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老年科医护一体延续服务模式应用的效果评价论文

发布时间:2019-10-08 10:20:4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运用老年科医护一体延续服务模式对老年患者出院后进行延续医疗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科住院治疗的84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医护一体服务模式,对比患者接受医护一体延续服务前、接受第3、第6个月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老年患者接受医护一体延续服务前6个月内和接受后6个月内的再住院率。结果老年患者在接受6个月老年科医护一体延续服务后的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参与研究前6个月内的再住院率。患者出院后第3个月及第6个月的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高于患者出院后第2周时的评分。且患者出院后第6个月的SF-36生命质量评价量表评分高于出院后第3个月时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科医护一体延续服务模式能有效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其再住院率,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老年科;医护一体;延续服务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焦泽艳,戴艺,石英,等.老年科医护一体延续服务模式应用的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2):41-42.
 
0引言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养老负担。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治好疾病不再是问题。问题是疾病治愈以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往往难以得到保障[1-21o

       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英国、德国等开始实行高级实践护士护理活动,并形成工作模式在临床中与医生服务相结合,利于病人康复。本研究对出院后仍存在专业医疗护理需求的老年患者进行医护一体延续服务,得到老年患者和家属的好评,社会效益显著,报告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我科是省级老年病专科病房,长期服务老年患者。本研究选取2017年7月-2017年12月入住我院老年医学科,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纳入标准:①在我科住院>7天,住院次数>2次的本市常住人口;②愿意接受医护一体延续服务及各种量表、问卷调查;③意识清楚,能配合调查;④无严重智能障碍及明显失语,或失语但可以通过读写交流;⑤与研究人员沟通无障碍,能理解调查内容;⑥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意识不清,不能配合调查者;②有严重智能障碍及明显失语不能交流者;③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加重期患者;④既往有精神病史或现存精神障碍。共入选出院老年患者84例,男49例,女35例;年龄60-87岁,平均(78.9±6.7)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9例,初中41例,高中及以上学历24例;居住情况:与子女共同居住27例,与老伴共同居住23例,保姆陪伴者19例,独自居住15例。

1.2方法

        1.2.1老年科医护一体延续服务模式:老年科医生和护形成相对固定的治疗团队,针对传统模式存在的弊端,变革诊疗护理模式,进行流程再造和优化,以团队形式为老年患者提供医护一体延续服务的模式。

        1.2.2组建老年科医护一体延续服务小组:组建以医生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的医护一体化延续服务团队,根据医院及科室现有的服务流程及技术操作规范选定各延续服务组的服务流程、技术操作规范和评价工具。老年科医护一体延续服务小组主要由我科医师、护理人员的工龄、职称、层级、专业水平、工作能力等较强的人员组成,每组医护一体延续服务团队由至少5名专职人员组成:2名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医生,1名N3级及以上的护士和2名N3级以下的护士组成;每组设置1名医疗组长和1名护理组长,担任组长的人员应为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协调能力者。专科护士必须取得专科护士资质,如伤口造口师资质等。负责人与组员分工合作,各自明确自己的职责。在患者出院后,医生主要负责患者的治疗情况的记录、不良反应的处理;而护士则做好患者的管路、皮肤、心理、饮食、生活等护理指导;临床药师主要给予患者用药、用药不良反应的记录等。

        1.2.3构建老年科医护一体延续服务记录表:根据医院及科室现有的服务流程及技术操作规范选定延续服务组的服务流程、技术操作规范。对已组建的团队人员进行相关理论知识、服务流程及评价量表的学习和技术操作的培训。制作“老年科医护一体延续服务记录表”,每位老年患者一份表,以慢性病健康指导为例,包括延续服务日期、服务次数、方式(电话、门诊等)、患者姓名、年龄、主要诊断、饮食、运动(包括康复锻炼)、主要用药、疾病相关知识指导、家庭护理和心理维护等方面,每次为患者服务后均记录在册,存档。

       1.2.4老年科医护一体延续服务项目及流程:(1)老年科医护一体延续服务项目。延续服务项目包括一般诊疗护理、咨询和协调、健康教育、辅助检查、专科诊疗护理、心理诊疗护理、康复诊疗护理、PICC等管路维护、造口伤口及其他皮肤问题的诊疗护理,由具有资质的专科医生护士完成;衰弱老年患者定期做骨密度监测也由专科医务人员承担。既保证了质量,也防范了风险。(2)老年科医护一体延续服务流程。老年患者出院前1-2天由老年科医护一体延续服务团队专职人员采集患者信息、建立档案,制定患者延续服务计划,安排延续服务日程、制定日程表,随后把日程表交于患者,延续服务团队人员根据日程安排医务人员进行服务,最后由团队人员做患者生活质量调查,负责患者延续服务资料归档。具体实施服务在老年患者出院后第2周进行第一次医护一体延续服务,服务前先对患者做生活质量评价,每月进行一次医护一体延续服务,分别在患者出院后第3个月、第6个月再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价。(3)评价工具。在出院第2周、3个月及6个月时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对入选患者分别进行评价。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包含生理机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和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共8个主要方面,共36个单项,88个因子组成,最高分值为150分,最低分值为36分。分值越高,提示生命质量越高;反之,提示生命质量越低。将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分各因子转换后得总分进行比较。

        1.2.5评价指标。比较实施老年科医护一体延续服务模式前后6个月内患者的返院率,以及实施前、实施第3、第6次医护一体延续服务后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1.2.6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计量资料用(〒士s)表示,延续服务实施前后的比较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及方差齐性采用方差分析,不符合的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6个月内再住院率。

       回顾性统计分析得出纳入研究的84例老年患者在参与研究前6个月内的再住院率为48.39%,在完成为期6个月的老年科医护一体延续服务后统计其再入院率为25.71%,患者的再住院率明显下降。

2.2患者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分比较。

        患者出院后第3个月及第6个月的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高于患者出院后第2周时的评分。且患者出院后第6个月的SF-36生命质量评价量表评分高于出院后第3个月时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3讨论

        医护一体延续服务模式是医院诊疗护理服务的延伸,是对传统医疗护理模式的补充,国内大部分地区延续服务独由护理一个专业承担,少有医生参与,不能满足患者需求,影响了医疗护理质量[3-5];同时存在服务项目少,影响患者整体康复和生活质量。而医护一体延续服务模式的实施,老年患者返院率降低了22.68%,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提高了。开展医护一体延续服务是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的有效措施,可以改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帮助患者解决出院后的健康问题,对于降低患者再次入院率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回。老年患者因其生理特点,多器官功能减退,代谢功能降低,多患2种以上疾病,病情复杂多变。由于医院床位的限制以及可以很好的利用医疗资源,康复期及出院后的老年患者仍需要专业医护人员的照护。

参考文献

[1] 范利.规范老年医疗保健应对老龄化挑战[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6,18(6):437—438.
[2] 闵青.应对老龄化:医院该做些什么[J].大众健康,2016,(10):28—31.
[3] American Nurses Association Nursing's social policy statement[M].Washington DC:American Nurse's publishing,2009:89.
[4] 栾海丽,孙国珍,邵筱敏.慢性病患者延续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4,29(7):92—94.
[5] 谢凤兰,成守珍,蔡卫,等.电话随访实施延续护理对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0:52—53.
[6] 廖湘庆,杨松,罗丽群,等.基于云平台的公立医院延伸医疗服务新模式的探索[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12):29—3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45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