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0 13:24:0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比较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胃溃疡患者纳入本次试验,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均分为2组,将采取埃索美拉唑治疗的35例患者设为治疗组,将采取奥美拉唑治疗的3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3%)明显高于对照组(77.1%),戸<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相比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更佳,而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胃溃疡;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治疗效果;不良反应

本文引用格式:骆尚冰.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4):149.

0引言

        胃溃疡是一类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如不尽早治疗可发展为慢性疾病,甚至引起诸多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临床中一般采取抑酸药物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是其常用药物,本次试验就这两种药物的应用效果进行具体分析和比较。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胃溃疡患者纳入本次试验,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治疗组中男性、女性分别有19例、16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0岁,平均为(37.7±3.9)岁。对照组中男性、女性分别有21例、14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73岁,平均为(38.4±4.1)岁。对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上述资料的差异进行分析,得出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口服阿莫西林(500 mg/次,3次/d)+克拉霉素(250 mg/次,2次/d)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取奥美拉唑治疗,晚餐后口服,每天1次,每次20 mg。治疗组患者采取埃索美拉唑治疗,晚餐后口服,每天1次,每次20毫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一个月。
\
1.3评价标准

          1.3.1治疗效果评价标准:①显效:患者各项症状消失,Hp转阴,胃镜复查显示病变部位恢复正常;②有效:患者症状明显改善,Hp转阴,胃镜检查显示病变部位恢复50%以上;③无效:患者临床未见缓解,Hp为阳性,胃镜检查显示病变部位恢复50%以内[1]。总有效率为显效率、有效率之和。

        1.3.2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发生便秘、头晕、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对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的相关试验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和处理,组间对应的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统计对比米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在P<0.05时,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相比。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3%、77.1%,组间对比P<0.05,详见表1

\



        2.2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6%、11.4%,组间对比P>0.05,详见表2。


\


3讨论

        胃溃疡属消化性溃疡的一种,多因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还与饮食、吸烟、酗酒、药物、精神紧张、遗传等诸多因素有关,患者可出现上腹部疼痛、反酸等症状,还可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胃溃疡易反复发作,极难根治,临床中一般采取药物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是其常用的两种药物。埃索美拉唑属质子泵抑制剂,对幽门螺杆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还能减少胃酸的分泌,若联合其他抗菌药物使用可发挥出更好的疗效。奥美拉唑的作用与埃索美拉唑相似,但起效速度更慢,保护胃黏膜的效果更差。本次试验结果显示,埃索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总有效率达94.3%,明显高于采取奥美拉唑治疗的患者(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P>0.05),刘东华等[2]的研究结果与本次研究结果相似,本次试验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姚君.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比较[J].北方药学,2015,50(7):83—84.
[2] 刘东华,王路平,姜山.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9):17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45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