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讨高脂血症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中抽选82例患者做研究分析,并通过电脑随机模式分组,A、B组均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药量各取10mg/d与20mg/d,对两组的临床降脂情况进行比较与评估。结果治疗前对A、B组血脂指标的检测,显示检测结果基本相当,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B组的TC、LDL-C指标检测结果较A组显著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余2项指标检测结果与A组基本相近,P>0.05,无统计学意义。B组在研究期间有12.20%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不良反应,较A组的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9.76%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均有确切效果,但高剂量(20mg/d)用药的降脂效果明显优于低剂量(10mg/d),并且不会增加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荐。
关键词:高脂血症;阿托伐他汀;降脂;临床价值
本文引用格式:陈玉帅.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的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0):131,134.
0引言
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诱发因素,如冠心病、心力衰竭以及脑卒中等均可能在高脂血症的作用下发病,进而加大对患者身体健康甚至生命的影响[1]。他汀类药物是除贝特类药物外治疗高脂血症最重要的一类降脂药物,但关于其剂量学问题,目前医学界尚无统一规定。本文中,我院对82例高脂血症患者使用10mg/d、20mg/d药量的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以寻求阿托伐他汀的最佳治疗剂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中抽选82例患者做研究分析,纳入患者均与《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相关诊断依据吻合[2],由临床系统检查明确诊断,且患者及家属已在研究相关文件上签名;排除伴肝肾功能明显异常、精神类疾病、药物过敏体质等问题者。通过电脑随机模式分组,A组41例,包括男24例,女17例,年龄38~67岁,平均(56.7±5.8)岁;B组41例,男25例,女16例,年龄37~65岁,平均(57.1±6.2)岁。通过SPSS20.0软件对A、B组间的基线资料做处理,P>0.05适合做课题实验与研究。
1.2方法
向A、B组患者提供抗凝、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等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予以阿托伐他汀口服,药量各取10mg/d与20mg/d,1次/d,于每晚临睡前服用。
两组均接受用药观察14周,该期间停用其他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干扰的药物。
1.3评估项目
检测并记录A、B组不同治疗时间的血脂指标水平,包括:①总胆固醇(TC);②三酰甘油(TG);③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④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同时统计两组发生恶心呕吐、腹胀等用药不良反应的例数与概率。
1.4数据分析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中的2与t对课题研究数据(计数、计量资料)做检验,以率(%)与(±s)的方式描述输出结果,P<0.05提示课题研究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A、B组不同治疗时间的血脂检测结果分析
治疗前对A、B组血脂指标的检测,显示检测结果基本相当,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B组的TC、LDL-C指标检测结果较A组显著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余2项指标检测结果与A组基本相近,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A、B组用药不良反应的记录结果
B组在研究期间有12.20%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不良反应,较A组的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9.76%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高脂血症的病因较复杂,现有资料多认为与先天性因素、环境因素等关系密切[3-4]。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且血脂水平越高,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严重,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概率也相应上升。因此,重视对高脂血症患者的降脂调脂治疗,对于预防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非常重要。
阿托伐他汀是由人工合成的一种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同时也是他汀类药物的典型代表之一,其组织选择性较高、亲脂性较强、药效较持久,给药后能够持续20h甚至30h对HMG-CoA还原酶进行抑制,使肝脏中胆固醇的合成过程受阻,使LDL受体含量增加,由此起到降低TC与LDL-C的作用。相关资料显示,LDL-C水平每下降1.0%,患者罹患冠心病的风险也会相应下降,降低1.0%左右[5]。并且该药物还具有清除炎症因子、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以及稳定斑块等作用,除了能够显著调节人体的胆固醇水平外,在降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发病率、病死率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意义[6]。但关于其用药量的选择,目前研究学者尚未达成一致意见。
既往研究认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虽然可达到降脂调脂的目的,但容易引起恶心呕吐、关节疼痛等副反应,因此多推荐低剂量给药。但近年研究发现,对高脂血症患者使用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副反应较低剂量给药并未明显增加,相反在调节血脂方面效果更为显著。此次研究中,我们选用10mg/d、20mg/d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对82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B组用药后的TG与HDL-C指标检测结果虽与A组无明显差异,但TC与LDL-C指标检测结果显示,B组均明显低于A组;用药观察期间虽有12.20%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略高于A组的9.76%,但组间数据并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高剂量(20mg/d)阿托伐他汀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同样安全可靠,与上述文献看法相似。
综上所述,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均有确切效果,但高剂量(20mg/d)用药的降脂效果明显优于低剂量(10mg/d),并且不会增加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Huang C,Cen C,Wang C,et al.Synergistic effects of colchicine combined with atorvastatin in rats with hyperlipidemia[J].Lipids in Health&Disease,2014,13(1):67.
[2]张丽英.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80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3):177-178.
[3]周亚楠.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5):85-86.
[4]王彦军.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药理疗效对比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5(17):2319-2320.
[5]赖晓惠,李东,陈波.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疗效分析[J].西部医学,2014,26(3):334-335.
[6]Klop B,Verseyden C,Ribalta J,et al.MTP gene polymorphisms and postprandial lipemia in familial combined hyperlipidemia:Effects of treatment with atorvastatin[J].Clínica E Investigación En Arteriosclerosis Publicación Oficial De La Sociedad Española De Arteriosclerosis,2014,26(2):49-5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