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口眼歪斜多见于成人,小儿口角歪斜在临床较为少见。其多由正气不足,风邪入中脉络,气血痹阻所致。也就是平常熟知的面瘫。对于单纯的小儿口角歪斜,不可当中风而治,解表温阳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次案例主要分析阐述一例小儿口眼歪斜临床验案治疗情况。
关键词:小儿;口角歪斜;解表温阳
本文引用格式:胡异.1例口角歪斜非中风解表温阳用之良口角歪斜患儿治验[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5):189.
0引言
临床中面瘫,也称为口眼喎斜,表现为单见一侧口眼喎斜,面肌弛缓,额纹消失,眼不闭合,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但没有半身瘫痪者[1]。中医称之为口僻,口喎,主要症状是口眼歪斜,多伴有耳后疼痛,因口眼歪斜有时伴流涎,言语不清。
中医认为此病多由正气不足,风邪入中脉络,气血痹阻导致,不同年龄均可罹患[2],但以成人发病率较高。儿童很少罹患,笔者遇到一例患儿,仅仅是口角歪斜,现将其治疗经过介绍如下。
1病案资料
王某,女,5岁。2017年11月27日初诊,由其父母代为诉说病情,患儿三个多月前,因感冒高烧3、4天,经过治疗后,发烧感冒痊愈,嘴角逐渐歪斜,一天天加重,尤以咧嘴张口幅度较大,哭泣时更为明显,父母时时关注,孩子竟变得不苟言笑,不敢张口,眼睛开合无异常,舌淡红,苔薄腻,脉细滑。因思该患儿病起于外感,还当从外感以治之。
拟方柴葛解肌汤合四逆汤化裁,处方:柴胡10 g,葛根20 g,黄芩10 g,桔梗9 g,赤芍10g,白芷9 g,羌活6g,生石膏20 g,干姜9 g,桂枝10 g,芦根25 g,生薏米,30g,制附子20 g(先煎1小时),元参10 g,白芥子10 g,地龙6 g,防风9 g,炙甘草10 g。取3剂,水煎2次,每天服三次。
11月30日二诊,口角歪斜明显减轻,上方去白芥子,加胆南星9 g,继服5剂。到12月4日,其父亲因胸痛前来求治,顺便看看其女儿,已无任何异样。其父不放心,坚决要求再服5剂,巩固疗效。该患者随访近一年,脸部再未发现异常。
按:口角歪斜,多以中风的思路治疗,即使本患者是单纯性的口角歪斜,没有眼睑不能闭合,额纹消失,在临床上亦常以风论,常规套方多用牵正散,止痉散等化裁。
《内经》云:“善治者治皮毛”,古人云:“诸症当先解表”。该患者感冒发烧后,产生此病,则此“感冒”便是病之关键,诚如李可老先生所言:“凡病皆由表入里,表既是邪之入路,亦是邪之出路”[3]。
该患儿所用柴葛解肌汤合四逆汤化裁柴葛解肌汤为明代陶华所创制,方由柴胡,葛根,白芷,羌活,生石膏,桔梗,黄芩,白芍,甘草,生姜,大枣11味药组成。
方中石膏—羌活,辛温配辛寒,发越恋表的风寒,清透内蕴的实热;葛根—白芷,轻清扬散,善解阳明肌肉之热;柴胡—黄芩,旋转少阳枢机,引领邪热外出;白芍—甘草,酸甘化阴,和营泄肌腠的郁热;
综合来看,柴葛解肌汤一方,能同时兼顾外感邪热的表症,里症和半表半里三个病理层次[4],故本方可发越,清透,引领,使邪热无所遁形。
2治疗体会
本例患儿外感高烧,治不切症,致使邪热缠绵流连于阳明肌肉之间,邪热久羁,炼液成痰,痰热阻滞脉络,故致口角歪斜,治疗当发越,清透,引领,从表入者,亦从表而出,柴葛解肌汤最为的对之方。但患儿已病三月有余,仅靠发越解表恐难以彻底迅速清除病邪。
《伤寒来苏集》云:''太阳以少阴为里,少阴为太阳之根源。“《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表曰营卫,里曰脏腑,里气乃表气之本;里气的阳气充足,表气自能外解,倘先解表,则里阳更虚。”故合四逆汤,即利于表邪迅速彻底清透,又利于在里之邪气不致留恋缠绵不去。
且方中附子在中药中亦号为将军,善通行十二经络,用于切症方中,常会收事半功倍之效。故而三日后复诊,已获明显疗效,原方稍作调整,便取得满意的效果。
从此病人的治疗中引起很多的思考,最大的想法就是面对疾病,千万不可见病治病,见痰治痰,见血治血,这一临床法则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停留在我们的大脑中,应该时时处处贯彻在临床的点点滴滴中。任何疾病都有病之来路,也就是疾病形成的原因,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症治之。
不就是治病求本吗?岂可见病治病,将一个疾病的认识,分析,治法,选方,用药,囿于固定的治疗模式。其疗效岂可称道哉!
参考文献
[1]陈家旭.邹小娟.中医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2.
[2]王永炎.中医内科[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26.
[3]李可.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060.html