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急慢性肝脏疾病引发心悸、心绞痛、心功能不全以及心律失常等心脏表现及心电图特点称为肝心综合征。肝属木,心属火,木能生火,可令子壮,母病及子,治宜肝心同治,疏肝行气宁心。
关键词:肝心综合征;肝心同病;母病及子;肝心同治
本文引用格式:李文静,刘德山.刘德山教授治疗肝心综合征验案1则[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6):305,307.
0引言
刘德山教授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高层次医学人才,国家级学术流派(齐鲁内科时病)主要传承人,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指导老师,山东、河北及江苏科技专家库专家,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国家科技奖励评审、教育部科技成果等专家库专家。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从全国著名中医药专家王新陆、陈克忠和张继东教授,擅长心脑血管、冠心病的中西医诊治。
急慢性肝脏疾病引发心悸、心绞痛、心功能不全以及心律失常等心脏表现及心电图特点称为肝心综合征[1]。《灵枢·厥痛》篇云:“厥心痛,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即包括了因肝功能不正常所导致的心脏病变。
1肝心综合征的现代研究进展
肝心综合征由Horsters于1950年首次提出[2],张新民[1]认为,肝炎病毒直接侵犯肝脏,免疫复合物引起心脏损伤,国内曾经报道30例暴发性肝炎尸解资料中,其心脏最主要病变为广泛的出血点,炎性细胞浸润。有文献记载,患者肝脏功能不全,会引发冠状动脉收缩,从而心肌供血不足,异位节奏点兴奋,导致心律失常,主要从两方面体现:一、肝脏受损,肝细胞充血,水肿引起肋胀痛及冠脉血流减少;二、从解剖位置看肝脏传入神经与心脏传入神经在胸4-5处完全交叉,肝脏受损,可通过胸4-5神经反射性引起冠状动脉的收缩[2]。Horsters[2]认为其发病机制还可能因为肝脏疾患,对大脑皮层经常性干扰,使植物神经机能紊乱,加上长期应用利尿剂使电解质紊乱,为心脏折返激动提供了发生的条件。
近期研究发现肝损伤时发生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ntestinal endotoxemia,IETM)可引起心血管损伤[3],未经肝脏解毒的内毒素(LPS)直接进入体循环,与细胞膜上内毒素结合蛋白(LBP)结合,导致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炎症因子的表达,引起心肌细胞的损伤[4]。另外,肝脏又对脂质代谢起重要作用,而脂质代谢紊乱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因素,所以,肝脏损伤时也会间接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产生[5]。还有研究认为肝硬化常引发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包括动脉血压和外周阻力下降以及心输出量增加等[6]。
2中医“肝心母子”关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肝生筋,筋生心。”肝在五行属木,木有升发、柔和的特性;心在五行属火,火有阳热、炎上的特性。肝木通过生心火进而生血脉,心火的温煦、心血的运行需要靠肝的疏泄条达来维持正常,肝的疏泄条达又以心血的充足为物质基础。
2.1肝心行血藏血互用
肝藏血,是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重要脏器,肝为刚脏,体阴用阳,既储有形之血,又疏无形之气,是以血为本,以气为用;心行血,是一身血液运行的枢纽,脉为血液循行的隧道,营血行于脉道之中,依靠心气心阳的推动,使之周流全身,濡养机体。肝心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所以说“肝藏血,心行之”。
2.2肝心共调精神情志《灵枢·本神》曰:“肝藏血,血舍魂……心藏脉,脉舍神”。肝藏魂,主谋虑,主疏泄,通过调达气机,和畅气血,而参与机体的精神活动;心主神明,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主宰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2.3肝心经络相连
肝心二经都循行分布于胸胁部,且皆循行于咽喉,系舌本,属目系。并且足厥阴肝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交会于天池穴,与同名经经气相通。
3肝心“母病及子”关系
明·薛己《薛氏医案·求脏病》中指出:“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认为心系病的病机源头乃“肝气滞”,故治须条达肝气,而心病自愈;陈士铎《石室秘录》亦云:“心悸,非心病也,乃肝血虚不能养心也。”故心悸者肝血虚。肝气不舒,时胸闷、多虑,甚则心神失守、心烦意乱、失眠等症;肝气逆乱累及于心,则心悸、头目胀痛、眩晕等症;肝气郁结日久,则胸闷、心痛等;肝血亏虚则出现心悸、眩晕等。
4验案一则
邱某,66岁,2019年4月18日初诊,主诉:胸闷、心慌1月余,查出肝占位1月余(家属代述)。患者1月余前因胸闷、心慌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行腹部彩超示:肝左右叶近肝门区占位并肝SV异常信号,病变大小范围约3.3cm*3.1cm,考虑肝癌并肝内转移可能;肝硬化、多发再生结节,脾大,少量腹水。甲胎蛋白:488.8ng/mL;肝功:谷丙转氨酶:93U/L,谷草转氨酶:67U/L,前白蛋白:167.4mg/L,球蛋白:34.4g/L,白球比:1.28,总胆红素:27.9umol/L,直接胆红素:12.1umol/L,间接胆红素:15.8umol/L。BNP:870.9;氯:109.4mmol/L;乙肝五项:小三阳。行胆管介入引流术,术后出现房扑、房颤。给予静滴环磷腺苷葡胺,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复方丹参滴丸改善病情,为求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主动出院。刻下症见:现仍胸闷、心慌、憋喘。纳眠差,二便可,舌淡苔黄厚(手机照片示),脉未及。西医诊断:1.肝癌2.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3.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诊断:肝积,辨证属气血不足,肝气郁结。处方:生黄芪30g,党参18g,白术18g,茯苓12g,太子参18g,麦冬9g,五味子9g,女贞子9g,枳实9g,厚朴6g,土茯苓30g,川芎12g,甘松6g,煅牡蛎30g,柴胡9g,地龙18g,蜈蚣2条,炙甘草9g。7剂,每日1剂,水煎服。2019年4月25日二诊,胸闷、心慌、憋喘的症状明显缓解,上方继服14剂。随访2月余胸闷、心慌、憋喘症状消失。
按:患者以胸闷、心慌1月余,查出肝占位1月余就诊,症状典型。辨证分析:肝癌邪毒羁留机体,肝郁气滞,经脉疲阻,随着肝癌病情发展出现正虚邪盛,脏气亏虚,疲乏无力的症状,肝藏血,心行之,肝郁母病及子,扰及于心,心之气血不足,血行不利,血脉瘀滞,心失所养,搏动紊乱,故胸闷、心慌、憋喘,舌淡。刘德山教授认为,此时应辨明正邪程度,分清主次,同时用药也要极为谨慎,应当扶正不助邪,扶正兼祛邪,攻邪不伤正,攻邪兼扶正。患者发病日久,理应先以扶正为主,正气恢复则以攻邪为主。故扶正益气,疏肝宁心,扶正以健脾为主,拟四君子汤为基本方加减,方中重用黄芪合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大补元气;再合生脉散(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益气生津,扶正攻邪;气行则血行,故方中运用大量疏肝行气药,枳实、厚朴行气解痞,下气除満,改善纳呆症状;柴胡配伍煅牡蛎,疏肝理气,软坚散结;川芎血中气药,配伍甘松解郁行气,通脉复律。加用女贞子补益肝肾;土茯苓镇痛利尿,清热解毒,消腹水;地龙、蜈蚣通经活络,攻毒散结,肿瘤者善用。诸药相伍,临床症状好转。
参考文献
[1]张新民,王美华,李汉英.肝心综合征引起室性自主心律1例[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5,5(4):36.
[2]黄泳齐,主编.肝病与全身性疾病[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28-29.
[3]赵国荣,戴玉微,崔玉晖,等.从微生态与心血管损伤关系探讨清热解毒化浊片对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大鼠tPA与PAI-1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1):46-49.
[4]赵国荣,唐菲,戴玉微,等.浅析中医五行“肝心母子关系”生理、病理及临床[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8(4):413-416.
[5]侯鹏高.动脉粥样硬化与脂代谢紊乱研究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7):1039-1040.
[6]王乾,高伟波,朱继红.心源性肝病及肝硬化性心肌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疑难病杂志,2016,15(5):534-537.
[7]赵龙梅,吕德.肝心同治法治疗心悸体会[J].山东中医杂志,2013,32(11):806-807.
[8]李秀惠,郎振为,阎惠平.肝硬化并发心脏病变时与中医证型关系的探讨[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7(02):74-77.
[9]丁堃,于钟,詹俊.肝硬化合并肝—心综合征28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0(11):940-941.
[10]陈京龙,李蔚莉.肝脏疾病引发肝心综合征22例分析[J].武警医学,2001(11):664-665.
[11]李金洋,范金茹,王行宽.名老中医王行宽肝心同治胸痹心痛处方特色[J].中医药学报,2015,43(01):93-95.
[12]赵国荣,唐菲,戴玉微,等.浅析中医五行“肝心母子关系”生理、病理及临床[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8(04):413-4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