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讨论医护一体化模式在产科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选取我院的10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而后随机将这10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管理模式)与研究组(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评判标准:满意度、各项预后指标。结果研究组产妇满意度的 98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P<0.05;研究组产妇的各项预后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模式在产科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可显著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改善剖宫产术后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模式;产科;剖宫产;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张录明.医护一体化模式在产科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2):226+228.
0引言
近年来,剖宫产手术数量在全球临床范围内均呈现了不断上升的趋势,排除客观因素,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产妇主观的希望分娩时能够降低疼痛感,但是剖宫产手术的实施会致使产妇受药物及术中操作的影响,出现尿潴留以及子宫复旧不良的现象,致使影响产妇的预后效果。产科与其他科室相比,均呈现为分体式的管理状态,医护人员基本上属于各司其职,双方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且经常性的出现查房工作有漏洞以及护理工作不到位的现象[1]。医护一体化模式属于近年来新型出现的一种管理模式,该模式的主要遵循原则为一切以客户利益为主,医生与护理人员密切配合,以共同为产妇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为比较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之间的异同,本文对这两种模式的临床效果资料进行了比对分析,详情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选取我院的10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而后随机将这10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 50 例,年龄 22-45 岁,平均(33.5±10.0) 岁;研究组 50 例,年龄 23-45 岁,平均
(34.0±10.5)岁。上述一般资料并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管理模式,研究组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详细护理内容如下:①一体化接待孕妇:由责任护士与医生共同接待产妇,在检查的过程中对新入院的孕妇进行各项生命体征检查及专科检查等,根据各项检查结果对产妇进行入院评估。②一体化健康教育:由医生与护理人员一起参与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的制定,方案内容包括有剖宫产产后注意事项、手术特点以及正确的母乳喂养知识等。③一体化查房:医生与护理人员共同进行早上的交班工作,并对产妇进行查房,查房工作应保障每日进行2次。在具体的查房工作过程中,医生应对护理人员为产妇实施的护理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改进意见,护理人员则应严格遵守医嘱要求展开各项护理工作,每日定时监测产妇的各项生命体征,并做好有关记录工作,若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加强医护与产妇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以及时的发现产妇对治疗及护理工作存在的不满情绪,灵活调整治疗方案,提高产妇的医疗服务满意度。④一体化病情讨论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在对产妇的个体化病情进行评估与讨论时,医生应针对于产妇的个体化病情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讲解,护理人员在听的过程中应对存在异议的地方及时向医生进行反馈,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性,使其更好的对产妇的病情进行观察与评估,保障医生从护理人员得来信息的准确性,使之可以为产妇制定科学的治疗计划。⑤一体化产妇管理:术后,由医生与护理人员共同对产妇进行巡视,密切关注产妇的宫缩情况以及阴道出血情况;对产妇的疼痛感进行评估,若其疼痛感较为强烈时,可给予产妇镇痛泵进行疼痛缓解;评估产妇的肌力,根据其肌力恢复情况为产妇进行早期活动指导;关注产妇的肠胃道恢复情况,以指导产妇正常进食[2-4]。
1.3观察指标。
首先,观察两组产妇的满意度指标,包括有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以及不满意;其次,观察两组产妇的预后指标,包括有下床活动时间、尿管拔出时间、进食时间以及半流食饮食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文中数据均以通过SPSS 22.0软件的计算,计数资料表示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s),用t进行检验,若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产妇满意度的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P<0.05,见表1。
2.2预后指标比较。
研究组产妇的各项预后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剖宫产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常见的分娩方式,根据大量研究报道显示,产妇受术中及术后多因素的影响,将增加其在住院期间的不适感,致使严重影响产妇的心理情绪,导致其出现焦虑、抑郁的不良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的产生容易对产妇的交感神经造成一定的影响,致使影响预后效果。产科在为产妇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通常是医生与护理人员分开执行工作,此种工作模式容易出现工作不协调的问题, 例如当医生临时对产妇的治疗计划进行改变时,护理人员可能无法及时的知晓,致使最终产生不良医疗事件。本文研究数据显示,在产科剖宫产护理中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后,研究组产妇满意度的 9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0%,P< 0.05; 研究组产妇的各项预后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说明该护理管理模式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是指在医生与护理人员具备一定专业知识能力及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下,而共同参与产妇治疗及护理计划的一种方式, 该种模式的实施可有效的为产妇提供更为优质的治疗即护理服务,提高产妇的医疗服务体验。其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 将更为凸显人文关怀医疗服务思想,促使医疗服务工作更加具有科学性,降低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机率,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有效改善产妇剖宫术后的预后效果,缩短其住院时间, 减少医疗成本 [5]。
综上所述,医护一体化模式在产科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可显著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改善剖宫产术后预后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侯婵, 樊宽章, 马昌蕾, 等. 医护一体化急性疼痛管理模式在妇科术后患者快速康复中的应用 [J]. 医疗装备 ,2018,31(01):100-101.
[2]马凤珠 , 王晶.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效果观察 [J].中国现代医生 ,2017,55(19):156-158+163.
[3]罗玲, 黄剑青, 黎丹, 等.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产科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J]. 疾病监测与控制,2017,11(05):372-374.
[4]黄会芊, 曾红萍.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剖宫产术后康复中的应用分析 [J]. 中国卫生产业 ,2017,14(01):146-148.
[5]欧阳雪莲. 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和心理状态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13(19):4-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