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刘德山教授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理论总结论文

发布时间:2019-09-27 10:04:1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2型糖尿病(T2DM)以肥胖伴随血糖、血脂升高为主要表现,中医学中“消渴”只是强调“三多一少”临床表现,由此二者不能完全 等同,所以能认识到T2DM的发生发展,针对不同患者及疾病不同发展阶段,做出干预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出现或者阻断并发症的进一步发 展才最为重要。临床中认识、防治T2DM及其并发症,刘德山教授善用“血浊理论”、“援药理论”、“肾气理论”,本文就相关的临床研 究和基础研究展开叙述,以为临床防治T2DM提供一定的理论、证据支持及方向指导。
关键词:刘德山;2型糖尿病;防治;血浊理论;援药理论;肾气理论

本文引用格式:乔云,刘德山.刘德山教授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理论总结[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0):240-241.
 
0引言

         2型糖尿病(T2DM )是一种胰岛素分泌减少或胰岛素利用 能力下降引起的以高血糖为主要临床特点的代谢性疾病,伴有 多方面代谢异常,如血脂、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等。在传统医 学中,消渴与糖尿病最为相似,但是消渴只是以三多一少为突出 表现,而不包括现在理化检验的异常。由此,临床处理中,二者 不能完全等同。随着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现在T2DM患 者多以肥胖伴随血糖、血脂升高为主要特征,因此对于T2DM的 防治,也不能刻板以“阴虚燥热”为主要病机,而是从患者自身、 社会环境、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着手,与时俱进。对于T2DM,微 血管、大血管等并发症的危害程度远大于T2DM自身。患者多 数由体检发现T2DM,当然也有一部分患者因并发症的出现被发 现,无论怎样,对于T2DM预防的意义远大于治疗。中医“治未病” 思想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经体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此之谓也”。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由此能准确认识 到T2DM的发生发展,针对不同患者不同发展阶段,做出干预措 施,防止并发症的出现或者阻断并发症的进一步发展才最为重 要。目前,对于T2DM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有“络病理论”⑴、“脾 痺论”⑵、“血瘀论”⑶、“血浊理论” [4]等诸多理论及相关研究的 出现,在理论和实践水平均推动了中医药的防治工作。

        吾师刘德山教授,师从全国著名中医药专家王新陆教授、陈 克忠教授和张继东教授,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工作,现 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山东大学医学院教 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卫生系统高层次人才,第三批全国 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齐鲁内科时病流派第三代主要 传承人。在临床诊治工作中,吾师善用王新陆教授提出的“血浊 理论”、“援药理论”和“肾气理论”,并针对患者具体情况给以加 减治疗。现就刘德山教授临床防治T2DM及其并发症的理论进 行总结。

\

 
1血浊理论

1.1血浊与T2DM相关性的理论阐释


          《灵枢•逆顺肥瘦》曰:“刺壮士真骨,坚肉缓节监监然,此人 重则气涩血浊。”“血浊”在此首次出现。王新陆首次明确提出“血 浊”的概念,血浊是指血液受各种因素影响,失却其正常的清纯 状态,或丧失其循行规律,影响其生理功能,扰乱脏腑气机的病 理现象,总归于血的浑浊或者混乱⑸。血浊是T2DM的启动因素, 促发了血糖增高和持续高血糖状态,随后血浊或可变生浊毒,败 坏形体,糖代谢紊乱明显,诱发各种并发症⑷。

         血浊是一个全新的中医病理概念,在生理病理层次,血浊贯 穿于T2DM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在治疗层次,化浊行 血法行之有效。通过研究发现,血浊在老年人中表现更突出[叫 在血糖调节受损阶段,受饮食、情志、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血自 身浑浊及循行紊乱,患者或无症状或可伴轻度疲劳等慢性疲劳 症的表现,但不能诊断为T2DM。此时应当注重未病先防,通过 饮食、运动等生活干预以恢复健康状态。如果生活干预不及时 或因其他因素导致血糖明显升高,津液循行不畅,气血失调,湿 热或痰湿内生,导致阴虚燥热,或伴随“三多一少”等消渴表现, 此时或需生活干预或附加化浊行血。在疾病中期,血浊进一步 加重,肺肾气阴两伤、肝肾阴亏等,“三多一少”症显,日久或兼血 瘀、痰浊,出现明显高血糖或血糖波动较大,此期应以化浊行血 为基本治法。至疾病后期,血浊夹杂毒邪,糖脂代谢明显紊乱, 伴有心脑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胃和肾脏病变等微血管或大 血管并发症,此时应当注意化浊行血加以燥湿除痰等。从理论 层次,用血浊理论诠释了 T2DM的发生发展规律。

1.2通过临床及基础研究,更丰富了血浊与T2DM的相关性

          在临床研究中,通过回顾性分析,纳入200例T2DM患者 (均符合血浊证候)按照血浊严重程度分组,低积分50例,中积 分99例,高积分51例;按照血浊证型分组,气滞血浊证22例, 痰湿血浊证30例,热毒血浊证45例,正虚血浊证103例。统计 发现,血浊积分与年龄、病程、体重指数呈正相关(0.01),与空 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等生化水平呈正相关(0.05),与低 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相关性不明显 (0.05);各证型之间年龄、病程差异明显(0.01)。最终发现年 龄、病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水平与血浊相 关性较大,在临床研究层次丰富了血浊与T2DM的相关性⑵。

         在临床应用方药过程中,刘德山教授运用血浊理论,针对 T2DM患者不同分期的血糖、血脂等生化水平及热毒血浊、寒客 血浊、痰湿血浊等不同证型,以化浊行血为基本处理措施,同时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加以清热解毒、祛邪散寒等,多用黄芪、葛 根、生熟地等中药,并及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扶正祛邪,改善患 者生活质量。通过个案研究证实,刘德山教授运用血浊理论治 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疲劳等临床症状、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改善 明显⑻。
我们同时发现T2DM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升高者多伴有 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由此通过及时控制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可用于T2DM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防治回。通过动物实验,发现 大蒜素可以改善糖尿病动物模型的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P<0.01),且经大蒜素治疗的动物模型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各波 峰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组接近,Im和IV波峰间潜伏期较 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明显缩短(0.05)。结果表明大蒜素可 以有效改善糖尿病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继而改善糖尿病脑 神经损害[10]o

\

 
2援药理论

2.1援药理论阐释


       援药理论也是由王新陆教授提出[11]。援药是通过现代中 药药理研究证实,可以直接作用于确切的靶器官,对主病、主症 有明确的治疗作用的药物,临床应用可以直接缓解临床症状或 者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形成了君、臣、佐、使、援新的组方配伍。 临床恰当使用援药,可以直达病所,事半功倍。援药应用不需要 中医理论为基石,应称之为天然药物,由此在配伍时可以不考虑 药物的性味归经,而是根据现代医学的检验指标和诊断来应用。 2.2通过临床及基础研究,更丰富了援药与T2DM的相关性

        刘德山教授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善用援药,对于糖尿病肾 病初期患者血糖和尿微量白蛋白异常的问题,常用黄芪、山药、 葛根等药。糖尿病肾病初期多是气阴两虚或伴瘀血、痰浊,用 黄芪、山药等益气补肾,葛根等活血化瘀。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芷能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保护肾脏血管内皮细胞,其 有效成分黄蔑甲昔上调血清脂联素水平来改善尿蛋白等发挥作 用,与山药同用还可以改善患者肾脏病理学改变。通过对糖尿 病肾病的个案分析,证明辨证论治基础上合理应用援药,可以获 得理想的临床疗效[12]o

         刘德山教授善用黄苗调节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临床研究表 明,黄茂注射液联合川夸嗪注射液干预糖尿病脑功能减退症患 者,结果显示患者认知功能和神经传导功能得到明显改善[⑶。 基础研究中,通过动物实验表明,用黄苗干预糖尿病大鼠,超氧 化物歧化酶、丙二醛等水平可明显降低,肾脏功能得到明显改 善,表明黄蔑可减轻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损伤程度m】;用黄 苗有效成分黄茂多糖干预糖尿病大鼠,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 结果发现黄蔑多糖中、高剂量组的上台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缩 短,平台象限停留时间显著延长,表明黄蔑多糖可能通过抗氧化 应激和抗凋亡作用保护T2DM引起的脑损伤[15-16]O

3肾气理论

3.1肾气理论阐释


         糖尿病虽与中医学消渴不完全等同,临床中可以参考消渴病 因病机,以对T2DM辨证论治。“消渴病其本在肾”,“肾气上通 于脑”,肾通于脑,开窍于耳,补肾则脑髓充盈,耳聪目明。“肾不 生则髓不满”,“肾虚则智不足,善忘其前言”,肾为一身之本,如 果出现肾阴虚或肾阳虚,多会伴有其他脏腑的亏虚表现。诊治 T2DM,注重肾气,以益气补肾,同时对于夹杂瘀血、痰浊等病理 因素对症处理,可以获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3.2通过临床及基础研究,更丰富了肾气与T2DM的相关性

        临床研究中,对于T2DM合并脑功能减退的肾气虚证患者, 在西药使用基础上加用益气补肾中药脑神康,结果显示有效率达 95%,表明西药基础上联合中药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⑰。 通过简单的Meta分析,搜集益气补肾法治疗糖尿病脑病的相关 文献,研究发现益气补肾法治疗糖尿病脑病临床效果显著,虽然 无英文文献,文献整体质量偏低,仍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对于糖 尿病脑病,注重益气补肾,可以获得好的临床疗效,对肾气理论 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证据支持[18]o

         通过诸多基础研究,我们发现对于糖尿病大鼠,脑神康胶囊 首先可以调节血糖、胰岛素水平;对于单胺类神经递质,可同时 能降低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水平,增加5-羟色胺水平叫】;对于氧 化应激指标,可抑制糖尿大鼠海马组织氧化应激及下调NADPH 氧化酶4、缺氧诱导因子-加表达【2521】。对动物模型行Morris 水迷宫实验,结果发现中药组的潜伏期与糖尿病组相比均有缩 短,差异随时间的延长逐步扩大Ml。基础研究从多层次表明,有 益气补肾作用的脑神康对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神经电生 理功能有明确改善作用,可有效减轻糖尿病脑功能损害。
通过对刘德山教授临床活用血浊理论、援药理论、肾气理论 及相关研究总结,表明了这些理论的存在渊源及临床适用性。 虽然目前仍缺乏高质量循证证据支持这些理论,但对于临床防 治T2DM提供了一定的理论、证据支持及方向指导,值得临床推 广应用,以便更好地改善T2DM甚至其他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 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以岭.以络病理论为指导从“脾”论治2型糖尿病研究——消渴病从 脾论治探讨[J].北京中医药,2016,35(6):507-509.
[2] 黄晨.基于中医脾痺理论探讨糖尿病前期皿中医药临床杂 志,2018,30(3):434-436.
[3] 晏和国,李硕苗,王柯炜,等.糖尿病从瘀分期论治皿中医学 报,2018,33(8):1404-1406.
[4] 刘德山,李茹,安春耀,等.从血浊理论探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J]. 河北中医,2017,39(8):1253-1257.
[5] 王新陆.论脑血辨证[J].山东中医杂志,2002,(5):259-263.
[6] 刘传谦,刘德山.浅议老年人血浊的病因病机特点D].江西中医 药,2014,0:10-12.
n 安春耀,李茹,魏晓倩,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浊证候及血浊积分与血糖、 血脂等指标的相关性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45):107- 108.
[8] 孙余余,刘德山.刘德山教授运用血浊理论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J].云 南中医中药杂志,2017,38(8):1-3.
[9] 刘德山,田瑞振,田忠于,等.2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认知 功能的临床研究皿产业竞争力与创新驱动一2014年山东省科协学术 年会,2014,中国山东淄博.
[10] 郝媛媛,刘德山,李伟,等.大蒜素对糖尿病高半胱氨酸血症大鼠脑干 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皿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7):685-688+692.
[11] 韩萍.王新陆教授援药理论探析皿.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4):701-702.
[12] 安春耀,刘德山.刘德山教授运用援药理论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总結 [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14):79-81.
[13] 张培庆,李红专,刘德山.黄茂联合川号嗪注射液对糖尿病脑 功能减退患者近记忆力和脑诱发电位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 志,2010,30(7):888-890.
[14] 吕忠宽,刘昱昭,吴镇,等.不同剂量黄茂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 的抑制作用[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5,49(10):68-71.
[15] 李娜,李慧丽,刘德山.黄茂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 作用皿.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9):2098-2100.
[16] 金莉,高伟,刘德山,等.黄茂对糖尿病大鼠记忆功能的改善作用[)].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1):5388-5390.
[17] 刘德山,王淑丽,张继东.脑神康煎剂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脑功能减 退的临床研究口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95-7.
[1司 刘晓红,安春耀,刘德山.益气补肾法治疗糖尿病脑病的Meta分析[J]. 河北中医,2018,(11):1736-1739+1756.
[19] 耿磊,刘德山,郝媛媛,等.脑神康对糖尿病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 含量的影响皿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7):689-692.
[20] 李旭阳,刘德山,梁尔顺,等.脑神康胶囊对糖尿病大鼠记忆能力及海 马HIF-la表达的影响皿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10:20-24.
[21] 梁尔顺,刘德山,高伟,等.脑神康胶囊对糖尿病大鼠海马组织氧化应 激的干预作用[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 会委员会议暨第八次学术研讨会,2013,中国安徽合肥.
[22] 赵莉,刘德山,李旭阳,等.脑神康对糖尿病大鼠脑功能减退的预防作 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4):6193-619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29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