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王伟明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论文

发布时间:2019-09-27 13:42:4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针对单纯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见效慢、治愈难的局限性,王伟明教授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根据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气滞血阻的病 因病机,提出调气和血、健脾化湿法治疗此病,同时注重在饮食和情志上的综合调理,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调气和血

本文引用格式:杨艺,王伟明.王伟明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0):253,255.
 
0引言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 异行炎症性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表 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病程迁延,轻重不等,常反复发作。 ⑴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亦可见于儿童或老年,男女 发病率相仿。目前临床多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治疗, 虽取得一定疗效,但仍无法解决溃疡性结肠炎的复发问题。

        在祖国医学中未明确提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名,但根据其腹 泻、腹痛、黏液脓血便的症状应属“泄泻”、“痢疾”范畴。《内经》 称本病为“肠澼''、“赤沃'',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因而饱食, 筋脉横解,肠澼为痔。”[2]吾师擅用中医药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 炎,现将其临床经验部分整理如下:
\
 
1病因病机

        《景岳全书•痢疾》曰:“痢疾之病,多病于夏秋之交……皆谓 炎署火行,相火司令,酷热之毒蓄积为痢。”外感疫毒、湿热、寒湿 之邪,肠胃气机阻滞,发生泻痢,或饮食不洁,郁怒伤肝,均可致 脾失健运,升降失调而致本病。且本病以肝郁脾虚为本,气滞血 阻为标。

1.1脾病湿盛,肝气郁结为本

        《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 食不化。”《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胃脉实则胀,虚则泄。”脾主 运化,喜燥恶湿,若脾胃素虚或饮食不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 伤,失于温煦,运化失职,则水谷不化,积谷为滞,湿滞内生,精华 之气不能输化,合污下降而致泻痢。《景岳全书•泄泻》曰:“凡遇 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以怒时夹食,致伤脾胃。”观今世之人,忧 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精神紧张,情志失常,易致肝气郁结,木 郁不达,横逆犯脾;忧思伤脾,土虚木乘,致脾失健运,气机升降 失常,亦可致泄泻。[3]

1.2气滞血阻为标

      《类证治裁•痢症》认为:“症由胃腑湿蒸热壅,致气血凝结, 夹糟粕积滞,迸入大小肠,倾刮脂液,化脓血下注。”湿热、寒湿内 蕴肠腑,腑气壅滞,气滞血阻,气血与邪气相搏结,夹糟粕积滞肠 道,脂络受伤,腐败化为脓血而痢下赤白;气机阻滞,腑气不通, 闭塞滞下,故见腹痛,里急后重。《仁斋直指方•痢病证治》曰:“痢 出于积滞。积,物积也。滞,气滞也。物积欲出,气滞而不与之出, 故下坠里急,乍起乍出,日夜凡百余度。不论色之赤白,脉之大 小,皆通利之,以无积不成痢也。”

2辨证治疗

        “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吾师认为溃疡性结肠 炎治疗总则应为调气和血,健脾化湿。然按其病情可分为活动 期与缓解期,根据其病情的轻重缓急,治疗原则亦有侧重。

2.1调气和血法治其标

      《丹溪心法•痢病》指出“痢赤属血,血属气,。湿热、寒湿之 邪阻滞肠腑,导致肠腑气机不利、气滞血阻、血败肉腐。邪滞肠间、 腑气不行故里急后重,邪入血分、血败肉腐故便下脓血。气滞血 阻为溃疡性结肠炎基本病机,因此调气和血便显得尤为重要。

2.2健脾化湿治其本

       《症因脉治•内伤泄泻》曰:“脾虚泻之因,脾气素虚,或大病 后,过用寒冷,或饮食不节,劳伤脾胃,皆成脾虚泄泻之症。”且 《医宗必读》有“无湿不成泻,之说,故健脾化湿为本。

3用药特点

3.1基础方药


        对于急性期,腹痛、黏液脓血便较甚者,吾师常用香连丸、芍 药汤及白头翁汤加减。即木香、黄连、当归、白芍、白头翁、秦皮、 葛根、炒薏苡仁、诃子、地榆炭。黄连味苦而燥湿,性寒能胜热,直 折心脾之火,能利大肠壅气。里急由于气滞,木香辛行苦泄温通, 芳香气烈能通利三焦,尤善行脾胃之气滞,为行气调中止痛之佳 品,同时泄肺以平肝,使木邪不剋脾土,气行而滞亦去也,香连合 用一寒一热,一阴一阳,有相济之妙,所谓热因寒用也。芍药养血 和营、缓急止痛,配以当归养血活血,体现“行血则便脓自愈,之 义,且可兼顾湿热邪毒熏灼肠洛,耗血伤阴之虑,与木香相配,体 现调气和血之意。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黄连泻火解毒, 燥湿厚肠,佐以秦皮清热解毒、收涩止痢。而葛根味辛升发,能升 发清阳,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而奏止泻痢之效。炒薏苡仁健脾 止泻,诃子味酸涩性收敛,入大肠经,善于涩肠止泻,为止泻要药。 诸药合用,共奏调气和血,健脾化湿以达收涩止痢之功。
对于缓解期,脓血便不甚,吾师以健脾化湿为主,以绝泻痢 之源。常用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即党参、茯苓、炒白术、炒扁豆、 陈皮、山药、莲子、砂仁、薏苡仁、桔梗、炒芡实、甘草。党参、茯苓、 白术健脾渗湿,山药补脾益肺,莲子肉健脾涩肠,扁豆健脾化湿, 意苡仁健脾渗湿,均可资健脾止泻之力。佐以砂仁芳香醒脾,行 气和胃,化湿止泻。桔梗宣肺利肺气,一者配砂仁调畅气机,治 胸脘痞闷;二者开提肺气,以通调水道;三者以其为舟楫之药,载 药上行,使全方兼有脾肺双补之功。诸药相合,益气健脾,渗湿 止泻。

      《素问•举痛论》曰:“怒则气上,甚则呕血及飧泄。”吾师认 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情轻重与情绪密切相关。因此临床用药中 常用疏肝健脾之法,于以上诸药中加入柴胡、香附等疏肝理气之 品,同时嘱咐病患要保持乐观心志,避免因情志而致病情复作。 3.2辨证加减

        若患者素焦虑易怒,有肝郁成脾之症,则酌情应用痛泻药方 加减;若有五更泄泻之症,加用补骨脂、炮姜温补肾阳而止痢;若 脓血便赤多白少,则加用儿茶、白及、椿皮、炒地榆、石榴皮等药 以收涩固脱止血;若脾虚湿盛则加防风、秦艽、佩兰等清热利湿; 若腹痛较甚,则加白芍、甘草缓急止痛。

\

 
4案例举隅

        刘某,男,24岁,初诊( 2016-06-09 )脓血便反复发作2年 余。患诉两年前因食辛辣、情绪紧张致大便不成形,伴粘液脓血, 间断服用美沙拉嗪(一次1g,一日三次)效可,但易反复发作。为 求进一步治疗,来此求诊。现症见:大便不成形,伴粘液脓血,日 4-5次,肠鸣,腹痛,饭后暧气频,纳可,眠差多梦,小便调。舌红 苔薄白,脉细弦。处方:黄连12g,木香9g,炒白术15g,白及9g, 防风9g,炒地榆30g,儿茶9g,白头翁15g,炮姜12g,甘草6go0 一剂,水煎服。嘱:饮食宜清淡,勿食油腻、鱼腥、辛辣之品。二 诊:粘液脓血便明显减轻,大便不成形,日2-3次,暧气减少,无腹痛,肠鸣减轻,纳眠可,小便调,舌红苔薄白,脉细。处方:上方 去黄连、木香,加炒薏苡仁30g,黄芪30g。三诊:大便偶不成形, 一日一行,时有脓血,无粘液,肠鸣消失,无腹痛,小腹时有冷感, 纳眠可,小便调,舌红苔薄白,脉细弦。处方:上方加石榴皮15g, 补骨脂15g。四诊:,近一周稍成形,未见脓血便,日1行,纳眠可, 小便调,舌红苔薄白,脉细弦。处方:党参15g,茯苓15g,炒白术 15g,炒白扁豆15g,陈皮12g,山药15g,莲子15g,砂仁9g,意苡 仁30g,桔梗9g,炒芡实30g,防风9g,白及9g,肉豆蔻12g,黄芪 15go五诊:因近日饮食不规律,现大便偏稀,偶有白脓伴血丝, 大便日1行,纳眠可,小便调,舌红苔薄白,脉细弦。处方:上方 加三七粉(冲服)3g续服14付。2017年7月电话随访,近半年 饮食注意,未再复发。

5按语

       随着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 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然其病症缠绵反复,难以治愈成为当代医 学治疗该病的难点。王伟明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肝郁脾 虚、气滞血阻是该病最常见的病机,并针对此病机提出调气和血 治疗之法,并注重在饮食、情志上的综合调节,为治疗溃疡性结 肠炎提供了新思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参考文献

 
[1] 霍丽娟.消化道易误诊及疑难病症[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 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3] 缪春润,沈洪.沈洪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J].吉林中医 药,2008,(10):709-71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30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