍,形成中耳积液,引发分泌性中耳炎 [2]。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听力下降,伴随有轻微耳痛、耳鸣,摇头可听见水声。本次研究发现,微波具有波长短、频率高、量子特性等特征,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避免鼓膜切开操作造成的疼痛,创伤性更小; 通过微波照射能够有效促使能量吸收,快速形成生物效应, 调节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流加快,强化酶活性;同时选择适当的辐射器,能够大大提升治疗效率,操作便捷,缓解血管痉挛,改善局部微循环,加强神经系统兴奋过程,安全性高 [3]。
综上所述,微波照射加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 能够显著缓解临床症状,抑制中耳炎性病变,大幅度缩短治疗时间,规避不良反应风险,值得深入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曹冠辉 , 魏芳娥 . 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大家健康 ( 学术版 ),2016,10(7):90-91.
[2]李丽, 黄成彬, 赵丽丹,等. 微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14(24):46.
[3]石海轩 . 微波治疗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中的应用 [J]. 中国社区医师 ,2016,32(10):76.
《微波照射加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观察》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0912/20180912023903521.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