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艾灸配合穴位敷贴对急慢性肠炎患者护理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0 13:35:5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艾灸配合穴位敷贴对急慢性肠炎患者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中医内科收治的200例急慢性肠炎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100例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艾灸配合穴位敷贴等综合护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00%及护理满意度评分(91.8±1.7)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艾灸配合穴位敷贴可提高急慢性肠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艾灸;穴位敷贴;急慢性肠炎;护理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马学梅.艾灸配合穴位敷贴对急慢性肠炎患者护理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8):319-320.

0引言

         目前,西药治疗是急慢性肠炎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并要求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疗效较好,但停药后复发率也高[1]。我院为了巩固急慢性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配合艾灸、穴位贴敷等对应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明显提高,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中医内科收治的200例急慢性肠炎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男女比例11:9例;年龄21~76岁,平均(45.8±0.2)岁;病程1~6年,平均(3.2±0.5)年。观察组:男女比例1:1例;年龄21~72岁,平均(45.2±0.5)岁;病程1~7年,平均(3.5±0.2)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①治疗方法:对照组应用氟哌酸0.2g/次,3次/d。观察组实施艾灸、穴位贴敷,选择两侧足三里、三阴交穴、关元穴、中脘穴,艾灸条点燃后距离皮肤5cm处,以感觉微热无痛为宜,艾灸半小时,以皮肤潮红为宜,1次/d,10d为1个疗程,停3d后开始下一疗程。穴位贴敷则选择陈皮、白术、茯苓、党参等,研成粉末,取5g粉末,加入醋调成糊状,贴敷在脐部和其他穴位,包扎、固定,贴敷6h,7d为1个疗程,停3d后开始下一疗程。②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病情询问、用药指导、协助检查等常规护理方案,对照组实施综合性护理,治疗前严密观察患者局部皮肤状况,询问其对酒精、胶布等是否过敏,让患者更多的了解相关知识,取得患者的信任。治疗过程为患者说明艾灸时皮肤可能发生的现象,指导其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紧张。治疗后以温热毛巾擦拭皮肤处残留的药物,让局部皮肤干净整洁,叮嘱患者不可用手抓挠瘙痒处

1.3观察指标

         治疗后腹痛症状消失、饮食及排便症为显效;腹痛减轻、临床症状缓解、大便次数减少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护理满意度以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评估,百分制问卷,得分高者满意度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差异在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00%及护理满意度评分(91.8±1.7)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1。


\
 
3讨论

          在我国中医学上对急慢性肠炎并无记载,根据其临床症状将其划为“腹痛”“泄泻”“霍乱”范畴,认为是饮食所伤、感受湿邪、脏腑虚弱、情志失调所致,疾病根源在于脾胃,急慢性肠炎者脾胃功能虚弱,临床治疗以调整胃肠功能和改善脾胃功能为主[2]。我院中医内科在急慢性肠炎治疗中选择艾灸配合穴位贴敷护理干预,结果发现与常规护理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这说明艾灸、穴位贴敷对急慢性肠炎也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3]。配合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更快缓解临床症状,临床疗效要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艾灸有很好的回阳固脱、活血化瘀、散寒通络、消瘀散结等功效对脾胃虚弱的急慢性肠炎者治疗针对性极好,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减少并发症风险,有效弥补了抗感染的缺陷[4]。现代中医表明艾灸还存在良好的抗过敏反应、抗自身免疫、抗感染等多重功效,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失衡的同时促进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功能增强,发挥防病治病的效果[5]。穴位贴敷选择邻近肠胃的穴位以特制中药粉末膏贴敷可发挥健脾和胃、理肠止泻的功效,加上贴敷时以脐部为中心,药物更易穿透进入体内而传输至所需部位,药物半衰期更长、药效更持久稳定[6]。贴敷给药方式也避免了药物口服后对肝的损伤。

        综上所述,艾灸配合穴位贴敷在急慢性肠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肯定,值得推广使用。

\

 
参考文献

[1]毛一之,喻斌.加味痛泻要方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7(4):416-419.
[2]于敏.穴位注射配合艾灸治疗慢性结肠炎50例观察及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12):156-158.
[3]郭维军,朱莹,赵希.溃结宁膏穴位贴敷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
[4]温玉玲,张小惠,韩梅,等.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1,29(5):1182-1184.
[5]方晓华,邱伟,杨振斌,等.榆苋方灌肠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J].河北中医,2017,39(3):384-387.
[6]赵敏,周思远,陈大帅,等.针灸治疗腹泻临床选穴规律及治法分析[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2):46-4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45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